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型別差異 指個體和群體在各類能力方面的差異。能力型別差異可以分為下列三種情況。 智力型別差異 智力的型別差異,是指智力組成因素的質的差異。人們在知覺、表象、記憶、思維等方面,都表現出個別型別差異。 1.知覺的型別差異。人們在知覺方面,表現出個體型別差異,可以分為三類:(1)知覺綜合型。這種人知覺的特點是,觀察時注意事物的概括性,但分析能力較弱,對於事物的細節的感知不足。(2)知覺分析型。這種人知覺的特點與第一種人相反。有較強的分析能力,觀察時注意事物的細節,但對於事物的整體性的感知不夠。(3)知覺的分析-綜合型。這種人兼有上面兩種知覺型別的特點,在觀察中既能注意事物的整體,也能注意事物的細節。 2.表象的型別差異。人們在表象方面,也表現出個體型別差異,可以分為四類:(1)表象視覺型別。這種人視覺表象佔優勢。(2)表象聽覺型別。這種人聽覺表象佔優勢。(3)表象運動覺型。這種人運動表象佔優勢。(4)表象混合型。這種人幾乎在同等程度上運用各種表象。這種個別差異可以作為某種活動的條件,從而成為某種特殊能力的構成部分。同時,從事同一種活動也可能依靠不同的表象。有的作家主要依靠聽覺表象,另一些作家主要依靠視覺表象。 3.記憶的型別差異。人們在記憶方面,也表現出個體型別差異。根據種種分析器參與記憶的情況,可以分為四類:(1)記憶視覺型。這種人運用視覺記憶較好。(2)記憶聽覺型。這種人運用聽覺記憶較好。(3)記憶運動覺型。這種人有運動覺參加時記憶較好。(4)記憶混合型,如記憶的視覺-聽覺型、記憶的聽覺-運動覺型等。這種人運用多種記憶表象時效果較好。許多畫家、作家、演員往往具有發展較好的視覺記憶,使他們在繪畫寫作或表演動作中準確地再現瞬息呈現的人物景象。 4.思維的型別差異。人們在思維方面,也表現出個別型別差異,可以分為兩類:(1)集中思維型。這種人思維時,集中性思維佔優勢,對一個問題可以得出一個正確答案或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案。(2)發散思維型。這種人思維時,發散性思維佔優勢,對一個問題能夠得出多種答案。 特殊能力型別差異 特殊能力是由若干種不同能力構成的。研究表明,完成同一種活動可以由能力的不同組合來保證。 1.音樂能力的型別差異。前蘇心理學家B·M·捷普洛夫認為,音樂能力由三種主要能力構成:旋律感、聽覺表象、音樂節奏感。他對三個學習音樂成績最好的學前兒童的研究表明,其中一個兒童的特點是有強烈的旋律感和很好的聽覺表象,但音樂節奏感較弱;第二個兒童的特點是有很好的聽覺表象和強烈的音樂節奏感,但旋律感較弱;第三個兒童的特點是有強烈的旋律感和音樂節奏感,但聽覺表象較弱。這顯示出音樂能力構成因素之間相互關係的差異。 2.運動能力的型別差異。擊劍運動能力由觀察力、反應速度、攻擊力量、意志力等多種心理因素組成。普尼對三個擊劍運動員的研究表明,他們具有同等水平的職業能力,並達到同樣的運動成績,但他們的擊劍運動能力的組成因素的發展水平卻不盡相同。第一個運動員具有高度發展的觀察力和“感覺因素”,但反應速度並不突出;第二個以一般的靈活性與堅韌性為突出特點;第三個則具有強烈的攻擊力量與必勝的信心。短跑運動能力由動作強度、動作和節奏的配合等因素組成。兩個短跑運動員可以達到同樣良好的短跑成績,但一個人依靠動作和節奏的更好配合,而另一個人則依靠更大的動作強度。 3.組織能力的型別差異。A·B·彼得羅夫斯基介紹了組織能力的型別差異的具體事例。尼古拉和維克多都具有傑出的組織能力。尼古拉的組織能力由下述心理品質綜合組成:主動、敏感、關心人、對人要求合理、有觀察力、善於並樂意分析同伴的性格和才能、對集體的高度責任感、個人的吸引力,等等。維克多的組織能力由另一些心理品質綜合組成:嚴峻、考慮周到、善於利用同伴中每個人的弱點、精明強幹,等等。 總之,構成特殊能力的各種因素,它們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某種能力的薄弱,可以由其他的能力或能力組合的發展來補償或代替。 兩種訊號系統型別差異 人的高階神經活動是兩種訊號系統的協調活動,在這種活動中也表現出型別差異。 巴甫洛夫把兩種訊號系統活動的型別差異分為兩類:(1)藝術型。這種人第一訊號系統活動佔相對的優勢。(2)思維型。這種人第二訊號系統的活動比較均衡。巴甫洛夫認為,兩種訊號系統的型別差異是由於早期的連續不斷的多種多樣的現實生活方式使然。 前蘇聯的一些心理學家用公式來表示一種訊號系統的相對優勢。用C1表示第一訊號系統,用C2表示第二訊號系統,那麼,第一訊號系統對第二訊號系統的相對優勢,即藝術可以表示為:C2<C1+m,這裡的m是該種類型特有的對世界情緒性和形象性瞭解的結構特點。第二訊號系統對第一訊號系統的相對優勢,即思維型可以表示為:C2>C21,這裡n是該種類型不同於其他人的對世界的抽象態度的結構特點。而第二訊號系統對第一訊號系統的絕對優勢則可以表示為:C2>C1。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兩種訊號系統的對優勢與其絕對優勢是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 兩種訊號系統活動型別影響智力的特點。在感知方面,藝術型的人的感知特點是完整性、充分性和豐富性;而思維型的人則注意對現實的分析。在記憶方面,藝術型的人記憶圖形、顏色、聲音等直觀材料效果較好;而思維型的人記憶語義、數字和概念等材料效果較好。在思維方面,藝術型的人思維形象性較強;而思維型的人思維邏輯性較強。 兩種訊號系統活動型別也影響特殊能力的特點。H·A·利森科娃對高年級學生的研究表明,兩種訊號系統的對比關係決定文藝能力的特點,學生的書面言語有兩種型別:(1)生動的言語型別。這種型別的作文,形象的和情緒的因素貫串始終,描述的過程大都決定於形象的展開和心境的轉移;(2)邏輯型聯絡的言語型別。這種型別的作文,文筆帶有極端的概念性,文章的段落過渡也採用概括化詞句和邏輯性的聯絡。藝術型的人更容易掌握印象鮮明、對事件抱有豐富情緒態度、形象生動的活動,大多數的畫家、音樂家、演員都具有這種型別的特點。而思維型的人更容易掌握抽象材料、數學公式等,有利於從事數學、哲學、物理、語言學等方面的工作。 附:個體差異檢測 外語能力傾向測驗 外語能力傾向測驗是在外語學習中,一些個體表現出應付自如,遊刃有餘,而有些個體卻反映出很大的困難,甚至在有很好的動機狀態時也是如此。這表明個體在學習外語的能力方面是有差異的。本世紀初,人們試圖設計測驗或其他的程式來預測個體在外語學習中成功的可能性。V·A·C·亨蒙與其合作者編制了“現代外語能力預測”,該測量與特殊智力測量差不多,用於適度地預測當時高中和大學課程中正式“語法和翻譯”的成績。但是,這個測量不是專門用於外語教學課程的,它們還能預測其他課程的成績,例如英國文學和數學。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當各國士兵意識到掌握外語的必要性時。才建立了更為成功的外語能力傾向測量,同時也闡明瞭這種能力傾向的特徵和本質。 一、外語能力傾向測量的構建 在努力構建能力傾向測量中,研究者是透過分析外語學習的任務來開展他們的工作的。當學習任務出現在特殊的學習情境中時,研究者尋求個體的何種特性可能影響到學習任務。語言由若干相互聯絡的系統組成:音韻、語法和句法,以及專門詞彙。另外,如果個體需要運用這種語言來閱讀和書寫材料,還必須有一個學習的拼寫系統。 認知能力與外語系統有著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由此推論,外語能力傾向不是單一的本質,而是一種推動個體掌握學習任務的不同因素的綜合。 在外語能力傾向測量中,第一個獲得廣泛使用的是現代語言能力傾向測量(MZAT),它在50年代中期由J·B·卡羅爾和S·M·薩龐合作編制。這個MZAT最初設計用於高中學生、大學生和成人。1962年卡羅爾公佈了一個MZAT技術發展說明;1967年,卡羅爾和薩龐公佈了一個用於三至六年級學生的常模;1981年他們又發表了一篇有關這個領域的歷史發展研究。 此外,外語能力傾向測量家:P·佩姆斯勒的佩姆斯勒成套語言能力傾向測量(PLAB),它特別適用於高三水平;美國國防部語言能力傾向成套測量(DLAB),它由C·R·佩特森和A·R·奧海克(1976)編制,是隻適用於美國國防建設的最新測量。 上述這些測量基本上是有關外語學習中成功的認知能力的預測。已有證據表明MZAT的分數和DLAB的分數是高度相關的。 二、外語能力傾向的認知能力基礎 研究表明,至少有四種特殊的認知能力構成外語學習中認知能力的基礎,特別是那些強調口語的外語學習。 1.語言的編碼能力。它是一種記憶能力,個體藉此覺察外語的語調、單詞以及片語的語音形式,並且為記憶貯存和隨後提取對它們進行“編碼”。編碼能力並不涉及辨別外語語言的能力(大多數學習者在適當的指導下有能力學會音素辨別),它涉及外語語音和單詞的正確語音形態和記住這些形態的能力,特別是在他們利用母語中沒有發現的語音形態時,這種能力可用許多方式測量。例如,非正式的方法是,透過呈現外語語語音和單詞,在幾秒鐘的間隔活動後模仿它們;正式的方式是,要求被試學會語言和音標之間的聯絡。 2.語法敏感性。它標誌著外語語法關係,以及在語調和句子的形成與解釋中理解語法規則的能力。一種測驗形式是要求被試看出母語中的語法關係。由於個體在他們自己的母語中識別出語法關係的能力是有差異的,因此這種能力會反映到外語學習之中。 3.機械聯想記憶。這在認知能力因素分析中已被識別。在外語學習中,必須學會單詞和意義之間基本的任意聯想。這種聯想能力可以透過一個工作例項方法被測量,也即要求被試先學習一些外語材料,隨後對這些學習材料進行任意聯想。 4.歸納能力。它是在許多成套智慧測量中被測量的一般認知能力。這種能力有助於理解和推知決定刺激模式的規則。在外語能力傾向測驗中,歸納能力可以透過讓被試在一個學習材料中如何歸納和應用有關規則的表現而得到評估。 三、外語能力傾向測驗的預測效度 研究表明,當用能力傾向分數和外語成績之間的相關來表明時,測量的預測效度從0~0.80廣泛地變化。與外語傾向測驗一起獲得的平均效度系靈敏,在應用心理領域中是最高的。正如J·W·考頓(1975)在有關文獻中注意到的那樣,多年來,外語能力傾向測驗主要選自美國和平隊志願者的標準,因為大多數受訓者為了能在異國工作需要學習一門外語,結果效度系統平均在0.50~0.60之間。很顯著,和平隊志願者受到了參加測驗和追求異國工作的驅動。 這些發現說明,許多變數可能影響由一個能力傾向測驗所顯示的預測效度的程度。參加測驗和追求異國工作的動機也許只是其中一個變數,指導的型別(精深地、系統地、嚴格地指導和空泛地、不繫統地、容忍學生錯誤和失敗的指導等),也許是另一個變數。在某種“節目化的”和“計算機輔助”指導的預測中,有一證據表明外語能力傾向測驗效度不高。 大多數成功的外語學習者是那些在平均數之上或接近成功所需特殊能力的人。能力傾向較低的人,在某種情況下,可以根據他們的能力傾向選擇適當的訓練課程,這些課程使他們有最大的成功可能。
能力型別差異 指個體和群體在各類能力方面的差異。能力型別差異可以分為下列三種情況。 智力型別差異 智力的型別差異,是指智力組成因素的質的差異。人們在知覺、表象、記憶、思維等方面,都表現出個別型別差異。 1.知覺的型別差異。人們在知覺方面,表現出個體型別差異,可以分為三類:(1)知覺綜合型。這種人知覺的特點是,觀察時注意事物的概括性,但分析能力較弱,對於事物的細節的感知不足。(2)知覺分析型。這種人知覺的特點與第一種人相反。有較強的分析能力,觀察時注意事物的細節,但對於事物的整體性的感知不夠。(3)知覺的分析-綜合型。這種人兼有上面兩種知覺型別的特點,在觀察中既能注意事物的整體,也能注意事物的細節。 2.表象的型別差異。人們在表象方面,也表現出個體型別差異,可以分為四類:(1)表象視覺型別。這種人視覺表象佔優勢。(2)表象聽覺型別。這種人聽覺表象佔優勢。(3)表象運動覺型。這種人運動表象佔優勢。(4)表象混合型。這種人幾乎在同等程度上運用各種表象。這種個別差異可以作為某種活動的條件,從而成為某種特殊能力的構成部分。同時,從事同一種活動也可能依靠不同的表象。有的作家主要依靠聽覺表象,另一些作家主要依靠視覺表象。 3.記憶的型別差異。人們在記憶方面,也表現出個體型別差異。根據種種分析器參與記憶的情況,可以分為四類:(1)記憶視覺型。這種人運用視覺記憶較好。(2)記憶聽覺型。這種人運用聽覺記憶較好。(3)記憶運動覺型。這種人有運動覺參加時記憶較好。(4)記憶混合型,如記憶的視覺-聽覺型、記憶的聽覺-運動覺型等。這種人運用多種記憶表象時效果較好。許多畫家、作家、演員往往具有發展較好的視覺記憶,使他們在繪畫寫作或表演動作中準確地再現瞬息呈現的人物景象。 4.思維的型別差異。人們在思維方面,也表現出個別型別差異,可以分為兩類:(1)集中思維型。這種人思維時,集中性思維佔優勢,對一個問題可以得出一個正確答案或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案。(2)發散思維型。這種人思維時,發散性思維佔優勢,對一個問題能夠得出多種答案。 特殊能力型別差異 特殊能力是由若干種不同能力構成的。研究表明,完成同一種活動可以由能力的不同組合來保證。 1.音樂能力的型別差異。前蘇心理學家B·M·捷普洛夫認為,音樂能力由三種主要能力構成:旋律感、聽覺表象、音樂節奏感。他對三個學習音樂成績最好的學前兒童的研究表明,其中一個兒童的特點是有強烈的旋律感和很好的聽覺表象,但音樂節奏感較弱;第二個兒童的特點是有很好的聽覺表象和強烈的音樂節奏感,但旋律感較弱;第三個兒童的特點是有強烈的旋律感和音樂節奏感,但聽覺表象較弱。這顯示出音樂能力構成因素之間相互關係的差異。 2.運動能力的型別差異。擊劍運動能力由觀察力、反應速度、攻擊力量、意志力等多種心理因素組成。普尼對三個擊劍運動員的研究表明,他們具有同等水平的職業能力,並達到同樣的運動成績,但他們的擊劍運動能力的組成因素的發展水平卻不盡相同。第一個運動員具有高度發展的觀察力和“感覺因素”,但反應速度並不突出;第二個以一般的靈活性與堅韌性為突出特點;第三個則具有強烈的攻擊力量與必勝的信心。短跑運動能力由動作強度、動作和節奏的配合等因素組成。兩個短跑運動員可以達到同樣良好的短跑成績,但一個人依靠動作和節奏的更好配合,而另一個人則依靠更大的動作強度。 3.組織能力的型別差異。A·B·彼得羅夫斯基介紹了組織能力的型別差異的具體事例。尼古拉和維克多都具有傑出的組織能力。尼古拉的組織能力由下述心理品質綜合組成:主動、敏感、關心人、對人要求合理、有觀察力、善於並樂意分析同伴的性格和才能、對集體的高度責任感、個人的吸引力,等等。維克多的組織能力由另一些心理品質綜合組成:嚴峻、考慮周到、善於利用同伴中每個人的弱點、精明強幹,等等。 總之,構成特殊能力的各種因素,它們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某種能力的薄弱,可以由其他的能力或能力組合的發展來補償或代替。 兩種訊號系統型別差異 人的高階神經活動是兩種訊號系統的協調活動,在這種活動中也表現出型別差異。 巴甫洛夫把兩種訊號系統活動的型別差異分為兩類:(1)藝術型。這種人第一訊號系統活動佔相對的優勢。(2)思維型。這種人第二訊號系統的活動比較均衡。巴甫洛夫認為,兩種訊號系統的型別差異是由於早期的連續不斷的多種多樣的現實生活方式使然。 前蘇聯的一些心理學家用公式來表示一種訊號系統的相對優勢。用C1表示第一訊號系統,用C2表示第二訊號系統,那麼,第一訊號系統對第二訊號系統的相對優勢,即藝術可以表示為:C2<C1+m,這裡的m是該種類型特有的對世界情緒性和形象性瞭解的結構特點。第二訊號系統對第一訊號系統的相對優勢,即思維型可以表示為:C2>C21,這裡n是該種類型不同於其他人的對世界的抽象態度的結構特點。而第二訊號系統對第一訊號系統的絕對優勢則可以表示為:C2>C1。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兩種訊號系統的對優勢與其絕對優勢是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 兩種訊號系統活動型別影響智力的特點。在感知方面,藝術型的人的感知特點是完整性、充分性和豐富性;而思維型的人則注意對現實的分析。在記憶方面,藝術型的人記憶圖形、顏色、聲音等直觀材料效果較好;而思維型的人記憶語義、數字和概念等材料效果較好。在思維方面,藝術型的人思維形象性較強;而思維型的人思維邏輯性較強。 兩種訊號系統活動型別也影響特殊能力的特點。H·A·利森科娃對高年級學生的研究表明,兩種訊號系統的對比關係決定文藝能力的特點,學生的書面言語有兩種型別:(1)生動的言語型別。這種型別的作文,形象的和情緒的因素貫串始終,描述的過程大都決定於形象的展開和心境的轉移;(2)邏輯型聯絡的言語型別。這種型別的作文,文筆帶有極端的概念性,文章的段落過渡也採用概括化詞句和邏輯性的聯絡。藝術型的人更容易掌握印象鮮明、對事件抱有豐富情緒態度、形象生動的活動,大多數的畫家、音樂家、演員都具有這種型別的特點。而思維型的人更容易掌握抽象材料、數學公式等,有利於從事數學、哲學、物理、語言學等方面的工作。 附:個體差異檢測 外語能力傾向測驗 外語能力傾向測驗是在外語學習中,一些個體表現出應付自如,遊刃有餘,而有些個體卻反映出很大的困難,甚至在有很好的動機狀態時也是如此。這表明個體在學習外語的能力方面是有差異的。本世紀初,人們試圖設計測驗或其他的程式來預測個體在外語學習中成功的可能性。V·A·C·亨蒙與其合作者編制了“現代外語能力預測”,該測量與特殊智力測量差不多,用於適度地預測當時高中和大學課程中正式“語法和翻譯”的成績。但是,這個測量不是專門用於外語教學課程的,它們還能預測其他課程的成績,例如英國文學和數學。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當各國士兵意識到掌握外語的必要性時。才建立了更為成功的外語能力傾向測量,同時也闡明瞭這種能力傾向的特徵和本質。 一、外語能力傾向測量的構建 在努力構建能力傾向測量中,研究者是透過分析外語學習的任務來開展他們的工作的。當學習任務出現在特殊的學習情境中時,研究者尋求個體的何種特性可能影響到學習任務。語言由若干相互聯絡的系統組成:音韻、語法和句法,以及專門詞彙。另外,如果個體需要運用這種語言來閱讀和書寫材料,還必須有一個學習的拼寫系統。 認知能力與外語系統有著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由此推論,外語能力傾向不是單一的本質,而是一種推動個體掌握學習任務的不同因素的綜合。 在外語能力傾向測量中,第一個獲得廣泛使用的是現代語言能力傾向測量(MZAT),它在50年代中期由J·B·卡羅爾和S·M·薩龐合作編制。這個MZAT最初設計用於高中學生、大學生和成人。1962年卡羅爾公佈了一個MZAT技術發展說明;1967年,卡羅爾和薩龐公佈了一個用於三至六年級學生的常模;1981年他們又發表了一篇有關這個領域的歷史發展研究。 此外,外語能力傾向測量家:P·佩姆斯勒的佩姆斯勒成套語言能力傾向測量(PLAB),它特別適用於高三水平;美國國防部語言能力傾向成套測量(DLAB),它由C·R·佩特森和A·R·奧海克(1976)編制,是隻適用於美國國防建設的最新測量。 上述這些測量基本上是有關外語學習中成功的認知能力的預測。已有證據表明MZAT的分數和DLAB的分數是高度相關的。 二、外語能力傾向的認知能力基礎 研究表明,至少有四種特殊的認知能力構成外語學習中認知能力的基礎,特別是那些強調口語的外語學習。 1.語言的編碼能力。它是一種記憶能力,個體藉此覺察外語的語調、單詞以及片語的語音形式,並且為記憶貯存和隨後提取對它們進行“編碼”。編碼能力並不涉及辨別外語語言的能力(大多數學習者在適當的指導下有能力學會音素辨別),它涉及外語語音和單詞的正確語音形態和記住這些形態的能力,特別是在他們利用母語中沒有發現的語音形態時,這種能力可用許多方式測量。例如,非正式的方法是,透過呈現外語語語音和單詞,在幾秒鐘的間隔活動後模仿它們;正式的方式是,要求被試學會語言和音標之間的聯絡。 2.語法敏感性。它標誌著外語語法關係,以及在語調和句子的形成與解釋中理解語法規則的能力。一種測驗形式是要求被試看出母語中的語法關係。由於個體在他們自己的母語中識別出語法關係的能力是有差異的,因此這種能力會反映到外語學習之中。 3.機械聯想記憶。這在認知能力因素分析中已被識別。在外語學習中,必須學會單詞和意義之間基本的任意聯想。這種聯想能力可以透過一個工作例項方法被測量,也即要求被試先學習一些外語材料,隨後對這些學習材料進行任意聯想。 4.歸納能力。它是在許多成套智慧測量中被測量的一般認知能力。這種能力有助於理解和推知決定刺激模式的規則。在外語能力傾向測驗中,歸納能力可以透過讓被試在一個學習材料中如何歸納和應用有關規則的表現而得到評估。 三、外語能力傾向測驗的預測效度 研究表明,當用能力傾向分數和外語成績之間的相關來表明時,測量的預測效度從0~0.80廣泛地變化。與外語傾向測驗一起獲得的平均效度系靈敏,在應用心理領域中是最高的。正如J·W·考頓(1975)在有關文獻中注意到的那樣,多年來,外語能力傾向測驗主要選自美國和平隊志願者的標準,因為大多數受訓者為了能在異國工作需要學習一門外語,結果效度系統平均在0.50~0.60之間。很顯著,和平隊志願者受到了參加測驗和追求異國工作的驅動。 這些發現說明,許多變數可能影響由一個能力傾向測驗所顯示的預測效度的程度。參加測驗和追求異國工作的動機也許只是其中一個變數,指導的型別(精深地、系統地、嚴格地指導和空泛地、不繫統地、容忍學生錯誤和失敗的指導等),也許是另一個變數。在某種“節目化的”和“計算機輔助”指導的預測中,有一證據表明外語能力傾向測驗效度不高。 大多數成功的外語學習者是那些在平均數之上或接近成功所需特殊能力的人。能力傾向較低的人,在某種情況下,可以根據他們的能力傾向選擇適當的訓練課程,這些課程使他們有最大的成功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