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鳥叔de世界
-
2 # 布丁電影
《歲月神偷》。
01上映於2010年。導演、編劇:羅啟銳;主演:任達華,吳君如,李治廷,鍾紹圖,秦沛等。
02《歲月神偷》,表達的意思是“在幻變的生命裡,歲月,原是最大的小偷……”。
清末的羅奶奶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從大陸來到香港,定居在深水埗永利街,令她自豪的是,兩個兒子,一個管頭一個管腳,一個在街頭一個在街尾,沒得差。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才發現,原來,一個顧頭,一個顧腳,很多時候,卻是,顧得了頭,顧不了腳。
又過了幾年,羅爸爸也去世了,曾經的羅進二,長成了哥哥的模樣,一張口就是哥哥說,哥哥說,彷彿延續著哥哥的生命。
03永利街,是那個曾經熱熱鬧鬧的老香港的縮影,鄰居之間,有說有笑。到了飯點,大家都在外面露天吃飯,偶爾還跑到隔壁餐桌上夾一筷子菜。這讓那個雙重勢力勾結、民不聊生、有權有勢才可以有得撈、窮人永無出頭之日的香港,有了溫度。
羅進二說,哥哥說,天上有時可以同時看到兩個彩虹,不過好多年才能看一次,羅媽媽說,嗯,要有信。這時候,天空中掛著的兩條彩虹,一個是另一個的倒影。
時代承載著個人和家庭的命運,而很多個很多個個人和家庭共同編織成了一個時代。作為單個的個人和家庭,或許我們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無法選擇時代,但我們可以選擇以怎樣的方式面對命運、以怎樣的方式度過這個時代。你的選擇,千千萬萬人的選擇,將鑄成這個時代的核心,成為時代的內驅。
“我渴望自由
如那身畔飛翔的青鳥
如那蔚藍海面的浪花…… ”
-
3 # 扒醬
那應該就是《羅馬假日》了吧,美妙年華的公主,短暫逃出皇室的藩籬,在街頭喧鬧的Sunny下放肆真性情,貪婪地享受作為平民的自由,做一回真女孩。這就是盡人皆知的電影《羅馬假日》。
奧黛麗-赫本在1993年就已經作古了,天使回到了天堂,從此人世上就再也沒有了安妮公主那瞬間乍現的率真和天然。這個世上缺了一種元素。愛赫本的人,甚至認為這種元素就是活著的唯一依據。
奧黛麗赫本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是:.有時候很難說清楚是一部電影成全了一個演員,還是一個演員成就了一部電影。但總之,提及赫本,人們就會想到那個羅馬城中天真清純的公主。生於藩籬之中,繁文縟節去鎖不住一顆天真純潔嚮往自由的心。曾經我一直認為女性的外表並不能在電影中佔據怎樣的地位,然而赫本卻完全顛覆了我的這個觀點。有時候我甚至覺得,除了赫本那張面龐,真的想像不到,還有誰更適合公主的形象。演員與形象的界限模糊之斯,真的是再也找不出別的更好的選擇了。
-
4 # 大飛電影院
其實仔細回憶起來,能讓我覺得有人生哲理的電影有很多,比如《當幸福來敲門》《阿甘正傳》等等,因為畢竟電影都是在講故事,故事之所以被人們傳頌,就是因為故事本身有內在的精神給人以鼓舞和啟發。
但讓我記憶猶新,念念不忘的還是那部偉大的作品《肖克申的救贖》;
影片由蒂姆・羅賓斯主演,
作者筆下的肖申克就是一個泯滅人性的場所,監獄裡的暗無天日,讓裡邊的每一個人都制度化了,不管是誰,在他剛進入肖申克的時候,都不會把自己和這座監獄扯上關係,可是,一年,兩年,三年 在不知不覺中,它磨去了人的稜角,磨滅了曾經的夢想,讓你從恐懼慢慢變成依賴,正如電影中這樣說: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時,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存在,這就叫做體制化。一個人在習慣了被統治後放棄了反抗,放棄了自由,而當你脫離統治後你反而會不適應,會迷茫無助,最終可能會使你放棄生命(每次看到這裡,都讓大飛想起了自己的工作,不由得脊背發涼!)。
但是我還是能感受到的還這個故事中透出來的生命的光輝。那就是安迪,安迪在監獄中是獨特的,他的獨特帶著一種生機,同時也帶著一種無名的光輝,作者給他定義為希望。
肖克申的每一位犯人都不相信自由的存在,也許會他們覺得他偉大,但是不會相信他能夠獲得他們都不抱希望的自由。然而,安迪最終逃跑了,逃向了他的自由之路。比起自由,三百米的汙水管道算什麼,風雨之後的天空,是多麼美麗。只要希望還在,你就還擁有一切。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都放棄了自己,還會有誰會成為你的上帝?
-
5 # Y閱小編
人生必看的50部,你看了幾部? 看誰看的多啊?1.西線無戰事 奧斯卡授獎以來第一部具有強烈思想性的作品 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反戰電影”之一 揭示了慘絕人寰的戰爭實況,擊潰了所謂的“愛國”迷夢 2.馬路天使 中國早期社會問題片的集大成者 海派城市市井生活的經典寫照 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的壓軸之作 3.亂世佳人 好萊塢“第一巨片” 展現著曠世愛情的絕世佳作 奧斯卡史上一個不可逾越的“至高點” 4.魂斷藍橋 鏡花水月痴人淚,藍橋愁斷離人腸 戰爭時期一首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 電影史上三大悽美不朽的愛情悲劇之一 5.公民凱恩 世界電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實驗 反映一個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質世界中的生存狀態 一部純粹的“電影的詩” 6.卡薩布蘭卡 世界電影殿堂中的經典之作 以愛情故事貫穿起來的驚險偵探片 蘊涵著愛國主義的主題和反法西斯激情 7.小城之春 一部典型的心理抒情片 世界電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開創了中國電影史上詩化電影的先河 8.羅生門 挖掘人性醜惡的巔峰之作 在國際影壇上產生重大影響的第一部日本影片 標誌著日本的電影藝術進入一個新紀元 9.羅馬假日 流芳百世的浪漫經典 電影史上愛情文藝片的典範 溫馨浪漫中充滿了藝術的美感 10.後窗 “永遠的驚悚大師”的傑出代表作 一則“看電影”的寓言 一首直指陰暗人心的詩 11.賓虛 一部名垂影史的史詩巨片 奧斯卡歷史上一個突破性的記錄 滿含著對神的謙恭之感和敬畏之情 12.西區故事 百年經典的主題與現代藝術的融會貫通 美國“街頭歌舞片”的經典之作 一幕“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現代都市愛情悲劇 13.音樂之聲 人類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好萊塢音樂歌舞片中經典中的經典 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 14.教父 一部令人拍案叫絕的成功之作 一部最具史詩氣魄的揭露黑社會明爭暗鬥內幕的影片 一幅氣勢恢弘的“社會圖卷” 15.星球大戰 20世紀最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科幻電影史上最為經典的作品 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16.人證 一部探討人性、人情、人倫的傑作 世界偵探推理片中的精品 開拓了懸疑片的社會深度 17.城南舊事 滿含人間煙火味,卻無半分名利心 近乎一幅寧靜、淡泊、簡約的中國水墨畫 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18.莫扎特 展現一位“並非完人的樂聖”的坎坷人生 反映人生道路上善與惡的衝突 深刻洞悉人性的經典之作 19.芙蓉鎮 “電影泰斗”謝晉的扛鼎之作 表現了各式人物在歷史面前的真實面目 發出對人性的呼喚和對美好感情的謳歌 20.紅高粱 中國新時期電影創作的新篇章 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新開始 猶如一聲霹靂,驚醒了西方人對中國電影所持的蔑視與迷幻 21.十誡 歐洲“道德焦慮電影”的代表作 以探討當代人的道德困惑為主旨的鴻篇鉅製 透過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生契約引出滿含悲憫和質疑的精神命題 22.悲情城市 當代臺灣社會的灰色寓言 都會浮世風景中喑啞的安魂曲 一部時代轉換與個人命運緊緊相扣的臺灣史詩 23.人鬼情未了 好萊塢道德復興運動的代表作 一幕傑出的愛情悲劇 體現了超越生死的浪漫柔情 24.與狼共舞 多元化文化觀在電影史上的成功折射 對美國西進運動的深刻反思 好萊塢歷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傳奇 25.情人 一段讓人痛徹心扉的異國之戀 一段大膽、熾烈、鬱悶而又無奈的叛逆戀情 一堵無法逾越的經典嘆息之牆 26.沉默的羔羊 美國社會問題片的經典之作 一部令人緊張得透不過氣來的心理分析片 好萊塢最令人激動的恐怖片之一 27.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銳利的現代感和青春化特徵的真實結合 一曲青春的悲歌、一幕夾雜了少年初始的懵懂之美的戲劇 展現與夜色、血腥和貓王的歌聲聯絡在一起的別樣的青春 28.霸王別姬 通俗中見斑斕,曲高而和者眾 一部絢爛、令人陶醉的史詩 29.辛德勒的名單 探尋和謳歌在特殊環境中的人性發展軌跡 具有巨大影響的震撼力和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藝術魅力 深具史詩的格局和撼人心魄的情緒力量 30.真實的謊言 美國20世紀90年代動作片經典中的經典 特技電影的典範 大陸市場進口好萊塢大片的開始 31.阿甘正傳 美國“反智電影”的代表作 充滿著好萊塢電影迴歸的保守主義精神 以小人物的經歷透視著美國的政治和社會史 32.燃情歲月 一幅波瀾壯闊的美國西部畫卷 一部經典的唯美派電影 恍如隔世的成人童話 33.鋼琴課 一個悽美感人而又令人迷醉的愛情故事 細膩地展現了維多利亞時代一個啞女深邃的情感世界 反映女性意識覺醒的佳作 34.Sunny燦爛的日子 20世紀90年代中國電影的“意外之喜” 對“***”時期青少年的生活狀態和青春期困惑的真實描繪 標誌著中國電影跨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35.肖申克的救贖 一部揭露美國司法黑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誼和希望描繪的生命畫卷 蘊涵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36.獅子王 動物界中的“哈姆雷特” 歷史上最受歡迎的英語影片 迪斯尼公司的巔峰之作 37.這個殺手不太冷 一部偏重於暴力美學的動作巨片 令人心碎的問題少女與中年殺手的悲劇之戀 滿含繞指柔情的都市寓言 38.七宗罪 電影史上最成功的心理驚悚片 一幕讓人發狂的人生戲劇 一部具有濃厚哲學意味的警世錄 39.勇敢的心 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義和政治內涵的史詩巨片 一段纏綿而令人蕩氣迴腸的鐵血柔情 一部悲壯的血淚傳奇 40.廊橋遺夢 一部內涵深刻的社會倫理片 一段柏拉圖式的經典愛情 一部本地化思維極強的力作 41.猜火車 一部著眼於社會現實的“問題電影” 另類影片的經典之作 以寫實主義的基調展示了現代青年自我放逐的生活狀態 42.泰坦尼克號 電影史上第一昂貴的電影 沉沒之船上永不沉沒的愛情絕唱 一部人類應時時審視自己劣根性的警世箴言 43.美麗人生 一部超越常規的黑色喜劇片 一服醫治戰爭創傷的最佳良藥 擁有溫暖的質感,清新、達觀,而又生機盎然 44.中央車站 全世界最好看的電影之一 一部具有現實主義風範的溫情小品 一段悲憫旋律下的自我救贖之路 45.楚門的世界 一則荒誕無稽的人生寓言 對惟利是圖、踐踏***的社會現象的強烈諷刺 有力地批判了“媒體萬能”的價值觀 46.搏擊俱樂部 一則極具顛覆性質的社會生活寓言 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世紀末的現代啟示錄 一幕以死亡為主題的黑色喜劇 47.花樣年華 無法抗拒而又綺麗無比的東方之美 一個有關人生的命題、一段互為交織的愛情 一種緊張、神祕、情慾的調子,一場苦樂參半的夢 48.一一 一部高水準的社會學寶典 世界現狀的縮影,充滿迷人的奧祕與美感 在冷靜觀世之餘不乏對人的關懷與尊重 49.黑暗中的舞者 北歐電影史上耗資最大的一部影片 一部同現實激烈碰撞的質樸而偉大的音樂劇 一首關於執著信念的讚美詩 50.千與千尋 自我救贖的英雄史詩 重新審視人類生命力的力作 在人與自然的對決中探尋世人活著的力量和理由
-
6 # 格子福斯
我覺得最近看的一部電影《綠皮書》不錯,剛看前面一點覺得很普通,沒啥意思,但是越往後面看越有意思,通過一場旅行,在不同的地方演出,在一些小小場景裡,就把人物性格表現的活靈活現,感覺非常鮮活。
兩位主人公都是有缺點、有優點的,司機看似是一個大老粗,但是他比其它任何人都更加欣賞音樂家的,他有他的人格魅力的,甚至覺得他比裡面有些看似很高貴的人更有他的魅力,他的內心是善良的。一個白人給一個黑人當司機,在那個時候可能是會讓人看不起的,但是他從來沒有擔心這一點,也沒有在意這一點。
當他看到音樂家的生活也不是他想象的那麼快樂,他產生憐憫之心,後面義無反顧的維護著音樂家的尊嚴。
音樂家其實是很孤獨的,也有不快樂的時候,人們表面上很尊敬他,其實他自己受到了很多不公的待遇,但是他一直默默地承受著。
影片最後也不乏淚點,讓人很感動,他們兩人成為朋友。
就是覺得這部電影通過很簡單的場景給觀眾帶來了巨大的能量。
-
7 # 倔強地滷蛋
謝謝邀請!我最喜歡的電影明星應該是周星馳了,他的電影陪伴了我整個童年,現在休息的時間我也會找出他的電影繼續觀看,要說我印象最深的,感觸最多的還是《喜劇之王》,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創作下的異乎尋常的真實質感
在1999年的香港,剛剛回到祖國的懷抱,香港社會還不是很安定,小人物的生活很艱難困苦。當時,無厘頭文化藝術盛行在香港的影視作品中,以周星馳為首要代表,主人公經常做出讓人匪夷所思的行為,說出不連貫的話語。而電影情節的零散化,人物語言的誇張化,都是那個時代下電影的特點。星爺的《喜劇之王》電影中的中的人物卻是社會的主體~低層群眾,他們都是一名名‘草根’,沒有複雜的生活背景,人生目標往往十分簡單,而這種低層群眾的人文關懷也為這部電影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2.辛酸的愛情推動著《喜劇之王》情節
不知道大家在看周星馳的電影時,是不是都有這樣一種感覺:無論他扮演的是什麼角色,也不管配角是誰,都是綠葉,只為了襯托著紅花,讓其更加明豔。在電影中,尹天仇莫名被娟姐選擇為男主角,娟姐對他有著什麼樣情感並沒有交待,只是通過種種跡象說明這個女人對男人的好感,這種好感帶來了主角事業的發展。而當柳飄飄對著賓士車上的周星馳說:你上次說養我,是真的嗎?尹天仇回頭時,也做出了選擇。這也正是星爺最終要表達的情感力量。
3.一部帶有自傳色彩,勵志的電影
開場時那一聲:努力,奮鬥的吶喊聲不僅喊出了小人物不得志的鬱鬱寡歡,更顯出周星馳面對困境,永不言敗的執念。小的時候看這部電影,覺得是喜劇,看的是別人的搞笑生活。長大後,再看這部電影,發現是悲劇,我們每個人都成為了裡面的主人公。在生活中,每個人都在放肆的高聲吶喊:我要成功。觀眾在觀看這部電影時,能夠感受到那份創作者所展現的真摯的感情,這份真實,令無數人反覆著,成長著的想起《喜劇之王》,想起那個在海風中大聲喊著我養你啊的帶著單純Sunny笑容的尹天仇,這份在逆境中的努力和樂觀,永遠定格在觀眾心中,鼓勵著我們像尹天仇那樣,持續地努力下去,一點點踏平前進的道路。
-
8 # 奇播
剛好發了一條《童夢奇緣》的剪輯視訊,可以說這是一部很有人生哲理的電影,《童夢奇緣》由劉德華,黃日華,莫文蔚,應採兒,李冰冰等主演,主要講述了12歲的光仔因為媽媽自殺身亡,爸爸找了一個新媽媽。光仔長不高,認為一切都是爸爸(黃日華 飾)和新媽媽(莫文蔚 飾)的錯。 某天光仔在公園遇到了一個神祕的老爺爺。老爺爺自稱有一種神奇藥水,能讓光仔一夜長大。光仔就是偷了那個藥水,真的就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光仔(劉德華 飾)終於夢想成真,終於能夠擺脫爸爸和後媽了。興奮不已的光仔開始追求他的夢中情人――學校老師Miss Lee(應採兒 飾)。沒想到大人外表兒童內心的光仔很快就和Miss Lee打得火熱,但是光仔卻發現了一個大問題――自己現在一天長大10歲。
小光就這樣急速的變老,而他的父母還是那麼年輕。小光意識到自己真的錯了,自己不應該淘氣,不應該去偷拿老爺爺的藥水。但不管怎麼樣因為這已經成為事實,回不了頭了。
最終,小光在激素變老而死去,在他的手機裡給爸爸留下了一段很有感觸的話,我終於明白了,上天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但是結果怎麼樣就要靠自己掌握了。小奇看的是快流鼻涕了。
《童夢奇緣》看了好幾次了,每次感觸都會不一樣。這個世界沒有後悔藥,也沒有什麼崔生長的藥,電影用表現的方式展現給我們去看去體會。時間不會倒退,一定要珍惜好每一秒。
-
9 # 瀋陽人小孫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該片改編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影片的結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宣洩。
-
10 # 玉皇鎮青年
《荒島餘生》講述的是一個孤獨的人如何面對孤獨並最終戰勝孤獨。故事講述了投遞員湯姆在飛機失事後,落到了一個不見人煙的小島上,除了隨潮水漂到岸邊的幾個郵件,湯姆沒有任何生存的工具。面對茫茫大海,沒有了及時通訊的電話,沒有代步而行的汽車,湯姆回到了最原始的狀態,為了生存,他開始鑽木取火,接樹葉上落下的露水,製造鋒利的工具開啟椰子。其中有一段讓我印象特別深刻:湯姆從一個郵包裡尋到了一個小排球,在一次受傷發洩時,他在排球上按下了自己深深的手印,也因此找到了與自己共同戰勝孤獨的伴侶:一個印著血手印的小排球。
湯姆不再抱怨,而決定把這個“小傢伙”當作自己在孤島上唯一的朋友。面對自己所不能改變的現狀,在這個“小傢伙”的鼓勵下,他點燃了自己在孤島上的第一堆火;也是在它的陪伴下,湯姆用採來的木頭做成了逃生的小木筏。終於等到要離開小島的這一天,湯姆沒有忘記一直陪伴自己的小傢伙,用結實的繩子把它綁在了船頭。疲憊的湯姆在經歷一次大風浪後,突然發現他的小傢伙不見了,他瘋狂地呼喚著,當看到它在不遠處的海面時, 湯姆毫不猶豫的就跳下水,一隻手緊抓著木筏的繩子,另一隻手努力的向小傢伙的方向劃去。海浪很大,湯姆身心疲憊但仍堅持努力著,直到木筏的繩子從他手裡滑落,在幾秒鐘選擇的關頭,為了求生,湯姆只能放棄那個小傢伙往回遊。接下來的場景是漆黑的、一望無際的、高空掛著大大月亮的海面,然後竟是一個男人大聲的、悲痛的、孤獨的哭泣。
每當看到那個場景,內心總有說不出的滋味。我想有的人會說,不就是一個在孤島上作為消遣、作為排擠孤獨的玩具嗎,何至於讓一個男人如此。可在我看來,這個小排球,似乎代表的更是另外的那個湯姆,他內心的自己,湯姆之所以在生死攸關的時刻還會想著去救一個小排球,不是因為怕失去一個排球,他更是怕失去了自己,在沒有任何人可以給你支援的時候,只有你內心的那個自己能給你最偉大的支援,幫助你戰勝一切困難。
我們這些凡人們,每天都忙於應付生活,應付那讓人焦頭爛額的各種費用,應付那是是非非的流言,直到年華逝去的時候,才會感嘆:我這一輩子都怎麼過的?不是宿命,但人生註定是一個充斥著各種角色的舞臺,有的是小角色,卻有模有樣,到謝幕的時候,得到的是內心滿滿的充實感。
我想,並不是說每一個人都必須訂立一個不切合實際的目標,而對於一個人本身來說,更重要的是對自己不放棄,不拋棄,不盲從,按照適合自己的方式、適合的節奏安排人生。而此時,你若能克服內心那個懦弱的自己,成功便離你更近了一步。就好象有些人害怕鬼怪的故事,其實你害怕的不是這個故事,而是你害怕的這種感覺本身。猛獸並不可怕,只是因為你內心產生了恐懼而已。如果你能克服這種恐懼,你就可以創造奇蹟。這正像很多創造奇蹟的體育運動員常說的一句話:到最後,我發現我要戰勝的其實就是我自己。
每一部電影都會給觀眾展示不同的內容,有的是舒緩,有的是刺激,有的是悲傷,有的是喜悅,而她們可以讓你從中悟出一些回味無窮的人生哲理。看過《荒島餘生》這部電影,我想說:世界上本沒有孤獨,因為你漠視了自己,所以孤獨;世界上本沒有恐懼,因為你放縱內心的恐懼所以才有恐懼。
回覆列表
有一種惡,是壞人不分老幼,有一種醜,是卸下面具!
好看的電影有很多很多,喜歡的電影也是不勝列舉,而我最喜愛的最有人生哲理的一部電影是一部二戰時期的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這部影片是由朱塞佩·託納多雷導演,由莫妮卡·貝魯奇,圭塞佩·蘇爾法羅等人主演,故事大致情節是講述一個小男孩在情竇初開青春躁動的時期喜歡上鎮裡一位美麗少婦的故事。這部電影,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柏林電影節提名、美國金球獎提名、歐洲電影獎提名,接下來我說說為什麼喜歡這部電影?
影片以第一人稱的角度給觀眾的代入感,透過小男孩眼去窺看異性的世界,而這名異性會是誰呢?是鄰家小女孩還是同年級的女同學?不,都不是,而是影片中一位成熟、典雅、冷豔的少婦! 不僅僅是他一人喜歡,很多同年齡的小男孩都很喜歡她,每天他們排著隊等著她從身邊走過,追逐著她的美。他喜歡她的美無法自拔,陷入迷戀!作為一名觀眾,我們的心被導演揪著從一個小男孩的視角一同窺視女主性感且風姿卓著的日常,是如何的一種感受。
片中女主莫妮卡·貝魯奇,1988年簽約於精銳模特管理公司,正式進入模特界,後又進入了影視界。影片中,她一頭飄逸黑亮的秀髮,穿著鎮上所有女人都羨慕的短裙和絲襪,腳蹬一雙優雅的高跟鞋,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是那麼引人矚目、引人遐想,在那個年代,不,即便是現在,那時的女主莫妮卡·貝魯奇仍然如女神一般。
將人性的醜與惡刻畫入木三分,富含最真實的人生哲理是我喜愛這部電影的主要原因。影片中,女主昂首挺胸神情淡然,邁著不急不慢的步伐行走在大街小巷中,儼然就是一道風景,不僅吸引孩子們的目光,更吸引所有男人的心,因為太過美麗,也遭到了鎮上女人們的嫉妒,流言蜚語不絕於耳。只要有機會男人們就會獻上殷勤甚至想佔有她,戰後鎮上的女人們更是將積壓已久的怨恨全部發洩在她身上,將女主身上的衣服撕得支離破碎卻無人伸出援助之手。
美,在二戰陰影之下的年代,美顯得是那麼脆弱和格格不入,戰爭帶來的孤獨無助,內心的無奈、淒涼深入骨髓。美得過於冷豔,孤傲,只能引起男人們的覬覦,只會引起鎮上女人們的嫉妒,而戰爭更是摧殘美麗的利器,摧殘人把持美的最後一道防線。
在深不可測人心的維度上,你根本不會知道,超出世俗的美,會給自己造成多麼大的傷害,看完這部影片你就會知道,人心藏著什麼樣的惡意。當你過於超俗、冷豔的時候,他們就會一幅諂媚的樣子去討好你、利用你,而當你一旦陷入人生低谷,這幫人的就會立馬變了臉色,用十倍的惡意去傷害你。
可可西里的美麗傳說,一轉眼,美真的已成了傳說,但留在心底的印記卻永遠揮之不去......
有一種惡,是壞人不分老幼,有一種醜,是卸下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