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們都知道張儀是縱橫家,嘴非常厲害,那麼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人呢?
0
回覆列表
  • 1 # 史論縱橫

    最近大火的歷史劇《羋月傳》和《大秦帝國》兩部劇,都充分展示了張儀的能力和風采,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張儀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歷史上真實的張儀,一個為了自己的政治抱負,在七國之間跑斷了腿,一生奔波,成為中國先秦時期較為成功的外交家,其外交策略為秦國東出稱霸提供了良好的外交環境,也為後世提供了諸多的外交借鑑。

    張儀本是魏華人,傳說和蘇秦一起師出鬼谷,當然鬼谷子本身就撲所迷離,而且還有史料證明蘇秦和張儀不屬於一個時代,但是這都不重要,可以肯定的是,張儀是連橫,蘇秦是合縱,歷史上二人都是真實存在的。

    從種種資料來看,在得到秦國重用之前的張儀,應該是挺落魄的一個人,在魏國和趙國都沒能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直到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的時候,張儀到秦國做客卿,並且和贏華一起去魏國,用武力震懾魏王。張儀勸說魏王將上郡十五縣和少梁獻給秦國,由於張儀靠三寸不爛之舌就取得了大片的土地以及與魏國的外交關係,於是任命張儀為相,主要就是管理外交活動。

    秦惠王三年(前322年),為了秦國的利益,張儀去魏國擔任相國,打算滲透魏國,讓其臣服於秦國,其實就是秦國派在魏國的奸細。在張儀和秦國軍隊的裡應外合之下,秦國得到了魏國大片的土地。

    後來三晉聯合燕、齊一同伐秦,結果被秦國打敗,這是第一次東方列國的合縱計劃,張儀在戰後,遊說魏襄王退出合縱盟約,而和秦國交好,在張儀的努力下,穩定了東方局勢,在秦惠文王的支援下,張儀和司馬錯開始在秦國西面吞併蜀國和巴國,得到巴蜀之地的秦國成為徹底的強國。

    當然要說張儀最出彩的外交活動,當屬“六百里戲楚”,當時戰國可以說秦、楚、齊三大強國鼎立,秦國想要削弱齊、楚之間的關係,於是派張儀去麻痺楚國,張儀和楚懷王說:只要楚國和齊國解除盟約,秦國就拿出商於六百里土地割讓給楚國。楚懷王非常高興,於是答應了張儀,並且和齊國廢除了盟約。等秦國與齊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後,張儀對楚國的使者說:"我有秦王賜給的六里封地,願把它獻給楚王。"把六百里直接變成了六里地。

    後來楚懷王一怒之下去攻打秦國,結果秦國和齊國兩國共同打楚國,楚國大敗,又割讓許多土地和城池才結束戰爭。

    當然,張儀作為秦國的“外相”,遊走於各國之間,可以說,秦惠文王時期是商鞅變法國力強盛後的稱霸時期,張儀為秦惠文王的頻繁的軍事行動取得一個良好的外交環境。

    張儀和蘇秦同為戰國時期的縱橫家,張儀的政治主張是連橫,就是秦魏齊三國連橫以圖霸業,蘇秦則是主張三晉與楚國合縱防止秦國的擴張,雖然後來他們都沒有太好的下場,但是他們的合縱連橫之策,的確影響了戰國時局的發展,並且成為中國最早的外交家!

  • 2 # 歷史簡單說

    歷史上的張儀就是這樣厲害的人,憑藉著三寸不爛之舌,多次讓自己死裡逃生,做成了很多大事。那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張儀的傳奇人生吧。

    張儀是魏華人,與蘇秦是師兄弟,他們的老師是鬼子谷,學習縱橫之術,蘇秦認為自己的才能不如張儀。

    張儀學成之後,有一次陪著楚相喝酒,楚相丟了一塊玉佩,楚相的門客說:張儀這個人很窮,品行不端,一定是他偷的。於是,楚相就讓人笞打了張儀幾百下,張儀始終不承認。

    張儀回到家,他的妻子看到了張儀這個樣子,又傷心又氣憤,說:你要是不學縱橫之術,也不至於這樣呀。張儀對妻子說:你看看我的舌頭在不在。他的妻子被逗樂了,笑著說:在的。張儀說:這就夠了。

    蘇秦成功說服了趙國合縱,他擔心東方諸侯國合縱還未成功,秦國就出兵攻打其他諸侯國,所以就需要有人去秦國去做這個事情,於是他派人去說服張儀來投奔蘇秦。張儀開開心心的去找蘇秦,卻受了冷遇,張儀一氣之下就去了秦國,蘇秦就派人暗中幫忙,一路照應張儀,最後告訴了張儀實情。

    秦國想要攻齊,但是齊楚有盟約關係,於是張儀前往楚國出任國相,他對楚懷王說,只要楚與齊解除盟約,秦王答應把商於一帶六百餘里的土地獻給楚國,然後秦楚結盟。楚懷王一聽,這是個好事呀,不費一兵一卒,白拿了六百餘里土地,所以不聽從大臣的勸告,就答應了張儀,還送給他很多禮物。

    楚國這就樣與齊國解除了盟約,楚懷王派人跟著張儀到秦國接收那六百里土地,張儀回到秦國,假裝從車上摔下來,一連三個月沒上朝,楚懷王想,是不是張儀覺得楚國與齊國斷交不夠徹底吧。

    楚懷王於是派人到齊國去罵齊王,齊王一氣之下就跟秦國結交了。張儀這時候就跟楚國的使者說,我帶你去接收那六里土地吧,那個楚把這個事情彙報給楚懷王,楚懷王一氣之下就率軍攻打秦國,可是被秦齊聯軍打敗,損失八萬士兵和丹陽,漢中的土地,楚國又再次出兵,又敗了,又損失了兩座城池。

    秦國想要用武關的土地去換楚國黔中的土地,楚懷王說,我不願意換,只要秦國交出張儀,我就把黔中的土地送給秦國。秦王想要答應,但不好意思開口,張儀主動說:我去楚國,我認識楚國的靳尚,他可以幫我,沒事的。

    張儀到了楚國,楚懷王就立馬把張儀抓了起來,想殺掉他。靳尚就向楚懷王的寵妃鄭袖說:秦王為了救張儀,打算把秦國的美女送給楚懷王,到時候楚懷王就不會再寵幸你了。鄭袖一聽,就跑去為張儀求情,說楚國要是殺了張儀,那麼秦國就會發兵攻打楚國,那麼楚國就危險了。楚懷王一聽也是,就把張儀給放了,還厚待張儀。

    你說張儀的口才是不是很厲害?

  • 3 # 歷來現實

    張儀是河東(今山西萬榮)出身,從小能言善辯,長大了前去一位神秘名人——鬼谷子老師那裡拜師求藝。

    在這裡他認識了早他幾年的師哥蘇秦,雖然進入門戶的時間短,但是張儀這人學習本領比蘇秦強,連師哥也承認自己說不過他。

    蘇秦先離開師門去了趙國,憑藉一副伶牙俐齒,很快就成長為朝廷中的重要人物——宰相。張儀聽說師哥混得這麼好,想著自己有關係啊,可以前去投靠嘛,於是收拾一下,很開心的去了,想著當個副相,倆人共同加油,完美。

    可是到了趙國,師哥的冷漠讓他無語又傷心。師哥知道這個張儀師弟本事比他強,怕他厲害起來取代他的位置,就決定雪藏他,讓他擱在府上,也不向趙王推舉他,而且張儀每天吃的都是下人們吃的粗糲飯食,一點油水都不給,張儀很心痛,想了半天,不行,我一定要爭口氣,乾脆就跑到趙國的對頭秦國那裡,要打臉蘇秦,堅決跟他對著幹。

    張儀也算是厲害角色,三言幾句就把秦惠王給捧開心,給他了個客卿噹噹,很受禮遇,沒過多久,秦國和魏國打起來了,魏國的蒲陽地帶被秦國三兩下就拿下了。

    這時候張儀向秦王獻出自己的計劃,蒲陽這塊地比較雞肋,我可以給您更好的地方,所以自請出去喝魏國交流,讓他們自願讓出地方,並和魏國疏通關係。

    張儀來到魏國,魏王對於秦國來使心生疑懼,以為要開啥條件,畢竟自己打不過輸了嘛,沒想到張儀很客氣,他說,蒲陽這塊地雖然被秦打下,但是秦王仁厚,願意放棄並且歸還給你們,還願意把王子帶到您跟前讓您放心,其實就是人質,但是希望您們對於我們的真心也給點好處。

    魏王很開心,就把上郡的十五縣城給了秦國,兩國皆大歡喜。秦惠王發現這個傢伙真心不錯,就讓他做宰相,張儀總算是混出模樣來了。秦國在張儀和惠王的經營下,更加強盛。

    其他六個國家害怕呀,秦國強大了,對於我們不是好事,蘇秦眼見他們君王心理,就四處奔跑聯絡他們,總算給整合到一塊,六國各出點兵打秦國。可是由於人心混雜,弄不到一塊,就被秦國一次性擊潰。

    六國面對失敗,不拋棄不放棄,反而更加抱團兒,惠王很是苦惱,這幫傢伙聯起手孤立我不好受呢。張儀在這時,又提出了經典的連橫戰略,就是勾連各個國家,先從最厲害的楚國和齊國開始運作,然後接著把其他小國逐個清理。

    連橫戰略出臺的目的就是為了破解蘇秦當初提的合縱,可謂是師兄弟間的決鬥,攪動了全天下的局勢。

    張儀先前去楚國,拜訪楚懷王,上來就給出了一個巨大的誘餌,說我們秦國願意給您六百多里地,但是隻有一個請求,就是和我們聯盟,切斷與齊國的聯絡。

    而我們的主人公張儀則故意摔下車,骨折了要調養,懷王還挺心疼,又是好吃的,又是給看病,張儀其實就在等訊息,果然齊楚兩國一斷交,病立刻痊癒,馬上回國。

    懷王就派人到秦要六百里地,張儀翻臉比翻書還快,六百里地?做夢去吧,我說的是自己家的六里封地。楚懷王氣壞了,還沒等他發兵攻打秦國,秦國早有謀劃,和齊國聯盟進犯楚地。

    齊國在和楚國鬧掰後,就得到了秦國拋來的橄欖枝,要拉他一塊玩,齊國一看楚王這麼不講信義,而且秦國勢力本身也比較大,乾脆我倆一塊聯合,收拾楚國,這樣勝率更大嘛。

    果然,楚國在東西方兩大國的夾攻之下,毫無還手之力,只好乞和,情願割掉兩座城,只要不打我就行了,齊國和秦國也培養了穩定的戰鬥情誼。

    沒過兩年,秦國向楚國提出了新建議,我拿武關外面的地盤和你楚國黔中地來換,你是願意啊,還是願意啊?

    楚王此時根本沒有在意黔中地,白給都行,不用說是交換了,但是我只有一個請求,就是把張儀給我,我要折磨死他。

    張儀一點都不怕,他自負舌頭還在,還有好友靳尚在楚國當官,欣欣然去了楚國。剛到那裡,就被下了監獄,張儀的好友靳尚來勸懷王的最喜歡的妃子鄭袖,說張儀在懷王手裡,他是秦相,秦國一定會來拿大量土地和美女來換他的命,真要是秦國美女一到位,一定會威脅你的寵幸地位。

    鄭袖趕緊去楚懷王那裡,為張儀求情,天天嘮叨,懷王耳根也軟了,的確也有點怕秦國報復,就把張儀請出監獄,奉若上賓。

    這回張儀連自己的口都沒張,就能解救自己,簡直是一次沒誰了的神操作。

    張儀得寸進尺,遊說楚國與秦國結為聯盟,破壞了秦國與其他國家的合縱大計,楚國這塊骨頭一經啃下,多米諾骨牌效應,立時顯現,在張儀的遊說下,趙燕魏紛紛改頭換面,就這樣,所有的國家聯盟都破了,改認秦當老大。

    張儀為日後的秦國統一天下,營造出了良好的“國際環境”,他憑藉自己的口舌和對天下形勢的認識,把各個國家君主的心理防線一一瓦解。

    有人說他是好的外交家,他更像是一個深刻理解人性的心理學家、談判專家。

  • 4 # 談古論金

    歷史上的張儀確實如問題所說是一個縱橫家,而且與蘇秦齊名,在後世,蘇秦和張儀一直被說成是戰國中期合縱連橫鬥爭中的對手,蘇秦主張合縱,而張儀堅持連橫,被人稱為:

    蘇秦為縱,張儀為橫,橫則秦帝,縱則楚王,所在國重,所去國輕。(劉向)蘇秦、張儀,智足以強國,勇足以威敵,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桑弘羊)

    按照太史公在《史記》中的說法,蘇秦還故意羞辱激怒張儀,然後又暗中資助張儀入秦求官,這麼說的話,那就是蘇秦出道較早,但根據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的說法,張儀在秦國為相時,蘇秦還沒踏入仕途,蘇秦的主要活動均在張儀身死之後——從張儀主要活動於燕易王(前333―前321在位)年間,而蘇秦主要生活在燕易王的孫子燕昭王(前308-前279在位)時代,也可以反映出這一點——總之,兩人並非同一年輩的人。

    至於張儀、蘇秦是不是鬼谷子的學生,也沒有確鑿的證據。

  • 5 # 魚包同學

    我先簡單介紹一下張儀。

    張儀(?-前309年),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摘自某社群文摘

    接下來我從幾個方面談談張儀這個人。

    一、當時無雙的口才和綜合能力

    當時各國諸侯都吃到了合縱的便宜,非常清楚大家聯合起來抵抗強秦應該是長期有效的國策,可張儀透過自己的一番辯論就就扭轉了局勢,我舉一個例子。

    秦惠王派兵進攻魏國,楚,趙,魏,韓,燕盟國聯軍打不過秦國,大敗而歸。張儀趁熱打鐵勸說新繼位的魏襄王,“以魏國的實力,還是別硬撐了,無論是地理位置、疆土面積還是兵力秦國都完勝我們,別看這幾個國家表面合縱,其實私底下各有算盤,一旦惹怒秦國,秦國發兵,到時候可誰也救援不了我們!”

    另一方面,張儀趁機勸說秦惠王把蒲陽歸還魏國,而且派公子繇到魏國去作人質。張儀又趁機勸說魏王道:“秦國對待魏國如此地寬厚,魏國不可不以禮相報。”

    張儀連橫策略得以實施,絕對不僅僅是口才而已,必須要有足夠的軍事判斷力、政治敏感度、心理洞察力再加上極強的口才辯論極強來施展的,這幾方面的綜合能力,張儀如果在那個時代說自己是第二,只怕沒人能稱第一。

    二、張儀性格詭譎多變,性格“滑不溜手”

    張儀這個方面都特質既是優點,也是缺點。

    張儀遊說楚懷王說:“大王如果真要聽從我的意見,就和齊國斷絕往來,解除盟約,我請秦王獻出商於一帶六百里的土地,讓秦國的女子作為服侍大王的侍妾,秦、楚之間娶婦嫁女,永遠結為兄弟國家,這樣向北可削弱齊國而西方的秦國也就得到好處,沒有比這更好的策略了。”

    於是,楚國和齊國斷絕了關係,廢除了盟約,楚懷王把楚國的相印授給了張儀,還饋贈了大量的財物,派了一位將軍跟著張儀到秦國去接收土地。可是張儀矢口否認交付六百里土地的承諾,只答應給楚國自己私人的六里。

    再剖析張儀的策略,他往往能夠在事先有針對性地多做預案,很快地在不同的場景,針對不同的物件,拿出使人怦然心動的東西來。始終像廚師一樣抓住對方的胃口,取得雙方交往的主動權。

    當然張儀性格的多變,也造成了許多人對他的不信任,小事情,如同發跡之前被人懷疑偷東西,慘遭毒打,到後來秦國大臣爭相詆譭,秦武王不信任,最終逃回魏國。張儀的性格決定了他的路。

    三、擁有超人一等的包括克服困難、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信鬼谷子作為師父對張儀的訓練一定圍繞兩個方面,其一,特別注重全面素質;其二,特別重視在紛繁頭緒中抓關鍵的能力。

    張儀在遇到困難時,總能顯示出過人的自信和超強的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自己事業不順的初期,即便蒙羞受辱,他也沒有灰心,更沒有一蹶不振。面對挫折,他有一股超越常人的韌勁。這的確是他的過人之處,也應當是作為一名超級間諜的基本素質。

    四、家國意識淡薄,性格自私而刻薄

    張儀是魏華人,但是在說服各國的過程中,張儀沒少讓魏國吃虧。為自己的官位榮辱去損害自己國家的利益在張儀來看,並沒有什麼不對。

    他在晚年迫不得已又返回魏國,能借魏王和故土的蔭護苟且度完殘年,是他的僥倖罷了。張儀這種忠貞信念的缺乏,導致了即便他的能力冠絕當時,可是他的人生高度非常有限。

    和孟子同時的景春曾對孟子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 安居而天下息。”

    而孟子則認為,只有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才配得稱為大丈夫,張儀頂多可算是“妾婦”之類的臣子。

    孟子的觀點有些絕對,但是卻是一語中的,這也是為什麼張儀曾身居多國相國,可是他的人生成就還是敵不過四海飄零的孟子的真因。

    和孟子相比,張儀是頂尖的小人聰慧,而孟子是絕頂的君子智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要你列出影視界最有演技的幾位老戲骨,你會選哪幾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