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笠哥說
-
2 # 我叫付圓圓
第一種:棍棒底下出孝子式教育
所謂棍棒底下出孝子,劇中林妙妙的母親王勝男是一位非常嚴厲的母親。為了妙妙她付出了很多,當妙妙犯了錯她就拿棍子抽她,甚至不考慮孩子的自尊心。要求孩子什麼事都得聽自己的,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做,完全不考慮孩子內心的渴望。相信很多家庭都是慈父嚴母的型別,再嚴厲的母親,遇上一個慈愛的父親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第二種:放養式教育
這種放養式教育就是指父母基本上不管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什麼事都靠孩子自己。江天昊父母的教育方式就是典型的放養式教育,孩子放學回家後,他們會拿到兒子的試卷好好研究,但從來都不會給孩子任何壓力。更多的是鼓勵兒子,同時給孩子足夠的休息和玩的時間,孩子自己也能控制好時間,偶爾打打遊戲,但是學習也從不落下,成績在班裡也是名列前茅呢!相比林妙妙的父母,江天昊的父母就更加尊重孩子的想法,釋放孩子的天性。
第三種:“母愛過剩”式教育
在《少年派》的四種家庭教育觀中,第三種太過分!母愛是天底下最偉大的愛,但是任何愛都講求適度,如果過分溺愛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就比如錢三一的母親,她是班裡唯一一個陪讀的家長,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干涉太多,什麼都追求完美,比如各種大補湯一定要錢三一喝完,下課了就回家,不能離開自己的視線。其實這種過度干涉孩子生活的教育方式是不提倡的,關愛孩子固然重要,但是過分關注就不好了,適度就行!
第四種:過度自由式教育
大部分的家長都會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就算時間再忙也會抽空打個電話問候一下。但是鄧小琪的母親就不是如此,她的母親一年到頭都很少和她一起吃飯,就連平常吃的飯很多都是點外賣,假期也很難跟媽媽吃頓飯。她媽媽這種過度自由式教育對孩子影響也很大,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感受是不管什麼教育只要時候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教育方式就可以,這樣可以合理處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還可以促進孩子的學習生活。
-
3 # 頭腦簡單翻譯君
有第一種:棍棒底下出孝子式教育
所謂棍棒底下出孝子,劇中林妙妙的母親王勝男是一位非常嚴厲的母親。為了妙妙她付出了很多,當妙妙犯了錯她就拿棍子抽她,甚至不考慮孩子的自尊心。要求孩子什麼事都得聽自己的,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做,完全不考慮孩子內心的渴望。相信很多家庭都是慈父嚴母的型別,再嚴厲的母親,遇上一個慈愛的父親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第二種:放養式教育
這種放養式教育就是指父母基本上不管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什麼事都靠孩子自己。江天昊父母的教育方式就是典型的放養式教育,孩子放學回家後,他們會拿到兒子的試卷好好研究,但從來都不會給孩子任何壓力。更多的是鼓勵兒子,同時給孩子足夠的休息和玩的時間,孩子自己也能控制好時間,偶爾打打遊戲,但是學習也從不落下,成績在班裡也是名列前茅呢!相比林妙妙的父母,江天昊的父母就更加尊重孩子的想法,釋放孩子的天性。
第三種:“母愛過剩”式教育
在《少年派》的四種家庭教育觀中,第三種太過分!母愛是天底下最偉大的愛,但是任何愛都講求適度,如果過分溺愛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就比如錢三一的母親,她是班裡唯一一個陪讀的家長,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干涉太多,什麼都追求完美,比如各種大補湯一定要錢三一喝完,下課了就回家,不能離開自己的視線。其實這種過度干涉孩子生活的教育方式是不提倡的,關愛孩子固然重要,但是過分關注就不好了,適度就行!
第四種:過度自由式教育
大部分的家長都會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就算時間再忙也會抽空打個電話問候一下。但是鄧小琪的母親就不是如此,她的母親一年到頭都很少和她一起吃飯,就連平常吃的飯很多都是點外賣,假期也很難跟媽媽吃頓飯。她媽媽這種過度自由式教育對孩子影響也很大,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看完《少年派》中的四種教育觀,發現它很真實的反映了當今家庭教育現實,你家屬於哪種教育方式?
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啦,大家喜歡哪種教育方式呢?
-
4 # 魔之澗
影片中主要講述了四個性格截然不同的年輕人,他們當中有的成績非常好,有的就非常差,還有的偏向文科類,有的偏向理科類,完全就是兩個極端。這四位年輕人所處的四個家庭,每個家庭的教育觀念都不一樣,其實《少年派》中的四種教育觀,將隱晦的家庭教育矛盾,血淋淋的展現在觀眾面前。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操控式的教育
劇中林妙妙和控制慾極強的媽媽的日常相處,令不少網友直言,“這就是親媽既視感”。王勝男對林妙妙的控制不僅僅在於學習,更是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但是在選科時不顧林妙妙的偏科和喜好,堅持讓其選擇理科,雖然也是為將來的就業著想,但是完全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感受。在生活上,更是連按時上廁所都要進行干預。這種事無鉅細的關懷讓林妙妙近乎完全失去了自由的生活空間。
二、放養式的教育
這種放養式教育就是指父母基本上不管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什麼事都靠孩子自己。江天昊父母的教育方式就是典型的放養式教育,孩子放學回家後,他們會拿到兒子的試卷好好研究,但從來都不會給孩子任何壓力。更多的是鼓勵兒子,同時給孩子足夠的休息和玩的時間,孩子自己也能控制好時間,偶爾打打遊戲,但是學習也從不落下,成績在班裡也是名列前茅呢!相比林妙妙的父母,江天昊的父母就更加尊重孩子的想法,釋放孩子的天性。
三、母愛過剩式的教育
在《少年派》的四種家庭教育觀中,第三種太過分!母愛是天底下最偉大的愛,但是任何愛都講求適度,如果過分溺愛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就比如錢三一的母親,她是班裡唯一一個陪讀的家長,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干涉太多,什麼都追求完美,比如各種大補湯一定要錢三一喝完,下課了就回家,不能離開自己的視線。讓錢三一的學習和生活也出現了無法擺脫的壓力。
四、過度自由式教育
相對比其他的家長,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在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只有鄧小琪的母親,絲毫不關心鄧小琪的成績,而是隻顧賺錢,她認為只有錢才能滿足給女兒最好的生活,相反卻忽略了青春期孩子最需要的陪伴。這讓鄧小琪不但沒有越來越自信,反而是養成了由於缺乏母親關懷而產生的自卑的性格。為了掩飾她內心的不安和孤獨感,她只能洋裝高冷。鄧小琪的性格的養成和她母親的放任,有很大的關係。
這四種家庭教育,導致孩子的性格和家庭生活都發生了轉變。教育是一門大學問,需要每一位家長和孩子共同探索。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從小失去的陪伴和鼓勵,是未來很難彌補的。真正的好父母會更關心孩子的心智成長,而不是隻看重學習成績,會成為孩子堅強的依靠,還會懂得適時放手,給孩子更廣闊的空間,更自由的選擇權。
回覆列表
中國式家長的焦慮
在中國,高考仍舊是很多孩子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正因如此,很多家長將對未來的期望寄託在孩子的身上。
劇中,林妙妙的母親王勝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林妙妙原本成績中上,卻因中考超常發揮意外考入了重點高中。然而一時的運氣是短暫的,林妙妙在學霸如雲的重點高中遭到了無情的碾壓。王勝男因此開啟了陪讀生活,對女兒的掌控也越來越“不近人情”,只要是和學習無關的事情一律不支援她去做,並對女兒的興趣愛好冷嘲熱諷。
王勝男的掌控讓林妙妙苦不堪言,她急於想逃離眼前的桎梏。
但這種壓力僅僅只是“學渣”的專屬嗎?並不是的,學霸也有這樣的苦惱。
狀元錢三一同樣逃不過這樣“慘烈”的命運,儘管他的成績已經讓一眾學渣望塵莫及,但母親裴音依舊絲毫不肯鬆懈。錢三一加入廣播站她不支援,與林妙妙走得近她惶恐,成績一旦有輕微的退步她都不能接受。錢三一曾無形地控訴:“我考的不是第一名,就不是你的兒子了嗎?”
王勝男和裴音對於高考的在意有時候甚至勝過對孩子本身的關心,她們這種行為並不是個例,很多網友曾表示這就是自己的真實寫照。
在中國的體制教育下,高考是每一個學子都要經歷的一道關口,此時父母的焦慮不應該成為孩子思想上的負擔。學會理性的對待,做一對思想豁達的父母,也許情況會比想象中更好。這一點,江天昊的家庭就做的很好。
青春期的早戀和叛逆
高中生涯裡真的枯燥到只剩下學習嗎?不是的。高中歲月是所有曾經過的人最難以忘記的一段時光,就算是在緊張的學習中,屬於青春期的一切悸動都不會停止生長。
高中的我們,真是情竇初開最好的年華。其實說是早戀,在國外這根本不算什麼。但在國內,家長們對孩子保護的太好了,什麼年紀該做什麼樣的事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但是,高中生涯裡永遠最不缺少的故事就是酸甜的愛戀。
錢三一喜歡林妙妙,鄧小琪又暗戀錢三一,江天昊一開始被鄧小琪所吸引最後卻又愛上林妙妙。
孩子們的早戀問題其實在我看來都是發乎情止乎禮的小暗戀,並沒有過多的對學習造成不好的影響。但是錢三一的母親裴音卻將林妙妙的母親王勝男叫到學校,當著老師的面指責林妙妙“勾引”其兒子。王勝男面對裴音的無理取鬧,哭笑不得,她只得見招拆招:“只要你兒子出現的地方,方圓三十米就不該有異性的存在。”
裴音這一鬧,林妙妙與錢三一的日子自然不好過。其實,裴音的擔憂真的是多慮的,錢三一是一個很有想法的男孩子,他分得清輕重主次。但並不是說,在高考的關鍵期家長就不該干涉孩子的早戀,我覺得不是的。只是家長應該先弄清楚事情到底發展到了哪一步,然後再理性地給予孩子正確的嚮導。
其實除了早戀問題,叛逆才是真正高考真正的“噩夢”。
林妙妙的人設在後期徹底崩塌,她再也不是那個年級前五十,以考入南大中文系為目標的女孩。在父親的職業問題上,她不講道理的橫加指責;在學業上,她迷上了直播,甚至為了簽約主動放棄高考;在母親懷上二胎時,情緒更是激動。
很多網友都在指責林妙妙的不懂事,但我們往往都忽略了她這個年紀的特性。青春期的叛逆是一個難以避免的過程,對於長久壓抑的林妙妙而言更是自我意識的覺醒,只不過這份覺醒爆發的太猛烈,超出了父母的可控範圍。
但是所有的叛逆最終都會迴歸平靜,在父母的愛和包容裡得到解脫。
家庭危機
家庭危機的隱形炸彈是時刻存在的,只不過在孩子即將高考的緊張時期被提前釋放。
鄧小琪的母親感情生活成迷,王勝男和林大為差點離婚,江天昊的家庭不幸破產,錢三一也一直隱忍著父母的貌合神離。
在各自看起來不太順利的家庭中生活著的四個孩子,其實正是廣大青少年成長的真實縮影。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是永遠幸福和睦的,大人們自以為為了孩子好而去堅守一份表面上的感情和所謂原則實際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而劇中四個家庭各自處理危機時的方式也讓現代社會的父母們學會去思考和反省,到底什麼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人生。
編劇用四個家庭,橫跨三年的時間,圍繞“溝通”這一個核心問題,展開了一連串的瑣碎故事,不得不說是用心良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