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陪伴者

    如果項羽定都關中,那麼劉邦還是有機會翻盤的。因為以下原因:

    第一、首先,劉邦在關中深得民心。

    劉邦剛到關中也是比較胡來,他首先去宮裡尋找美女玩,又收集金銀珠寶收藏。後來,經過張良的極力勸說下,才開始不胡來。其實,那時候劉邦只想做關中王。事前楚懷王對大夥說過,誰先入,誰就可以稱王。雖然劉邦比項羽先入關,但是項羽霸道的主怎麼可能讓劉邦成為關中王呢。所以,才有了後來的鴻門宴。經過張良的勸說,劉邦立刻剋制自己,同時與關中的百姓約法三章。他的一系列舉措贏得了眾多百姓的心,後來他離開咸陽,百姓都對他依依不捨。

    第二、項羽坑殺二十萬秦軍。

    項羽坑殺二十萬秦軍的降兵,使得民心盡失,秦人對項羽也產生一種莫名的恨意。如此一來,項羽在關中也不自在,這很多有可能導致新的矛盾,反而劉邦有機可乘。而項羽也莫名其妙的對秦人有一種敵人,看他燒阿房宮就知道他有多恨了。這不利於他定都在關中。久而久之,有可能導致秦人叛亂。

    第三、劉邦得名將韓信的幫助。

    在劉邦未得韓信前,可說在戰場上敗多勝少。得到韓信後,劉邦如同長了翅膀的雄鷹遨遊高空。以韓信的智謀,想擺脫巴蜀之地應該沒問題。就算項羽定都於關中,韓信應該也有別的辦法讓他到別的地方去;就算項羽不到別的地方,韓信應該有辦法打敗項羽,因為他太瞭解項羽了,而項羽卻不瞭解韓信。孫子曰: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而項羽既不知己,不知彼,哪有不敗的道理。

    第四、項羽沒有戰略眼光

    項羽的敗局不在於定都在哪裡,只是定都在漢中只能延遲劉邦的復出,但依然逃不了敗局。因為他沒有戰略眼光。作為一名將軍,你可以不用太強的戰略眼光,只要能攻必克,戰必勝。但是,作為一名統帥,你必須有戰略眼光,你才能更能清楚的、客觀的取捨,知道哪些是可以放棄,哪些是必須守住的。只要你佔有戰略要地,做戰略部署,就算敵人再厲害,也很難有所作為。很顯然,項羽沒有戰略眼光,而且他還不會用人,這就註定了他的敗局。

  • 2 # 相城歷史小學生

    如果項羽定都於關中,劉邦還有機會嗎?

    答案是肯定的,甚至可以說更加輕鬆。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先入主咸陽,按楚懷王與諸侯的約定:先入咸陽者封關中王。劉邦正志得意滿的準備做關中王的時候,楚懷王幕後的boss項羽不幹了,於是,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鴻門宴。

    轟轟烈烈的反秦事業結束後,項羽主持分封,把劉邦扔到了當時人跡罕至的巴蜀地區。而當時,有儒生向項羽建議以關中為根基,可項羽缺乏足夠的戰略眼光,還語重心長的給對方講了一個“錦衣夜行”的故事。氣的儒生破口大罵項羽“沐猴而冠”,項羽一聽,也不客氣,煮了他!

    可是,如果項羽定都關中,劉邦就徹底沒機會了嗎?當然不是,項羽的異性王分封制實際上是歷史的倒退,天下百姓經歷了春秋戰國數百年的征伐,早已經厭倦了戰爭。而大肆分封異性王,這不是和平,而是短時間的休戰。

    果然,遼東王韓廣率先不幹了,和燕王臧荼打了起來,緊接著,代王趙歇,常山王張耳,膠東王田榮,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市都打了起來。所謂的“和平”僅僅維持了幾個月,各地再度狼煙四起,無奈之下,項羽率楚軍主力入齊平叛。

    歷史上,劉邦正是趁著項羽入齊平叛的機會奇襲關中。而項羽如果定都關中,那麼他的主力部隊都離開了本土,劉邦面前的關中就是個外強中乾的空殼子。拿下更是易如反掌,更不要說當時還有章邯等關中三王的奮力抵抗。

    所以,對於劉邦而言,阻礙他統一的並不是項羽能否以關中為根基建國,而是中國的風向標的變化。假如諸侯王能安穩的服從項羽的安排,各自就國,天下至少在短時間內不會有戰爭,劉邦即使起兵也會成為一隻孤軍,無法持久。況且,劉邦當時的實力遠不如項羽,他個人更是非常忌憚項羽,否則他也不會入蜀以後燒掉出蜀地的棧道。

    綜上所述,所以我認為即使項羽定都關中也不會阻礙劉邦的步伐,因為歷史的車輪不是他一個西楚霸王可以阻擋住前進的步伐的。

  • 3 # 隱龍說史

    項羽就算定都關中,劉邦一樣有翻身的機會,這主要不是因為劉邦有多強,而是還有太多因素制約著項羽的行動

    項羽從隨項梁征戰,到北上救趙,再到率軍入關,一路殺戮的秦軍不在少數,更在新安一夜坑殺秦降兵20萬,入關後即便不對咸陽大蕼搶掠,秦民依然對其難有歸心。項羽在咸陽的境遇,就類似章邯在秦地、韓信在楚地時一樣,兩人都不會讓秦民、楚民感到舒心,章邯害死了關中百姓之子弟,而韓信屠殺了不少的楚軍,項羽若定都關中,根基不穩,勢必要將楚軍主力部署在關中,則楚地兵力空虛。

    楚懷王此時仍在彭城,項羽若遠在關中,其可能會以義帝之身份,號召各路諸侯抵制項羽的戲下分封計劃,屆時早已對項羽分封而心懷不滿的田榮、陳餘等人,會第一時間聯合起來,趕跑項羽所分封之人,隨即齊、趙、楚三國合縱西向以抗關中。項羽為了平定關東三國同盟,恢復自己一手設計的分封藍圖,率軍出關作戰在所難免,以三國聯軍之實力,項羽未必能在極短時間內快速取勝。

    當項羽軍在關外陷入持久戰,劉邦將趁機從漢中殺回關中,在擊潰了項羽留在關中的守軍之後,得到關中百姓的擁護,隨即出關與齊趙楚三國聯軍東西夾擊項羽。項羽將立即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關中基地丟失,軍糧供應無法保證,又無法快速擊潰楚懷王奪回楚地控制權,唯一迅速敗亡之一途了。

    因此,項羽放棄關中,選擇回到彭城定都,這才是長遠的戰略選擇。

  • 4 # 看不見的角落

    如果項羽定都關中,那麼劉邦將沒有任何機會打下江山。他的下場將會和劉備一樣,終生困守漢中蜀中難以有所作為,經營的不好還有可能被項羽吞併,身死國滅。

    劉邦能夠取得天下的關鍵點就在於最早佔據了關中地區。項羽在分封諸王的時候,刻意將劉邦分封在交通往來不便利的蜀中。後來是礙於懷王“先入關中者王秦地”的承諾,才將原本屬於秦國的漢中也一併分封給了劉邦。並且項羽將原有的秦國分封給了秦國的三個降將,目的之一也是監視劉邦。但也正是因為關中一分為三實力大減,漢王劉邦才可以各個擊破,最終統一了關中地區,打下了爭奪天下最為重要的基礎。

    如果項羽坐鎮關中,那情況就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眾所周知,進出蜀中漢中的道路交通極為不方便。基本上只有兩條路可以進出。第一就是向北走棧道,出陳倉,攻打咸陽一帶。第二就是順長江而下進取兩湖江淮一帶。劉邦如果向北,那麼他所面對的就是項羽這個最為龐大的敵人,憑當時劉邦的實力,他根本不可能與項羽爭鋒。如果順長江而下,那就需要有相對龐大的水軍,可是在秦朝末年,社會上還不具備建造大型運兵船進行大規模水戰的條件。而且,劉邦順長江而下他將面臨的是番君吳芮,臨江王共敖和九江王英布。這三個人雖然總體軍事實力不強,但是都已經在當地經營多年,加上河網密度,交通不便很容易就會陷入戰爭的泥潭無法自拔。所以,如果劉邦面對這樣的戰略預設,那麼就很有可能會打消他進取中原的雄心壯志,安守本分在川蜀地區安度餘生。

    在正史中,劉邦能夠勝過項羽的原因在於項羽的主力部隊在封王建國之後一直沒有得到補充和修整。而是在征伐齊國田榮的叛亂部隊,致使劉邦有機可乘。如果項羽坐鎮關中,從咸陽延伸出來的馳道四通八達,項羽可以快速調動部隊攻打齊國。這條道路正是秦始皇當年遠赴蓬萊求仙的道路,從咸陽出兵可以直達山東,齊國的叛亂相信會很快得到平定。而且,相對於長期處於戰爭狀態下的楚國,關中三秦之地人口資源還很充足,並沒有受到大規模的損毀。劉邦在進攻咸陽時可以說是順風順水,兵不血刃,三秦的社會力量得到了保留。如果項羽佔領關中,不僅可以更快的補充兵員還可以休養生息,那麼天下大勢的走向就會朝著項羽一側傾斜,歷史就會改寫。

    文:經典守望者

  • 5 # 農夫說歷史

    楚懷王“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遊戲規則,結果卻是劉邦捷足先登,項羽隨後趕到,給劉邦吃了一桌“鴻門宴”後,大肆破壞秦帝都的一切,之後的楚漢之爭不斷,最後顯然是劉邦勝利了,那麼在項羽大肆分封諸侯時,他定都關中,作為沛公的劉邦還有機會勝利嗎?答案是:能!

    項羽如果定都關中,高興的肯定有劉邦項羽遂西,屠燒咸陽秦宮室,所過無不殘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這就是為什麼說如果項羽定都關中,劉邦高興的原因,簡單地說就是民心基礎差,項羽允許部下燒殺搶掠,威風是耍夠了,人心卻失了,項羽要定都於此,首先就得解決潛在的仇視根源,當然了,項羽也許會出臺緩和關中子民的關係的舉措,前提是要其他的諸侯臣服才行,例如劉邦,他絕對不會給項羽長久發展的機會,項羽本人也不見得有那個耐性,顯然他項羽不是治理的高手,要他攻城掠地卻是一把好手,而劉邦進入漢中後約法三章,深得關中百姓擁戴,這就是潛在的“內應”,劉邦能不高興嗎。

    蕭何在關中為劉邦做的事,為劉邦日後奠定基礎欲止宮休舍,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

    這是劉邦進入關中後,貪圖富貴,在樊噲,張良的諫言下收斂,而封秦重地府庫金銀則是次要,蕭何呢,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他在收集秦的人口律令等文獻,不要看這些都是文字性的東西,要知道這些為劉邦日後治理國家,起到了很重要的參考作用。如果劉邦日後想圖項羽所定都的關中,最有便利的諸侯便是劉邦,他手裡有關中的資料,而這些都是蕭何的功勞。

    項羽依舊會輸在人心,劉邦贏得天下

    前面已經說了,項羽定都關中,劉邦心裡肯定會暗自竊喜,倒不是說關中之地一定都會幫助他劉邦,而是從他大肆屠戮看出項羽的短板-----剛愎自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項羽使人陰弒義帝江南。作為臣子卻為私利弒君(雖然這個君他都沒有正眼瞧),可是畢竟是扶植起來的君,項羽說殺就讓人給殺了,狂妄,剛愎自用可窺一斑。

    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這是劉邦分析自己能取勝的原因之一,就是項羽中了離間之計,放任謀士范增自行離去,結果沒到彭城就病死途中。

    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這是韓信到項羽陣營屢獻奇計,卻沒有得到重用,原因很簡單,人家項羽壓根就看上韓信這位籍籍無名之輩。

    項王竟不肯遣韓王,乃以為侯,又殺之彭城。項羽分封諸侯後,對於久久期盼能復國的張良而言,韓王歸國事情比較重要,可是項羽卻選擇了殺掉他,這也撲滅了張良心裡的最後念想,結果張良遠走巴蜀,成功到達後,為劉邦屢獻妙計,實現了“東歸”的計劃。

    總結:

    項羽是秦末漢初出現的猛人,但是他楚國沒落貴族的身份,讓他自帶優越感。加上自己的爆表武力,目空一切,剛愎自用,在氣走范增,龍且陣亡後,項羽的日子漸漸走下坡路,究其原因是性格使然,所以即使項羽定都關中,劉邦依舊有機會,而且機會不見得比原來的小。

    相關史料:

    1.《史記·三十世家·留侯世家》

    2.《史記·十二本紀·高祖本紀》

    3.《史記·三十世家·蕭相國世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膝上型電腦怎麼恢復原系統,如果原系統被幹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