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宜生宜健

    文學來源於生活,同理,生活是語文的根基,語文字身就是生活的藝術化,無生活的語文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如何引導孩子?首先,要保持孩子對美好生活的感知,對美好事物的“熟視無睹”是我們教育的悲哀!一些孩子在家長的引導下形成“唯分數論”,各種培訓班,各種考試,孩子漸失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其次,要引導孩子對生活語言尤其文字表達,語文是用來表達,其基本要素是說,寫,讀,所以,家長要引導孩子用語言把生活表達出來。最後,要引導孩子從語文閱讀中回到生活,語文是生活的昇華,語文是表達情感,述說生活的,從閱讀作品中再回到生活有利於孩子更好的感悟生活,反過來也更有利於提高語文水平。

  • 2 # 五點教育

    答案是肯定的!

    語文在於積累!而平時在生活或勞動或外出活動過程中都會給孩子一些實實在在的寫作素材,這是孩子的財富之一!

    作為家長,要引導孩子學習如何觀察、如何記錄,並讓孩子寫好日記就好了!最好有一本日記本,不要寫一篇丟一篇~

  • 3 # 老穆說語文

    老穆有話說

    何謂“語文”?

    葉聖陶老先生是這樣解釋的:“語文,口頭為語,書面為文。”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自然是離不開“語言”和“文字”了。只要有“語言”和“文字”的地方,就會有語文。

    老穆為大家舉個例子。

    上個月,老穆帶著小侄兒去充氣城堡遊玩。我買完票後,小侄兒脫了鞋就爬了上去,他如魚得水一般,在上面歡快地遊玩著······

    我則坐在充氣城堡一旁的長凳上,看著小侄兒,以免他受傷。

    一塊醒目的“遊玩須知”吸引了我,或許是無聊,於是就讀了起來。

    誰承想,剛讀到第二個字時,就發現了一個錯別字。

    “請拖鞋進入場地”,明明是“脫鞋”,為何寫成“拖鞋”呢?怎不叫人厭煩?

    這種錯誤的“語文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算是一個反面教材了······

    老穆不禁想起了一道語文試題,也是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如下:

    2.下邊的宣傳語中有四個錯別字,把它們找出來並改正。(4分)

    第一幅圖:精彩人生,怎能一層不變?

    【正確答案】“層”改為“成”

    【一成不變】一經形成,不再改變。成:制定,形成

    第二幅圖:保護環境、保護地球,我們責無旁怠。

    【正確答案】“怠”改為“貸”

    【責無旁貸】自己應盡的責任,不能推卸給旁人。貸:推卸

    第三幅圖:科學致貧、精準扶貧、有效脫貧。

    【正確答案】“致”改為“治”

    【治貧】治理貧困(問題)治:治理,管理

    第四幅圖:弘揚雷鋒精神,參予志願服務,倡導文明新風。

    【正確答案】“予”改為“與”

    既然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作為家長,該如何利用生活來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呢?

    一、引導孩子注重觀察生活中的宣傳語、廣告牌等,提高孩子的字詞句運用能力。

    當家長髮現宣傳語或廣告牌中有錯別字時,請你一定不要錯過這個教育孩子的好機會,務必告訴孩子,我們要寫規範漢字,不能犯這種低階錯誤。

    再者,當我們看到日常生活中有錯用“詞語成語”的情況時,也要告知孩子,提高孩子正確使用詞語成語的能力。

    當然,大多數的宣傳語和廣告牌是沒有錯別字的,我們家長則可以教孩子認字,尤指低齡段孩子。

    二、引導孩子從日常生活中挖取作文素材

    家長可以從孩子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自然景物、社會見聞等方面著手,引導孩子積累寫作素材。

    比如家長早上送孩子上學,出小區門時,保安王大爺衝你們微笑,家長可引導孩子,將王大爺作為寫作素材,運用到作文中來。

    三、引導孩子利用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來構思作文

    比如生活中普通的一道菜,它便可成為作文的“主角”。

    家長:這菜如何呀?

    孩子:好看、好香、好吃。

    家長:這菜是誰做的呀?

    孩子:媽媽

    家長:在哪裡做出來的?

    孩子:廚房

    家長:廚房熱嗎?(夏天)

    孩子:挺熱的

    家長:那媽媽辛苦嗎?

    孩子:辛苦

    家長:既然辛苦,媽媽為何還要做飯呢?

    孩子:給我吃啊

    家長:為何要做給你吃呢?

    孩子:你有責任

    家長:除了責任呢?(微笑著說)

    孩子:你愛我啊!

    至此,家長就成功地將“一道菜”引申到我們的主題“愛與責任”上面來了,穆老師的方法是不是很管用?你們快去試一試吧!

    四、引導孩子積累日常生活中的常識

    生活中的常識有很多,有自然常識、文化常識、科學常識、天文常識等。

    比如“二十四節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經常被提到,當家長翻看日曆時,不妨跟孩子探討一番,並告訴孩子這些小常識,或許在今後的語文考試中就能用上。

    五、引導孩子積累日常生活中的諺語、俗語等

    比如“千日造船,一日過江”、“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瑞雪兆豐年”、“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結束語】孩子的學習,離不開家長的正確引導。我們家長在引導孩子的時候,態度要和婉,有耐心,切忌採用命令式的語氣。

    再者,家長本身的知識要過硬,否則難以引導。千萬不能不懂裝懂,否則害人害己。

    最後,老穆提醒家長朋友們,最好讓孩子準備一個筆記本,專門用來記錄平時你引導孩子的內容。你們清楚了嗎?加油哦!

  • 4 # 溪的歡歌

    我認為生活處處皆語文,只要你留心,就會有所發現。

    首先,可以帶孩子去超市,在逛的過程中,教孩子認識超市中的物品名稱,透過這種方式來識字。

    前幾日我看到一位媽媽帶五歲小兒去超市購物,我認為她的方法更高明。

    孩子手裡拿著一份購物清單。需要買的東西孩子用拼音標註在單子上,雖然歪歪扭扭,但是還能看得懂。

    整個購物過程,媽媽一直跟在孩子的後面。孩子根據購物清單上標註需要買的東西名稱,將東西一一放入購物車中。在超市中遇到不認識的字,還不忘問媽媽。

    整個購物過程輕鬆而愉悅。

    等到快結賬的時候,孩子被結賬臺上的一種糖果吸引,跟媽媽說,他想要那種糖果,但孩子不認識上面的字。

    媽媽拒絕了他,告訴他那個字怎麼讀,如果下次來超市,他能夠讀出這個糖果的名字,就買給他吃。

    你看這不就是一種學習嗎?超市購物的過程即培養了孩子的能力,又學到了知識。

    再比如帶孩子去公園玩,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通常會利用遊玩的機會,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路上看到了什麼風景,遇到了怎樣有趣的人和事。在回來的路上,我會讓他講給我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有順序的表達,培養他準確表達自己心情的能力。這不就是一個口頭作文嗎?

    最後還可以透過講故事來培養孩子的語文能力。

    家長晚上給孩子講一個故事,讓孩子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複述一遍,還可以帶上自己聽完故事的感想。

    這樣不僅鍛鍊了孩子的思維能力,也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 5 # 冬煦劇場

    我總算悟出一點什麼了,文學的新意,不是趕時髦追浪頭的新聞學意義上的新,而是作家特殊的生活經歷,就是別人所沒有的東西——沈石溪

    沈石溪,著名的動物小說作家。

    其代表作《狼王夢》,創作於1990年。

    但在2019年少兒市場暢銷書TOP10的排行榜上,該作依然排名第五。

    相比這本書裡的精彩故事,作者在後記裡敘述的創作經歷,更加引人深思。

    “我寫動物小說,經常收到讀者來信,除了熱情洋溢的鼓勵外,便是好奇地詢問我所寫的動物故事是不是親身經歷。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這是後記裡的第一段話。

    很多讀者,包括我在內,當看完《狼王夢》之後,第一感覺是:這麼生動的動物小說,如果作者沒有相關經歷,只是透過查閱資料去閉門造車,是寫不出來的。

    因為,其中對“狼性”的細膩描寫,讓我不禁聯想到了BBC出品的動物記錄片。

    也只有這樣的傑作,才會有著經久不衰的生命力。

    接下來,再談談另一位文學大師——金庸先生。

    “張三丰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書中寫得也太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這句話,摘自《倚天屠龍記》的後記。

    原書中的相關情節是這樣描述的——

    “張三丰見愛徒慘死,心如刀割,但他近百年的修為,心神不亂,低聲喝道:“進去!”那人左足一點,抱了孩子便欲躍上屋頂,突覺肩頭一沉,身子滯重異常,雙足竟無法離地,原來張三丰悄沒聲的欺近身來,左手已輕輕搭在他的肩頭上。那人大吃一驚,心知張三丰只須內勁一吐,自己不死也得重傷,只得依言走進廳去。那孩子正是張翠山的兒子無忌。他被那人按住了嘴巴,可是在長窗外見父親橫劍自刎,如何不急,拼命掙扎,終於大聲叫了出來。”

    雖然書中後來的片斷又描寫到了張三丰對於張翠山逝去的悲痛,但基本上算是一筆帶過。

    金庸先生在後記中說的沒錯,對於親人的突然離世,現實中的情景不是這樣的。

    我見過不少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事件,老者的悲痛不是那麼流於言表的。

    更多的時候他們會隱藏悲痛,眼神憂傷木然,在事情過去許久之後,神智依然會有所不清,那種痛在心裡的悲傷,真的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

    所以,文學中,真正一流的人物塑造或情感表達,必須具備深厚的生活閱歷。

    連金庸先生那樣的大師都承認自己當時因為閱歷尚淺而導致描述膚淺,更別說其他人了。

    要知道,先生開始寫作時的年齡是31歲,而《倚天屠龍記》還是之後的作品。

    末了,談一談父母如何引導孩子?

    首先,要培養孩子熱愛生活。

    比如,從他感興趣的點入手。

    他喜歡動物,那就經常帶他去去動物園,或者,養只小動物;

    他喜歡旅遊,那就帶他去周遊世界,見識各地的風土人情……

    任何習慣,都是由淺入深,日積月累形成的。

    其次,要好好陪伴和理解孩子,讓他懂得情感的重要性,學會感恩。

    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才會用溫柔的心去感受世界,捕捉人生裡點點滴滴的情感,而後將情感傾注到寫作裡,或其他藝術作品裡。

    最後,適當放手,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去經歷一些事情,自己去抗壓,去成長……

    很多時候,只有自己經歷過的事情,領悟才更加深刻。

    生活閱歷這種事,有時正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順其自然,或許更美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學習閱讀前端開源專案原始碼,該如何著手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