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老陳聊書法

    趙孟頫,書畫大家,四大楷書名家。但其楷書還是有行書傾向的,因為苦學右軍之法,而右軍是以行書、小草為最擅長的。

    趙孟頫雖然名貫古今,但是關於書法的觀點、理論卻沒有專門的著書立說,只是散見於一些題識跋尾之中。

    右軍人品甚高,故書入神品(《蘭亭十三跋》)。他認為王羲之書法取得的成就主要源於其高超的人品。

    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隨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從用筆的角度來說,中鋒、側鋒、方筆、圓筆、藏鋒、露鋒這些筆法都是千古不變的,而字形結構倒是隨著時代可能有所變化。筆法要精熟,字形要高妙,否則都是表面功夫。

    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昔人的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況《蘭亭》是右軍得意書,學之不已,何患不過人耶?品味古人發帖的用筆之意,若有所得,雖然只學得碑刻數行也能世間有名,要是不斷學習蘭亭序,不用擔心不超越他人。

    從趙孟頫的這些表達之中可以看出,他是個唯古法唯古人的書法經驗主義者,這其實也是如今的主要的書法認知,可是,古人的精妙書品又是哪裡來的呢?人品決定書品是不是太簡單,太唯心了呢?!

    學習書法,研習古人書論,更多地要有自己的思考,可不能盲目崇拜。

  • 2 # 鍛彰趣義

    趙孟頫是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書法上和鮮于樞與鄧文原,並稱元初三大家。

    趙孟頫幼學思陵,中習王羲之、王獻之,晚年學李北海,旁參歐、褚、虞,書法成就非常全面,“篆籀、分隸、真、行、草書,無不冠絕古今。”尤其以楷書著稱,其風格典雅秀美,人稱“趙體”,是習學楷書的法書之一。他的書法成就,當時就有公認,有人說他的書法是:“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舉無此書。”後人說他是“超宋邁唐,直接右軍。”

    在書法理論上,趙孟頫最突出的觀點就是“古意論”。在經學上,這是為了糾正宋理學“不以背於經旨為非”、“以立說奇險為工”的弊端,文學上,是針對創作者“以綴緝新巧為得”的弊端來談,繪畫上,則是瞄準了時人“用筆纖細,傅色濃豔”“自為能手”“百病橫生” 等弱點。

    而在書法上,則是為了糾正宋人“尚意造”“師法不古”的傾向。因為“尚意造”,所以宋人的風氣往往追求意象、形態而忽視筆法,導致很多士人行、草尚可,楷書卻提不起來,“師法不古”則導致了很多不合筆法的怪書、醜書的出現,新則新矣,卻立不住。

    趙孟頫的所謂古,是指要在思想和審美源流上,承接唐及其上各代的書畫創作,主張將“晉書的風情神韻化入精謹森嚴的唐法”,從他的習書歷程來看,這也是他本人的經驗之談。他主張書法應用筆為上,結字亦須用工,要勤摹古人,探究筆法,所以在筆法上,他多有闡發。而在書體上,他主張研究繼承古書體,尤其在章草和小楷上,下了很深的功夫。

    趙孟頫的主張,是元初復古運動的一部分,也因為他本人的廣泛影響,元朝的書法家多重視基本功的訓練,且多以晉、唐的作品為範本,筆法精湛、筆意高古,見真旨、守中道,不以怪奇新易為能。因此,在元朝計程車林中,不僅出現了行書、草書成就很高的書法家,楷書的成就也高於宋朝,連草這種幾乎絕跡的古書體也有書法家下功夫研習,並且取得了相當的成就,這其中有趙孟頫的功勞。

    而他的“古意論”、筆法論、結字論、“書畫同源論”,乃至他本人習書的經驗談,都成為後世寶貴的書論遺產,澤披後世。

  • 3 # 書法對聯大會

    趙孟頫是宋元時代一個創新畫家,但後期來說,更是元代書法第一人,史載,元代書法名家鮮于樞所評:“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今第一。”趙氏所創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後人稱之為“趙體”。

    歷史上“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和趙孟頫四人都是頂尖書法大家,四人的歐楷,顏楷,柳楷和趙楷都是同一層次的優秀書法,各自風格只是略有不同,後人學習歐體和趙體的最多了,為什呢?

    概括分析,趙體的書法有這三個特色;

    第一,趙氏在繼承傳統(尤其是王體)書法的基礎上,削繁就簡,化古為今,其用筆不故弄玄虛,起筆、運筆、收筆的筆路十分清晰,使學者易懂易臨。

    第二,趙體的外圓潤內筋骨,點畫遒勁,結體秀美,但是沒有王羲之的奇峻和結體大膽,學者易學其形,繼而易學其神。而王體結體的驚豔就棋高一招了,我們比較難學些。

    第三,趙體楷書帶行書風格。書結構布白卻要十分注意方正謹嚴,橫直相安、撇捺舒展、重點安穩,就是和諧的外形惹人喜愛,所以趙體和歐體一樣,還是很多人在學習的。

       曾看過《洛神賦》即為趙氏行書代表作。還有千字文和吳興賦都是趙的經典寶貴傳世傑作。

    在此附上趙的《吳興賦》部分真跡給大家欣賞!

  • 4 # 牛歌書法536

    趙孟頫是書畫大家,也是四大楷書名家。

    趙孟頫雖然名貫古今,但是關於書法的觀點、理論卻沒有專門的著書立說,只是散見於一些題識跋尾之中。

    趙孟頫的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筆法弗精,隨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其字及碑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書法學者。

  • 5 # 醫養悟道儒術興業

    趙孟頫先生詩、文、書、畫無一不精,書兼眾體,其思想論著多集中於《松雪齋集》《鐵網珊瑚》《筆道通會》等書。與書法思想相關的主要書法理論有《松雪齋書論》《評十一家書》《閣帖跋》《蘭亭十三跋》等文。

    趙孟頫主張書學師承,本人也是無所不學,但對於智永《千字文》和《蘭亭序》的基本功是最深的,其基本書法觀就是取法魏晉“二王”,而不必學唐代顏真卿。他認為顏真卿的書法雖然很好但是並不適合初學者,而主張直接從“二王”入手,這個建議應該是很有見地的。

    趙孟頫提出了“用筆”與“結構”的關係的命題探討,對整個書法發展的程序都有積極的意義。明確指出“用筆”在書法諸要素中是最重要的,也是千年一脈,可以學習繼承的,而同時也不能忽略“結體”,雖然“結體”是可以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有所改變,但是萬變不離其宗,變化的基礎依然是以魏晉“二王”的“結體”為準則的。所以無論“用筆”還是“結體”都必須從古人中來,“法古”才是趙孟頫一生的書學思想基礎,所以他認為:“學書在於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當然除了“用筆”與“結體”,趙孟頫認為“天賦”和“悟性”也是很重要的。右軍的“雄秀”之氣和齊、梁人所缺乏的“俊氣”其實就是每個人的“天賦”或不同時代人的“天賦”。

    提出了人品在書法創作中的作用。

  • 6 # 幸福居士墨韻齋王雅欣

    趙孟頫有什麼書法理論傳世?

    對後世書法有什麼影響?

    回答問題前首先請允許我向讀者朋友們:簡單介紹一下“趙孟頫”。

    書畫大家趙孟頫,

    博學多才為官清。

    不畏權貴惜百姓,

    人品學文世人評。

    ——王雅欣

    趙孟頫:宋末元初書畫大家,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一生勤奮好學,博學多才,善詩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畫,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為官清正,體恤百姓。最初由程鉅夫舉薦,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禮敬一生歷任朝中,地方大員要職。得元朝三代重用。晚年人生頓悟,逐漸隱退,後借病乞歸。公元1322年逝世,後獲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魏國公,諡號“文敏”,故稱“趙文敏”。著有《松雪齋文集》等。

    一生成就最高的是書法和繪畫。在繪畫上他開創了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書法善長:“真草隸篆”,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一生為世人留下大量書畫作品,碑帖,書論,文集等著作。其書法理論頗多最主要是:以書學遵古,師古,而不泥,勇於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而成體成家!為後人學習研究。

    書法理論:遵從以“用筆與結體”為上的論理書論,為書學者指明瞭學習書法主要是以用筆和漢字結體的重要性。這些書學理論對後世今人書學者影響很大,人們也一直沿用此書法理論為學習書法的主要理論指導。

    師古,出古,創新,這一指導方針為後人指明瞭學習書法的方向。“先師古,再出古,後創新。”這一書學道路一直一來被人們用實踐驗證了是正確的書學道路。

    “趙孟頫”他以大宋宗室成員出仕元朝的經歷,有史一來人們對其評價爭議不斷。今天這些暫切不談,功過是非,後人評,讓歷史和時間去驗證吧!

  • 7 # 醉蘭亭書法

    “用筆千古不易”這句話再熟悉不過了,此名句就出自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頫。

    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書法家、畫家。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不用多說,楷書四大家之一,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楷書更是絕中之絕,書風受鍾繇、二王、李北海影響極深,明書家董其昌認為其書法直接晉人,他本人也提倡“書法復古“,其書博採眾家之長,繼承並發展前人書法,變古為今形成獨立書風,書作點畫遒勁、圓潤華滋、外柔內剛、結體嚴謹。其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賦》、《汲黯傳》、《膽巴碑》、《歸去來兮辭》、《紅衣羅漢》《蘭亭十三跋》、《赤壁賦》、《道德經》、《仇鍔墓碑銘》、《尚書注》、《松雪齋文集》等等。

    趙孟頫他在書法理論方面更有著不少精到見解。他認為:“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在臨寫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頗有意義的事實:“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況蘭亭是右軍得意書,學之不已,何患不過人耶。”師古與結字理論一直貫穿其學書和書作始終,當然其對書法理論的論述絕不僅限於此,縱觀其學法理論體系及其書法作品對後世的影響非點滴言語所能述盡,相信只要我們認真研讀都可以給我們更多的啟示,對於書法的發展和傳承也有重大意義。

  • 8 # 子衿書法

    趙孟頫有什麼書法理論傳世?對後世書法有哪些影響?

    趙孟頫的書法理論,專著沒有,書學心得,書學筆記卻非常多,並且多是真知灼見。

    在他的《松雪齋集》中,收錄有《松雪齋書論》《論宋十一家書》《閣帖跋》等三等書法理論。在《松雪齋書論》中,論述了蘇軾書《醉翁亭記》的用筆及其風格。給蘇軾的書法作出了“瀟灑縱橫,雖肥而無墨豬之狀,外柔內剛,真所謂綿裹鐵”的評價。其中更有解決學習書法時遇到所謂的“瓶頸期”方法。他說,“有志於法書者,心力已竭而不能進,見古名書則長一倍。”就是說,當在學習臨帖的時候,用盡了心力也難突破的時候,就要從其它經典名作上去尋找靈感。書藝則能成倍增長。趙孟頫在看到蘇軾書作後,自言豈止一倍。

    在《松雪齋書論》中,還收錄了他著名的《蘭亭十三跋》,他的名言:“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功。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成為了流傳千古的書法真理。還收錄了他的《王獻之保姆跋》。

    他們這三篇文章,以《松雪齋書論》對後世的書學理論影響力最深。許多書學金句,都常見於後世的書法理論中。被人廣泛的引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庸武俠世紀大戰,天龍三兄弟對決射鵰三男主,結果會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