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什麼因素促成的
2
回覆列表
  • 1 # 山裡的土豆

    歷史上比較有名的草根皇帝除了劉邦之外,我們所知道的就是朱元璋了。他能夠從一個和尚到最後當上皇帝,從飢不果腹到坐擁天下,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完美的逆襲史。我認為他能夠完成這種身份上的轉變,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由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元朝採用不平等的民族政策,使國內矛盾激化,削弱了元的統治。加上近百年沒有作戰,蒙古馬退化,士兵戰鬥力大不如以前,這時候起義會得到很多人的支援,而且朱元璋是一個非常有慾望的人。 朱元璋天生對權利的慾望,幼時的朱元璋最喜歡玩兒的遊戲就是扮皇帝,他最喜歡的就是自己扮皇帝,小夥伴扮臣民,臣民對著自己三跪九叩,高呼皇帝萬歲,並且還在想以後當皇帝怎麼生活,有夢想成就大業,鹹魚也會翻身。朱元璋小的時候經常去附近的皇覺寺玩耍。寺廟裡的長老見他聰明伶俐,就教他讀書,那些書只要看過一遍,就熟記於胸,文章典故娓娓道來,堪稱神通,這為他以後打下江山埋下了伏筆,知識就是力量還是真沒錯的。

    而且朱元璋此人懂的進退,善用謀略,善網羅人心,在“紅頭軍”的長期鬥爭中,朱元璋非常的注重戰爭策略,從不逞一時之勇,不貪一時之功,因此獲得了天下有識之士的幫助,他深刻懂得只有具備長遠的眼光和全域性的觀念,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郭子興去世後,朱元璋繼承了他的實力,成為“紅頭軍”的領袖,開啟了他戎馬生涯,逐鹿中原的一生,最終終於完成了他的夢想,當上了皇帝。

  • 2 # 行走歷史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適者生存,優勝略汰,當時的時代背景給了他機會,朱元璋是一個有能力的領導人,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

  • 3 # 雜錦盒

    朱元璋能從一個農民到九五至尊的皇帝,有他的偶然性和他的必然性。

    偶然性:百姓對元朝怨恨久矣

    在元朝的制度等級當中,漢人地位相當低下,蒙人殺一個漢人要麼發放邊疆要麼賠頭驢就可以,而漢人只要打了蒙古人或打傷了蒙古人就要被砍頭;而且元朝沒有開科取仕阻斷了絕大多數人晉升的道路,永遠只能做下等人。誰願意一直在被壓迫的朝代裡活著呢?造反是早晚的事。

    偶然性:天災未消,人禍又來

    明史記載,朱元璋在十七歲的時候安徽那地方在鬧蝗災、鬧饑荒,朱元璋的父母兄弟死都沒有地方安葬。朱元璋被迫出家當和尚,被迫走上乞討的路。在當時鬧災荒的肯定不只這一個地方,沒有吃的東西,朝廷又不管,只有兩種選擇,要麼跟朱元平日一樣去乞討,要麼聚集一夥人搶佔山頭當山大王。《明史》-當是時,元政不綱,盜賊四起。朱元璋也借這個機會加入了明教。

    偶然性:遇貴人,取賢妻,聚國之棟樑

    朱元璋的成功離不開馬皇后的支援,據說馬皇后為了給朱元璋送燒餅,把自己胸口燙得通火,生怕朱元璋餓著了。給朱元璋說媒的郭子興就是個山賊頭頭,看中了朱元璋的才幹,才有了朱元璋第一支隊伍。巧合的是朱元璋在老家招募的七百人中,就有徐達、常遇春這樣的名將在裡面。

    必然性:扯旗造反,盡顯軍事才能

    朱元璋還在郭子興手下做事的時候,才能就顯出來的了。元兵十萬人攻打一個叫和的地方,三個月都沒打下來,但城中糧食已經快吃完了,朱元璋帶人打通糧食通道還把元兵打跑了。郭子興死後不滿自己只做一個副帥,一句“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耶”帶著一干弟兄自已創業去了。從這就可以看出朱元璋是有大志向的人。

    必然性: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在取得一定成功後朱元璋也有點膨脹了,想學張士誠一樣稱王,可手底下一個謀士告訴他要“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朱元璋聽取了他的建議,所以不管在對陳友諒還是張士誠或是元朝脫脫,他都有一個穩定的大後方。而且當時脫脫是專挑那些稱王的人打,比如張士誠等。

    必然性:先南後北戰略方針

    歷史上由南向北統一而成功的獨朱元璋一家。為什麼要先南後北呢?南方是主要經濟地帶,江南一帶富豪都聚集在江浙一帶,所以先拿下南方就拿下了元朝的經濟命脈。陳友諒和張士誠不滅,自己後方不穩,在和元朝的鬥爭中老家容易被人偷襲。就算是先取北方拿下北京,南方要面對陳友諒張士誠,北方還有來自蒙古草原部落反擊,腹背受敵。

  • 4 # 滌塵索金讀歷史

    朱元璋能夠從一個從農民奮鬥到九五之尊,簡單說來無外乎兩點,一是時勢造英雄,元末紛亂的時局給了朱元璋施展自身才華的舞臺;二是朱元璋自身是個強人,能夠在眾多英雄豪傑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後的勝利者。下面我在進一步展開敘述。

    一是時代背景,蒙古人能征善戰,使用武力威服四方,但是也僅此而已,他們似乎對治國理政一竅不通。在建立元王朝後蒙古貴族殘暴的奴役和壓榨其他種族,這其中又以普通的漢族大眾受到的打壓最重,與此同時,爆發了蝗災旱災,人民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希望,元順帝至正十一年,由北方白蓮教韓山童和劉福通率領農民起義,因他們頭裹紅巾,因而稱為紅巾軍起義,很快爆發成全國性的農民起義。

    二是身世背景。朱元璋出生在安徽濠州,家裡是世代的農民,生存狀況極為惡劣,朱元璋從小就給地主家放牛為生。在其父母和大哥相繼去世以後,朱元璋不得不剃禿出家以謀求生存,但是到他17歲的時候,隨著饑荒的進一步加劇,連寺廟都不能保障溫飽,不得不外出雲遊化齋維持生計。從朱元璋的身世背景不難看出,從小到大朱元璋可謂嚐盡人間的人情冷暖和生活的酸甜苦辣,他對於人性的認識和社會的認知度都遠遠超過普通人。

    三是個人能力。首先朱元璋有超強的適應能力,能夠在自己承擔不一樣角色的時候迅速適應。他剛剛加入郭子興起義軍的時候,是軍中銳不可當的勇將,能征善戰,被郭子興所賞識並將自己的乾女兒嫁給了他,可見對朱元璋的器重。朱元璋在自立門戶以後,很清楚作為一個團隊的首領應該做什麼,他廣開言路,招募人才,運籌帷幄,不斷的發展壯大自身的實力。其次有超強的大局觀和冷靜的決斷力,朱元璋面對群雄並起的局面,採納“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襲取南京,滅陳友諒,滅張士誠,進軍浙江福建,穩固南方後直搗黃龍,一舉統一全國,可以看出朱元璋在統一大業的每一步上計算規劃的相當精細準確。最後是民心所向,所向披靡。得民心者得天下,朱元璋早年的經歷讓他充分理解和知道窮苦大眾的需求,因而他制定釋出的施政措施能夠得到窮苦百姓的支援與擁護,這就為朱元璋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透過以上三點我簡單的回答了朱元璋為什麼可以從布衣做到皇帝,其實朱元璋還有諸如知人善任、重用文人、軍紀嚴明、謙虛學習等諸多優點,所以說一個人的成功絕非偶要,也絕非靠外在環境造就的,成功的秘訣就在於能人所不能,自身的強大才是真的強大。

  • 5 # 文史印象

    朱元璋從一介落魄草民搖身一變成為大明王朝開國皇帝,和時勢造英雄不無關係。此外,朱元璋早期生活閱歷、個人領導能力以及納諫如流等綜合優良品質共同決定了朱元璋的成功。

    朱元璋的成功大概可以劃分為一下幾個方面。

    一、天下大趨勢

    元末政權的衰敗、官員腐化、社會矛盾激化,再加上中原地區天災不斷,百姓不得生計,以上等諸多原因導致元年政府失去了穩定統治的根基。

    民間領袖韓山童和劉福通,於至正十一年(1351)率領白蓮教率先發起『紅巾起義』。此舉可謂是一石激起千浪,此後農民起義軍如雨後竹筍般遍地開花。當年八月,李二起義于徐州;徐壽輝起義於蘄州;次年二月,郭子興等起義於濠州。

    短短兩年間,各地興起大大小小的起義軍不下二十餘支。元政府軍疲於各地應戰,而各地起義軍之間亦相互攻伐,天下大亂,正所謂“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因此,天下大事的統一亟需一位時勢英雄。

    二、聚賢結能

    歷史上旦凡成就一番霸業的人,諸如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等創業皇帝,身邊往往聚集一批謀臣悍將

    朱元璋也不例外,如,“再世蕭何”之稱的李善長、“與諸葛孔明齊名”的劉伯溫、“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將才常遇春、徐達湯和等謀將,打造了一支實力強大的人才班子,這是朱元璋能夠成就霸業的基礎。

    三、個人性格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

    其一,朱元璋個人性格方面可以用志向遠大、意志堅強來形容,朱元璋初加入郭子行隊伍時,奮勇殺敵,鋒芒出漏,引起了郭子興的重視,當初朱元璋被郭子興猜忌之時,仍能“ 事子興愈恭,未 嘗有怨 言。” 因此,朱元璋被郭子興逐漸視為心腹得到重用。

    其次,朱元璋善於用人, 他認為“ 建立基業, 猶構大廈;剪伐斬削必資武臣,藻繪粉飾必資文臣 ,他廣招賢才,厚待有加,治軍嚴厲,賞罰分明,使得各人才盡其所能,能夠死心塌地為朱元璋效命

    其三,朱元璋做到納諫如流,採取部下建議。如朱元璋採取謀臣劉伯溫的建議,準確判斷戰爭形式,率先平定實力最強的陳友諒勢力,成為朱元璋能夠稱帝邁出了堅實一步。

    四、戰略部署得當

    朱元璋坐擁南京之後,並沒有著急稱帝,採取朱升的建議,實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方針。

    中國古代很多割據勢力取得一些戰績後,利慾薰心,著急稱王稱帝,從而導致群起而攻之,走向滅亡的深淵。如,三國時期地盤範圍最廣,實力最強的袁術勢力,急於稱帝,導致眾叛親離而迅速衰敗。

    朱元璋採取“高築牆、廣積糧”這一策略,即迷惑了元朝的統治者,又減輕了各割據勢力的警惕,使得朱元璋擁有足夠的時間發展勢力,成為朱元璋消滅其它割據勢力稱帝的主要原因。

    結語

    古語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朱元璋肯定也有人格上的弱點,但至少沒被敵人抓住,造成致命的打擊。

    朱元璋稱帝既有個人性格上的優勢,又有“天時地利人和”的背景,朱元璋順應了那個時代的潮流,這是他能夠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 6 # 雲水禪心hxl

    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安徽鳳陽人,幼名朱重八。他是一位傑出的君主,軍事家,戰略家,勤於政事,建樹頗多,開創了“洪武之治”盛世。

    朱元璋出生貧寒,懂得民間疾苦,也練就了堅毅果敢的性格。他機智靈活,胸懷韜略,深謀遠慮,勤政愛民,善於駕馭戰爭,掌握主動權。因為他的初心是解放勞苦大眾,為國為民,而不是為一己私慾,故籠絡了大批能人異士為之效力。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加上有位飽史書明事理、善良賢德的妻子精心協助,穩軍心得民意,故能平天下創帝業。

    創業初期,民不聊生,滿目焦土。他歸耕墾荒,屯田屯軍,興修水利,賑災濟民,大力發展生產力。同時興科舉網人才,殺貪官政綱紀,愛惜民力,提倡節儉,大大恢復了國力。建國後,一些驕兵悍將功勳舊部,爭名爭功爭利,藐視朝綱害民取利,所做所為激起了民憤,危及到了朝廷安危。故以天下大局為重,賞封之後,忍痛割愛實行了裁決。看似無情,實則明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字“六書”中的“轉註”和“假借”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