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忠武軍
-
2 # 劉工227459850
我剛參加工作那年野外工作宿營住大帳蓬沒有蚊帳,就在帳蓬裡點把火把艾蒿草放在上面立時出來大量帶味噥煙驅蚊子,然後把所有的門窗關閉,人等到10點鐘後再鑽進帳蓬裡,我想古人也是這個辦法吧。
-
3 # 觀史以明智
可以在屋子周圍放上艾草,在野外的話,就燻艾草,作用類似於點蚊香,如果還是不行,可以把艾草搗糊了,汁液抹在身上,不過氣味可能有些不好。
還可以確保屋內沒有蚊子之後,放下門簾,這樣又簡單又方便。
-
4 # 放大鏡43084
自打人類誕生以來,除了一些不可抗力之外,總是有辦法應對大自然一些不利因素侵擾的。古人怎樣對付蚊子?可以想象,最古的時候,人體長滿了長毛,隨便叮咬唄,就跟豬狗……一樣,有毛擋著,你咬你的,我睡我的!後來人體漸漸褪毛了,人們先是用手去拍打蚊子,能拍死幾個就拍死幾個,稍候一會兒,開始用帶葉的樹枝子驅打,知道了怎樣用火以後,開始燃燒艾蒿一類的植物起煙驅趕蚊子,至今有些地方還用這樣的辦法,至於蚊帳嘛,最低也應該有近萬年的歷史了吧,最先是用植物的編織物,後來用絹絲、棉線等編織物,這還得是有條件的人才能用起,其他的人只能還用土辦法了,落後的地方,直到現在也是這樣,最多也是點一兩盤蚊香驅蚊。
-
5 # 小白講歷史故事
你這問題 到底是 有蚊帳 還是沒蚊帳 一語雙關 模稜兩可
古代是有蚊帳的 而且驅蚊方法也很多 六神花露水 艾草
-
6 # 孫子哥
首先中國古代是有蚊帳的。從古至近滅蚊的方法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我覺的古代唯一沒有的應該就算電蚊拍了吧。
古代人怎樣驅蚊?1、掛香囊:掛香囊是古代人的習慣之一。許多香囊中的藥材也被認為是有驅蚊蟲的功效的,比如藿香、薄荷、紫蘇、菖蒲、香茅、八角茴香等,這相當於把“蚊不叮”攜帶在了身上。
掛香囊的習慣早已被人們拋棄,但是近幾年又興起了一個有趣的驅蚊商品:驅蚊貼、驅蚊手環。聲稱都是植物提取物來達到效果,其實還不是古人發明的香囊的進化版麼?說實在的驅蚊貼小孫親試沒有多大效果。
2、支帳幔
在中國春秋時期,齊桓公就有了“翠紗之幬”,使飢蚊營營不得入內。這裡指的就是現代的蚊帳。
雖然現代的蚊帳各式各樣,可以摺疊的等等,但不得不說還是起源與古代吧。像驅蚊手環一樣只是更加精細了。
3、點蚊香
在中國宋代科技著作《格物粗談》中記載:“端午時,收貯浮萍,陰乾,加雄黃,作紙纏香,燒之,能祛蚊蟲。”這應當算是較早的“蚊香”。
不能說現代用機器生產的蚊香是蚊香而古代的不算是。只能說古人智慧還是無窮盡的。只不過是時局所限罷了。
4、蚊子燈
目前可見的實物滅蚊燈出現在明朝。古人的滅蚊燈專門吊於蚊帳內,燈盞的側面開有一扇小窗。當燈捻被點燃後,有氣流從小窗迅速流入,蚊帳內的蚊蟲便會被這股熱氣流吸進燈盞內。(老實說,好牛啊。)
現代也有一些所謂的高科技驅蚊燈,分為電子滅蚊燈和氣流吸蚊燈兩種,也跟古代的驅蚊燈異曲同工。
5、滅蚊缸
想象一下在屋子裡放著一個盛著水和石頭的大缸,再養一些青蛙,蚊子愛陰涼,一飛進來就成了青蛙的口中餐。古人簡直不要太環保了啊。
6、燃艾草
用艾草燃燒在民間是很常見的一種驅蚊法。當艾草燃燒的時候,葉香味濃,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而且還有益,點後效果真是好,真的沒蚊子騷擾了;味道感覺比較柔和,在1.5米以外味道就不濃了,不燻人,燻蚊子,很不錯;東西很好,點了3天了,果然一點蚊子都沒有,睡得很安心,孕婦小孩都能用,真的是太讚了;蚊子出來了,點燃寶貝後身邊就沒有蚊子了。
古為今用算是一種文化傳承吧。想想上面這些古人有趣而又環保、不傷人的驅蚊方法,真的感覺古人的還是比較厲害的。其實現代驅蚊方法就不像古人一般溫文爾雅了,很多驅蚊滅蚊商品都含有化學物質,對人體有一定的傷害。但是可能滅蚊效果好,不用再受蚊子的騷擾,也算心理平衡了。現代驅蚊方法基本上在古代都有跡可循。其實古人的生活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原始吧。
-
7 # 人間正道是滄桑2079
古人是聰明的。紋帳,先秦時就有了,稱“帳幔”“幬”“翠紛之幬”使飢蚊蠅不得入內。故在夏天防蚊蠅,他們用蚊帳素比現代人有情調。達官貴人家的少女們在帳內懸掛茉莉、牧丹、珠蘭等鮮花圖案,夜帳中沁人心脾,香氣四溢。古人還配有掛香囊的習俗。許多香囊中的藥材都驅蟲逐蠅的功效。如麝香、薄荷、昌蒲這相當於把"蚊不叮”帶在身上。
-
8 # 十之六
第一,可以掛蚊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睡覺前先要在蚊帳裡把蚊子去拍死或者趕出去才能睡覺。
第二,有一些驅蚊香囊什麼的,但是這種普通人基本上用不起,富家才會用。
第三,貧富兩極化,富家乾淨衛生,就算不睡覺幫助驅蚊也可以,更不用說是驅蚊的道具了,而貧窮家庭只需要填飽肚子都謝天謝地了,面板粗糙被蚊子咬也不會太在意。
-
9 # 桃花一簇開無主
古代雖然不像現在這麼熱,動輒就38度40度,但是也是也有三十五度左右的高溫的。
古代的氣候比現在要好,綠化率也高,空氣比較溼潤,水分也多,在現在和北京和河北一帶夏天還是比較涼爽的-相比現在而言。但是在河南以及以南一帶的夏天還是不好過的。有一首詩就說到:
江南季夏天,身熱汗如泉。
蚊蚋成雷澤,袈裟作水田。
詩詞雖然誇張,但是確實也是很熱的。不過古人也有很多避暑的好方法
1、陰子這其實是在地裡挖的一個地窖,夏天人可以在裡面住以及活動等,由於地處地下,溫度很低,是十分好的避暑勝地。
《詩經·豳風·七月》中記載,“二之日納於凌陰,三之日鑿冰沖沖”。
2、冰箱對,你沒有看錯,就是冰箱,不過和現在的不同。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周朝,中國就發明了儲藏食品的“冰鑑”,這種冰鑑先是陶製的,後來演為青銅製品。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戰國早期1號墓出土的“曾侯乙銅冰鑑”,就是其代表物。
3、冷飲春秋末期,諸侯宴席上開始出現了冰鎮甜酒。屈原在《楚辭·招魂》中稱:“挫糟凍飲,酌清涼兮”,這應該是記載最早的冷飲料了。
到了隋唐,冷飲品種不斷增加。《大業雜記》說,仁壽年間(601~604年),有造“四時飲”,其中“夏有酪飲、烏梅飲、加蜜沙糖飲”等。
4、搖扇子這個現在還在用,也是古代一般人家重要的避暑法寶
扇子多是用竹編的,稱之為“搖風”,又叫“涼友”。
經濟條件好的人家會買用絹帛製成的扇子,搖起來也輕鬆。
文人墨客再在扇面上寫詩作畫。
當然,對於達官貴人,是不用自己搖扇子的。都是人工風扇。
5、取冰一般都是冬天採集冰塊,然後再地窖中儲存
到了夏天,拿出來使用
不過這也是皇親國戚大富豪的生活方式,不是老百姓們使用的
-
10 # 淪客人
夏天,除了炎熱的天氣令人煩躁外,最令人討厭的莫過於蚊子,想想在半睡半醒之時,蚊子飛在耳旁的震翅聲是多麼的讓人火大。蚊子具有強大的吸血功能,一叮就是一個大包,瘙癢難耐之極!甚至傳染疾病!為了對付蚊子,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充分發揮了人類的積極能動性,製造了許多對付蚊子的工具。蚊子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幾億年,比人類的歷史可早多了,那麼古人說如何對付蚊子的?首先,古代並不像現在,蚊子沒有現在那麼多。就像現在的農村,蚊子還是很少(我時常回老家,根本就沒有蚊子)。古代侷限於生產技術低,對環境汙染小,人類活動範圍還是純天然的環境。其實蚊帳的發明很早,畢竟蚊帳不是多麼高科技的東西,依古人的智慧,又有何難?古人將這種類似於今天蚊帳的驅蚊工具稱之為帳幔,早在春秋時期,齊桓公就有“翠紗之幬”,使蚊子不得入內。當然這是王公貴族所能擁有的,普通百姓衣不蔽體,那來的布做帳幔!只能依靠普通簡單的驅蚊之法。古代蚊子雖然少,不代表沒有!畢竟蚊子是生命傳承離和繁殖能力超強的物種,為了防止蚊子的禍害,古人通常會養一些驅蚊的植物,比如驅蚊草、食蟲草、藿香、紫羅蘭、七里香、鳳仙花、薰衣草等。這些花草不僅能驅蚊,還能達到淨化空氣,散發花香的效果。受制於條件,只能利用這種自然驅蚊的方法。陸游曾有詩云:“澤國故多蚊,乘夜籲可怪。舉扇不能卻,燔艾取一塊。”從這首詩種可看出,古人驅蚊所用的材料和方法。這就是用艾草驅蚊之法,到如今,農村還依然沿用此法。跟現在驅蚊原理一樣,利用蚊子不適應氣味而已。古人還發明瞭許多驅蚊工具,如蚊子燈。《金瓶梅》中記載了一種驅蚊的燈,目前實物滅蚊燈出現在明朝。古人的滅蚊燈使用時吊入帳幔之內,燈盞側面有一小口,當燈被點燃之時,氣流從小口迅速流入,帳幔內的蚊蟲被吸入燈內,達到了滅蚊的效果。還有一種滅蚊器具,是利用動物滅蚊,利用蚊子喜水的習性,在盛水的器物中養只青蛙,蚊子一飛進內,青蛙就會吃掉蚊子。
回覆列表
古代人有智慧有功夫,都用到吃用上,現在很多玩意都是古代玩剩下的。針對題主所說第一古代驅蚊有蚊帳,第二古代和改革開放前的偏遠農村基本上沒有區別,不用費力想象,驅蚊比現在花露水之類還天然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