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躍幕

    海外發行,印度可能是更現實的“老師”。

    從《功夫熊貓3》,到《巨齒鯊》,再到《雪人奇緣》,在中國電影海外發行中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的合拍片,漸入佳境。相比之下,中國產電影海外發行的進展似乎並不順利。拋開電影內容本身,在整個海外發行當中,“渠道”成為了最為棘手的問題。由華人文化全資控股的東方夢工廠和美國Dream Works合拍的《雪人奇緣》,在北美表現強勁,憑藉開畫3天就入賬2085萬美元的成績登頂北美週末票房榜。作為中美合拍片,“中國元素”深入內裡的《雪人奇緣》無疑成功了,內容獲得了觀眾的認可。但它之所以能夠在海外市場分得一杯羹,負責海外發行的環球影業可謂功不可沒。一直以來,中國影片“走出去”,離不開擁有成熟經驗的國外發行公司。然而,到了2019年的今天,我們依然要借力國外的發行公司,哪怕是由有海外發行資源的華人文化主控的《雪人奇緣》,在海外發行時想要謀求利益最大化仍然離不開海外發行公司。由此,我們看到了中國發行公司與海外發行公司懸殊的實力差距。佈局海外發行,刻不容緩。

    1

    現狀

    借船出海,名利難求。

    對於中國電影來說,“走出去”,被世界知曉,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改革開放之前意識形態強調階段;改革開放後到2002年間,藝術影片在海外參加電影節“為國爭光”階段;以及2003年之後,內地電影體制深入改革,全球化程序加劇,中國影片在海外求名又求利階段。然,求名不易,求利更難。想要“走出去”,單槍匹馬是不行的,合拍片趁勢入局。中國影視公司藉助同國外電影公司合作,以謀求開拓海外市場,輸送中國文化,我們將其稱之為“借船出海”。最先是華誼兄弟和哥倫比亞以及華納等好萊塢電影公司合作。2008年,華誼兄弟與獅門影業聯手投資7000萬美元的《功夫之王》,這也是中國首部與好萊塢緊密聯手運作的電影專案,從資金籌備到專案運作,全部與國際接軌,且華誼兄弟第一次負責整個大中華區的發行,為其後續影視專案開拓海外市場提供了契機。之後直至現在,國內多部影片以此種方式和國外電影公司合作,出海時則藉助海外發行公司輕鬆搞定,“借船出海”成為常態。很多影片也確實享受到了出口海外的紅利,增加了票房以及票房以外的收益,但整體來看,絕大部分收入仍以國內票房貢獻為主。“走出去”的影視作品,有時候並不代表其“混得好”。且看創造了中國影史票房前十的中國產影片資料: 無論是排名第一的《戰狼2》,還是最近上映就強勢進入排行榜的《我和我的祖國》,國內票房遠遠高於它在海外上映取得的收益,個別影片如《我不是藥神》,海外票房成績甚至不值一提。負責這些影片海外發行的公司如Well Go USASony 、Columbia等,大多為國外發行公司,僅有CMC華人文化和 China Lion華獅電影是中國資本。然相較於The H Collective(以下簡稱THC)、Well Go USA和Warner Bros.等擁有多年海外發行經驗、對於點映、試映、擴映、宣傳以及獎項營銷等方面都有成熟規範手段、資源遍佈全球的老牌海外發行公司,CMC和China Lion的根基並不牢固,成立時間較短,資源也並不豐富,甚至經驗也實為有限。但,中國已然到了“造船出海”的時候了,想要真正“走出去”並“混得好”,就不能一味依靠“借船出海”了。如果說之前中國電影謀求海外市場,“走出去”求名需求大於求利,但在中國票房持續增長並逐漸放緩的趨勢下,開拓海外市場成為必然。“借船出海”雖然便利,但終歸收益有限,且話語權被剝奪。“走出去”最終的目的無非是爭奪全球話語權,出征海外,想要獲得主控,縱使好風憑藉力,最終還需靠自己。

    2

    佈局

    “造船出海”剛剛起步。 中國影片“走出去”,對於海外發行公司的依賴程度從上文《中國本土電影票房TOP10》表格中已經略窺一二。其中,好萊塢“六大”及其附屬公司的實力最為強勁。發行的影片型別多樣,地域遍佈全球,針對的受眾不侷限於某一類人群。在國外取得相對優異票房成績的中國影片,基本背後倚靠的都是Sony 、Columbia之流的公司。可以說,如果沒有 Miramax Films,就不會有《英雄》在北美創造的票房神話;沒有FOCUS和環球影業,同樣不會有《功夫熊貓3》和《雪人奇緣》在海外多個國家上映發行。好萊塢公司與中國電影公司的深度合作,確實讓中國影片走得更遠。而以DVD發行起家的Well Go USA,在型別和受眾人群定位上相對於好萊塢公司就狹窄很多。它發行偏好主要偏向動作片,如《葉問3》《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等影片的海外發行,皆是由Well Go USA負責。雖然它的發行區域和人群不止於華人,但受眾面依然較窄,影片歸於小眾,海外收益不大。此次,它還負責今年票房黑馬《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海外的發行,預計海外票房不容樂觀。和以上海外發行公司相比,中國的海外發行公司顯得有些勢單力薄,過於年輕。成立於2010年10月的China Lion華獅,截至目前共參與發行了95部影片,是中國影片出海的重要一脈。 儘管發行影片的票房成績一般,但它是針對海外華人獨立自主的發行,可以實現和國內市場同步發行上映,且和西方主流院線進行票房分賬,而非買斷髮行。北美華獅自行摸索建立的電影海外發行渠道,雖然並不完善,但無疑為中國佈局海外發行開了一個好頭。當前,華獅的業務已經擴散到大洋洲和歐洲等地,算是不錯的發展勢頭。華人文化全資控股的華人影業入局最晚,2016年才在國家電影局支援下成立。不過,雖然成立時間較短,但負責海外發行的專案卻很有重量,《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國》皆在其中。 華人影業當前處於起步階段,針對的受眾是華人社群。不過,它的“三步走”戰略顯示了它的野心:第一步,在海外的華人區形成穩定長期的放映;第二步,希望在華人區形成海外本土觀眾對中國電影的持續關注和觀影的興趣;第三步,形成整個全球發行渠道跟營銷網路的搭建。或許不久的將來,依靠海外發行公司“走出去”的中國影片現狀將會發生變化。不過,踏上了開拓海外市場征程的中國電影,想要觸達更多觀眾,造成更大影響,作為“造船出海”的先鋒,華獅影業和華人影業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3

    方向

    在海外發行上,先趕印再超美。 處於起步階段的中國電影海外發行公司,需要一個對標物件。好萊塢“六大”固然是最好的目標,但兩者實力相差太大,或許近幾年在海外頻頻大獲成功的印度影片背後的公司,可以先向它看齊。 透過上表可以看到,與負責中國電影出海公司不同的是負責印度影片在海外發行的基本都是印度公司。其中,Eros International(以下簡稱Eros)、Yash Raj Films(以下簡稱Yash Raj )和 UTV Communications(以下簡稱UTV)是印度三大電影公司。分別成立於1977年、上世紀70年代和1990年。(2011年,UTV被迪士尼以2.97億美元收購)截至目前,Eros共計發行了217部影片,總票房達1.4億美元;Yash Raj發行了55部影片,票房共7925萬美元;UTV則發行了96部影片,票房總計為8929萬美元。華獅和華人影業與之相比,無論是從發行數量上還是在票房成績上,相形見絀。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印度海外發行公司之所以能夠將印度影片發行成功,且影響力不斷擴大,主要在於,印度海外發行公司對當地影院數量的拓展。從最初的幾十個影院播放印度影片,到如今200多以至300多家影院放映印度電影,實現印度影片在海外市場的規模化。反觀中國海外發行公司目前在海外所合作或擁有的影院數量,最多隻有幾十家,遠遠不敵印度海外發行公司,更不要說好萊塢公司背後數千家影院的資源了。除了影院數量優勢,印度海外發行公司與海外新媒體平臺的深度合作,也是助力印度電影走向海外的原因之一。2017年,Yash Raj 和全球最大的南印度內容OTT提供商YuppTV達成合作。YuppTV的電影點播業務YuppFlix不僅可以播放Yash Raj製作的影片,如《蘇丹》、《Phantom車神:魔盜激情》等,還可以透過在境外訂閱影片點播,獲得另外收益。2018年,Eros宣佈與愛奇藝合作,向中國市場提供印度電影今年9月,Eros與微軟就影片平臺達成合作。 印度海外發行公司助力印度影片“走出去”,且越走越遠。老牌發行公司功不可沒,像發行了《巴霍巴利王2:終結》的GreatIndia Films後起之秀,能力同樣不容小覷。這對於中國海外發行公司都具有借鑑意義,也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方向。從“借船出海”,到現階段的“造船出海”,“出海造船”或許會是下一個話題。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每一步都要穩紮穩打。

  • 2 # 笑俠

    首先,文化不一樣,北美的動漫是歐美風格,中國的動漫是國漫風格。然後是宣傳,《冰雪奇緣》在北美本就有人氣,並且還注重宣傳,《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北美市場上本就沒有什麼名氣,北美的觀眾對中國的動漫也不太瞭解。

    綜合來說,兩部電影的實力一樣,但在不同的市場,就要考慮到各種因素!所以,在北美票房上,《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就會比《冰雪奇緣》票房賣得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嬰兒支氣管炎反覆發燒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