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賀十一少

    漢宣帝劉詢,在位25年,上任皇帝劉賀只做了二十七天,被霍光為首的大臣廢黜,立劉詢為帝,是西漢第十位皇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選賢任能,人才濟濟,政治方面,隱忍蓄勢,整頓吏治,加強考核,為政寬簡,嚴懲貪腐,躬親朝政,平定四夷叛亂,全國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也繁榮發展,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君,帝王。

    針對名氣不大的問題,個人感覺如下:

    名氣大小分兩種,一種是正面的,如文景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等,一種是反面的:趙匡胤名氣大,首先想起來的是杯酒釋兵權,漢獻帝名氣大,禪位於曹丕,朱棣名氣大,從侄子手中奪權等等。

    很明顯漢宣帝是正面的君主。

    那麼名氣不大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劉詢不是開國皇帝,或者是為建立新王朝作出貢獻的人,自然無法與劉邦,楊堅,李淵,李世民,成吉思汗,朱元璋等相提並論。

    其次,有一類君主,是在國家和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之際時出現,他們勵精圖治,掃蕩乾坤,擊敗強大的敵人,保證了國家的安全和獨立。比如,漢武大帝。

    另外一類君主,是王朝開始走下坡路,憑藉自己開創的盛世,比如漢宣帝就是這一類,明顯比漢武帝要略遜一籌。

    西漢能君太多了。漢高祖帝劉邦,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所以漢宣帝劉詢名氣稍微小一點。

  • 2 # 潛水狗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同樣善治者也不需要做出很大的功績,注重民生心繫天下,歷史薄上一樣會為他留下一席之地。

    漢宣帝幼年就流落於民間,成長於掖庭,身世坎坷。

    漢宣帝成長於宮廷之外,但卻從小就讀書而且經義嫻熟。他喜歡遊俠,鬥雞走馬,廣為交結,也知道了百姓疾苦,吏治得失。

    登基後,霍光等外戚勢力強大漢宣帝只能韜光養晦積蓄實力,等霍光死後他才著手削弱霍氏集團的權力。

    他登基後第一條詔令就是減少宮廷饌膳、屠工和樂工,使其參加農業。

    故劍情深

    霍光把持朝政一直想讓劉詢立自己女兒為後,文武百官也隨聲附和。劉詢這時候下了一道詔書“我在貧微之時曾經有一把舊劍,如今我十分的想念它啊,眾位愛卿能否為我將其找回來。”劉詢堅定的態度讓眾人不敢在勸,於是劉詢立許平君為皇后。這也是霍光在世期間劉詢第一次反抗。

    常平倉

    漢宣帝前半生受到外戚的壓制碌碌無為,後半生主修文治和經濟,整頓吏治,在位期間號稱宣帝中興。

    至於漢宣帝名聲不顯的原因有幾點:

    1、漢宣帝不是開國皇帝,也沒有開疆擴土的功勞。

    2、霍光當政,外戚勢力強大,使皇帝看起來無作為。

    3、漢宣帝的太平倉改革,只為平仰糧價,並未深及經濟制度。

  • 3 # 在下古麒

    正因為是從無弊政才不為人所詬病。可以說,歷史上大多數實行仁政、勤政為民的皇帝名氣都遠遠沒有那些功過是非難以定論的君王大。反過來說,那些爭議性大的皇帝,自然就會讓人的目光都放在其上,使得曝光率遠超那些無所爭議的皇帝。

    漢宣帝劉詢,原名為劉病己,為漢武帝之曾孫,戾太子之孫,在巫蠱之禍後,被收押進牢獄,之後於掖庭中長大。可以說,劉詢的身世之坎坷並不是普通人所能夠體會的。不過,也正是因為劉詢能夠有這種下層的經歷,使得他更能夠體會到底層人民的艱辛,在成為皇帝之後廉政為民,將漢朝再次領到繁榮的路途。

    從國家治理上看,劉詢是一個真正的中興之主,他勵精圖治,選賢任能,對外擴大版圖,使得萬方來朝,四夷賓服。那時候的漢朝,是政治清明、繁榮昌盛的國家,而這一切都歸功於漢宣帝劉詢。

    而劉詢與許平君的故事也令人感動,許平君是劉詢為平民所娶的妻子,他們非常恩愛,在劉詢當上皇帝后,當時權勢滔天的霍氏家族威逼劉詢立霍光的女兒為後,而許平君則為婕紓。可是,劉詢劉詢不想拋棄與自己患難與共、相濡以沫的許平君,於是便“詔求微時故劍”,群臣知道皇帝的想法,於是議立許氏為皇后。

    可見,從男女情愛的角度來看,劉詢都是從一而終的好丈夫。無論是才能還是人品,劉詢都是為人之上,如此近乎完美的人,自然不會被人所詬病,在一番敬佩之後唏噓而過,久而久之,名聲自然沒有太過響亮。

  • 4 # 二狗會居家

    誠然,如秦皇漢武的豪邁氣概,後人銘記;殷紂楊廣的“倒行逆施”,傳臭千古。

    主要還是爭議點太小了。

    強,我說你有暴政;昏,我說你有明治。都認可的明君,還有什麼可爭吵的呢?

  • 5 # 洛基之怒

    往往傳奇的悲情的充滿爭議的人物才能得到更多的傳頌關注或者曝光率

    漢宣帝漢和帝是兩漢的巔峰卻很少為人熟知,漢武帝這類開疆拓土英雄豪邁的帝王曝光率遠大於他倆,不僅僅是帝王

    宋之虞允文、畢再遇、孟珙、餘玠等人明之於謙、李定國、張煌言等等許多人其豪邁其灑脫報國之情並不比文天祥岳飛差,他們大多因為不夠悲壯或政治因素或文化上略有不足或文化宣傳上不及他們也被多數人遺忘

    蘇烈、李道宗、潘美、曹真這些就更慘了直接被黑得體無完膚

    穆桂英這些演義女中人物廣被傳頌,真正的女英雄冼夫人、奢香夫人、秦良玉又有幾人知?秦良玉是真正的王朝人物,官至明上柱國光祿大夫四川總兵官太子太保忠貞侯,也是是歷史上唯一一位作為王朝名將被單獨立傳記載到正史將相列傳裡的女性

  • 6 # SilentlyX

    我第一次知道漢宣帝還是從小時候的一部孫耀威的烏龍闖情關得知的,當時以為歷史上沒這個皇帝,後面才知道歷史上真有這個皇帝,還是非常牛逼的皇帝,在我心裡面他真的算上一位偉大的帝王,一身沒黑點(立劉奭也不能怪宣帝,3位輔政大臣都給你選好了,你自己不會用,怪我咯,不費劉奭還有可能跟宣帝怕亂有關係)

    漢宣帝是西漢4位有廟號的皇帝之一,上廟號在西漢是一個非常重大的事情,並不是所有西漢皇帝都有廟號,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擁有。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建立西漢王朝,上廟號沒啥大問題。

    漢太宗孝文皇帝劉恆執行與民休息和輕徭薄賦的政策,使西漢王朝從初定到走向繁榮昌盛。

    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攻打匈奴開疆拓土,開通絲綢之路,但是武帝晚年有點窮兵黷武,勞命傷財,如果後面不是宣帝,估計西漢就要提前滅亡了,他的廟號西漢群臣不願意加的,還是宣帝提議給加的。

    說了這3位,就知道西漢給皇帝加廟號是多重大的事情,沒有重大的政績就不要想了,再說說今天的主人公漢中宗孝宣皇帝,廟號是中宗,顧名思義是中興之主,他是一個典型的草根逆襲,他是漢武帝兒子戾太子劉據的孫子,因為巫蠱之禍,太子滿門被抄,只剩下剛出生的他,他被關進了郡邸獄中,後被武帝特赦出獄,流落民間,本來根本輪不到他上位的,只因霍光想挑個沒背景的皇族弟子來當皇帝,就看中了他。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重用循吏並重視吏治,治國以霸道王道雜治,反對專用儒學,減輕人民負擔,發展生產,設立常平倉平穩物價,徹底解決了武帝后期國家崩潰之勢,設立西域都護府,擊垮了匈奴,解決了漢匈百年戰爭。歷史上稱為孝宣中興。在他的治理下,把西漢王朝推上了巔峰,這一時期的西漢是經濟最繁榮,疆域最遼闊,政治最清明,國力最強盛的時代,不論是史書還是歷代史學家對宣帝的評價都特別高。

    這麼一看漢宣帝確實稱得上一位偉大的帝王,那為什麼他不出名,歷史書上提都不提,我看了看他的一生,沒有黑點(除了那個膿包兒子),文治超越漢文帝,武功直逼漢武帝,那麼就只有一點了,那就是他重法而不重儒,後代的很多文學基本上是儒家寫的,也就是文人,他在位期間,一直不喜歡儒家,那個膿包兒子漢元帝讓他多用儒生,反被宣帝罵到"亂我家者,太子也",這擺明就是覺得儒生誤國,這同樣就得罪了儒生,漢宣帝這樣一個勵精圖治的帝王,儒家沒辦法罵,也不能誇,就乾脆不寫他,還有他的膿包兒子就喜歡儒生,結果搞得西漢就是在他手上開始衰敗的,讓這些儒生怎麼寫,所以就乾脆不寫。

  • 7 # 郭叔說歷史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同樣善治者也不需要做出很大的功績,注重民生心繫天下,歷史薄上一樣會為他留下一席之地。

    漢宣帝幼年就流落於民間,成長於掖庭,身世坎坷。

    漢宣帝成長於宮廷之外,但卻從小就讀書而且經義嫻熟。他喜歡遊俠,鬥雞走馬,廣為交結,也知道了百姓疾苦,吏治得失。

    登基後,霍光等外戚勢力強大漢宣帝只能韜光養晦積蓄實力,等霍光死後他才著手削弱霍氏集團的權力。

    他登基後第一條詔令就是減少宮廷饌膳、屠工和樂工,使其參加農業。

    故劍情深

    霍光把持朝政一直想讓劉詢立自己女兒為後,文武百官也隨聲附和。劉詢這時候下了一道詔書“我在貧微之時曾經有一把舊劍,如今我十分的想念它啊,眾位愛卿能否為我將其找回來。”劉詢堅定的態度讓眾人不敢在勸,於是劉詢立許平君為皇后。這也是霍光在世期間劉詢第一次反抗。

    常平倉

    漢宣帝前半生受到外戚的壓制碌碌無為,後半生主修文治和經濟,整頓吏治,在位期間號稱宣帝中興。

    至於漢宣帝名聲不顯的原因有幾點:

    1、漢宣帝不是開國皇帝,也沒有開疆擴土的功勞。

    2、霍光當政,外戚勢力強大,使皇帝看起來無作為。

    3、漢宣帝的太平倉改革,只為平仰糧價,並未深及經濟制度。

  • 8 # 關中拾遺

    其實漢宣帝的名氣挺高的。

    其一,西漢時期,漢宣帝是四個有廟號的皇帝之一。當時對廟號的的使用還是很謹慎的,《諡法》中對宣這個字按諡法解為“施而不私 善聞周達 誠意見外 聖善周聞”全是溢美之詞。

    其二,寫史的歷來對漢宣帝評價非常高,比如,班固在《漢書》中贊曰:孝宣之治,信賞必罰,綜核名實,政事、文學、法理之士鹹精其能,至於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間鮮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稱其職,民安其業也。遭值匈奴乖亂,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單于慕義,稽首稱籓。功光祖宗,業垂後嗣,可謂中興,侔德殷宗、周宣矣!

    漢武帝功勞自不用說,但是窮兵黷武一輩子,晚年的時候,國家財力耗盡,已經處於破產的邊緣了,雖然發了《罪己詔》,自我批評之後提出了改正措施,但是沒來得及與民休養就死了。漢昭帝繼承了武帝的思想,休養生息,可惜21歲就死了,後來的繼承者漢宣帝在位時間長,從政治,軍事,經濟等等各方面都有建樹。因為前有文景之治的經驗,有武帝時得失教訓,所以在指定政策時比較符合實際,針對性比較強,如整頓吏治方面;在嚴懲貪腐方面;在農業生產方面;在徭役制度方面都很有建樹。

    尤其是在在國家治理方面採用王霸思想,就是在現在說的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從行為和思想上加強人員管控。他那“亂我漢家者,太子也”的故事,說明在國家治理方面非常的老道。在經濟發展之後,又一次出征匈奴,讓單于俯首稱臣,這是漢武帝都沒達到的功業。並經營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他是西漢的中興之主。

    至於名氣不高,就看和誰比了。中國自古尊卑,長幼有序,帝王將相都是如此,比如乾隆皇帝說做皇帝不能超過自己的爺爺康熙,康熙做了61年,乾隆做了60年就“退休”當太上皇了。做晚輩的,一般都是說效仿先皇,沒有那個皇帝總與祖宗比功業的。要不然不被寫歷史的儒家罵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植物神經紊亂是焦慮症嗎?能不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