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定額制定與修改的依據
勞動定額制定與修改的依據是定額完成率。
定額完成率=完成定額時間/定額時間=完成定額時間/(作業時間+布休時間)
定額完成率的確定,取決於完成定額時間、作業時間和布休時間。
二、完成定額時間利用現有生產統計報表
工廠裡完成的產品數量是經過檢驗認可和生產排程員複核的,現有的生產統計資料比較準確可靠,據此不難得到較為準確的完成定額時間。要獲得某個時段的各工種、各班組、各車間、直至全廠的完成定額時間總量都是方便的。
三、標準查定布休時間
布休時間在定額時間中所佔比例不大,一般在定額時間的15%左右,而相同生產性質,相同行業工種的布休時間佔作業時間的百分比在各企業之間的差異也不大,如果這個差異為10%的話,那麼具體企業的布休時間與行業標準的實際誤差為作業時間的1.5%,這點誤差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因而,可以直接採用行業標準查定各項布休時間。
四、總體測定作業時間
一個人在三個小時的作業時間裡完成了八個小時的定額。他會在報表中填報八小時作業,而不會填三小時作業、五小時停工。生產報表中的作業時間不可用。
以生產單位(車間、班組或工種)整體為物件,運用瞬間觀測法測定其某一段時間內所實際發生的總體作業時間。
觀測專案只要記作業時間一項。觀測中,不需要操作人、操作崗位和實際時間消耗分類相互對應,也不用區分操作的內容是什麼,只要點數被觀測單位在觀測瞬間的實際作業人數即可。因而觀測工作特別簡便,能夠以極少的人力,在短時間內,迅速獲得全企業各生產單位的實際作業時間測定資料。
五、計算確定平衡係數
有了統計的完成定額時間,查定的布休時間和測定的實際作業時間,就可以確定定額平衡係數,也就是實際上的定額完成率。從而也就掌握了各個生產單位的實際勞動定額水平及其相互之間的差異。
定額平衡係數=完成定額時間/定額時間=完成定額時間/(作業時間+布休時間)
根據定額平衡係數和總工時壓縮計劃指標,可以方便地制定出各個生產單位分別的工時壓縮率指標。
六、條理排定定額時間
各生產單位的總體定額水平和工時壓縮指標一旦確定,勞動定額的制定與修改工作就有了明確的平衡範圍。
勞動時間的消耗本身帶有一定的規律性,經驗估工制定的勞動定額不能把握這個內在的聯絡,而以一定的偏差浮動在這個規律的左右。如果我們將在不同時期,由不同經驗的人所做出的雜亂無章的估工定額按照工藝要數加以歸納和整理,以表格形式條理化,使其具有內在的線性聯絡,再根據日常掌握的其它材料,在確定的平衡範圍內做出相應的調整,便可以得到簡易表格式典型定額標準。將特殊工序的定額上升為通用性的定額標準。
七、估工修訂零星殊異
調整後的簡易表格式典型定額標準,再根據生產部門意見對少數有異議的工序定額做出適當修正。對很少上場、資料掌握不全、生產量不大的零星工序定額和少數有特殊差異的工序定額,完全可以請生產部門在平衡範圍內根據經驗估工做出修定。
八、勞動定額的總體測定條理估工法
總體定額水平的確定,依據於科學的技術測定;區域性定額的調整,依據於對古老估工定額的合理排列。組成了勞動定額的總體測定條理估工法。也就是:總體的瞬間觀測,區域性的條理估工。使估工建立在科學測定的基礎之上。因此,也可以將勞動定額的總體測定條理估工法叫做科學估工法。
古老的經驗估工法和現代的技術測定法都難以從總量的層面上掌握勞動定額的總體水平和各生產單位之間的勞動定額水平差異。從而難以在科學平衡的基礎上實施勞動定額的調整。
勞動定額的總體測定條理估工法發揮技術測定準確性高的優勢,從總量的層面上掌握勞動定額水平的差異,實施勞動定額的管理。其簡便易行,是一條綜合技術測定和經驗估工優勢的成功之路。
九、積極又平和的結果
從事勞動定額工作16個月,橫跨兩個定額調整年度。第一個調整年度我們用了6人(其中借用3人)苦幹了3個月,第二個調整年度僅用了不到4人花了半個多月完成了定額調整工作,連續2年總壓縮工時27.7%,實際壓縮時間30萬小時以上,基本上提前1年實現了原定3年壓縮30%達到行業勞動定額標準的目標。
一、勞動定額制定與修改的依據
勞動定額制定與修改的依據是定額完成率。
定額完成率=完成定額時間/定額時間=完成定額時間/(作業時間+布休時間)
定額完成率的確定,取決於完成定額時間、作業時間和布休時間。
二、完成定額時間利用現有生產統計報表
工廠裡完成的產品數量是經過檢驗認可和生產排程員複核的,現有的生產統計資料比較準確可靠,據此不難得到較為準確的完成定額時間。要獲得某個時段的各工種、各班組、各車間、直至全廠的完成定額時間總量都是方便的。
三、標準查定布休時間
布休時間在定額時間中所佔比例不大,一般在定額時間的15%左右,而相同生產性質,相同行業工種的布休時間佔作業時間的百分比在各企業之間的差異也不大,如果這個差異為10%的話,那麼具體企業的布休時間與行業標準的實際誤差為作業時間的1.5%,這點誤差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因而,可以直接採用行業標準查定各項布休時間。
四、總體測定作業時間
一個人在三個小時的作業時間裡完成了八個小時的定額。他會在報表中填報八小時作業,而不會填三小時作業、五小時停工。生產報表中的作業時間不可用。
以生產單位(車間、班組或工種)整體為物件,運用瞬間觀測法測定其某一段時間內所實際發生的總體作業時間。
觀測專案只要記作業時間一項。觀測中,不需要操作人、操作崗位和實際時間消耗分類相互對應,也不用區分操作的內容是什麼,只要點數被觀測單位在觀測瞬間的實際作業人數即可。因而觀測工作特別簡便,能夠以極少的人力,在短時間內,迅速獲得全企業各生產單位的實際作業時間測定資料。
五、計算確定平衡係數
有了統計的完成定額時間,查定的布休時間和測定的實際作業時間,就可以確定定額平衡係數,也就是實際上的定額完成率。從而也就掌握了各個生產單位的實際勞動定額水平及其相互之間的差異。
定額平衡係數=完成定額時間/定額時間=完成定額時間/(作業時間+布休時間)
根據定額平衡係數和總工時壓縮計劃指標,可以方便地制定出各個生產單位分別的工時壓縮率指標。
六、條理排定定額時間
各生產單位的總體定額水平和工時壓縮指標一旦確定,勞動定額的制定與修改工作就有了明確的平衡範圍。
勞動時間的消耗本身帶有一定的規律性,經驗估工制定的勞動定額不能把握這個內在的聯絡,而以一定的偏差浮動在這個規律的左右。如果我們將在不同時期,由不同經驗的人所做出的雜亂無章的估工定額按照工藝要數加以歸納和整理,以表格形式條理化,使其具有內在的線性聯絡,再根據日常掌握的其它材料,在確定的平衡範圍內做出相應的調整,便可以得到簡易表格式典型定額標準。將特殊工序的定額上升為通用性的定額標準。
七、估工修訂零星殊異
調整後的簡易表格式典型定額標準,再根據生產部門意見對少數有異議的工序定額做出適當修正。對很少上場、資料掌握不全、生產量不大的零星工序定額和少數有特殊差異的工序定額,完全可以請生產部門在平衡範圍內根據經驗估工做出修定。
八、勞動定額的總體測定條理估工法
總體定額水平的確定,依據於科學的技術測定;區域性定額的調整,依據於對古老估工定額的合理排列。組成了勞動定額的總體測定條理估工法。也就是:總體的瞬間觀測,區域性的條理估工。使估工建立在科學測定的基礎之上。因此,也可以將勞動定額的總體測定條理估工法叫做科學估工法。
古老的經驗估工法和現代的技術測定法都難以從總量的層面上掌握勞動定額的總體水平和各生產單位之間的勞動定額水平差異。從而難以在科學平衡的基礎上實施勞動定額的調整。
勞動定額的總體測定條理估工法發揮技術測定準確性高的優勢,從總量的層面上掌握勞動定額水平的差異,實施勞動定額的管理。其簡便易行,是一條綜合技術測定和經驗估工優勢的成功之路。
九、積極又平和的結果
從事勞動定額工作16個月,橫跨兩個定額調整年度。第一個調整年度我們用了6人(其中借用3人)苦幹了3個月,第二個調整年度僅用了不到4人花了半個多月完成了定額調整工作,連續2年總壓縮工時27.7%,實際壓縮時間30萬小時以上,基本上提前1年實現了原定3年壓縮30%達到行業勞動定額標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