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494征服天堂
-
2 # 安逸逍遙V
鬼谷門徒
蘇秦張儀師同門,拜入鬼骨學縱橫,
蘇秦周遊潦倒歸,閉門刻苦讀《陰符》。
來年遊歷說(shui)列國,燕王賞識使出趙,
若要秦兵莫來犯,燕趙聯盟不敢侵。
智激張儀秦為卿,秦王商議伐諸國,
蘇秦智激魏襄王,援引《周書》指教深。
東行出訪齊宣王,指出遠交不可行,
入楚檢閱百萬兵,瓦解秦與楚同盟。
蘇秦說遍各諸侯,六國任命從約長,
衣錦榮歸周王犒,散發千金贈親屬。
蘇秦返趙封武安,秦趙相安十五年,
秦使犀首騙齊魏,蘇秦離趙約瓦解。
秦燕兩國結連理,齊趁燕君亡而侵,
蘇秦說齊莫結怨,歸還燕國十座城。
饞臣進言燕國君,蘇秦自證清白身,
私通王母恐獲罪,稟王去齊以為燕。
教齊王大興土木,搞垮齊國利於燕,
終招刺客傷未死,設計擒殺誅元兇。
蘇秦死後難掩蓋,為燕毀齊證據全,
盛時身掛六國印,雙面間諜世無雙。
同窗兄弟有張儀,聯橫以對六國盟,
萬千感慨蘇秦兄,不該六主把身喪。
蘇張身後合一論,連橫之術破合縱,
兩為秦相建功績,秦統六國墊根基。
-
3 # 史鑑說文老夫子
喜歡歷史的老夫子回答您的問題。
戰國蘇秦師從鬼谷子專攻縱橫之術,透過刻苦學習與鑽研,終於成就六國拜相之功。這之中,蘇秦從一文不名的農家子弟,最終成為六國宰相的歷程不但艱辛,還有忍辱。
首先說艱辛。蘇秦外出學藝,多年遊歷一事無成 。窮困潦倒之下,刻苦學習周書《陰符》。頭懸樑、錐刺股,沒日沒夜的苦讀立志成才。一年之後自認為學成,出遊秦國、趙國,均不為所用。直到燕國之後,蘇秦才被燕王試用。自此,蘇秦開始了戰國外交家的職業生涯,施展自己的縱橫之術也最後成就了自己六國拜相的事業高峰。
其次說忍辱。蘇秦窮困潦倒之時,不但受到外人的奚落,當時就連自己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甚至自己的妻妾都看不起他,不但嘲諷他不務正業,而且還嫌棄他是個吃閒飯的懶人。這種刺激變成了動力,倒讓蘇秦發憤圖強起來。及至學成之後遊歷諸國,一路忍辱,一路不息。最後終於成就自己留名青史。
蘇秦從一文不名的農家子到六國拜相的傳奇之路,可謂是古人勵志的典範。後來宋代王應麟編著號稱袖中綱鑑的《三字經》,其中“頭懸樑,錐刺股”講的就是蘇秦勵志的故事。這不但是對蘇秦學習精神的一種褒獎,更是激勵學子刻苦學習的榜樣。
今天,我們讀到古人勵志的故事,對於精神層面的激勵是有幫助的。老夫子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做任何事情,特別是學習充實自身實力方面 ,如果沒有目標,如果沒有激勵是很難做到成功的。正如一句話說的好: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假如看待古人的勵志路程只當是讀了一個熱熱鬧鬧的故事而過目即忘,那無疑就失去了讀書的意義。倒不是說非要僵化的去模仿古人,因為時代的不同不可能出現諸如“頭懸樑,錐刺股”的自殘方式以激勵自身。但他們那種刻苦的精神是絕對應該值得我們去尊重並且去學習的。
-
4 # 文史磚家
春秋戰國是一個超級大亂世,與局勢動盪不安相伴隨的,是奇人異士的不斷湧現,其中靠著一張嘴縱橫於天下,一度同時佩戴六國相印的蘇秦,便是典型代表。其實,蘇秦本是不名一文的農家子弟,他是如何成為六國宰相的呢?
蘇秦是戰國中期人,生於東周王朝的都城洛陽,家中世代為農。在當時,周華人普遍以務農經商為業,鮮有靠遊學求仕、發家致富者。但蘇秦偏偏不喜歡這樣做,硬是頂著巨大的壓力到齊國求學,拜鬼谷子為師,學習縱橫之術。與蘇秦同時求學鬼谷子的,還有魏華人張儀。
數年後,蘇秦學成下山,開始周遊天下,而其首選目標正是秦國。此時,秦惠文王在位,志在吞併山東六國,蘇秦於是藉機提出“連橫之術”(即以秦國為主體,橫向向東出征,同時策反六國反秦聯盟)。但此時商鞅剛剛被殺,秦國上下對山東六國計程車人並不信任,因此蘇秦連番十次上書秦王都吃了“閉門羹”,只好灰溜溜地返回洛陽。
蘇秦原以為,自己在外受盡屈辱,至少回到家後還能得到親人的寬慰。但讓蘇秦沒想到的是,當他踏進家門的那刻起,便發覺自己竟成了這個家的“空氣”。據史書記載,妻子聽聞丈夫回家後,愣是躲在房間裡織布,死活不肯出來迎接;嫂子雖然知道小叔子已經餓得前心貼後心,但就是不肯給他做飯吃;父母看到兒子的落魄模樣後,竟然都不肯跟他講話,將其視作無物。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縢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嘆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見《戰國策·秦策一》。
此情此景,讓蘇秦深受刺激,但他並未因此而退縮、反悔,去從事務農經商事業,而是更加發奮苦讀,鑽研辯論之術。尤其是在得到奇書《周書陰符》後(又稱《太公陰符》,相傳為姜太公所著),更是日夜揣摩,經過一年多時間的鑽研後,終於覺得自己可以再次出山,遊說當世君王。
蘇秦第二次周遊列國時,選擇目標變為山東六國,向各國推銷“合縱術”,即號召六國結盟、共抗秦國。蘇秦此次遊說列國,雖然遭遇過不少的挫折,但最終還是成功地勸說六國君主同意他的意見,訂立聯盟抗秦的大戰略。六國結盟後,公推蘇秦為合縱長,並讓他擔任六國的國相。
蘇秦不僅身配六國相印,而且還得到大量的賞賜,一時間位極人臣、富貴滿身,成為天下除國君外,最有權勢的人物。蘇秦得到這一切後,採取的第一個舉動,便是帶著大隊人馬回家探親。衣錦還鄉的蘇秦立刻成了國內的“香餑餑”,甚至於連周天子都為他清掃道路,並派人到郊外犒勞,而其家人的態度,更是三百六十度大轉彎。
根據史料記載,當家中得知蘇秦回鄉的訊息後,父母不僅為他清掃街道,而且親自到三十里外去迎接他;妻子見到他後,對他側耳傾聽、側目而視,都不敢跟他正面相對。最有意思的是蘇秦的嫂子,在見到小叔子後,竟然像蛇一般匍匐在地,扭動著身軀向他下拜(“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謝。”引文同上)。
蘇秦見到這一幕後大感驚奇,便半是疑惑半是得意地問嫂子,為何之前傲慢冷淡,但今天卻如此恭順謙卑。要說蘇秦的嫂子也真是夠直白,並沒有虛情假意地找藉口,而是直截了當地跟他講,自己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引文同上)。潛臺詞是如果不是你小子有錢有勢,老孃才懶得理你。
蘇秦聽後大為感慨,於是對在場的人講到:“同樣的一個人,富貴時受到親戚的敬畏;但在貧賤時,卻連親人都瞧他不起,何況其他人呢?假使我蘇秦當初在洛陽有二頃良田,靠務農經商為業,現在又怎能佩帶六國相印呢?”說完,蘇秦散發千金,賞賜給親戚和朋友,一時間傳為佳話。
蘇秦擔任六國國相長達十五年時間,在此期間,秦國因為畏懼聯盟的實力,竟然都不敢出函谷關作戰(“秦兵不敢窺函谷關十五年。”見《史記·卷六十九》),由此可見蘇秦的影響力。蘇秦晚年居住在齊國,因與其他大夫爭寵,最終竟被刺死。隨著蘇秦的死去,屬於他的傳奇人生就此落幕。
-
5 # 老愚6298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又閱讀了巜史記》和巜戰國策》。現簡要回答如下:
蘇秦,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也是一位足智多謀的謀略家,與他同名的也就張儀而已。蘇秦起初在鬼谷子門下學習,學成後外出遊歷,但並沒有得到用武之地,遊說秦王的奏章上呈了十多次,終末被採納。黑貂皮大衣都穿破了,百斤黃金也都花完了,原本的生活沒有來源了,只好離開秦國返回故鄉。回到家裡,妻子埋頭織布不理他,嫂子不給他做飯,父母也不和他說話,蘇秦非常感概。他
苦苦鑽研《太公陰符》,從中學習了治理國家,穩定天下局勢,維持各諸侯和平共處的策略,那就是合縱聯盟,並開始寫作《揣情》和《摩意》,蘇秦認為,憑藉這個計策必定能遊說列國,而自己也可以大展宏圖了。於是蘇秦開始了第二次遊歷。
他首先在洛陽求見周王室的周顯王,可是周顯王並不信任蘇秦,所以沒有采取他的計策,後來蘇秦又來到秦國和趙國,都沒有遊說成功。之後蘇秦離開趙國來到燕國,他向燕文侯仔細分析了燕國的地理局勢和與趙國之間存在的隱患,句句在理,調理清晰。燕文侯覺得蘇秦說的很有道理,於是便採用了蘇秦建議的合縱計劃,於是蘇秦聽從燕文侯的命令遊說列國。
這次遊說列國,蘇秦第一個選擇的就是趙國,這是他第二次來到趙國,此時他也非常詳細的分析了趙國與諸侯國之間的局勢,中肯的話語打動了趙國的趙肅侯,成功說服趙國加入聯盟,趙王封其為武安君,授贈相國之印,推行了合縱計劃的第一步。之後蘇秦又相繼去到韓、魏、齊、楚,無一不是從各個國家的利益出發,陳述國家的地理位置優勢、軍力優勢、合縱的優勢,特別是講述向秦國割讓土地的後果,這四個諸侯都同意了蘇秦的合縱計劃,於是六國建立盟約,蘇秦被任命為從約長,擔任六國國相,佩戴六國的相印。整整十五年,秦國和東方六國沒有發生戰爭。
蘇秦合縱六國的故事天下皆知,這一成就讓他成為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作為一個農家子弟能有這麼大的殊榮非常不易,千百年來,激勵著無數貧苦子弟不甘沉默、奮起抗爭、大展宏圖、書寫人生輝煌!
-
6 # 鑑史馬後炮
生活節奏緊促,簡單回答蘇秦出身問題。蘇秦並不是農家子弟,而是貴族子弟。正確地說是個被貶為奴籍的貴族子弟。蘇秦是有姓氏名的,在周代貴族與賤族有個明顯的區別就是姓氏,姓是原始的部族區分,氏則是社會地位的符號。蘇秦原姓姬,氏蘇,名秦。
按照東周的傳統氏、名,可以可以理解為:其祖先封國在一個叫“蘇”的地方,其子孫後代以蘇國為氏,故而蘇秦是貴族的後代。因為,東周時期賤族、奴隸的後代是無姓無氏的。如考古出土的關於秦軍士兵的史料“驚”、“黑夫”、“喜”等是從事耕種的人無非兩種:一種是農奴;另一種則是犯罪被貶為奴隸的貴族。前者只有名,後者有姓有氏有名。根據現有史料,秦蘇極有可能是因為祖先犯罪被貶為奴籍的貴族後代。
古代貴族因為犯罪被貶為奴籍,可與原來的賤族奴隸還是有區別的。區別在於他們雖然被削奪了世卿世祿的階級特權,但仍然可以保留代表階級特權的符號——姓氏。
按《通志.氏族略》、《春秋傳說.彙纂.姓氏篇》記載:古人的氏是個社會地位的體現,氏的來源非常複雜,或者氏於封號,或者氏於諡號,或者氏於爵位,或者氏於官位等等。司馬遷在史記中亦有關於那時貴族的關於姓氏的記載,《秦本紀》清晰說明了嬴姓秦人從何而來,和分佈到哪裡去情形:
太史公曰: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脩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
回覆列表
關鍵是拜了一個牛逼人物當老師——鬼谷子呀
再者已經也努力,從《周書陰符》伏案鑽研,埋頭攻讀,悟出了合縱連橫之術呀,通俗點就是忽悠大法已經達到最高境界。加上當時的時局戰況,可謂是一飛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