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蔣東城
-
2 # 迎風笑過快剪
西遊記是我們大家都很喜歡的一部電視連續劇已經播放有30幾年了吧,現在的小孩都還很願意,看真的是一部大人,小孩都喜歡看的電視連續劇。西遊記裡面唐僧講述過,此去十萬八千里,唐僧上路前已經說了十萬八千里。如果騰雲駕霧就沒有意義了,也不可能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也不會出現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他們四人了,。 只有經歷過磨難才會有故事寫下去,騰雲駕霧的話就沒有什麼故事好說的了就算後面取得真經也沒什麼意義了,不是經歷過苦難得來的東西就沒有意義,流傳下去了
-
3 # 大商城
雖然從理論上講,孫悟空可以帶著唐僧駕雲取經,因為孫悟空第一任師傅是菩提老祖,他法力強大和如來佛祖都可相提並論。孫悟空跟其學得了廣大神通,例如七十二番變化,筋斗雲,特別是他的這個筋斗雲,一個筋斗就是十萬八千里,一個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耍的呼呼生風,玩完了就放在耳朵裡,所以他完全有能力施展仙術帶著唐僧去西天取經。
所以,吳承恩一想,嗯,這樣吧,縱使你孫悟空有上天入地呼風喚雨的本領,我就是不讓你用,所以就設計了一個小程式,神仙駕雲可以,但是不能攜帶肉體凡胎之人同行。所以,吳承恩就讓如來佛祖和觀音在取經伊始告訴唐僧,西天取經必須一步一步歷經磨難才能取得真經,普渡眾生。
-
4 # 吉長虹
唐僧西天取經行程十萬八千里。不用騰雲駕霧的方式就是為了表達九九八十一難中的磨鍊和經歷。讓人明白世上的事沒有一蹴而就的。
-
5 # 精品欣賞
取經之路,亦是修行之道,這個過程就鍛鍊人的意志,提升修行者的能力,在遇到邪魔外道,看你有沒有本事降服他,如果都能克服困難,就能取得真經。這個跟做自媒體有點像,開頭什麼也不懂,也不知道如何快速過審等等困難重重,只要堅持下去,總會成功的。
-
6 # 葉空小說窩
葉空小友為你解答:行者知道,直接用風把他吹過去是不行的,事實上他辦得到。原文中說他也會使會弄,可以把他一路弄上西天,但是主觀上如來不準作弊。
行者道:“我的筋斗,好道也是駕雲,只是去的有遠近些兒。你是馱不動,我卻如何馱得動?自古道,遣泰山輕如芥子,攜凡夫難脫紅塵。象這潑魔毒怪,使攝法,弄風頭,卻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帶得空中而去。象那樣法兒,老孫也會使會弄。還有那隱身法、縮地法,老孫件件皆知。但只是師父要窮歷異邦,不能彀超脫苦海,所以寸步難行也。我和你只做得個擁護,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這些苦惱,也取不得經來,就是有能先去見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經善與你我。正叫做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閒看。”
-
7 # 隨手談詩
在《西遊記》的故事體系中,唐僧的取經之路,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走完十萬八千里路程,直抵靈山面見如來;二是必須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缺一不可。
但問題在於,唐僧取經十萬八千里路程,手下三個徒弟都有騰雲駕霧的本事,為什麼不直接馱著唐僧飛到西天了事,偏要經歷重重苦難呢?
咱們能想到,吳承恩他老人家肯定也能想到,所以在整個故事中,他不止一次藉故事人物之口,給這個問題合理的解釋,如果只看電視劇《西遊記》,較難體會到這一點,如果你認真看過原著,相信就不會有這個疑問了。
1、唐僧骨肉凡胎,重似泰山《西遊記》第22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淨
“但只是師父要窮歷異邦,不能彀超脫苦海,所以寸步難行也。我和你只做得個擁護,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這些苦惱,也取不得經來,就是有能先去見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經善與你我。正叫做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閒看。”你看,孫悟空這段話資訊量非常大,首先,唐僧要脫離苦海,必須要窮歷異邦,也就是要腳踏實地地走完這條路;其二,徒弟雖然都有法力,但只能起到保護作用,該受到的苦難必須要自己去受,否則,見了如來也不會輕易傳經。
3、取經之路到底有多遠?十萬八千里路程,是流傳的說法,但這一路到底有多遠,不光你我讀者會問,唐僧自己也會問。
實際上,唐僧和孫悟空兩人的角色在書中非常有趣,唐僧是含著金鑰匙出生,註定要成為一代高僧的人,但他在剛剛踏上取經之路時,離真正的高僧還很遙遠,很多時候都是孫悟空點化於他,如遭遇心魔困擾的時候,是孫悟空的一番話,讓唐僧走出困境,又如這一次,問孫悟空取經之路到底有多遠。
《西遊記》第24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參
偷吃人參果之前,師徒四人剛剛經歷了四聖試禪心的趣事,他們來到了一出幽趣的山中,唐僧以為裡雷音寺不遠了,便要整理容裝去見佛祖,結果猴子說還早呢,十萬八千里路,才走了不到十分之一,八戒問到底要走多久?
“你自小時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還難。只要你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你從小走到老,在從老走到下,走上幾輩子也走不到,但如果你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
4、經不可輕傳這已經是老話題了,如來曾經多次派人到東土傳經,直接送到手上,但無人珍惜,這才開始尋找取經人,也由此定下了咱們開篇那兩個必要條件,我們看唐僧一行人到雷音寺後,說好的傳經卻被傳經人索賄,如來以“餓死子孫”為由護短,後來終於傳了真經,卻因為少了一難,而被一陣風吹入水中,湊齊八十一難。
經不可輕傳,輕傳則得不到珍惜,這是西方世界多次試錯後得出的結論。
便如我們做題,一定要寫出過程,才能得分,結果雖然終於,但不能唯結果論;又如對待漂亮姑娘,如果太輕易得到,你必然不會珍惜。只有經歷了追求的過程,懂得什麼叫來之不易,才會傾盡一切去對待。
-
8 # 半庭秋
如果世間萬物均可唾手可得,世事皆可捷徑先登,那何來珍惜二字?若黃金一斤2元錢,世人還會如珠如寶,一世傳萬世嗎?皆因得之不易。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必躬親。
-
9 # 恆實說
大家好,我是恆實。我來回答。確實如題所說,我曾也有過類似的想法。唐僧是個凡人,不會騰雲也不會駕霧,但是他的三個徒弟可不是普通人啊!他們個個都能飛天遁地,上趟天宮就如同回自個一樣簡單輕鬆!
長安距西天大雷音寺的路程不多不少,正好十萬八千里。如果讓大徒弟孫悟空揹著唐僧,正好一個筋斗雲便直飛西方雷音寺了。 這個速度說不定早上出發,晚上還能回來吃晚飯呢!可西遊記卻搞得那等麻煩。還用得著耗費十幾年光陰嗎?這不明顯就是就是在糟蹋現有資源嘛!
原著中有一段情節八戒曾對孫悟空訴苦道:‘師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這駕雲的,怎稱得起?須是你的筋斗方可。’行者道:‘我的筋斗,好道也是駕雲,只是去的有遠近些兒。你是馱不動,我卻如何馱得動?自古道,遣泰山輕如芥子,攜凡夫難脫紅塵。”這段話其實給讀者透露了幾個資訊:一、唐僧雖然是金蟬子轉世,但此時依舊是肉體凡胎。二、如果駕雲,以豬八戒的身子板,也屬於超重的情況。三、即使孫悟空能揹負起唐僧到西天取經,唐僧也難堪透紅塵一關。
西遊記故事雖然是告訴我們,因為所有能騰雲駕霧的都擔負不了肉體凡胎的重量。但西遊記真正想要說的卻是另外一個意思:
孫悟空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但只是師父要窮歷異邦,不能彀超脫苦海,所以寸步難行也。我和你只做得個擁護,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這些苦惱,也取不得經來,就是有能先去見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經善與你我。正叫做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閒看。”越得到的容易,就越不會珍惜。其實取經只是一個過程,最終要讓取經的人真正取得果位,立地成佛!假若唐僧幾個徒弟揹負著師父走了捷徑,來到西天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其實也就是毀了唐僧這一世的修行。
一個視修心為苦修的虔誠僧人,只有親力親為,克服身心各種魔障之後,才能四大皆空,無處掛礙。
聯想一下孫悟空還有另外一個暱稱“心猿”。我們也許就能夠明白了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巧合”了!未取經的孫悟空其實就是神思浮躁的一頭石猿。即使他的思路與會的神通一樣,飛達十萬八千里。但在深奧博大的佛祖面前,他也僅是米粒之光,豈能與佛祖爭輝呢?
因為心浮躁了,哪裡有可能一心向佛呢?也只有一步步踏踏實實地走下去,才能磨礪心智,讓心神徹底安靜下來。
-
10 # 雲夢澤中的無名之士
因為這一切如來佛祖都已安排好,要為東土的世人創造一個關於佛教的傳奇故事。就相當於一部電視劇,有導演安排,編劇寫好劇本,而被選中的唐僧只能執行的份,否則只能換人。
我認為,唐僧如果真的按照我們所想,由他下面的徒弟,不管是誰,透過騰雲駕霧把他帶到遙遠的西天靈山雷音寺,他最後也取不到真正的《三藏》經書。因為這是如來佛祖在下的一盤大棋,棋子就是唐僧師徒四人。
《西遊記》在第八回中吳承恩大爺已經明確告訴我們唐僧取經的來龍去脈。其實就是為了傳播自己的佛教,傳播自己的教義,讓自己編的《法》、《論》、《經》三藏經書能流傳到南瞻部洲的東土區域。
但是如來佛祖擔心自己所編的這些經書無法得到世人的認可,特別是在其他地方也就是異域的人們不懂得他撰寫的經書的意義,從而無法傳播下去。
所以就想在那個地區選擇一位信奉佛教的僧人,必須還得歷經千辛萬苦、千山萬水、千難萬險的旅程。就相當於製造一個神蹟,讓佛教的佛經能夠流傳於東土,來擴大佛教的影響力,從而提高人們對佛教裡的佛經的興趣和可信度。
而且還派出了一位神通廣大的監督者——觀世音菩薩。讓她一路從西天踏勘,為取經人尋找路線,同時為取經的人找尋幫手,一路收伏了沙悟淨、豬悟能、孫悟空、龍王之子。然後就是叮囑取經人一些注意事項,就相當於給了他一份地圖行程指南。甚至那可以理解成要必須遵守的那種指導規則。
那麼我們看出來,以上這一切就是《西遊記》描寫的唐僧西天取經的全部“劇情”過程,來龍去脈一清二楚。所以你說作為取經人的唐僧,他能抄近道或者走捷徑嗎?
不過我們看得出來,無所不能的如來佛祖其實也有無可奈何的地方。雖然他法力無窮,知曉一切,可是他的影響力還是非常有限。雖然我們常說強權即真理,但是人心得歸屬還是強求不了。
我們都知道一句俗語,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民心即天心。要想獲得人心的認可,何其艱難。這個並不是說你用殺戮、壓迫等強制手段可以實現。即便你是天下最強或者是三界最強,想要人們接受你的思想,必須遵守一定的東西,才能讓人信服。
你看,每一個宗教或者百家思想的流傳,都是非常不易。很多都已經停留在在故紙堆中,有些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煙消雲散,毫無蹤跡。比如孔子的儒家思想雖然在春秋戰國時期流行,但是無法實施,到秦國一統天下後,儒家思想淪為邊緣思想,直到大漢王朝的漢武帝推行思想改革才讓儒家思想流傳下來。
產生於本土的思想都會經歷如此多的挫折和磨難,更何況是異域的思想。他們需要傳奇故事或者神蹟才能真正讓世人接受,讓異域外邦也能流傳。所以唐僧為什麼不能那麼做的原因,就是如此。
回覆列表
首先,按照小說西天取經的過程中,唐三藏必須依靠自己(可以騎馬)一步一個腳印的去西天取經,這是如來佛祖定下來的規則。
還有,按照小說西遊記所說,西天取經是十萬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