-
1 # 彷徨150252183
-
2 # 我心自在無礙
最近紅糖會致癌的訊息頻頻登上了熱搜榜,這事件的起因是因為有科普博主站出來指責說紅糖會致癌
言論確實很中醫黑,而且有點意思,我就好奇了,誰能把65度的水喝下去的。
紅糖製作的古法
將收割下來的甘蔗經過切碎碾壓,壓出來的汁液先去除泥土、細菌、纖維等雜質,接著以小火熬煮5 ~6小時,不斷攪拌讓水份慢慢的蒸發掉,使糖的濃度逐漸增高,高濃度的糖漿在冷卻後會凝固成為固體塊狀的粗糖,也就是紅糖磚,這樣的傳統做法保持了甘蔗原本的營養,同時也使紅糖帶有一股類似焦糖的特殊風味。製作過程中熬煮的時間越久紅糖磚的顏色也越深,使紅糖呈現出不同深淺的紅褐色,而我們常見的傳統粉末狀紅糖則是紅糖磚再經過研磨所製成。
廣西恭城的紅糖俗稱“黃糖”製作方法:用土法熬製黃糖,要先將卸下來的甘蔗用壓榨機進行壓榨,壓榨機 “吐”出的汁液會經過小管流進一字排開的大鐵鍋,進行燒製,等鍋燒開,濾掉漂浮在上層的雜質,將剩下的汁液舀到另備的鍋裡才能形成真正的糖水。糖分濃度極高的糖水固化後,熬糖人將其倒入事先準備好的整形床上冷凝、劃塊成型,一塊塊金燦燦、甜蜜蜜的黃糖磚就此誕生。文中提到的美拉德反應又稱為"非酶棕色化反應",是法國化學家L.C.Maillard在1912年提出的。所謂美拉德反應是廣泛存在於食品工業的一種非酶褐變,是經過複雜的歷程最終生成棕色甚至是黑色的大分子物質類黑精或稱擬黑素,所以又稱羰氨反應。該反應的結果能使食品顏色加深並賦予食品可口的風味和誘人的色澤,廣泛應用於食品工業,也存在於我們身邊的美食當中。比如麵包外皮的金黃色、紅燒肉的褐色及濃郁的香味等。
致癌之說沒根據
所謂的“致癌物”其實是指紅糖中的焦糖色素、丙烯醯胺。
其實,焦糖色素是糖在高溫加熱脫水後產生的色素和風味物質,沒有證據顯示它有致癌性。實際上,焦糖色素在世界各國還是合法的食品新增劑。
丙烯醯胺雖然在大劑量下對動物展示了致癌性,但它在大量食品中卻廣泛存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1994 年對其致癌性進行了評價,將丙烯醯胺列為2類致癌物(2A)即人類可能致癌物,其主要依據為丙烯醯胺在動物和人體均可代謝轉化為其致癌活性代謝產物環氧丙醯胺。但目前還沒有充足的人群流行病學證據表明透過食物攝入丙烯醯胺與人類某種腫瘤的發生有明顯相關性。
在烹調食物時,丙烯醯胺有多種生成方式,而所有主食、薯類、含澱粉的豆類在高溫烹調的過程中都會生成丙烯醯胺,比如所有的烘焙食品,餅乾等。除此之外,幾乎所有油炸食品中都含有不少的丙烯醯胺,比如炸薯條、油條等等等。一般來說,丙烯醯胺的生成速度與溫度正相關,低於120℃產量很少,高於160℃生成速度快速增加。
目前為止,在IRAC清單中,確定致癌的食物只有,酒精、鹹魚、檳榔、加工肉、醃菜。顯然說紅糖致癌這個說法本身就是謠言。
紅糖是否可以解決經期生理痛
《本草求真》:沙糖,本於甘蔗所成。甘蔗氣稟中和,味甘氣寒,已為除熱潤燥之味,其治則能利腸解煩,消痰止渴。至於沙糖,經火煅煉,性轉為溫,色變為赤,與蔗又似有別,故能行血化瘀,是以產婦血暈,多有用此與酒沖服,取其得以入血消瘀也;小兒丸散,用此調服,取其溫以通滯也;菸草用以解毒,亦取其有開導之力也。然性溫則消、則下,故虛熱過服,則有損齒消肌之病;味甘主緩、主壅,故痰溼過服,則有戀膈脹滿之弊,此又不可不深思而熟察耳。
《本草綱目》:沙糖性溫,殊於蔗漿,故不宜多食。但其效能和脾緩肝,故治脾胃及瀉肝藥用為先導。《本草》言其性寒,蘇恭謂其冷利,皆昧此理。
顯然紅糖主要還是行血化瘀的功效,那麼我們看看痛經在中醫的角度如何看的
痛經症(dysmenorrhea),係指經期前後或行經期間,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並有全身不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經過詳細婦科臨床檢查未能發現盆腔器官有明顯異常者,稱原發性痛經,也稱功能性痛經。繼發性痛經則指生殖器官有明顯病變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腫瘤等。
《女科折衷纂要》:《入門》雲∶經水欲行,臍腹絞痛,屬血滯。經水臨行時痛為氣滯。經水將來,陣痛陣止,為血實。經水已竣腹痛,為血虛。又有經水將行,被風相搏,繞臍抽痛者(《千金》雲∶婦人經行如廁,亦有為風所客者,可不謹歟)。有歷年血寒積結胞門,嘔吐涎唾,臍脅疝痛,陰冷徹引腰脊而痛者,當分治之。按《良方》雲∶婦人經來腹痛,由風冷客於胞絡衝任,或傷手太陽少陰經,用溫經湯,或桂枝桃仁湯,或地黃通經丸。若血結而成塊者,用萬病丸(牛膝、乾漆、地汁熬為丸)。薛立齋雲∶若前症因生冷傷脾,用六君子加炮姜。思慮傷血,四物加參、術。思慮傷氣,歸脾加柴、梔。怒鬱傷肝,逍遙歸脾兼服。餘參他症治之(然又恐感外邪傷飲食,亦能致痛,尤宜詳審,和氣飲卻能兼治)。戴復庵雲∶經事來而腹痛,經事不來而腹亦痛,二者之病皆血之不調也。欲調其血,先調其氣,四物加茱萸、香附。痛甚者延胡索湯、通用和氣飲(當歸、延胡、蒲黃、肉桂、赤芍、乳香、木香、沒藥、甘草、薑黃)。突然發現紅糖治痛經竟然醫書都沒提及,那麼綜合中醫理論對於痛經的分析有如下幾種情況:氣滯血瘀、寒溼凝滯、溼熱瘀阻、氣血虛弱、肝腎虧損。
1.氣滯血瘀 主證:每於經前一、二日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經血量少,或排出不暢,經色紫暗有塊,血塊排出則疼痛減輕,胸脅乳房作脹,舌質紫暗,舌邊或有瘀點,脈沉弦。 分析:衝住氣血鬱滯,氣血執行欠暢通,故經前或經期少腹脹痛、拒按,經量少或排出不暢;經血瘀滯,故色暗有塊;塊下瘀滯稍通,故疼痛暫減;瘀滯隨經血而外洩,故經後疼痛自消。但若鬱滯之因未除,則下次經期腹痛復發。舌質紫暗,脈沉弦,均為氣滯血瘀之象。
[治法方藥] 理氣行滯,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東加減。
2.寒凝胞中
(1)陽虛內寒 主證: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喜按,得熱痛減,經量少,色暗淡,腰腿痠軟,小便清長,苔白潤,脈沉。 分析:腎陽虛弱,衝任、胞宮先煦,虛寒滯血,故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經少色暗淡;寒得熱化,故得熱痛減;非實寒凝血,故喜按。餘症均為腎陽不足之象。 (2)寒溼凝滯 主證: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痛減,按之痛甚,經量少,色暗黑有塊,噁心嘔吐,畏寒,便溏,苔白膩,脈沉緊。 分析:寒溼之邪傷及下焦,客於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暢,因而作痛,經血色暗黑而有塊;寒溼中阻,陽氣被遏,水溼不運,則畏寒便溏,噁心嘔吐。餘症均為寒溼阻滯所致。
[治法方藥] 溫經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東加減。
3.溼熱下注 主證:經前、經期少腹脹痛,經量多,色紅,質稠或有塊,平日帶下色黃或有穢臭,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分析:外感或內蘊溼熱,流注衝任,阻滯氣血,經行不暢,故經來腹痛;熱擾衝任,則量多色紅有塊;熱灼津液,則經水質稠;溼熱下注,傷及任帶,則平日帶下色黃或有穢臭。舌脈均為溼熱內盛之象。
[治法方藥] 清熱除溼,化瘀止痛。清熱調血東加減。
4.氣血虛弱 主證:經期或經淨後,小腹隱痛、喜揉按,月經色淡量少,質稀,伴神疲乏力,面色蒼白,舌淡苔薄,脈虛細。 分析:體虛氣血不足,經行後血海空虛,胞脈失養,或體虛陽氣不振,運血無力,故見經期或經淨後小腹隱痛,喜揉按;氣虛陽氣不充,血虛精血不榮,故經血色淡量少,質稀。餘症亦為血虛氣弱之象。
[治法方藥] 益氣養血,調經止痛。八珍益母東加減。
5.肝腎虧虛 主證,經淨後小腹隱痛、腰痠,經血量少而質薄,經色暗淡,或有頭暈耳鳴,小腹空墜不溫,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分析:肝腎虧虛,衝任俱虛,精血不足,行經之後,血海更虛,胞脈失養,故經淨後小腹隱痛;精虧血少,陰損及陽,經量少而色淡質薄,小腹空墜不溫;腎虛精虧,清竅失養,故頭暈耳鳴;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痠。[治法方藥] 滋腎養肝止痛。調肝東加減。
很明顯,在中醫的典籍裡面也並無紅糖治療痛經之說,那麼紅糖治痛經如何來的?我倒是在民間偏方找到了,乾薑、紅棗、紅糖各30克。將乾薑、大棗洗淨,乾薑切片,大棗去核,加紅糖煎湯服。請注意,並不是單純紅糖就奏效的,而是要有配比的,那麼這個偏方有沒有效果呢?
研究表明,月經開始的3~4天內,每天服用750毫克~2000毫克姜粉(1克姜粉相當於4克左右的生薑),可能與非甾類的止痛藥有類似療效。
那麼中醫理論怎麼看呢?
大棗: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營衛,解藥毒。治胃虛食少,脾弱便溏,氣血津液不足,營衛不和,心悸怔忡。婦人贓躁。
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溼消痰。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洩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
可以容易分析出來,紅糖在這裡起到的是調和作用,借其行血之效加強幹姜散淤之效。
顯然,紅糖治痛經是以訛傳訛產生的錯誤,但是要說紅糖對於痛經無效只是因為錯誤的方法罷了。
同時,對於紅糖大家也有很多誤區,其實有效果的紅糖應該是古法制作的紅糖:
古法紅糖,是古時寫入醫書藥典《千金方》、《本草綱目》的傳統純正老紅糖。始自唐朝,傳承至今已經有數千年。用甘蔗做唯一原料,無任何新增,天然醇香。塊狀、沙線明顯、呈暗紅棕色、表面有自然冷卻凝結留下的氣眼。容易切割,熱水沖泡有大量氣泡,因無任何新增劑溶解速度慢。聞之有陣陣濃香,口感細滑,清甜而不膩。採用古時熬糖工藝,經過5榨、3濾、2浮、1沉等基本工序,透過榨汁、開泡、趕水、出糖、澆型等古法工序,純手工熬製。保留甘蔗全部養分,含有鈣、錳、鋅、鐵、麥芽糖、氨基酸、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多種有機果糖,多種天然酸類物質等多種易於人體吸收和必須的營養成分。
普通紅糖,是建國後現代工業製糖的產物,性狀類似白糖的紅色糖。以赤砂糖為最主要原料,經過工業加工所得。為粉末狀,聞之有異味,甜度很高,也就是所謂“齁嗓子”。為滿足工業化生產,將蔗糖外的其他成分進行化學處理,工業化低溫結晶,僅得到單一物質,作為調味品。因為主要原料是赤砂糖,而赤砂糖是工業提煉白糖後的殘渣和副產品。所以經過工業化處理,所含營養成分已消失殆盡,只剩單一蔗糖。紅色甜味劑,只能作為廚房裡的鍋灶調料。
回覆列表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從表面上看,凡涉及“中醫中藥”,中醫黑們便極力造謠、貶損、詆譭。稍加留意不難發現他們的“別有用心”:大凡涉及“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工藝,他們都會“大放厥詞”、“組團起鬨”、“嬉戲嘲笑”、“指鹿為馬”、“無理取鬧”。用“跳樑小醜”予以形容,並不為過。
紅糖是否致癌,等閒視之。中醫黑的“謬論”,不屑一顧。家中常備紅糖,一如既往。
本人不是醫生,也不是中醫中藥相關人員,但就本人對中醫“補”的理解,糧食、食物也屬“補”品,中醫黑們,能拒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