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件居高不下,究其原因,青少年心理異常、心理不健康是一個重要因素,據中小學心理健康研究會的抽樣調查檢測,發現一萬名中小學生中,近32%的人心理表現異常;據有關報告稱,中國當前青少年心理合格率僅17%,大多數人心理不合格,表現為情緒不穩定,遇事急燥,容易衝動,自我控制能力差;膽小怕事,畏懼困難,耐挫折能力差;怯懦自卑,氣量狹小,嫉妒猜疑,人際交往能力差;任性不合群,遇到特殊情況不知所措,甚至錯上加錯,容易產生不良後果。因此,作為學校必須重視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加強心理品質教育,指導和幫助學生行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康的人格,有著現時的重要性和緊迫感。特別是新的課程標準對培養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但目前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心理健康是一項“抽象肯定,具體忽略”的工作。面對學生中存在的眾多心理問題,筆者結合新課標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在此針對如何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落實新課標理念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認識轉變育人觀念。
對高考、中考引導指揮下的學校、學生來說,升學率是衡量一些學校辦學質量水平的重要指標。“一好遮百醜”,只要成績好,其他方面都可以忽略。教學中,教師就想當然的忽略了學生心理健康與發展,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學習知識方面,不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和正確引導。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棄學、離家出走、焦慮、抑鬱、自卑、恐懼、逆反心理以及耐挫能力差等心理障礙,甚至犯罪、自殺。面對眾多心理問題,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導下,教師應該加強學習,認真研究學生心理,不斷提高認識,以發展的眼光和全面的健康觀來看待問題,從習慣的狹小的思維方式中跳出來,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對人一生的影響;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思想,轉換師生角色,建立育人為本,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新的教育理念。
二、注重滲透把握育人方法。
新課標、新理念要求心理教育要運用心理學知識和原理,透過與學生談話、討論等形式,在與學生建立相互信任、理解的基礎上,幫助其發現自己的問題及根源,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和行為模式,提高學生處理學習和生活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所以各科教師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應從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表現著手,採用心理狀況定期檢查、開設心理講座、設立心理諮詢點、制定心理測查制度、有效進行自我調適等多種多樣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密切關注學生在情緒、行為、生理等各方面的變化.把知識傳授與健康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首先,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如:體育教師透過情景體驗、身體練習和比賽競爭來培養學生的耐挫能力;語文教師用教材內容引導啟發學生自信心等;透過各科教師根據學科特點,有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達到多種多樣的健康教育方法,從而達到進行心理教育的目的。其次,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滲透心理教育。如:讀書、唱歌、寫作、比賽等。讓活動陶冶其心靈。特別是心理上有問題的學生,使其適應集體活動的氛圍,有意義地把他們組織到集體的運轉機制中,放手讓他們去說、去幹、去笑、去實踐,在人際關係中得到鼓舞和教育,身心愉悅的在集體中活動健康成長。
三、奉獻愛心加強心理教育。
現代教育理念,倡導以人為本、育人育心的指導思想。人人都有被人理解、被人尊重和肯定的心理要求,如果無視學生的需求,否定個性差異,就會使學生失去獨立品質,失去學習興趣,導致種種不健康心理。所以教師應以仁愛之心平等對待每一名學生,培養學生的理解、尊重、寬容、自信、信任、不怕困難等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是情和愛的教育,僅僅有責任心是不夠的,還需要無私奉獻的愛心。對學生的愛心要體現在善於觀察學生內心,瞭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學生多進行情感交流,經常性的接近、親近學生,增進與學生的情感和友誼,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使學生敢於吐露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幫助學生樹立真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心理素質。教師真誠地關心、愛護、鼓勵學生,理解每個學生的心靈,尊重學生的人格,以愛打動學生的心靈,就會使他們動情,產生奮發上進的動力。一句親切叮嚀勝過嚴厲的批評,一次真誠的談話交流勝過數次指責。一個微笑,可以給學生勇氣;一次讚許,可使學生終身受益。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把“愛心”教育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旋律,開展紮紮實實的育人育心活動。可以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賴,就會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才能幫助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新課標評價下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始終是關鍵。教學中教師首先要重視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然後從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出發,緊密結合教學,整合課堂教育中的各個要素,使教學成為師生情感交流、理智碰撞、人格感染的過程,最終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和人格形成。
課改的實質是讓學生有興趣地研究學問

課改還是要讓學生有積極情緒體驗
課改最後是讓學生有成就感
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件居高不下,究其原因,青少年心理異常、心理不健康是一個重要因素,據中小學心理健康研究會的抽樣調查檢測,發現一萬名中小學生中,近32%的人心理表現異常;據有關報告稱,中國當前青少年心理合格率僅17%,大多數人心理不合格,表現為情緒不穩定,遇事急燥,容易衝動,自我控制能力差;膽小怕事,畏懼困難,耐挫折能力差;怯懦自卑,氣量狹小,嫉妒猜疑,人際交往能力差;任性不合群,遇到特殊情況不知所措,甚至錯上加錯,容易產生不良後果。因此,作為學校必須重視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加強心理品質教育,指導和幫助學生行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康的人格,有著現時的重要性和緊迫感。特別是新的課程標準對培養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但目前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心理健康是一項“抽象肯定,具體忽略”的工作。面對學生中存在的眾多心理問題,筆者結合新課標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在此針對如何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落實新課標理念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認識轉變育人觀念。
對高考、中考引導指揮下的學校、學生來說,升學率是衡量一些學校辦學質量水平的重要指標。“一好遮百醜”,只要成績好,其他方面都可以忽略。教學中,教師就想當然的忽略了學生心理健康與發展,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學習知識方面,不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和正確引導。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棄學、離家出走、焦慮、抑鬱、自卑、恐懼、逆反心理以及耐挫能力差等心理障礙,甚至犯罪、自殺。面對眾多心理問題,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導下,教師應該加強學習,認真研究學生心理,不斷提高認識,以發展的眼光和全面的健康觀來看待問題,從習慣的狹小的思維方式中跳出來,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對人一生的影響;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思想,轉換師生角色,建立育人為本,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新的教育理念。
二、注重滲透把握育人方法。
新課標、新理念要求心理教育要運用心理學知識和原理,透過與學生談話、討論等形式,在與學生建立相互信任、理解的基礎上,幫助其發現自己的問題及根源,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和行為模式,提高學生處理學習和生活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所以各科教師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應從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表現著手,採用心理狀況定期檢查、開設心理講座、設立心理諮詢點、制定心理測查制度、有效進行自我調適等多種多樣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密切關注學生在情緒、行為、生理等各方面的變化.把知識傳授與健康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首先,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如:體育教師透過情景體驗、身體練習和比賽競爭來培養學生的耐挫能力;語文教師用教材內容引導啟發學生自信心等;透過各科教師根據學科特點,有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達到多種多樣的健康教育方法,從而達到進行心理教育的目的。其次,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滲透心理教育。如:讀書、唱歌、寫作、比賽等。讓活動陶冶其心靈。特別是心理上有問題的學生,使其適應集體活動的氛圍,有意義地把他們組織到集體的運轉機制中,放手讓他們去說、去幹、去笑、去實踐,在人際關係中得到鼓舞和教育,身心愉悅的在集體中活動健康成長。
三、奉獻愛心加強心理教育。
現代教育理念,倡導以人為本、育人育心的指導思想。人人都有被人理解、被人尊重和肯定的心理要求,如果無視學生的需求,否定個性差異,就會使學生失去獨立品質,失去學習興趣,導致種種不健康心理。所以教師應以仁愛之心平等對待每一名學生,培養學生的理解、尊重、寬容、自信、信任、不怕困難等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是情和愛的教育,僅僅有責任心是不夠的,還需要無私奉獻的愛心。對學生的愛心要體現在善於觀察學生內心,瞭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學生多進行情感交流,經常性的接近、親近學生,增進與學生的情感和友誼,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使學生敢於吐露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幫助學生樹立真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心理素質。教師真誠地關心、愛護、鼓勵學生,理解每個學生的心靈,尊重學生的人格,以愛打動學生的心靈,就會使他們動情,產生奮發上進的動力。一句親切叮嚀勝過嚴厲的批評,一次真誠的談話交流勝過數次指責。一個微笑,可以給學生勇氣;一次讚許,可使學生終身受益。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把“愛心”教育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旋律,開展紮紮實實的育人育心活動。可以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賴,就會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才能幫助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新課標評價下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始終是關鍵。教學中教師首先要重視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然後從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出發,緊密結合教學,整合課堂教育中的各個要素,使教學成為師生情感交流、理智碰撞、人格感染的過程,最終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和人格形成。
課改的實質是讓學生有興趣地研究學問

課改還是要讓學生有積極情緒體驗

課改最後是讓學生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