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晨光V筆芯

    教師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職業,教師的產品是人。 合格的教師不僅應具有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為高等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質,還要具有時代特點的先進的道德意識。作為培養未來人才的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知識結構和道德水準,在教學活動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這是師風師德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

  • 2 # 平平老師在鄉村

    俗話說的好: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下,我們首先要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只有提高了教師的素質,我們才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這個是互相聯絡的,我們常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意思就是說教師在教學生知識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學生是教學過程中認識的主體。如果在這過程中老師的素質不夠好,那麼教出來的學生肯定也不怎麼好。因此,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立德樹人,以身作則,大力提高自己的德育修養,成為新時代的四有好老師。

    一、師德師風的建設是教師的素質的核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範。作為一名人民的教師,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化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而師德師風建設就是整個教育系統的核心內容。要大力去學習、培養提高。師德師風是體現一個教師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和感化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用心去對待每一位孩子,用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學生。所以我覺得,師德師風建設是教師素質的核心內容。

    二、師愛是師德的靈魂體現

    作為教師,我們就要熱愛學生,而熱愛學生就等於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了,而熱愛每一位學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想要讓每一個學生體會到老師的愛和關懷那就更難了。老師對學生的這種愛是無私的,是不求回報的,就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他人。教師在教學或者平時的工作中我們要學會尊重每一位學生,也許教師的一句話可以改變學生的思想心理,從而改變學生的自信心,也許一句不好聽的話也可以改變整個孩子對老師的看法,他會在課堂上失去自信,失去對學習的渴望。 因此老師要做到愛,而且要善愛,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恆。

    總之,老師的一言一行,一個微笑,一聲讚揚,一個鼓勵都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信心。作為教師要不斷努力去提高師德,讓自己成為新時代的好老師。

  • 3 # 小學資料分享

    師德主要從教師的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範,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徵的體現。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但是教師的道德素質並不是指規範、準則本身,而是教師把這些規範、準則逐步內化,成為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準則。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因此,可以說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師德才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

    一.鑄鍊師德自律始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於言教。這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首先就要特別強調教師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強,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要學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行動上為學生做出表率。

    教師的作用在於“教育”學生,教會學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學生高尚的人格。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人生進取精神,“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高尚氣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義、誠、達、禮等一些優秀的人格層面,這就是做人的根本。”

    教師只有處處要以大局為重,克服個人主義,自覺遵守憲法和社會公德守則,遵守校紀校規,以模範行為為學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學生遵規守紀。因此,教師要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現行的各項方針政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條文,強化法制觀念,在學法的同時,要懂法、守法、護法,以身作則;在學生中宣傳政策和法律條文時,就會受到雙重的教育效應。教師要教育學生懂得當代社交的一般常識,講究精神文明和社會公德,注意禮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師要成為追求真才實學的榜樣。教師不能滿足於先學於學生,而且要堅持繼續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隨著形勢的發展,高科技突飛猛進,讓人感覺到一停止學習,就會落伍。當今的時代,人們只有具備了學習的能力,具備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才能獲得生存的社會位置。教師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種勤奮學習的能力,還要把這種學習能力無私地傳授給自己的學生。

    二.沒有愛心的培育就沒有師德的提升

    教師對學生的愛,就是“師愛”。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但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

    傳統的“仁義”,謙愛”思想是可以引導著師生關係的最佳化的。倡導"仁義"的孔子始終以“仁”為人生追求的目標,認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孟子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墨家要求“兼愛”—愛天下的人。作為知識分子的教師,當然應該時時事事以君子的標準作為自己行為準則,追求一種由感情構建的永久性關係;而並非由物質利益粘合的臨時性關係。《呂氏春秋》認為,“疾學在於尊師。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 “為師之務;在於勝理,在於行義。理勝義立則位尊矣。”

    三.矢志不渝地錘鍊穩定的心理素質

    教師的心理素質是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開放意識。教師要從書齋、教室、學校走出來,結束那種自我封閉、自我滿足、自我欣賞、自我陶醉的狀態;立足崗位,立足國情和當地實際。透過各種資訊傳遞方式,把視野多角度地擴充套件到外部世界;用辯證唯物論的觀點觀察、分析、認識問題,把握國內外教育改革的動態。要從頭腦想著應試題,心裡盼著高升學率的禁錮中掙脫出來。與舊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觀念、人才觀念、素質觀念、教學方法等劃清界限。尋找自我素質結構定位,並積極建立素質教育的新模式。在參加目前向素質教育轉變的實踐的同時,看到素質教育呈現的未來前景。一個有作為的教師,能夠預測未來教師的形象,研究未來教師的素質結構和教師的型別,從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構築21世紀教師素質結構,以此作為不懈追求的奮鬥目標。

    其次坦誠地接受學生的挑戰。在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中,雖然教師擔任教授角色而學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教師與學生是可以互相促進、共同增益的。教師作用於學生,而學生又可以能動地反作用於教師。這就是雙方教學相長的規律。明確提出這一規律的《學記》說:“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而《學記》的這一思想主要是以孔子與其弟子的教學活動經驗為依據的。教師要虛心接受一切人包括學生提出的正確的批評性或肯定性意見;教師在教學中應虛心向後輩與學生學習,而後來者居上;學生也可能超過老師,這就是“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韓愈說過“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師生之間存在著“道”的雙向交流。

    再次要能包容學生的過失。子曰:“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教師先於學生學習了大量的社會、政治、經濟的理論和豐富的科技知識,而後成為教師的;教師教育的物件,相對地是一些年紀輕,閱歷少,知識欠缺的人。

    指導學生“學會做人”,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成為一個有公民意識的人,一個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個有愛國主義思想和中國國格的人,一個真善美的人。

    指導學生“學會做事”,在實踐中增長才幹,在勞動中創造價值,在與人合作中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指導學生“學會學習”,透過導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會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抓住問題的關鍵,找出新舊知識的聯絡,促進知識和技能的遷移。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勞永逸。對一個教師而言,最大的挑戰就在於處理與學生的矛盾——轉化後進生。先進和後進是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相比較才顯示出來的,即使集中全校最優秀的學生組成的班級也同樣有後進生。這就迫切需要老師擁有最大的寬容與毅力。研究並幫助後進生進行積極的歸因訓練;關注並幫助後進生完善知識結構;保護並引導後進生的自尊心。越得不到重視的學生越會做出一些引人注意的舉動,做不出正面的積極的舉動就做出一些離經叛道的事。“愛莫大於心死。”絕不能用一些激烈的言行使得學生泯滅了爭取上進的願望。魏書生說過:“要珍惜學生心靈中閃光的東西,以他們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

    讓我們謹記雨果的一段話。“世界上最寬廣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

    任何一個民族群體都是由一個一個的個體所組成。每個個體的道德風貌反應出整個民族的發展水平。每個個體的許多道德習慣、道德品質都是從小形成,每一個人從兒童開始所形成的道德觀念、行為習慣、世界觀等教師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儘管社會風氣、家庭環境對兒童的道德品質形成有一定影響,但無法代替教師教育的優秀。因為,教師的教育具有長期性、系統性、科學性,無論是德育內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長期而系統地對學生產生影響。人生最初的二十幾年是決定和影響人的一生的發展,是道德觀念、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而教師是影響的關鍵因素。教師的主要職能是培養未來的人才。這些人才畢業後分布在全國各條戰線上,對整個國家的文明建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把教師道德提高到推進社會向前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 4 # 魯卡爾

    教師自古就被推崇為“人類的靈魂工程師"“為人師表",所以,教師的道德品質就被視為其素質核心。可是不同歷史時期師德就有不同的標準,師德具有階級性。中國封建社會,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都把孔子作為“至聖先師"捧上了天。用他的思想文化標準把孩子教育成″克己復禮"維護封建特權和等級觀念的接班人。這種思想文化,道德觀念我們千萬要不得。我們要的是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新文化。所以老師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自己思想道德標準,站在師德的至高點上,把孩子教育成德智體美勞全靣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教育他們走向社會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圖MISTRA利圖升官發財。這才是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專業模式怎麼拍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