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神評

     李淵稱帝的訊息傳到隴西,薛舉就更坐不住了。薛舉很清楚,西秦和李唐的關係非常簡單,就是八個字兒:有你無我,有我無你。兵家說得好,“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所以他決定先下手為強。

      六月初十,薛舉集結優勢兵力,進攻李唐西北軍事重鎮——涇州(今甘肅涇川縣)。李淵接報,再次以李世民為統帥,率領劉弘基、殷開山、慕容羅、李安遠等八路總管救援涇州。

      七月初,薛舉率軍逼近高摭城(今陝西長武北),其先頭部隊已經出現在豳州(今陝西彬縣)和岐州(今陝西鳳翔)一帶地區,兵鋒極為銳利。

      李世民認為,西秦軍士氣正盛,此時不宜與之決戰,便下令大軍深挖壕溝,加高壁壘,避而不戰。孰料,在這關鍵時刻,李世民筒子居然意外地病倒了,瘧疾。臥床不起的李世民只得將軍事指揮權交給了資歷最老的劉文靜和殷開山。

      交權之前,李世民對二人是千叮嚀萬囑咐:“薛舉孤軍深入,糧草輜重都很成問題。據我估計,他們的糧草支撐不了多久。你們萬萬不可出戰,一切等我病好以後再說。”劉文靜、殷開山哥倆兒滿口應承。

      但下來以後,殷開山卻坐不住了。

      殷開山覺得避而不戰太消極了,便來找劉文靜商量:“秦王是因為擔心你我二人不能退敵,才說那番話的。我想,薛舉聽說秦王病倒,必定會越發地輕視我們。我們可以不出戰,但也應該展示一下武力,以震懾敵人。”

      劉文靜一尋思,覺得殷開山說的很有道理,就這麼貓著,似乎有損士氣,可以不真打,但是恫嚇一下敵人也是可以的嘛!哥倆兒說辦就辦,七月初九,唐軍(從現在開始可以叫唐軍了)開出大營,在高摭城西南的淺水原列陣,炫耀武力。

      西秦軍已經憋了好久了,見唐軍終於出城,個個欣喜若狂。最高興的是薛舉,他當即率精兵悄悄迂迴至唐家軍的背後。劉文靜和殷開山做夢都沒想到薛舉會來這麼一手,“恃眾而不裝置”。這就麻煩了。

      薛舉親率大軍從唐軍背後發動突襲。猝不及防之下,唐軍遭到慘敗,死傷過半,慕容羅、李安遠當場陣亡,劉弘基被俘。唐軍兵敗如山倒,薛舉輕而易舉就攻克了高摭城,“收唐兵死者為京觀”。啥是京觀呢?京觀又叫武軍,就是將敵軍的屍體堆在道路兩旁,蓋土夯實,築成金字塔形的土堆。

      形勢到了這個地步,李世民也沒有辦法,只得率殘部奔回長安。李唐建國之後的第一仗,竟以慘敗落幕。劉文靜和殷開山闖了這麼大的禍,李淵的憤怒可想而知,他將二人一頓臭罵,繼而又傳下敕書,削職為民。

      唐廷上下皇帝位,改折摭城(今甘肅涇川東北)為都。薛舉死後沒幾天,郝瑗也死了,原因竟然是“哭舉得疾”。這個人,真是沒法說了!

      薛仁杲有著比乃父更強的武功和能力,但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弒殺成性。

      其實,殘忍是老薛家的傳統了。就拿薛舉來說吧,每次戰後,他都要將俘虜的敵兵全部坑殺,而且手段十分殘忍,多采用斷舌、割鼻甚至棰搗等毫無人道的手法。他的老婆隋朝大臣庾立。庾立是個剛直之人,堅決不肯投降。薛仁杲暴怒,將庾立架在火堆上活活烤死。這還不解恨,他竟將庾立的肉一塊兒一塊兒地割下來,賞給士兵們吃。他的狠毒與殘忍,讓薛舉都無法忍受。老薛曾經大罵小薛:“沒錯,你小子是挺有能力的。但是,你生性太過殘酷,對人刻薄寡恩。我真擔心將來有一天老薛家和西秦國會亡在你的手上。”

      可想而知,這樣的領導當然不能贏得下屬的衷心擁護。薛舉的一幫老哥們兒就不買薛仁杲的仗。所以,當此最高權力交接之際,西秦國內部一片混亂,人心離散,士氣低迷。

      經過四天的行軍,劉感抵達高摭城。他在城下叫了半天門,可人家就是不給開,還說什麼“你們翻牆進來吧”。劉感覺得有點兒不對勁兒,就命人放火燒城門。果然,一試便知,城上的人立刻澆水下來。劉感心知不妙,趕緊命人後撤,但為時已晚。當城頭的烽火燃起後,劉感看到南原之上西秦軍如潮水般湧來……

      薛仁杲又一次出現在涇州城下,和上次略有不同的是,這一回他的身邊多了一個信用的傢伙給我埋了。”他催動坐騎,親自拈弓搭箭,射擊被埋了半截子的劉感。起初,劉感還能大聲叫罵,但漸漸地,聲音便越來越低……

      李叔良感動得熱淚盈眶,但他根本無力救援,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劉感被射成了刺蝟。

      李叔良堅持到九月底,終於等來了李世民。

      薛仁杲也不含糊,派麾下第一猛將宗羅率軍出擊。宗羅早就聽說李世民很能打了,此次有心和他好好PK一番。豈料,人家李世民根本就不甩他,高掛免戰牌,不打不打就不打。宗羅憋壞了,天天到唐軍營前挑戰,但李世民就是窩著不出來。

      這天,正當唐營諸將發牢騷的時候,對面來了一個人。誰啊?宗羅的部將梁胡郎。

      李世民問梁胡郎:“你為什麼要投降我軍啊?”

      梁胡郎長嘆一聲:“唉,沒辦法啊!我軍的糧食都已經吃光了,遲早得被貴軍打敗。我尋思著,與其日後做俘虜,還不如現在就主動投誠呢!”

      李世民聽了,哈哈大笑,對眾將說:“各位,攻滅薛仁杲就在近日。傳我將令,著行軍總管梁實率軍進駐淺水原。”

      宗羅白天想,夜裡盼,就等著李世民出擊呢。但是,一連等了兩個月,唐軍完全沒有出擊的意思,宗羅等得都快麻木了。這天,當親兵告訴他唐軍在淺水原出現的情況時,宗羅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眼淚當時就下來了:“唉呀媽呀,可算等到這一天了。”

      宗羅興奮得跟打了雞血似的,帶領全部精銳猛攻梁實。西秦軍憋了好久,此時見有唐家軍可打,各個如下山猛虎。梁實所部很快就被宗羅的大軍給包圍了。你別看這個地方叫淺水原,實際上連一滴水都沒有,一連幾天,唐軍上下滴水未進。宗羅圍得太緊,梁實連個通訊兵都派不出來。

      唐軍大本營中,諸將都很擔心梁實所部的安危,天天跑去嚼李世民的耳朵根子。可是,看李世民的那個意思,似乎完全沒有救援梁實的打算。直到十一月初八這天夜裡,李世民突然升帳開會,他對眾將說道:“今天可以出戰了。”

      龐玉倒是挺猛,但架不住對方人多啊,打退了一撥,緊接著又撲上來一撥。龐玉心中一頓叫苦,秦王你咋不明說呢,把這麼硬的一塊骨頭安排給我們啃,您還是趕快來吧,再晚了,我們就被骨頭給噎死了。唐軍拼死力鬥,但雙拳畢竟難敵四手。

      眼見著,龐玉所部就要被宗羅給吃掉了。正在這時,戰陣之外的宗羅發現,有一支軍隊突然出現在了他的後方。離得太遠,他也看不清楚對方到底是什麼旗幟。近了,近了,越來越近了……哎呀媽呀,唐軍,當先的那員唐將不正是秦王李世民嗎?

      宗羅還沒把人馬召集起來,李世民就已經帶著幾十名驍騎率先衝入了陣中。龐玉與梁實部見李世民終於來了,士氣大振,歡聲雷動。宗羅再厲害,也架不住兩路唐軍內外夾攻。西秦軍被殺得人仰馬翻,哭爹喊娘。宗羅見情形不妙,帶著輕騎開溜了。

      李世民見宗羅跑了,便要率領兩千騎兵去追擊,奶奶的,這兩個月的罵能白挨嗎?竇軌不同意,拉住李世民的馬頭不讓走:“殿下,我軍雖然打敗了宗羅,但西秦軍主力尚存,薛仁杲還固守著堅固的折摭城,咱們不能輕易冒進。我建議暫且按兵不動,看看薛仁杲有什麼動靜再說。”

      李世民不同意:“舅舅,這個問題我早已考慮過了。咱們剛剛取勝,將士們士氣正盛。機不可失啊,你就不要再說了。”說罷,不待竇軌回話,李世民便縱馬而去,直奔薛舉的大本營折摭城。

      薛仁杲與李世民的輕騎兵隔涇水對陣。兩軍還未開打呢,薛仁杲的部將渾乾等數人就率眾渡水,來投李世民了。仗還沒打呢,大將倒先跑了,你說這仗還有什麼打頭?薛仁杲只得帶兵進城拒守。

      天快黑時,唐軍主力相繼到達,將折摭城圍得水洩不通。薛仁杲估摸著怎麼也能堅守上一段時間。豈料,當天夜裡,守城士兵就紛紛縋城而下,投降唐軍。城裡就剩下薛仁杲一個光桿兒老帥了。薛仁杲無奈,只得出城投降(二十二日被殺於長安)。

       西秦帝國至此煙消雲散。

      貞觀十七年,因齊王李佑謀反案犯紇幹承基的反咬,揪出了太子李承乾謀反,太子李承乾被廢,此時李世民“陰許”立魏王李泰,但因長孫無忌“固請”立晉王李治,並且因為“太宗面加譴讓。承乾曰:‘臣貴為太子,更何所求?但為泰所圖,特與朝臣謀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為不軌之事。今若以泰為太子,所謂落其度內。’太宗因謂侍臣曰:‘承乾言亦是。我若立泰,便是儲君之位可經求而得耳。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乃幽泰於將作監”,遂立晉王。但因疑晉王李治仁弱,故欲改立吳王李恪,遭到長孫無忌的反對而作罷。

      在李恪不得為儲的問題上,李恪的隋楊血脈,這個問題比較的微妙,非一兩句話可以說清。關鍵還在“嫡庶有別”的問題上,此外,朝局形勢也有著重大影響。李恪有無爭儲之心,目前史書並無具體記載;並考後世對李恪的良好評價,有李忠,後借“房遺愛謀反案”冤殺了吳王李恪以及流放江夏王李道宗。

      永徽蒙冤

      650年(永徽元年),李恪時為高宗李治在世最為年長的兄長,官拜司空,並被授予梁州都督的官職。不久之後,又被改封為都督安隨溫沔復五州諸軍事安州刺史。

      651年(永徽二年),加授官職太子太師。

      653年(永徽四年)年初,因高陽公主告房遺直對自己無理,從而引發了初唐時期最大的一樁政治冤案。房遺愛為活命想效法紇幹承基,遂長孫無忌心意而誣告李恪謀反,致其遇害,根據墓誌記載: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長安宮禁之內被縊殺,年約三十四歲。有子四人,李仁、李瑋、李琨、李璄皆未成年,全部流放嶺表;有女亦四人,現已知第四女信安縣主被罰守獻陵。

      659年(顯慶五年),在長孫無忌獲罪之後,李恪被唐王朝追封為鬱林郡王,並得以立廟祭祀,任命河間王李孝恭的孫子李榮為鬱林縣侯來作為李恪的繼承人。李恪在獲罪賜死後,墓誌記載唐王朝特別優待以國公之禮將其下葬,可見李恪在被賜死時已被廢為庶人,也就是說,其皇族的身份在當時被剝奪。而顯慶五年的追贈,表明唐王朝重新承認了他李唐皇族的身份,這是其初步的平反。

      但是,高宗作為這場冤案的施害者之一,畢竟難以完全否定自身的作為,所以並未在第一時間赦免李恪的四個兒子。直到684年(光宅元年),李榮獲罪,而李恪四子此時得以赦免,這才讓其長子李仁承襲父親的爵位。

      705年(神龍元年)二月,中宗復國號唐。為了振興李唐皇族,就在這一年,中宗大量封爵皇族,李恪長子李千里(李仁)被封為正一品的“成王”。神龍初,在永徽四年與李恪同時獲罪的荊王李元景被追復爵位與封地,次年,李恪之孫、李琨次子李祗被封為“嗣吳王”,可知,李恪被追贈司空、並重新以親王禮改葬在705年(神龍元年)年末;而他的親王爵位和封地被恢復應在705年(神龍二年)。至此,李恪才被徹底的昭雪平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到醫院做人流的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