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化自然講
-
2 # 得鄰優品
魚紋、鳥紋、龍紋、蝴蝶紋等圖案生動地反映了貴州苗族傳統文化的特色,這些紋樣完全採集於自然萬物,包括動物、植物花卉以及處於自然萬物中間的人的形象,展現了苗族先民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作為動物紋樣的一種,魚紋圖案生動活潑,形式多變,蘊含著貴州苗族同胞們關於魚的集體無意識,以下筆者根據田野資料、考古資料和文獻資料,在從表現形式上對貴州苗族民間美術中的魚紋進行初步分類基礎上,探討其文化象徵意義。(一) 超現實表現手法的魚形圖這類魚形圖案大體上可以分為3種,一是對魚的正面描摹與側面描摹同時使用,通常與客觀現實視覺完全不一致,使用超現實的表現手法,把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形態大膽地誇張地組合在一起,在二維平面上任意變幻、自由揮灑,創造出三維的空間感甚至時空連續的四維世界;二是捨棄魚的其他部位,透過誇大魚的某個或某幾個部位,讓魚的形象更加生動,是透過省略和誇張之後的理想化效果; [1] 三是一種線條化的魚的形狀,成為一種程式化的裝飾性圖案,常常以直線、菱形等多種幾何紋形式出現。(二) 各具特色的魚與動物組合圖案1.魚龍圖。魚與龍的組合。在苗族人的藝術作品中,龍並不像在漢族的文化傳承中那樣威猛高大,而是可以變化無窮,它與魚的組合造型多種多樣,如龍身而魚翅、龍首魚眼、龍首魚身魚尾無足等,有的體型纖長,有的短而肥壯。這是因為在苗族同胞先民的思維觀念中,魚即是龍,龍即是魚,它們之間是可以互相變化的,在這樣的苗族民間美術圖案中,魚紋和龍紋經常同時出現。2.魚鳥圖。苗族民間美術圖案中的魚鳥紋與蝴蝶紋所承載的文化意義基本一致,都是對旺盛生命繁衍的朝聖和企盼,都是圖騰崇拜的集體無意識,其組合形式變化多種多樣。在生殖崇拜意義上,魚除了多卵的生產引起先民的崇拜以外,苗族先民同胞們還把鳥代表男性、魚代表女性,所以在貴州一些苗族地區的民間美術圖案中,通常是鳥在上,魚在下,這樣的魚鳥同圖通常隱喻兩性交媾,這是傳播生殖繁衍的心意巫術,是貴州苗族民間美術中在造型上是很有特色的圖案。此外,還有魚蛙圖案,魚與各種花草結合的圖案等。(三) 變化多端的人魚組合圖案人與魚、鳥、龍等同處一個畫面,人魚交疊,也有人首魚身的圖案等,這些都表達了一種要像魚和鳥一樣繁衍旺盛的巫術意願,具有明顯的兩性生殖含義和對生殖繁衍、種族興盛不衰的渴盼。在有的圖案中,人物與魚的大小關係不拘一格,有的魚形象與人物的形象大小相同,甚至還大過人物形象,這既有人與動物平等關係的反映,也體現了苗族同胞對於魚類旺盛生殖力量的崇拜。魚紋圖案、魚與動物組合圖案以及人魚組合圖案來源於自然,但又不是自然世界中真實存在和觀察到的客觀形象,是先民們原初思維方式下的認知產物。在這些魚紋中,有單獨的具象魚紋,也有把魚的形象和其他動物和植物的特徵綜合在一起的魚紋,但不論何種形式,它們都是苗族先民對於自然萬物的超現實表現,古拙悠遠、天真質樸,體現了人類童年時期對世界的混沌認識和最直接最純真的希望與想象,閃耀著迷人的藝術魔力與魅力,隱藏著苗族先民們的原初文化密碼。二、魚的相關記錄文獻與考古資料中的魚紋在遠古社會,原初人類對於發生在自己周遭的自然現象和自身的生理現象總是難以明白和理解,總以為有超自然的力量在主宰著人類的一切,對自然界的各類生物、植物產生有著莫名的敬畏,從而產生萬物有靈的信仰,從穿鑿魚骨作為裝飾品的山頂洞人開始,魚崇拜便成為人類動物崇拜之一。魚崇拜是很多民族都存在的一個共同現象,對不同民族不同時代魚文化考察對於貴州民間美術中的魚紋闡釋,具有一定的借鑑和參考價值,因此,作為貴州苗族民間美術中的主體紋樣,探討魚紋的文化象徵意義,有必要考察一下中國傳統文化關於魚的記載。中華民族很早就認識魚、熟悉魚,在古代典籍中,有各種對於魚的不同稱謂,比如鮮、水畜、鱗、陬隅、介鱗等,在中國最早的文獻 《山海經》中就有50餘種魚類的記載,其中還包括一些奇魚和與之有關的自然、社會現象, 《爾雅》 有專門的 《釋魚》 篇,所釋各種魚類的名詞佔25條,這兩本古籍對魚都有細緻翔實的描述。在中華民族文化傳承中,魚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種瑞,魚紋是漢族傳統寓意紋樣, 《史記·周本紀》 就有這樣的記載:“周有鳥、魚之瑞。”魚崇拜文化的歷史非常悠久,先民對於魚的陳藝方:貴州苗族民間美術中的魚紋及其文化象徵意義111 · · 崇拜不僅見諸於文獻資料,在一些出土的文物中間也是屢見不鮮,比如史前陶器、玉器等各種器物上都有各種各樣的魚紋圖案,留下先民對於魚的文化情感表達。根據歷次出土的考古資料,拙樸的魚紋圖案最早出現在河姆渡文化遺址的陶瓷上,距今六千年至七千年前的半坡氏族公社時期的彩陶上出現的魚紋則更為普遍,有了大量的魚崇拜現象,在這些魚紋中,有的是規則可辨的人面魚紋、魚蛙紋、魚頭、魚身、單體魚、復體魚,有的則是魚紋變體或幾何紋等。 [2] 這些先民們遺存下來的魚紋圖案,以實物載體的形式展示了初民生動的漁獵生活,表現了他們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客觀現實環境下,對於具有旺盛繁殖能力的魚類的崇拜,以及對於自身生殖繁衍、子孫昌盛的期盼,同時以一種巫術的心意寓意,暗示自己的民族會如同魚一樣子孫繁盛。三、貴州苗族民間美術中魚紋的文化象徵意義魚形象作為苗族獨特文化的一個及其重要的特徵,在貴州苗族同胞的生產生活用品中以多種樣式存在,有著其獨特的文化象徵意義。貴州苗族歷史悠久,是古時生產生活在長江流域的“三苗”一支,根據 《苗族簡史》,大致在距今六千年前,苗族先民們便已經進入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 [3] 而這個時間段正是上述河姆渡和半坡母系氏族的繁盛時期,由此,我們推測苗族有圖騰作用的魚紋圖案也應該是在此時起源。圖騰 (totem)一般認為是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晚期,由於當時的人們對於自然界各種現象的認識能力不足,對於自身繁衍不能合理解釋,同時對於動植物具有而自身不具備的能力懷有崇拜,於是在生殖崇拜基礎上產生圖騰崇拜。因此,一般來看,圖騰崇拜體現出來的是與某種動物或植物的“親緣關係”,影射了遠古先民們對於自身生產的認識,他們認為是作為自己民族的圖騰的某種動物或植物導致人類懷孕,因而讓自己產下後代。這樣的圖騰崇拜廣泛見之於各民族的歷史文獻記載中,在最早表現為生殖崇拜形式,如姜嫄感生后稷,簡狄吞服“玄鳥”蛋生下契等。先民們對於圖騰既有崇拜又有禁忌,弗雷澤 (JamesGeorgeFrazer ) 在他的名著 《金枝》 裡提出“體外靈魂”觀念,認為初民們為了保全附著在這些動物、植物上的靈魂,便對其實行禁忌。 [4] 通常來說,要敬重圖騰,不能傷害圖騰,圖騰的名字是絕對不能說出來的,甚至連注視和觸控都不允許,但又有極端相反的現象,比如有的民族會獵殺並食用自己民族的圖騰,或者作為犧牲等,在這樣的情況中,一般是認為食用圖騰就能把圖騰身上的一切優勢都轉化到自己的身體內,轉變成為自己的力量,從而能讓自己更加完美,比如鄂溫克人獵取並食用作為自己民族圖騰的熊,便是一個常常用來闡釋禁忌的民俗文化案例。魚是貴州苗族圖騰之一,對於苗族同胞的先民來說,對魚也是既有崇拜又有禁忌。魚能在水裡遊,且繁殖能力非常驚人,魚類大多都是產卵繁殖,其產卵的數量可以從幾十到成千幾十萬,這對於生產力低下、渴望繁衍生殖更多的後代、提高生產能力的原初先民來說,是非常神奇而具有誘惑力的,因而便產生了對魚的崇拜。居住在貴州龍里、開陽、貴定、福泉等地的苗族同胞,在每年三月初九,都要過一個“殺魚節”祭天開河殺魚,也叫魚獵節,苗語稱“停米”,主要是由各寨的“魚頭”發出通知,而“魚頭”通常是寨子裡威信高、年紀大的“寨老”擔任。在“殺魚節”這一天,人們在河裡叉魚,架起鐵鍋煮食,女主人們則在家裡準備豐盛的食物,中午時穿著盛裝帶著孩子和準備好的午餐,來到丈夫殺魚的地方搭起鍋灶煮魚、喝米酒。年輕姑娘們拿著自己家的糯米飯糰送給小夥子們吃,晚上,相互傾慕的年輕小夥子和姑娘們則吹木葉、唱山歌,幽會、談情說愛。整個“殺魚節”活動包括傳米 (即邀約共同“殺魚”)、做魚藥 (採摘中保羅、苦檀子等植物的莖葉,切碎晾乾舂成粉末後,配成迷昏魚的“鬧魚藥”)、放藥、擒魚和吃魚飯幾個環節。殺魚節當天,家人和親朋聚在一起共同享用捕獲的魚,路過的客人也會被盛情“搶”到自己的鍋灶前一起煮魚吃,大家圍成一圈圈相互敬酒吃魚,場面熱烈,殺魚的第二天,殺魚的人家則繼續邀請親朋好友到自己家煮魚吃,殺魚和吃魚是整個“殺魚節”活動的重要環節。根據相關圖騰研究,分食聖物是圖騰祭祀的一個重要環節,弗洛伊德認為,藉助圖騰物,才能增強自己與圖騰的相似性,在原初先民的思維定勢裡,認為吃了某種動物,它的特殊性就會傳承給吃食它的人。這樣的現象在其他民族也非常多見,比如庫頁島的阿伊奴人2016年第 6期 貴州民族研究[月刊] 2016年 6月版112 · · 養熊吃熊的聖物分食。 [5] 苗族的“殺魚節”也是這樣一種苗族遠古先民的分食聖物的儀式性記憶,在這樣的儀式過程中,被視作神物的魚圖騰成為獵食的物件,這即是苗族先民渴望透過這樣的儀式來把魚圖騰的特殊能力融會到自己的體內,同時與自己認為的祖先神靈溝通,這個儀式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到後來則演變成了大眾狂歡的節日。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科技知識的普及以及當地水利建設的需要,貴州當地苗族這樣的傳統節目已逐漸式微。《詩經·陳風·衡門》 裡的詩句寫道:“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飢。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姜?”這裡就是把“食魚”和“取妻”作為同一類相比。聞一多先生道:魚是生殖力最強的一種生物,古代青年男女若稱對方為魚就相當於說:“你是我最理想的配偶!” (《說魚·探源》) 在貴州苗族的民歌中,像“子孫像魚崽一樣多”的類似比喻便屢有出現,在貴州苗族的節日活動與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這種崇尚魚的觀念,比如苗族把魚作為其大量祭祀活動的犧牲,來表達生殖繁衍的巫術心意,在貴州臺江的姊妹節活動中,女人們可以到其他各家的摸魚捉魚,摸魚捉魚吃魚體現了苗族同胞對於兩性繁衍的希翼。在貴州苗族日常生活使用的床單、被面以及服裝服飾等用品中,魚紋、鳥紋以及魚鱗紋等圖案頻繁出現,這些魚、鳥圖案既體現了先民們的濃厚而強烈的生殖生產渴盼,又是一種圖騰的崇拜,表現了他們對於祖先懷念的情感。因此,這些存在與貴州苗族民間美術中的大量魚紋圖案,直接表述了對於魚的旺盛生殖能力的讚美,都傳達出原始生殖崇拜和圖騰崇拜的資訊。四、結語魚崇拜與魚的生殖繁衍巫術心意是世界性的民俗文化現象,不同的國家、民族以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對魚都有特殊的崇拜心理。傳承下來的貴州苗族民間美術中的紋樣,大部分都是苗族同胞巫術信仰和集體無意識中的動植物圖案,它們被賦予了生殖巫術寓意或圖騰崇拜意識。魚紋圖案作為其中的一種,與苗族遠古圖騰和生殖繁衍的巫術寓意息息相關,這些魚紋圖案就是遠古先民魚崇拜的寶貴民俗文化實物,是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魚圖騰的集體無意識遺存。
回覆列表
大多取材於苗族民間故事、歷史的傳說和圖騰崇拜,取材於大自然和對生活的感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而且苗族刺繡具有傳承歷史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刺繡的圖案上。幾乎每一個刺繡圖案紋樣都有一個來歷或傳說,都深含民族的文化,都是民族情感的表達,是苗族歷史與生活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