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每天讀宋詞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蘇東坡最豁達的一首詞,結尾10個字道出人生理想,令人回味無窮

    提起蘇東坡,印象最深的恐怕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每逢中秋,基本都能聽到這句詩。他雖仕途坎坷,屢遭貶謫,從京城到祖國最南端,但胸襟坦蕩,樂觀豁達,遇事達觀,交遊甚廣,甚至自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這心胸,真男神。蘇軾詩云: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也正是因為蘇東坡屢遭貶謫的經歷,才更顯其人格魅力。這一首詩以樸素的的語言道出了最真摯的情感。而今天要和大家分享蘇東坡被貶黃州第三年的一首詞,此時的他布衣芒屩,出入阡陌之上,於自然中尋求美,感悟人生。

    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轂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在詞的上半闕,東坡以精簡的筆觸描述了整件事情的起因、經過。寫此詞時,蘇東坡已經被下放了。從表面上看,他現在的生活好像還不錯“夜飲東坡”,看上去頗為瀟灑自在。由於歸來的太晚“彷彿三更”,大家都睡了,所以大文豪的敲門聲“都不應”。不過文豪就是文豪,就算酒醉後遇到這樣的事也沒有像其他醉鬼那樣大吵大嚷,而是轉身去了江邊。去江邊做什麼呢?“倚仗聽江聲”。到這裡為止,都還只是普通的敘事,頂多體現了文豪良好的品德。重點在於下半闕。

    下半闕一開頭就直接點明心情“長恨”。看上去情緒好像轉變的太快,其實一點都不突兀。在最開始,東坡就說了“醒復醉”。復是什麼意思?又、再的意思。表明了東坡喝酒的狀態:醉了又醒,醒了又醉。心裡要有多大的愁苦才會使得連酒都不能暫時消除呢?看似瀟灑的獨飲獨醉,背後其實是無力擺脫的煩悶:政治理想的無力實施,被貶謫的愁苦等等結合在一起,成了詞人心頭的陰翳。沒有了酒精的麻痺,再加之四下無人的寂靜。詞人不禁憶起自己的愁苦,因此發出了一聲感嘆“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這個軀體不屬於我呀,什麼時候才能忘卻為功名利祿而奔競鑽營。

    全詞以寫實平淡開頭,又以遼闊曠達結尾,使讀者體味到詞人的心緒轉變,與詞人產生共鳴。也足見,東坡曠達的襟懷,當然也是他退避塵世、嚮往自由的心聲。

  • 2 # 文心暮歌

    蘇軾的《臨江仙》有好多首,獨愛《臨江仙.夜歸臨皋》全詩如下: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此詩寫於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第三年所作。經歷了肉體與精神的雙重迫害,已是風雪歸來,劫後餘生,內心充滿了對昏暗朝廷的憤懣與絕望,寧願歸隱卻又身不由己,悽苦與悲涼之下寫出這首千古絕唱。

    夜晚在東坡飲酒,醉了睡著,醒了又飲。歸來時好像已經是夜半三更。家童鼾聲如雷,反覆叫門也不應。只好獨倚拄杖江邊聆聽江水奔流的聲音。

    長恨身在宦途,身不由己。什麼時候才能夠忘卻追逐功名?夜深風靜,水波不興。真想乘上小船從此消逝,在煙波江湖中了卻餘生。

    他的另一句:“心如死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亦可詮釋本首詩。

  • 3 # 好玩的國學

    蘇東坡:人生的旅途上,我們都是過客!

    離別總是傷感的。特別是古人的離別,有時候是一去經年不知何時再見;有時候就是天涯孤旅天各一方了。

    古人的離別,瀰漫著灞橋的風雪;搖曳著隋堤的楊柳;是孤帆遠去的遙望,是獨山高樓望斷天涯路的思念;是渭城的朝雨;是十里長亭一杯酒;是江湖夜雨十年燈。

    樂觀的人說,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悲觀的人的說,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而哲學家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這個哲學家,就是蘇東坡!

    蘇東坡的這首詞送別詞,

    不同於柳永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不同於多情公子晏幾道的“離多最是,東西流水,終解兩相逢”。

    而是充滿了道家的哲學色彩,揭示出蘇東坡儒道佛兼修後的人生境界——面對無法挽回的世間,面對流水一般逝去的時間,面對生命中無法把握的不確定性,他的一種得失兩忘、萬物齊一的人生態度。

    臨江仙·送錢穆父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在送別這個朋友的時候,蘇東坡正在杭州當市長。這也是蘇東坡看透了朝廷黨爭的烏煙瘴氣,受不了朝廷上下爭權奪利,而自請外放的。杭州的湖光山色給了他更加曠達的心境。所以這首送別詞,清新明快,細膩深沉,其真摯的情感和哲學思考,讓這首詞有了傳唱至今的經典魅力。

     詞的上片寫與友人久別重逢。朋友之間的幸福,莫過於久別重逢。如果所有的愛情,都像老朋友久別重逢一樣,那麼人間將是多麼美好的世界。

    蘇東坡說他與老朋友三年沒有見面,三年來自己和朋友一樣,浪跡天涯踏遍紅塵。雖然三年不見,但兩人一見面,還是互相如坐春風。

    接下來就是誇他的朋友氣質高雅氣韻瀟灑道德高尚。這本是送別詞的套路。

    最精彩的最具有哲學色彩的,在下片。

    再曠達的人,在離別之際,總會感到悲傷。雖然不至於像唐代詩人鄭谷寫的那樣:”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但“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一句,還是描繪出一種悽清幽冷的氛圍。

      但蘇東坡天生就是個樂觀派,他不會永遠鬱鬱寡歡。“樽前不用翠眉顰”就體現了他的由曠達、豪邁,說離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著為離愁別恨而哀怨。

    從這一句開始,逐步有了哲學的思考。

    一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離別也是為了最後的相見,何必在歧路之時痛苦傷感?

    其二,人生本來就是一個離別的過程,我們離別青春,離別生命,離別我們最愛的人,離別我們找不回的時間,這是人生的常態,也是生命的常態。

    所以,不必為離別而傷悲,要知道,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自此,蘇東坡的千古名句呼之欲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如寄啊!

    有人說李白是天仙,蘇東坡是地仙,在這裡地仙蘇東坡化用了天仙李白的一篇名文。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雲:“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既然人只是天地間的過客,誰也逃不掉漂泊,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間的過客,那你我又何必計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

    蘇東坡總是能把特別不好玩的事情,想成很美好的樣子,總是能把無趣的生活,搞成有趣的樣子,這是蘇東坡的魔力和魅力,也是蘇東坡對我們的意義。

    也許日子很操蛋,但是生活要樂觀!也許生活很慌張,但是生命不能彷徨。

    這就是蘇東坡,一個參透了人生苦痛的詞人,一個融匯了儒道佛思想的詞人,這種豪放的樂觀的幽默的曠達的性格,讓他在生活的悽風苦雨中,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

    因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4 # 文字的二三事

    蘇軾的《臨江仙·送錢穆父》全詞如下: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都門一別已有三載,四處流浪,踏盡了世間的紅塵。依舊未改的笑眸如春天般溫暖。心無波瀾似古井,高潔的品格若秋竹。

    惆悵的人兒駕乘孤帆連夜出發,淡淡的月光,輕微的雲下送行友人。酒杯前歌妓用不著蹙顰。人生如寄居在逆旅,你我俱是過客。

    上片:“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蘇軾在都門和錢穆父分別之後,匆匆的時光已經過了三年。三年裡,蘇軾和友人錢穆父皆四處流蕩,經歷了諸多事,踏盡了人世間的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雖然歷經滄桑,但是兩人堅守氣節,均未有些許的改變,依然如故的笑臉如春天般溫暖。“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心無波瀾似不為外界所動的古井,高尚的氣節如秋天的竹子。這是蘇軾和友人都具有的秉性。下片:“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 錢穆父將要連夜乘船前往百廢待興的地方任職,惡劣的環境使其惆悵。伴隨著淡淡的月光和微薄的雲層,蘇軾夜裡送行友人。“樽前不用翠眉顰。” “翠眉”代指歌妓。在踐行的酒宴上,歌妓不用為好友的離別而頻頻皺眉,表現了蘇軾面臨離別所持有的超然樂觀的心態。“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逆旅”:旅店。最後的兩句是蘇軾對友人的勸勉。人生如寄居在旅舍,你我都是過客,並不會永久地居住在此。所以在有限的人生路程中,不要太糾結於某些不愉快的事情,看開點呢。

  • 5 # 小窗夜話

    《臨江仙》是詞牌名,在蘇軾一生中,至少作過13首《臨江仙》,下面選其中一首解析: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譯文:夜晚,我在黃岡縣東坡飲酒,醉後酒醉,接著再喝再醉。回到住所的時候,恍惚中彷彿已是三更天了。

    家僮早已呼呼大睡,鼻息聲響如雷。我連聲敲門,沒有一個人發出迴應之聲,自己只好依著柺杖支撐到江邊,傾聽滔滔江水聲。

    此刻,萬千感慨湧上心頭。可恨自己常常為名利所牽,“身非我有”,空自奔忙,無法掌握個人命運,倒什麼時候才能忘卻這些虛名浮利、避開俗網,求得徹底的解脫呢?

    夜已深沉,風已安靜,像縐紗一樣的平展的江水安祥地淌過眼前。不如乘上一葉扁舟,順江而下,到那遠離塵世的遼闊江海之上渡過剩下的年華。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十二月底,北宋第一次大規模的文字獄——“烏臺詩案”結束,蘇軾因此在黃州開始了長達五年的貶謫生活。這首詞是他到黃州的第三年所作。

    當時,他陷入深深的苦悶之中。並在對自我的人生哲學反覆調節中,決定“忘卻煩惱,恢復清靜。”於是有了這首風趣機智的“臨江仙”。

    上片寫夜飲醉歸。簡筆白描,繪聲繪色。因醉,對時間概念只能是“彷彿”,其醉態可掬;到家後家僮已熟睡,家僮鼻息雷鳴,無憂無慮之人才能睡得如此香甜,

    襯托詞人的處境與苦悶;敲門不應,只好“倚杖聽江聲”。物我結合,出神入化。

    下片寫江邊有感,即景觸情,直抒胸臆。“長恨此身非我有”,作者此時的處境是作為“罪人”,受到看管,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身不由已。

    之所以這樣痛苦,是因為未能忘卻人世間的功名利祿。徹悟之後,則“夜闌風靜縠紋平”,江風平息,水波不起。

    此時,內心的動與外界的靜奇妙地結合了起來,詞人的內心重歸恬靜。甚至想像自己駕著小船飄往江海之中。

    整個詞語言淺近自然,如話家常,意境恬靜空靈,情調浪漫。透過飄逸的詞句,其實並

    不難體會詞人的痛楚情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宮崎駿執導的電影《龍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