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白哥講歷史
-
2 # 魏濟文史小站
魏濟文史站,縱談五千年。
首先明確曹丕是有受禪天文的!那為何陳壽的《三國志》沒有記錄呢?
陳壽《三國志》有幾個特點:一是《三國志》並非陳壽一人之力,是陳壽根據《東觀漢記》《魏略》《江表傳》等前有史書加工創造而成。二是在魏蜀吳三國內容的翔實程度上,魏國最詳細,吳國次之,蜀國最差,蜀國篇幅短、人物少,給後人瞭解蜀漢增加了很多難度,這是因為蜀漢諸葛亮不注重修史,或因諸葛亮是權臣,怕史書對他大加鞭斥,故不修史。三是《三國志》傳承春秋筆法,惜字如金,用語簡略,這一方面使《三國志》文史價值很高,另一方面也造成記述不清,很多重要事情記述的過於簡略,使後人難以瞭解事情真相。故後來裴松之又寫了《三國志注》。
既知道陳壽《三國志》簡略、惜字的特點,就明白他為什麼不錄曹丕受禪告天文了!
若錄曹丕告天文,為將事情記述清楚,就需要將曹丕受禪的經過全程記載下來。而這個過程確是又長又枯燥乏味的,在裴松之《三國志注》裡記載了事件全過程,獻帝的詔書、群臣的勸進書、曹丕的謝絕書一封又封,估計有幾千字,而《三國志》全文剛35萬字。下面也只將曹丕告天文整理如下,其他過程文太長不錄:
辛未,魏王登壇受禪,公卿、列侯、諸將、匈奴單於、四夷朝者數萬人陪位,燎祭天地、五嶽、四澤,曰:「皇帝臣丕敢用玄牡昭告於皇皇后帝:漢歷世二十有四,年四百二十有六,四海困窮,三綱不立,五緯錯行,靈祥並見,推術數者,慮之古道,鹹以為天之曆數,運終茲世,凡諸嘉祥民神之意,比昭有漢數終之極,魏家受命之符。漢主以神器宜授於臣,致位於丕。丕震畏天命,雖休勿休。群公庶尹六事之人,外及將士,洎於蠻夷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辭拒,神器不可以久曠,群臣不可以無主,萬幾不可以無統。』丕祗承皇象,敢不欽承。卜之守龜,兆有大橫,筮之三易,兆有革兆,謹擇元日,與群寮登壇受帝璽綬,告類於爾大神;唯爾有神,尚饗永吉,兆民之望,祚於有魏世享。」遂制詔三公:「上古之始有君也,必崇恩化以美風俗,然百姓順教而刑辟厝焉。今朕承帝王之緒,其以延康元年為黃初元年,議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同律度量,承土行,大赦天下;自殊死以下,諸不當得赦,皆赦除之。」
曹丕有文化,所以文章又長又難懂,而劉備草野出身,文化水平不高,故文書以實用為主,簡、短、易懂,我們欣賞一下:
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殺主後,滔天泯夏,罔顧天顯。操子丕,載其凶逆,竊居神器。群臣將士以為社稷隳廢,備宜修之,嗣武二祖,龔行天罰。備惟否德,懼忝帝位,詢於庶民,外及蠻夷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率土式望,在備一人。備畏天明命,又懼漢祚將湮於地,謹擇元日,與百寮登壇,受皇帝璽綬。修燔瘞,告類於天神,惟神饗祚於漢家,永綏四海。”
兩相比較,區別立判。
此外,陳壽在西晉為官,西晉傳自曹魏,司馬炎又代曹魏。陳壽不寫曹丕受禪的過程,也是為了曹丕遮羞,更是為司馬炎遮羞。如魏氏春秋記載,曹丕登基後說:舜、大禹的事,我今天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
3 # 溫水閒魚
陳壽的三國志當中,不僅有劉備的即位告天文,也是有曹丕的受禪告天文的哦!
提到陳壽,可能很多人不認識,但提到三國志,相信沒有人是不知道的,而這部三國志的撰寫者就是陳壽了。
陳壽,安陽縣人,也就是現在的四川南充,三國和西晉時期的史學家,年少時跟隨學者譙周學習,曾官仕蜀漢,做過姜維主簿,但當時蜀漢已經被宦官黃皓專橫弄權,在別人都附和黃皓的時候,唯有陳壽不願與之為伍,因此在蜀漢的仕途並不順利。
蜀漢滅亡之後,陳壽侍從於西晉政權,最高曾做到太子中庶子,而三國志也是在他侍從於西晉時期撰寫的傳記體史記,得到包括夏侯湛在內的讚譽,被史學界列為前四史之一。
其實這部三國志的撰寫並非當時的執政政權西晉所授意,是出於陳壽本人的個人意願而寫的,因此從開始撰寫之時就並沒有帶有過多的政治立場,其中的內容完全可以依照中立的角度進行撰寫,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一部西晉官員寫的史記,既有當朝統治者曹丕的受禪告天文,也可以收錄非正統政權蜀漢開創者劉備的即位告天文。
但是三國志總體上來說卻又存在政治偏向。整部依照魏,蜀,吳分為三部分組成,以三國鼎立的手法記錄了三國時期的歷史,但唯獨魏書中給曹操寫了本紀,蜀和吳只有傳,可見三國志是以魏為尊,依照魏史為主線撰寫,已經存在典型的為政治服務意圖了。不過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作為為當朝政權服務的臣子身份,以中立的視角去編寫史記,風險太大了,更何況陳壽並不是不想在仕途上有發展的,因此三國志雖囊括了三國時期各大政權的歷史記錄,但仍以魏史為主。
而在撰寫有劉備的即位告天文的部分,是收錄在先主傳中,由蜀國的尚書令劉巴所寫。此處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劉備的傳記稱其為先主,而吳國孫權卻寫為吳主?
我們現在知道,陳壽是蜀國舊人,也曾官仕蜀國,他當時的年代已經是劉禪掌權執政的時期,劉備早已過世多年,對於陳壽來說,劉備已是逝去的先人,稱為先主也帶有一些敬意在裡面。
另外將劉備稱為先主,也是一種便利的冠名手法。蜀國政權一共也就出過兩位皇帝,因此以前後稱呼兩位帝王,也免去了許多稱謂上的不便。
-
4 # 傳奇歷史觀
針對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陳壽不喜歡曹丕,或者說當時的人不喜歡曹丕。雖然曹魏一直被當做是三國中的正統,但是曹丕本人在古代儒家思想的觀點中並不是很受喜歡。陳壽的《三國志》也代表了當時士族集團的立場。從其他的史書,比如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也可以看出對曹丕的批評很多。
陳壽寫《三國志》雖然說是站在史官立場上,但是也帶著很深的個人喜好和個人傾向。比如陳壽為魏國皇帝做紀,為蜀、吳做傳。但是蜀和吳又有分別,蜀國叫《先主傳》《後主傳》,而吳國叫吳主。明顯的將蜀國作為自己人的立場,不稱劉備為“蜀主”或者“蜀先主”。當然陳壽不是隻偏袒蜀漢,魏國的部分中,他對曹操就很喜歡,從片尾的評價也可以看得出來。陳壽認為曹操是當世之傑,在當時那個時代是無人能及的。而對曹丕的評價只是說他文采不錯,並沒有對曹丕的其他優點進行評價。我們知道曹丕還是做了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的,比如在政治上的改革,青州和徐州殘餘軍閥勢力的平定等等。但是陳壽只說他文采不錯,然後就加以批評。
曹丕的受禪告天文見於裴松之的註解中,裴松之還將受禪的整個過程進行了詳細的記載。陳壽對曹丕受禪繼位的過程只有寥寥幾句,沒有任何細節,更不要說祭文。相反陳壽對於劉備繼位的場景敘述就比較完善。陳壽描寫曹丕繼位的文字:
乃為壇於繁陽。庚午,王升壇即阼,百官陪位。事訖,降壇,視燎成禮而反。改延康為黃初,大赦。
“升壇”、“事訖”、“降壇”。陳壽的惜字如金在《文帝紀》裡面表現的尤為明顯。陳壽對於曹操和劉備都拿大篇幅去描寫,對於劉備稱帝的始末,包括群臣的上表都予以記載。其實劉備的大臣在勸劉備稱帝的表文中對曹丕進行了抨擊,說曹丕是篡漢的逆賊。劉備稱帝的祭文中更是對曹操曹丕父子都進行了抨擊。陳壽對曹丕的祭文不予記載,卻對批評曹氏父子的文字大加記載。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他的立場。史官往往不去直接表達立場,而是透過側面反應。
《資治通鑑》也對曹丕有很多批評,比如曹丕當上太子以後就得意忘形,摟著辛毗的脖子說:“辛君,知道我今天很高興嗎?”辛毗回家將這話說給他的女兒辛憲英聽。辛憲英認為從曹丕的這種表現就可以看出魏國不會長久。有比如,曹操死後不久,曹丕就在老家舉行大規模的宴會,宴會上有非常隆重的歌舞表演,可以說載歌載舞。陳壽作為晉臣,他的書基本代表了當時士大夫階層的思想。在他們看來曹操是英雄豪傑,而曹丕則是不稱職的繼承者,對於魏國國運不長久他應該負有責任。
-
5 # 潯陽鹹魚
在《三國志·先主傳》中,劉備稱帝前,陳壽記載了兩段群臣《勸進表》,然後一段劉備即位時的《告天文》;也就是說,陳壽用三段文書,闡述了劉備稱帝的“合法性”。
至於在《文帝紀》中,陳壽卻惜墨如金,只留存了一篇由漢御史大夫張音送達的《禪讓冊文》(漢獻帝劉協宣佈讓出帝位給曹丕),然後就是曹丕接受禪讓的故事。
【陳壽《三國志》】
而在實際上,魏國群臣也是有《勸進表》的,曹丕接受禪讓時,也有類似的《告天文》。後世稱這兩篇文章為:《公卿將軍上尊號奏》,《受禪表》。這兩篇文章被後世錄入《隸釋》等書籍中。實際上,這兩篇文章是刻在石碑之上,迄今尚存。
一塊“受禪表碑”,另一塊“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均現存於河南省繁城回族鎮繁昌三國文化旅遊景區之中,均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受禪表碑遺址簡介】
回到正題眾所周知,陳壽著《三國志》時的筆法惜墨如金,很多可以寫詳細的事往往簡略概括,若不是裴松之把某些故事的原始出處補註上去,我們後面根本就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至於,陳壽為何不把魏臣的《勸進表》和曹丕的《禪讓表》錄入《文帝紀》中?實在是不得而知了。
若妄加猜測,可以從陳壽入晉後的晉人身份來解讀了:只強調禪讓禮法,而不宣揚魏國順應天命,可以淡化晉代魏時的種種尷尬。
如果陳壽在《三國志》中大書“魏國得國乃順應天命”,會讓後世讀者質疑:那為何曹魏立國短短數十年(220-265)就要改朝換代了呢?難道上天就這麼草率展示天命嗎?
因為曹魏帝國實在短命,後來一度連晉室都宣稱自己是代漢(司馬昭封高都公,以此印證“代漢者,當塗高”的讖言)。
【電視劇《三國演義》司馬昭形象】
由此可猜測,陳壽在《三國志》中淡化魏國建國時宣揚的天命,從這個角度來又可以宣揚並解釋天命終歸晉朝,所以,不記錄吹捧曹魏的文章,是識時務的明智之舉。
當然,這個解讀只是筆者一廂情願的猜測,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回覆列表
陳壽之所以在《三國志》中有劉備的即位告天文,而沒有曹丕的即位告天文,是因為陳壽曾經在蜀漢做官,對蜀漢發生的事情比較瞭解,也可能陳壽認為,劉備即位是天命所歸,曹丕即位是奸臣篡位。
陳壽,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及西晉時期著名的史學家。
陳壽少時好學,師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大宦官黃皓專權,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導致屢遭貶黜。蜀國降晉以後,歷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侍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
從陳壽的履歷可以看出,陳壽曾經長期在蜀漢做官,對蜀漢的經濟、政治、軍事、等重大事件比較瞭解,因此在《三國志》中記載了劉備即位告天文。可能在陳壽看來,劉備作為漢朝皇室宗親,即位是繼承大漢正統,曹丕作為大漢臣子,即位是謀權篡位,也有可能是陳壽不清楚曹魏的即位告天文的內容而沒有記載在《三國志》中。
我個人認為,應該是陳壽奉蜀漢為正統,所以在《三國志》中記載了劉備即位時的告天文,而沒有記載曹丕即位時的告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