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慈音1

    中國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國學大師王陽明。為中國哲學史做出了重大貢獻。王陽明哲學思想體現在。心即是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認為所有的事物的道理和規律離不開心和意識。離不開人的天賦良知。人的良知是判斷自然界存在的依據。人的內心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後來被學術界稱為王陽明的心法。王陽明認為物就是意識。精神和意識是第一性的。世間的萬事萬物是新派生出來的。按照現在的觀點就是唯心主義的學說。這位中國古代的哲學家的提法。不亞於歐洲的黑格爾。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哲學家的思想。王陽明的哲學思想是有獨到的見解。值得研究學習和探討。

  • 2 # 司馬情1

    王陽明最大動人的地方在於他的率真。他總是能夠保持清醒的理性,而對現實社會又保持著反思與批判的態度。他對社會流行學說細加辨析,經由親身實踐而發現偏失而予以匡正。他有時也以“狂者胸次”自許,但更多的是追求人格的獨立與完整。他的表裡一致的率真人格、能擔當天下大任而又舉重若輕的不世才能,豈不動人?!

  • 3 # NON

    但陽明先生努力的把自己的學問解釋平易近人,並開枝散葉,親自教授別人,把自己的學問轉化成能幫助別人的東西,而非空空的理論。陽明先生和孔子一樣試圖把自己所知所學幫助黎民蒼生。而非朱熹一類把原理給你,怎麼實用全靠自己悟

    而且陽明先生本身品德和功績就很高,剿滅了叛軍,不邀功,為了百姓安生想辦法把皇帝推遠自己身邊。要知道皇帝的寵愛在當時就是權利和財富的開門磚。

    最後陽明先生本身表現的是個有血有肉卻意志高遠的人,吃過苦,受過委屈,卻在得到權利後輕輕放下。一直堅持自己做聖人的信念,把百姓的權益放在個人之前

  • 4 # 榮榮小可愛112

    王陽明,一個理想主義的實踐者!為了成為聖賢,他歷經艱難險阻,克服重重困難,百折不撓,這樣的精神最打動人!可是他這些苦沒有白受,因為歷史沒有忘記一個叫做王陽明的人,他雖然死了可是他的思想對於後人啟迪無法抹去,他的精神一直活在了後人的心中!人固有一死,我覺得陽明先生一直活著,活在了有理想,想為理想拼搏奮鬥的年輕人中間,他永遠那麼年輕!

  • 5 # 一杯清茶飲江湖

    王陽明最打動人的地方在哪裡?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這是孔、孟、朱、王四位聖人之一的王陽明“天泉證道”時候留下的四句話,這是心學的總綱,也是心學的真諦,聖人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了。

    用最簡樸的詞語表達聖人的思想,讓我們後人接受並傳承這巨大的精神財富,我覺得這才是王陽明最打動人的地方。

    那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王陽明吧。看看他五十七年開掛的一生。

    王守仁,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也就是說,王陽明什麼都會,能文能武,文能精通儒、道、佛三家,立德立言於一身,寫書立說,而且是流傳千古的那種。還能當校長教學生,而且是自己建立的學院。

    武能帶兵打仗,江西剿匪被稱神、隻身平定寧王叛亂,斷騰峽大敗叛軍,雖立不世之功,卻甘心急流勇退。

    王陽明官做的也很大,從基層做起,直至兩廣總督,封世襲新建伯。這些事情,我們哪怕做到一件,也讓我們受益終生了,可是王陽明全做到了。而且其學術思想傳到了外國,日本、北韓半島以及東南亞至今仍受其影響。

    縱觀王陽明的一生,知行合一始終伴隨著他,讓他在困難的時候不氣餒,勝利的時候不失去自己。甚至在他臨終之際弟子問他有何遺言,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光明的一生,照耀後世的一生,什麼話也不用說了。

     

     

  • 6 # 門窗科普朱先生

    王陽明先生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所謂初心,就是心靈的本來面貌,就像花兒綻放,鳥兒鳴叫,蟲兒低吟,都是聽憑內心的召喚,是天性使然。

    人生就像一杯水,外在的一切不過是個容器,杯中的水就像是你的心,怎樣調味全看自己,你可以往裡面加鹽、加糖,或者其他什麼東西,酸甜苦辣都是人生。

    《三字經》裡的第一句話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心生來簡單,只是由於後天風霜,把心雕琢了,刻上許多不必要的紋飾,破壞了原本的簡單樸實。

    俗話說:大浪淘沙沙去盡,沙盡之時見真金,大多數人,都要等到浮華過後才意識到本色的可貴。

    所以,要讓自己的心,回到最簡單的狀態,就像剛出生的嬰兒那樣,質本潔來還潔去,不要讓塵世浮華潔染了原本純潔的心靈。

    怎樣才能讓心簡單

    王陽明說:“君子之學以明其心。”君子的學問就在於明心見性、去除私慾,讓心靈變得簡單,一個人心若是簡單了,整個世界也都變得簡單。

    怎麼樣才能讓心變得簡單?王陽明認為,先天功夫就是守住你的本心;後天功夫就是透過讀聖賢書來修心養性。

    修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將自己內心的私慾、雜念徹底清除,只要有一點雜念留在心中,就會慢慢擴大,乃至滋生禍端。

    人的心既像無底的深淵,又像是廣闊的天空,它包含了無窮的智慧,這些智慧和潛能,都被各種私慾所幹擾,因此才無法顯現。

    王陽明說:“汝若於貨、色、名、利等心,都消滅了,看有甚閒思慮?”龍場悟道之後,王陽明越來越相信自己的本心。

    什麼功績,什麼榮華富貴,他全都不在乎,只按照自己的本心去行事,他的路反而越走越寬。

    心若簡單,生活也不難

    心若簡單,想的事就少,不去搞那些彎彎繞繞,沿著一條筆直的大道走,路自然寬闊許多。

    王陽明曾說,“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功夫,非惟精之外復有惟一也。惟一是良知本體,惟精是修煉的功夫,做人除了心有良知還要行有功夫。”

    縱觀王陽明的一生,絕對在修心一事上做到了“精一”,像他一樣,各行各業的牛人,也都是先“精”而後“博”。

    將一件看似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才能成就非凡的自我,試想一下,當你高度專注於一件事時,哪裡還有時間煩惱呢?

    而如果心中裝滿勢利、慾望,又哪裡還有空間去承載別的呢?妄念過多,就很難集中注意力。

    懂得化繁為簡,在紛繁複雜的世界裡,做個簡單的人,嘗試以一顆簡單的心,去追求一種簡單的生活。

    想的越多越算計,只會為自己的心思所累,讓心簡單,你會享受到金錢也買不來的滿足與快樂。

  • 7 # 有些歷史太調皮

    王陽明的“心”最動人,我們這一代人,從批判唯心主義開始學習,一直以來,被教育唯物主義才是正確的思想,我也從此深信不疑,直到大學時,看到王陽明的“心學”才被深深迷住。

    ▶修“心”的趣味,不是“物”可比的。

    僅憑“心”字,就比“物”字可愛許多,對一個熱愛文學的人而言,“心”顯得靈動清新,優美更富有情趣,而“物”則呆蠢、乏味得多,好比詩歌遇上了化學。

    有個故事:有一天王陽明和朋友去看花,朋友問他,你常說天下無心外之物,你看這朵花,在山中自開自落,不隨你的心而開落,你怎麼解釋呢?王陽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你看,這樣想問題不是有趣的多嗎?尼采同樣說過:“你飛的越高時,你在別人眼裡就越小”,這都是“物質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唯物主義,所不具備的樂趣。

    ▶用“心”生活,才能做自己的主人

    很多人學習王陽明,總是按照理論去研究,而我以為,作為一個普通人,沒有必要去做理論探討,看了關於王陽明的許多書,明白了個道理,他的心學更像是指導人們,如何脫離困境的生存之術,正如他龍場得道那樣,面臨生存絕境時,如何自救,而不是奢望外界迎合。

    這就要求人們主動修身,也就是修煉內心,以強大的內心來面對生活,使自己的“良知”得以發現,不違背自己的意願行事,用自己的“良知”來判斷是非,不要理會外界的評價尺度,真正做自己的主人。

    ▶知善也要為善,時時審視自己的人生。

    當下是一個個性化時代,再也不存“滅人慾”的苛刻,人人都可憑心做事、憑良為人,人性本不該滅,善惡心自知,可仍然有人丟了“心”,雖知善知惡,卻偏要為惡,也或者偏不為善,都要要不得的。

  • 8 # 輕吟古風

       我可以說是王陽明先生的超級粉絲。要說陽明先生什麼最打動我的,先是他傳奇的一生。屢屢被奸人陷害,都是處於九死之地而得一生。

       據說他和孔子是歷史上唯一兩個做到三不朽的人,這三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言。立德 陽明先生不但本身就是一位道德高尚心懷坦蕩的人,還經常提倡致良知,就是用為善去惡的方法恢復心的本體:“良知”。立功就是指陽明先生一生帶兵打仗,立功無數,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未有一敗,最神奇的一回是陽明先生有一次去江西上任未帶一兵一卒,正巧碰見寧王朱宸濠叛亂,就地召集民兵,僅僅就用一個月的時間,擊敗了寧王十萬精銳,活捉了寧王,古往今來軍事史上還沒有出現過這種神人。立言就是陽明先生箸書立說傳道講學,創立了一門新的學說:“心學”,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除了王陽明先生的人格魅力打動了我,打動我的還有就是他創立的心學理論。心學並不是一種簡單學問理論,當你把它用於實踐後,你就會發現心學理論有讓人“心安”的作用,這個心安就是指讓人心裡坦坦蕩蕩、問心無愧。

       就像他即將離世的時候,弟子們問他還有什麼遺言,陽明先生只說了八個字,“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這八個字就高度的概括了心學的作用。就是隻要你內心正大光明問心無愧,做事對得起良知,什麼狂風暴雨也吹不倒你,什麼艱難困苦也壓不垮你,最終就可以達到任憑外面風吹浪打,內心卻勝似閒庭信步的地步,增加一個人抗壓力,抗挫折的能力,使人更加堅強,這才是打動我的地方。

  • 9 # 劉夢輝1445414400581

    我認為王陽明最打動人的地方,就是在貶謫到貴州龍場期間。發揮其主觀精神,終於大悟了格物致知之旨......“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龍場頓悟》。

    如果是一個普通人來說,受到這樣的打擊,處於這樣的逆境中,肯定會耿耿於懷,總想有朝一日伺機報服。然而王陽明忘掉自我,日夜端居澄默,以求盡一,胸中灑脫,“求理於吾心”。就是從自身找原因,就憑王陽明這一思維,真是讓後世人感到王陽明的心胸是多麼寬廣,多麼品德高尚。真是打動人心,值得當今社會的人們學習。

    在貴州龍場三年,為當地老百姓掃除文盲,受到老百姓的愛戴。遂入心學之門,授徒講學,宣告遠播。後又受貴州府學者之聘,到府城設立書院講學。最終得到朝庭認可。期滿後又得到朝庭的重用,巡撫贛南,消除匪犯,平定寧王之亂等,逐步走向建功立業的輝煌士途。

    為此,王陽明心學精髓“致良知”是他從百死千難中體驗出來的。而這一“致良知”統合了《大學》的格物,誠意,正心,其最高境界便是聖人。並落實到自己工作中去,最終也成就了自己一個不朽的聖人。為後世人樹立上了光輝榜樣,值得後世人借鑑和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草劑該不該禁用?有人說破壞環境,有人說農業離不開,誰對誰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