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296806220335

    江山千古依舊,割據的英雄孫仲謀,卻已無處尋覓。無論繁華的舞榭歌臺,還是英雄的流風餘韻,總被無情風雨吹打而去。

    出自《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

    原文: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擴充套件資料:

    譯文: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乘機揮師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我回到南方已經有四十三年了,看著原仍然記得揚州一帶烽火連天的戰亂場景。

    怎麼能回首啊,當年拓跋燾的行宮外竟有百姓在那裡祭祀,烏鴉啄食祭品,人們過著社日,只把他當作一位神祇來供奉,而不知道這裡曾是一個皇帝的行宮。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作者是懷著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寫這首詞的。上片讚揚在京口建立霸業的孫權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的劉裕,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下片借諷刺劉義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度。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放射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詞中用典貼切自然,緊扣題旨,增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意境美。

    辛棄疾調任鎮江知府以後,登臨北固亭,感嘆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這篇傳唱千古之作。這首詞用典精當,有懷古、憂世、抒志的多重主題。江山千古,欲覓當年英雄而不得,起調不凡。開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見而聯想到兩位著名歷史人物——孫權和劉裕,對他們的英雄業績表示嚮往。

    接下來諷刺當朝用事者韓侂冑(侂:tuō,胄:zhòu),又像劉義隆一樣草率,欲揮師北伐,令人憂慮。老之將至而朝廷不會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嘆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寫北方已非宋朝國土的感慨,最為沉痛。

    詞的上片懷念孫權、劉裕。孫權割據東南,擊退曹軍;劉裕金戈鐵馬,戰功赫赫,收復失地。不僅表達了 對歷史人物的讚揚,也表達了對主戰派的期望和對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諷刺和譴責。

    下片引用南朝劉義隆草率北伐,招致大敗的歷史事實,忠告韓侂冑要吸取歷史教訓,不要魯莽從事,接著用四十三年來抗金形勢的變化,表示詞人收復中原的決心不變,結尾三句,借廉頗自比,表示出詞人報效國家的強烈願望和對宋室不能進用人才的慨嘆。

    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放射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詞中用典貼切自然,緊扣題旨,增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楊慎在《詞品》中說:“辛詞當以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為第一。”這種評價是中肯的。

    參考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常被口水嗆到然後就打嗝不止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