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君名盡風華

    因為在中國早期封建時期,神權是要高於王權的,雖然這只是形式上的,但是歷代統治者將他們認為是自己統治國家的一種思想控制手段!早期封建統治者多受先秦時期神學統治思想的引導,稱自己為天子,奉天行事。為了體現自己正統的統治地位,所以會舉行祭天,祭地大禮!

    但到了宋朝中期,國家本身外部威脅較大,再加上當時文化極度繁榮,儒學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形成理學,不再單單的是客觀唯心主義,而是出現了像主觀唯心主義這樣的思想!所以像封禪大典,倒顯得不是那麼必要了!

    在元朝,漢族的儒家文化受到較大的打擊,所以這種文化就開始慢慢地斷層。

    明朝前期統治者忙於政務,中後期統治者過於昏庸無能,雖然沒有出現暴君,但都是昏君,若自己貿然舉行封禪大典,勢必會讓世人拿自己同秦皇漢武這樣的有為之君相比,一不留神就會貽笑大方!

    到了清朝君主專制達到了一個頂峰,不再需要藉著天神的權威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再加上對漢族文化的不瞭解,當然不會再幹這種費力不討好的差事了!

    還有一點,不得不說!明清兩代在北京修了天壇和地壇,何必大老遠的跑到泰山呢!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2 # 王不二說史

    首先,我們來看看“封禪”的具體作用。

    封禪,是古代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是古代帝王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而舉行的一種祭祀上蒼的行為,封禪的地點一般是泰山。其中,封就是“祭天”,禪就是“祭地”的意思,關於封禪的來歷,最早可追溯到夏商周時期。

    《史記·封禪書》中記載。

    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厥曠遠者千有餘載,近者數百載,故其儀闕然堙滅,其詳不可得而記聞雲”,由此可見,封禪典禮可以追溯到很早。

    關於歷史上封禪的帝王,據確切記載,一共有七位,分別是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那麼,為何自宋真宗以後,後面的歷代帝王再也沒舉行過封禪大典呢?我們來看看具體原因。

    第一,宋真宗嚴重降低了泰山封禪的檔次。在他之前的幾位帝王,哪一個不是大有作為的皇帝,秦皇漢武的功績自然不用多說,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武則天也要比宋真宗強太多。宋真宗有何德何能去泰山封禪?封禪的條件是什麼?對國家有過豐功偉績或者天降祥瑞才有資格去泰山封禪,那麼,宋真宗有何功績?與遼國簽訂屈辱的《檀淵之盟》,身為帝王,委曲求全,獻地割土,被少數民族壓著打,他的祖先趙匡胤那麼大功績都沒去封禪,他還要跑去封禪?不知道是誰給他的自信。所以,小編認為,後世的皇帝應該羞於與之為伍,可能就再也沒去封禪。

    第二,自明清後,這兩代的帝王都設有專門的祭天場所,比如明朝的“天壇”等,規格方面不比泰山封禪低,所以,明清兩代皇帝也就避免了去泰山封禪,一方面,可以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舟車勞頓,減輕負擔。這也可能是後世帝王不去封禪的一個原因。

  • 3 # 位長安

    回答這個問題,就一句話:宋真宗將代表無上榮譽的封禪搞成了一場好大喜功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使得後世之君不屑於再去泰山封禪。

    咱們先看一下歷史上哪些人曾經去泰山封禪: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

    無論是功績還是知名度,宋真宗都無法和前邊6位相提並論,所以他的封禪就變得滑稽搞笑,演繹成一場粉飾太平,洗刷汙名的鬧劇。

    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說:“蓋有無其應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見而不臻乎泰山者也”,指的是從來沒有哪個皇帝已經見到了“符瑞”卻不前往泰山封禪的。

    根據司馬遷的記載,封禪有三個條件:

    封禪的條件

    第一、這位帝王必須是受命之君;

    第二、該帝王在位期間應該有符瑞出現;

    第三、該帝王實現了天下統一。

    按照這三個條件,很多人都有資格,比如李世民,比如武則天,等等。他們都沒有去封禪,除了覺得浪費國力財力之外,更多的是自謙吧。

    宋朝並非大一統的王朝,畢竟燕雲十六州尚在契丹人手中,並且宋朝長期被北方遊牧民族打壓,也不算是武力強盛的朝代,更不曾出現祥瑞,所以趙匡胤很有自知之明,不曾去泰山封禪,也不曾有任何矜誇之舉。

    公元976年,趙匡義稀裡糊塗暴死(一說,被其弟殺死),其弟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在位二十一年。

    在這期間,宋朝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整個國家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向上態勢。

    然而,到了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趙恆的時候,這種態勢卻出現了轉折,宋朝經濟大幅下滑,出現了我們所熟知的冗官冗費冗兵的糟糕情況。

    宋真宗做了兩件事情導致了北宋的財政危機。

    第一件事,與遼國簽訂“澶淵之盟”

    說起簽訂“澶淵之盟”,還有個小段子,不妨說與各位,姑且一樂。

    遼國侵略大宋,打了個平手,可是宋真宗這個人特別怯懦,害怕再被欺負,於是趕緊遼國籤一個和平條約。

    簽約的時候再三告訴去談判的使者說“不能超過100萬!”使者不辱使命,簽完協議顛顛回來了,但是恰好有別國使者在旁邊,宋真宗不好意思直接問賠了多少錢,就讓使者擺個手勢。

    使者伸出三個手指,宋真宗一看就急了,“300萬?瘋啦?不是說,不能超過100萬嗎?”使者剛想說話,宋真宗嘆了口氣,趕忙說道:“算了,300萬就300萬吧,把事情擺平了就好,咱們也不差錢!”

    使者搖搖頭:“是30萬!”

    “真的嗎?這是真的嗎?哎呀,你太厲害了!你可真是建了大功了,朕要重重賞賜與你!”

    ......

    你瞧,宋真宗就是這麼一個人,本來打個平手,非要賠錢道歉!

    當然,作為實質性的條件,就是宋朝每年給遼10萬兩白銀,20萬匹絹,合在一起就是30萬貫。

    第二件事,泰山封禪。

    澶淵之盟花了30萬,確實不多,可這錢花的窩囊。宋真宗不傻,知道這個事臉上無光。於是他決定花大價錢買一塊遮羞布給自己遮起來。

    什麼遮羞布呢?封禪!

    封禪就是去泰山上祭天祭地,表示自己是上天之子,上天保佑,所以打敗了遼國,換來了長久的和平。

    宋真宗的這次封泰山,是中國古代帝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時間長達50天。你瞧,越虛弱和不自信的人,他就老要藉助老天爺給他壯膽。

    壯膽就得花錢,此次封禪花了多少錢呢?830萬貫,賞賜各級官吏2000萬貫,為什麼要賞賜官吏呢?堵住悠悠之口啊!

    要知道,宋真宗時期全年的總收入才2600多萬貫。

    為了配合皇帝封禪,上至高官下到百姓,全都瘋了似的為皇帝歌功頌德,製造“祥瑞”。

    封禪之後,諂媚的官員以及老百姓們樂此不疲,他們又製造出更多的無窮無盡的祥瑞,請求祀汾水,建造玉清昭應宮、景靈宮、太極觀等等。

    到了真宗晚年,太祖、太宗積累的財富已經被揮霍殆盡了!所以,《宋史·真宗紀》中說:“封禪事作,祥瑞沓臻,天書屢降,導迎奠安,一國君臣如病狂然”。

    正是因為宋真宗的封禪行為,將原本崇高的封禪之事貶低得一文不值,後世有作為的皇帝便不屑於封禪了。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之後改封禪泰山為“祭祀”泰山,算是恥於與宋真宗為伍,而明朝及清朝的後世皇帝,就再也沒有舉辦過封禪泰山大典了。

    如今,我們想起宋真宗,除了澶淵之盟和荒唐的封禪之外,恐怕還有一句耳熟能詳的名言“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了。

  • 4 # 海納百川233699882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自認為自己的功績前無古人最大。為了彰顯皇命天授,自己是上天的天子,就會選擇封禪。封就是祭天,禪祭地。因為泰山是五嶽獨尊,所以選擇到泰山去封禪。這種儀式始於秦始皇,但後來人如漢武帝,唐太宗,至到宋真宗等皇帝都有過這種封禪活動,從未終止。

    秦始皇是用武力統一了六國,但是六國的遺族不服氣,天下老百姓並未歸心,完全服從秦國的高壓統治。秦始皇為了天下人服從他的統治採取了嚴峻刑法,焚書坑儒等一系列殘暴事情。最後也採取封禪的行為,讓天下人認同他是上天下凡的真龍天子,透過封禪顯示自己君臨天下,四海臣服,來維護自己的統治並保持這統治世代相傳。漢武帝也採取了這種方式來維護統治,因為他的祖上漢高祖劉邦是一個亭長,就可以造反作皇帝,那麼天下有多少人可以效法劉邦反叛朝廷,自立為皇上。劉邦當皇帝他認為手下的人也有當皇帝的想法,他只能依靠武力這種手段,所以一開朝就殺有功大臣。等到漢武帝的時候,漢朝雖然已經解決了功臣、藩王割據的問題,但是民眾的思想還是混亂的。所以漢武帝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束縛後,隨後就進行封禪,繼續鞏固“君權神授”的思想觀。

    而宋真宗面臨的環境雖然與秦始皇、漢武帝不同,但是他們外部對他的皇權威脅是相同的。宋真宗時期,宋遼發生了兩場大戰,全部慘敗。最後還簽訂所謂的兄弟盟約“澶淵之盟”。這讓宋朝百姓對宋朝產生了極大的非議,為了維護政權,宋真宗只能向朝民表示宋朝是“君權神授”

    得來的。自己是真龍天子,舉行封禪活動以此愚弄百姓。

    而到了明清為何從不搞封禪活動呢?朱元璋定都南京,他要千里迢迢,去泰山封禪,旅途勞累,興師動眾,勞民傷財。所以朱元璋不搞了。清朝皇帝康熙作為滿族人統治華夏中原大地,滿族人不能到漢族人封禪的地方去,在說他的祖上也沒有這個規矩。加上明清王朝都很有效的採取措施控制住了皇權和民間輿論,他們實施了文字獄,取消宰相制度,推行八股文科舉制度,讓天下人可以透過科舉走上仕途,為國效力。這樣就不用封禪來愚弄百姓了。

  • 5 # 墨上行舟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到封禪泰山的目的是啥,有什麼作用。

    歷史上第一個封禪泰山的人是誰呢,是秦始皇吧,那他為什麼要封禪呢?是為了向上天傳達自己的豐功偉績,讓天知道,大秦的強大和功業。

    自秦始皇之後,不少皇帝都有過封禪的舉動,他們為什麼一定要去泰山封禪,為什麼不去華山,去恆山呢?

    秦始皇就像一盞指路明燈一樣指引著歷代帝王前行。就如同秦始皇的玉璽,那塊用和氏璧雕刻的,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玉壁,一直被歷代帝王追捧,甚至於,產生了一種‘你當了皇帝,但是你沒有傳國玉璽,名不正言不順’的感覺。封禪泰山也一樣,作為一個皇帝,你若是沒有去過泰山封禪,就不足以彰顯自己的功績,由此產生了不少跟風者。

    再者,物以稀為貴,封禪的人多了,便也沒那麼有誘惑力了。大家都知道,泰山在哪裡,在山東啊,山東是什麼地方,那是孔子的故鄉啊。孔子又是什麼人,那是影響了整個封建王朝兩千年的人,所以山東諸地,豪強眾多,世族林立。自從武則天從山東氏族手中收回人才任用權利,山東的地位就已經開始下降,封禪泰山,也沒有傳說中的那張神秘,人多了,便也就廉價了。

    到宋真宗時期,全是一個大的轉折點。泰山封禪的地位一落千丈,眾觀整個歷史,我們可以知道,封禪泰山的權威度,是隨著皇權的加上而減少,到了明清時期,皇權的權利已經達到頂峰,普天之下,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皇帝大權在握,根本不需要獲得誰的承認來穩固地位。所以越到最後,封禪的皇帝也就越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大神幫我配一套5000元左右的電腦配置,主要用來玩大型單機遊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