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農共享中國

    最悽美的愛情是終身不娶(嫁)

    愛一個人,可以終身不娶(嫁),因為用情至深,所以說這種愛情很悽美

    狠一個人,也可以終身不娶(嫁),因為愛的太深卻傷到了心,心碎了,對愛情淡了

    一般終身不娶(嫁)的人心裡都有一個他(她),那個人已經佔據了心,已經不能容納另外一個心

    有一個玩的很不錯的朋友,已經40歲了,但是還是單身,我和她聊過,怎麼不向往一段婚姻,她的回答是她已經過了嫁娶那個年齡,看淡了愛情,因為曾經深愛的人已經成了別人的新郎,再接觸的男人她都會情不自禁和愛的那個人做個比較,總感覺差的太遠,青春年少時我們不懂愛情,人老珠黃時愛情已經走遠。

    其實嚴格來講終身不娶(嫁)是一種病,因為放不開,無法解脫

    針對這種終身不娶(嫁)的人,建議如下:

    1.釋放自己,找一個愛自己的,不必再為自己愛的人傷心

    2.多與朋友談談心,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3.可以諮詢心理諮詢師開導自己

    4.做真正的自己,即使不結婚

    總之,無論是終身不娶還是終身不嫁算是一種悽美的愛情,我們應該懷著一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心來看待。

  • 2 # 千栩愛手帳

    終身不娶(嫁)要麼就是對婚姻失望,對婚姻恐懼。

    要麼就是心裡有愛的人,忘不了對方。可是又沒有辦法在一起。

    還有一種就是自己足夠強大,不需要在找跟自己共度餘生的人。

  • 3 # 二哥見死不救

    終身不娶,這或許與個人的成長經歷有關。受到從小長大的環境影響,造成對婚姻的恐懼。又或是從小受到身邊的人的影響,被灌輸各種不娶的思想,在耳濡目染中長大。另一種可能就是家庭的影響,從小父母間關係不好,亦或是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對子女造成心理上的影響。

  • 4 # 靈遁者國學智慧

    導讀:尼采為何終身未婚,此文可以一窺究竟。寫完重要著作《查拉圖斯如是說》竟然無人出版。只能自己自費先印刷40本。這讓我想起來,著名的物理學家托馬斯楊。他也是寫了一本物理書,沒有人出版。自己印刷200本,據說好朋有買了一本。再者佛洛依德也是,《夢的解析》,幾年銷量不到1千本。歷史總是如此可笑。但我想告訴你們,堅定自己的理想,不要去管銷量。如果梵高要去思考銷量的話,那他還要不要畫畫?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你好好考慮吧。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dchWi1he1mNietzsche,1844—1900),德國著名哲學家。在開始研究哲學之前,尼采是一位文字學家,二十四歲時擔任巴塞爾大學的古典語言學教授,後因身體原因於1879年辭職。尼采的著作對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對現代哲學影響極大,尤其是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及悖論的技巧。1889年尼采精神崩潰,直至1900年去世前一直沒有恢復。(曉高)

    “藝術是一種生命意志”

    對於最初的“藝術形而上學”,尼采後來也多有反思。所謂藝術形而上學,也就是把藝術當作形而上學,把形而上學當作藝術,對於必有一死的個體生命而言,這種形而上的慰藉不過是一個幻覺,一種致幻劑。尼采對叔本華的超越,也只是在同一個形而上學的地平線上強者對弱者的超越,並非本質意義上的超越;尼采對蘇格拉底理性主義的批判,也只是用一種新的非理性的致幻劑來代替理性主義的致幻劑。尼采在後期修正了自己的立場,他不再堅持“藝術形而上學”的“形而上學慰藉”,不再用“藝術家之神”的身份講話,而是重新恢復了人的身份。至為重要的,是恢復了一個枝繁葉茂的、蔥鬱的、富有個性和意志力的生活世界。他告誡青年們,人生並非一定需要一種浪漫主義的、基督教式的形而上學的慰藉,“你們首先應當學會塵世慰藉的藝術,——你們應當學會歡笑,你們有朝一日也許把一切形而上學慰藉——首先是形而上學——扔給魔鬼。”按柏拉圖主義的觀念,這個陷於感性中的世界是毫無價值的,是“假象世界”和“謬誤世界”。尼采標榜自己的哲學是“顛倒的柏拉圖主義”,他認為,我們之所以擁有藝術,就是為了不因這種超感性領域的“真理”而招致毀滅,而使生命趨於弱化和沉淪。他更加強調對感性世界、生活世界,甚至“身體”本身的重視,“對身體的信仰比對心靈的信仰更為基本”,“藝術乃是反抗一切否定生命的意志的最高力量,是反基督徒、反佛教徒、反虛無主義最卓越的功臣。”尼采否定了一切彼岸世界和先知,完全肯定了現世的快樂和幸福。

    “我們的宗教、道德和哲學,都是人性的頹廢形式。對這些頹廢形式的反抗,便是藝術。”尼采認為,藝術在本質上是一種生命意志,藝術乃是“生命的最大刺激”,藝術作品之所以對存在者有價值,乃是因其激發了存在者的意志,促使其以“藝術的自我”沉入醉境與夢境。與真理之價值相比,藝術無疑是更高的價值。

    《悲劇的誕生》一書的出版,使青年尼采在一夜之間喪失了他語言學的名聲。巴塞爾大學的學生們離開了這位青年導師,他的身旁只剩下兩個學生,並且都來自外系,坐在巴塞爾教席上的尼采感到渾身不自在。1877年,尼采開始寫作《人性的,太人性的》,而在此期間,他的身體也開始出現狀況。尼采擔心自己的頭痛症來自家族的遺傳,“我的父親36歲時死於腦炎,我的情況發展更快。”他給朋友寫信說。1877年10月,他到醫生那裡做了徹底的檢查,結論是“眼疾”。醫生囑咐他數年內不能讀書和寫字。瓦格納寫信給醫生,他認為尼采疾病的原因是“手淫”,並建議尼采結婚。尼采得知後非常憤怒,將瓦格納的言論稱為“致命的侮辱”。

    求婚遭拒,終生未婚

    1879年6月,由於健康的不斷惡化,尼采辭去了巴塞爾大學的教職,開始了十年的漫遊生涯,同時也進入了創作的黃金時期。這年9月,尼采回到瑙姆堡,一邊種菜,休養,一邊在身體的不斷崩潰中寫作《漫遊者及其影子》。冬季來臨,尼采便遷居Sunny充足的義大利南方。1880年,他在熱那亞寫作《朝霞》。1882年,在明朗清澈的天氣裡,尼采寫作《快樂的科學》。這年4月,他遇到了一個迷人的俄羅斯女子——洛·莎樂美。見面幾天之後,尼采就迫不及待地向莎樂美求婚,結果遭到拒絕。在莎樂美看來,尼采既吸引人,又令人反感;吸引人的是思想的才華,令人反感的是那個思想著的人。尼采唯一一次真正想結婚的意圖受挫,從此,他像笛卡爾、霍布斯、萊布尼茨、洛克、休謨、康德、叔本華等哲學天空上的巨星一樣,終生未婚。

    1883年1月,由於“連續幾天完全純淨的日子的恩賜”,尼采一口氣寫下《查拉圖斯特拉》的第一部分;6月和9月,第二部和第三部也相繼完成。尼采這樣評價自己這部著作:“在我的著作中,《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佔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我給予人類的前所未有的最偉大的饋贈。這部著作發出的聲音將響徹千年……”尼采同自己的出版商商談,“僅僅靠我的《查拉圖斯特拉》,就可以成為百萬富翁:這是當今決定性的著作”。出版商卻認為,“這傢伙肯定瘋了”,他曾打算將尼采的版權以兩萬馬克賣掉,但找不到買主,尼采只得自費印了40本。在尼采的全部著作中,賣得最好的要算是《悲劇的誕生》了,那本書初印了800冊,他得到稿酬300馬克。1878年8月第二次印刷時,初版本尚有175冊庫存,也就是說,在長達六年半的時間裡,共售出600餘冊。《悲劇的誕生》出版時,尼采年僅27歲,到《查拉圖斯特拉》出版時,他已四十多歲,並且已經出版過幾本著作,但好評了了,受到的關注也有限,僅在法國和北歐獲得了一些友好的反應。尼采感嘆:“德華人太愚蠢,他們無法理解我精神的崇高之處!”而這時他的精神也出現了崩潰的徵兆。他跟友人抱怨:“我還不斷地一直對此感到憤怒,一旦我想到,我缺少一個能同他談論人類將來的人——真的,由於長久地缺少屬於我的社交,我內心全然地病了,而且受了傷。”他在給妹妹伊麗莎白的一封信中寫道:“一個思想深邃的人需要朋友,除非他擁有一個上帝。我既無上帝也無朋友。”

    他徹底崩潰了

    1887年,夏季的西爾斯-瑪利亞自八月起就飄起了雪花,四周白茫茫一片,寂靜無聲。住在旅社中的客人們已陸續離去,尼采獨自羈留,像一個苦行僧一樣,一口氣寫完了《論道德的譜系》。而他的病情也愈發嚴重,內心越來越孤獨,“我已經度過了43歲,但同兒時完全一樣,依然如此形影相弔。”他寫信給朋友說,“當我到達高處,便發覺自己總是孤獨。無人同我說話,孤寂的嚴冬令我發抖。我在高處究竟意欲何為?”此後的兩年,尼采更是以一種災難性的加速度相繼寫出了《瓦格納事件》、《偶像的黃昏》、《敵基督》、《尼采反對瓦格納》,並進入到雄心勃勃的“重估一切價值”階段。1888年,尼采在他44歲生日時決定替自己寫一本自傳——《瞧,這這人》。在這本自傳中,他希望讀者認識到自己獨特的一面,“聽我說啊!我是這樣獨特而又這樣傑出的一個人。不要把我與任何其他人混淆”。1888年夏,尼采在西爾斯-瑪利亞的最後一個夏天,他開始勤奮地寫作《權力意志》,似乎是在跟逐漸熄滅的生命烈焰抗衡。“自從我日復一日地‘重估價值’以來,我非常嚴肅地有理由認為,存在著某種導致興高采烈的厄運和不可避免性。”尼采在日記中寫道:“我不由自主地對人人都沉默無語,因為我越來越沒有興趣讓別人看到我生活的困境。我身邊確實變得非常空曠。”

    越來越感覺“空曠”的尼采,開始歇斯底里地與朋友們絕交,將母親和妹妹視作“完整的地獄機器”,將自己的哲學思考視作“錘子”,不是為了治療,而是為了打破偶像,為了摧毀傳統。“我知道我的命運,”他說,“我不是人,我是炸藥!”1888年的秋天,Sunny燦爛,一段微風拂煦的日子,尼采宣稱,他從自己的發現中得出了所有的、也是走得最遠的結論:上帝死了!

    1888年冬,火焰般的尼采已化作“超人”,“同偉大的使命打交道,除了遊戲,我不知道任何別的方式。”他時常像他筆下的查拉圖斯特拉一樣,跳起印度塵世之神溼婆之舞。有一次,女房東聽到教授在屋子裡唱歌,她透過鎖孔往裡看,發現尼采正光著身子在跳舞。

    1889年1月3日,尼采離開了他的住所。在義大利的卡爾洛·阿爾貝託廣場,他看到一個馬伕在抽打他的馬匹。尼采哭叫著撲了上去,抱住馬脖子大叫:“我受苦受難的兄弟啊!”他徹底崩潰了……

    幾天後,他的朋友歐文貝克接走了他,將他送進了巴塞爾的精神病院。“我看到尼采蹲在沙發的一個角落讀書,”歐文貝克說,“這個在語言表達上無可比擬的大師,如今只能以最滑稽的舞蹈與蹦跳,來表達他的興高采烈了。”1890年5月,母親把他接到瑙姆堡的家中照料。1897年4月,母親去世,尼采遷居到妹妹家中居住。在尼采的一生中,他的家庭始終是他溫暖的避風港。作為這個家庭中唯一的男性,他得到了無微不至的關懷與呵護,但尼采卻毅然捨棄了這一切,像個苦行僧一樣在這個風雨飄搖的世界中飄泊遊蕩。

    1900年8月25日,在黑暗和混亂中生活了十年的尼采離開了人世,長眠於故鄉洛肯鎮。“他走向何方?有誰知道?只知道他消失了。”

    獨立學者,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整理提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龍眼吃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