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遺聞軼事

    阿拉斯加位於北美大陸的西北端,包括向東南延伸的亞歷山大群島及大陸沿岸部分,面積為151.8 萬平方公里,氣候條件異常惡劣,但物產極為豐富。據傳說,最早是由蒙古人發現的。後來的主要居民是愛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他們主要以狩獵為生。自19世紀初開始成為俄國的屬地。1867年,該地區同阿留申群島一起,由美國以720 萬美元從俄華人手中購得。1959年建為美國第49州,也是美國最大的一個州。

     美國購買阿拉斯加是其19世紀中期擴張領土的重大事件之一。對於這一事件,學者文人大都習慣於講述它的過程,而對美國,特別是安德魯。約翰遜總統為何要購買這片土地的原因,卻甚少談及,甚至有時完全不予說明。 因此,這一問題至今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個未解之謎。 有些學者企圖對美國在19世紀進行領土擴張作出答案。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發表了以對外擴張為主要內容的“門羅主義”,主張美洲以外的國家不得干涉美洲的事務,美洲的事務應由美國“來管”。根據這一外交方針,美國不僅要向南美擴張,而且也要向北美的北部擴張,至少要制止住俄國在阿拉斯加地區的擴張活動。為此,美國極力說服俄國沙皇放棄對阿拉斯加南部的領土要求。美國的努力沒有白費。1824年,美國與俄國簽訂了一項條約,規定阿拉斯加的南部邊界為北緯54度40分。這對美國來說自然也是個不大不小的勝利。 隨著時間的推移,俄國面臨的擴張形勢日益向著有利於美國獲得阿拉斯加的方向發展。到19世紀中期,俄國在對外擴張中遇到了更為強大的對手——英國。俄華人看到,俄國雖然已把其疆域擴充套件到北美大陸,但有點過頭了。 因為其力量有限。它顯然明白,在世界各地與英國爭霸中,如果弄不好,俄國還有可能失掉一些屬於英國海上霸權控制範圍的地區;此外,俄國認為,阿拉斯加並不能成為其無窮無盡掠取毛皮的場所,也不可能成為促其經濟增長的可靠之地。因此,到1867年,它已“想把這塊廣大而寒冷的擴張成果賣掉了,俄國想把這片土地賣給誰呢?它認為最好賣給美國。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討好美國,避免在爭奪世界霸權中樹敵過多;另一方面又可增強美國的力量,使其成為俄國對付英國的屏障。

      俄國的意圖當然為美國所瞭解。俄國能否使美國成為它對付英國的夥伴,這雖然不是由俄國而是由美國來決定的,但俄國想摔掉包袱的計劃正中美國的下懷。這樣,美國,特別是約翰遜總統及其國務卿威廉。西華德等人就可將計就計,輕而易舉地把阿拉斯加弄到手了。

      但是,1867年美國國內的形勢並不是促使美國大舉向外擴張的形勢。眾所周知,這時,美國內戰剛剛結束,百廢待舉,美國正把主要力量集中在“重建”方面。特別對約翰遜本人來說,局勢更是十分嚴峻,約翰遜總統由於在“重建”問題上與國會發生了嚴重衝突,正面臨著被彈劾的局面。顯然,這種形勢對約翰遜主張購買阿拉斯加,繼續向外擴張領土是十分不利的。

      然而,即使在這種形勢下,約翰遜仍然主張購買阿拉斯加。那麼,這是為什麼呢?有的歷史學家認為,約翰遜總統或許企圖以外交上的成就,來增加其與國會鬥爭的籌碼,從而扭轉他與國會鬥爭的不利局面吧。

      “這一點,可從約翰遜總統在購買阿拉斯加問題上採取行動之迅速和果斷態度而略知端倪。1867年1 月7 日,國會眾議院透過對約翰遜總統進行彈劾的決議案,但是,約翰遜並未因此而退縮,相反,他在外交上採取了主動行動。1867年3 月30日,他指示國務卿威廉。西華德與俄國公使愛德華。德施特克爾簽署了關於阿拉斯加的條約,美國以720 萬美元的費用購得阿拉斯加,從而使美國的北部邊界擴充套件到北冰洋。九天之後,即4 月9 日,總統和國務卿促使國會參議院批准了該項條約。同年7 月6 日,約翰遜又把該項條約提交國會眾議院,以便獲得為購買、佔領和管理該片領土所需要的撥款。

      約翰遜總統在購買阿拉斯加問題上,其行動如此迅速而果斷,充分顯示出他想以此為手段來與國會對抗的心跡。

      歷史學家還認為,約翰遜的策略確實取得了一箭雙鵰的成功。結果證明,他既達到了扭轉與國會鬥爭不利形勢的目的,又有助於挫敗國會對他的彈劾。因此可以說,約翰遜不僅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勝利,而且驅散了籠罩在“重建”時代上空的烏雲。

      當然,約翰遜的成功,又是在國會支援下實現的。那麼,在上述那樣的形勢下,國會為什麼還會批准關於阿拉斯加問題的條約呢?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國會認為當時俄國對美國是採取友好態度的,在內戰期間,俄國是同情美國北方的;第二,國會考慮到阿拉斯加的資源價值及戰略地位。

      事實是,國會“在西華德使參議員們確信阿拉斯加自然資源的價值和美國在太平洋與北冰洋的戰略利益後”,才以絕對多數票通過了上述條約。

      至此,關於約翰遜主張購買阿拉斯加的問題可算解決了?但實際上還沒有完全解決。例如,前文所述約翰遜的意圖,只是從其行動中分析出來的,至於他本人的真實意圖,他從未明確表露過,因此,至今人們仍然不知道。

      也許,約翰遜的真實意圖被“重建

  • 2 # 墨君坊

    阿拉斯加的許多原住民是在幾萬年前前透過白令陸橋來到的阿拉斯加[9],主要有特林吉特人、海達人和欽西安人三種族群。特林吉特人現在聚居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省、育空地區,他們發展出了母系氏族的親屬財產繼承製度。

    另一位與阿拉斯加有關的人物出現在1742年,他就是維他斯·白令。這一年白令隨同18世紀的俄羅斯海軍在北極地區進行了一次探險(即大北極探險或第二次堪察加探險,1733–1743),他們沿著俄羅斯西伯利亞北部海岸線一直航向到了北美洲阿拉斯加地區,並發現了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島、科曼多爾群島和白令島。

    1784年,俄羅斯人在科迪亞克島的三聖徒灣建立了他們的首個殖民地,同年8月14日,由俄羅斯帝國海事毛皮貿易家格里戈裡·舍利霍夫指引下,率領130餘人在科迪亞克島東南方的錫特卡利達克島製造了一場對當地原住民的大屠殺。

    造成當地原住民500至3000人死亡。由於這場屠殺屬於孤立事件,阿留申人從此完全受俄羅斯帝國遠洋貿易家控制。

    1853年歐洲爆發了克里米亞戰爭,俄國也害怕阿拉斯加殖民地被英國奪走,才提議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最後在1867年3月30日,美俄雙方同意以7,200,000美元成交。

    而土地合約的生效日期就在1867年10月18日,直到今日。阿拉斯加為了慶祝這天,特定為“阿拉斯加紀念日”(Alaska Day)。這筆土地交易成為世界土地交易史上面積最大的一筆交易,且平均單價每英畝才二分錢(每平方千米4.74美元)。

    不過負責此購地案的美國國務卿威廉·西華德以大量金錢買下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在美國統治下的阿拉斯加的首個十年內,希特卡是阿拉斯加唯一有美國定居者的聚居地。這些人組建了阿拉斯加的第一個市政府:“希特卡臨時市政府”,但在法律層面上講這個政府不合法。

    自1800年代開始一直到1910年代初在阿拉斯加和育空地區的淘金熱吸引了數千名探礦家和探礦者來到阿拉斯加。1912年,阿拉斯加正式以自治的領地合併到美國。在1906年,也是位於亞歷山大群島的城市朱諾取代了希特卡成為了阿拉斯加的首府,阿拉斯加州長官邸也修建於此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阿留申群島戰役主要集中在群島鏈接最左端的阿圖島、阿加圖島和基斯卡島,這三座島遭到日軍入侵併被佔領。距離三島最近的烏納拉斯卡海港因而成為美國空軍和海軍潛艇重要的基地。

  • 3 # 學霸私房英語筆記

    施沃德,就是照片中的這個人,林肯時代的美國國務卿,這張照片裡他在幹什麼呢?他做了一件事情,當時被全美華人罵的事情,就是他買了俄國的阿拉斯加。俄國的阿拉斯加買過來的時候七百二十萬美元,一畝地六分錢,那麼便宜,他當時做國務卿就把它買過來了。就是開這個會,他坐在這裡,把阿拉斯加買下來了。買來之後呢,全美國都罵他。可是,想想看,美華人罵他對不對?現在知道錯了。他為什麼頂著那麼多罵聲要把阿拉斯加買過來呢?他就說:我不得不這樣做。這就是美國國務卿施沃德要買阿拉斯加的原因。買阿拉斯加以後,將來對我們有沒有好處你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事實上,從整體利益來考慮的時候,真正的政治家,真正的國家領導人,真有眼光的,有勇氣的,有魄力的國家領導人看得比較遠。

    施沃德買阿拉斯加的時候,七百二十萬美金花下去,一百年以後,阿拉斯加在戰略上面這樣子保護了美國,這塊領土屬於美國,跟屬於蘇聯,完全對美國的安全是不一樣的。屬於蘇聯的話,很容易就打到你美國本土了,可是因為屬於美國的,被美國買到以後,整個美洲跟蘇聯隔開了,才知道它在備戰利益上面對美國是多麼重要。

  • 4 # 午夜星河43588343

           阿拉斯加原屬沙俄,因人煙稀少,納入版圖100多年來,阿拉斯加沒有為俄國帶來任何金錢貢獻,反倒要貼錢派駐軍隊。加上當時沙俄與英法戰爭不利,需要扶持美國抗擊英法,遂主動要求把阿拉斯加賤賣美國。

          1867年3月30日,美國與沙俄簽署協議,美國用720萬美元買進面積達151.88萬平方千米的阿拉斯加,相當於每平方千米4美元74美分,這是世界近代史上最大的一筆土地買賣,今天的阿拉斯加,“地價”約值3萬億美元。

    美國的崛起,除了武力擴張之外,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金錢換土地”來實現的,而且是超值交換。現在看來,阿拉斯加是世界歷史上最超值最划算的地產交易,對美國崛起貢獻最大的無疑是佔美國領土面積1/5的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對美國的益處體現在兩方面 ,綜述如下。

           一,巨大的經濟效益。這塊“不毛之地”擁有豐富的寶藏,森林面積達14000萬公畝;鮭魚產量居世界第一位;金、銅、鉑、銀、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儲量極大。1896年,在阿拉斯加克朗達克地區的富礦脈,礦工們一鍋就能淘出價值4美元的黃金。到1906年,當地黃金產量達到頂峰,共獲103.4萬盎司,價值2136.5萬美元,幾乎可以買3個阿拉斯加。據最保守估算,美華人得到阿拉斯加的頭50年,從這塊土地上得到的純收入就超過7.5億美元。現在,阿拉斯加出產的石油和天然氣佔全國總產量的1/4;自然資源估計價值5000億美元,今天總計“地價”約值3萬億美元。

           二,重要的戰略要地。阿拉斯加處於日本和遠東通往北美、北歐最短的路途上,又是美蘇距離最近的地方,最西端離蘇聯只有50英里,因此阿拉斯加不僅成為美華人的“最後前線”,也成為支援蘇聯反法西斯戰爭的大後方。另一方面,如果沒有阿拉斯加,美國將距北極遙遙數千裡,有了阿拉斯加,美國就是舉足輕重的大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

    三,重要的科研價值。因為阿拉斯加特殊的地理位置,為科學家觀測和研究地質構造、物理海洋學與海洋化學、高空物理與高空化學、極地生物與生態環境等提供了一個極佳的天然實驗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鏡片選加什麼膜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