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茹有話說
-
2 # 懂你148975892
賈寶玉的前身是補天石,在"甲戍本"沒被發現前,學界一直是這麼認為的。"程甲本"及以後各個時期的翻刻本,都是把補天石與神瑛侍者合為一體的。這也就是說,在1927年"甲戍本"被發現之前,各種版本的《紅樓夢》裡,賈寶玉的前身都是補天石。這其間,發行的眾多評論家的專著,對此並無異議。但是,自從發現了被認為是手抄於1754年的"甲戍本",書中第一回裡關於補天石獨有的,四百二十九字的描述異文後,學界對寶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還是補天石,就有了爭議。
若以程甲本及以後所有翻刻本的描述而言,補天石就是寶玉的前身,補天石自己可變大小,後來又跑到"太虛幻境"成了神瑛侍者,因經常給絳珠仙草澆灌雨露從而引出一段"還淚神緣",後又回到了青埂峰下,自變成"如扇墜般大小"後,才被一僧一道攜下凡塵投胎變成寶玉的。這裡,補天石是被動下凡的。依程本的描述,補天石與神瑛侍者和賈寶玉是三位一體的。而依"甲戍本"的描述,補天石是因"凡心偶熾",乞求僧、道二人攜其下凡的,是僧大釋幻術,才將補天石變成了"燦若明霞"的玉石,"又縮成雀卵大小,可配可拿",補天石只是寶玉口中衍的"玉"而已,神瑛侍者才是寶玉的前身的,與補天石是兩回事。這裡,石頭是主動要求下凡的。
那麼,這就出現了兩種情況,一種是"程本"的補天石與神瑛侍者是賈寶玉的形與神;一種是"脂本"的賈寶玉與林黛玉及一眾姐妹一樣,都是太虛幻境的神仙下凡歷練的,而賈寶玉只是多了個口中衍的“補天石"而已。結合全書看,哪種情況更合符情理呢?當然是"甲戍本"的補天石更顯得合理一些。按"甲戍本"的描述,小說裡補天石只是個故事的經歷與見證者,它與神瑛侍者既溶為一體又貌合神離的,補天石是自可"來去自由"的獨立個體。而如“程本"所述,補天石和神瑛侍者是一體的話,那麼,寶玉降生時,口中衍的"玉",就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了。這就和小說第二十五回裡,賴頭和尚捧玉頌念,"青埂峰一別,已十三載矣!",並唸咒語救寶玉與王熙鳳的情節,顯得邏輯不通,也更不可能會有"玉"自己失蹤了一說的,那麼,後來的和尚送"玉"回來救了寶玉,還索要萬兩銀子的情節也變得不合情理了。
那麼,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學界對此也是莫衷一是。有學者認為"甲戍本"這段異文,是後人新增妄改的,也有學者認為,這是程偉原、高鶚所依據的底本,漏抄了這段原文。而我卻認為"甲戍本"的這段異文,很有可能是作者後來新增的原文。
"程甲本"的底本是來自於"甲辰本",這已是學界的共識。而"甲辰本"並沒有"甲戍本"的那段異文,所以,程偉原及高鶚以為原文就應該是如此,可能又感覺到這樣寫明顯有漏洞,於是他倆在"程乙本"上又補充了一段"……此石頭可大可小,來去自如……"的異文,以顯得補天石是寶玉的前身,就變得更合理一些。但是,即便他倆做了如此修改,卻仍然無法自圓其說。既然補天石因無法補天而"日夜哭嚎",那麼,它又如何會"樂得每天逍遙自在,各處去遊玩…"的?這不自相矛盾嗎?那麼"甲戍本"的這段獨有異文,很明顯,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原作者在小說完成後,也是感到了這一方面的漏洞,於是就做了"甲戍本"的這段異文的修補。而這時《紅樓夢》手抄本已流傳開來了。
如果我的猜測成立,那麼,《紅樓夢》成書的時間恐怕要提前了,也就是說,"甲戍本"並非最早的手抄本,反而是作者在《紅樓夢》已流傳開來後,添改的"續作"。
-
3 # 柔然3
我不是研究紅樓夢的,什麼程甲本、甲戌本都不知道。只讀過人文版的通行本。其實,越是研究者,見識過不同的版本。,歧見也就越大。我倒是傾向於補天石,神瑛侍者,和賈寶玉是三位一體。從神瑛侍者的位置看,補天石是前生,賈寶玉是後世。雖然書中說石頭只是被夾帶下來,但是,它絕不僅僅是看客。從賈寶玉丟了玉就像丟了魂可以知道。神瑛侍者只是他的身體,石頭才是他的靈魂。要不然也就不會有‘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慨嘆了。而無才補天,枉入紅塵的遺憾當然不屬於神瑛侍者,他來塵世只是為了完成與絳珠仙草的情債。和補天沒什麼關係。但是每當寶玉在綺羅群中,錦繡堆裡玩的不亦樂乎時,通靈寶玉就不見了。需得和尚把它找回來,還得摩挲,持誦還其靈光,去其濁氣。由此可知,寶玉的身份是二元的。既有神瑛侍者的風花雪月,錦繡膏粱,又有石頭的一心補天,匡時濟世。
回覆列表
00
不是。前身是神瑛侍者。
通靈寶玉的前身是青埂峰下一塊無材補天的頑石,因一僧一道的談話而凡心偶熾,想要下凡歷練一番,剛好神瑛侍者和絳珠仙子準備投胎人間,還三生石畔的情緣淚債,頑石被僧人縮成扇墜大小的美玉,隨賈寶玉的出生來到人間。
寶玉的前世是神瑛侍者,黛玉的前世是絳珠仙子,所以引出後世的還淚之戀;那沒有通靈寶玉什麼事啊,把這塊玉去掉,故事的結構不是更緊湊嗎?
通靈寶玉為什麼會出現?又有何意義?
我覺得可以從以兩個方面去解讀:
一是充當小說客觀冷靜的敘述者的角色。
但凡寫小說者,動筆前第一個要思考的問題就是:我以怎樣的敘述視角來寫故事?
是"我"、"你"、還是"他"?
用"你"的視角來講故事的小說,我看過的非常少,長篇小說裡只見過嚴歌苓的《扶桑》區域性採用了這種手法;"你"的視角,本質上還是由"我"來講所瞭解的"你"的故事,彎彎繞繞,讀起來費勁得很,故事的敘述也很有限,所以很少有人敢用。嚴歌苓寫作技巧純熟老道,也只有她這種級別的作家敢用;
用"我"的角度來寫故事的,很多。因為是"我"看到的故事,所以讀起來真實、親切;
不足之處就是,"我"不知道的故事情節,小說不容易安排,往往需要透過第三方來補充,是有限的視角。
魯迅就最喜歡用"我"來講故事,像《孔乙己》裡的酒店夥計"我"看到的孔乙己的人生經歷;《祝福》中"我"回到魯鎮,遇到祥林嫂,再寫她的悲慘命運。
然而最普遍的敘述角度還是"他",全知視角、無所不能,上帝之眼。在中國古典小說裡,普遍是以"他"(人名)來寫故事,安排情節的。這個"他",有時候是旁觀者,冷靜客觀的講述整個故事,有時候是小說中的次要人物,能起到推動故事情節的作用。
小說《安娜 卡列尼娜》中列文就是充當了這樣的敘述角色;
而在《紅樓夢》中,通靈寶玉的角色便是如此。它既敘述者————客觀冷靜的記錄賈府的繁華與敗落,然後由空空道人傳抄至民間,再由曹雪芹增刪五次,方成就這《紅樓夢》一書:
詩後便是此石墜落之鄉,投胎之處,親自經歷的一段陳跡故事。石頭笑答道:"·····竟不如我半世親睹親聞的這幾個女子,雖不敢說強似前代書中所有之人,但事蹟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也有幾首歪詩熟話,可以噴飯供酒。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
同時也是推動情節的道具:
通靈寶玉背面刻有"一除邪崇、二療冤疾、三除禍福"等字, 第二十五回 "魘魔法姊弟逢五鬼 紅樓夢通靈遇雙"中,鳳姐和寶玉被趙姨娘作法差點害死,便是靠這通靈寶玉除的"邪崇":
賈政聽說,便向寶玉項上取下那玉來遞與他二人。那和尚接了過來,擎在掌上,長嘆一聲道:"青埂峰一別,展眼已過十三載矣!······念畢,又摩弄一回,說了些瘋話,遞與賈政道:"此物已靈,不可褻瀆,懸於臥室上檻,將他二人安在一室之內,除親身妻母外,不可使陰人衝犯。三十三日之後,包管身安病退,復舊如初。"
按照作者的原意,失落的回目中,應該也有靠通靈寶玉"療冤疾、除禍福"的情節。
二是起著預示的作用:預指了寶玉最終的命運歸宿。
《紅樓夢》並不想透過故事的波瀾起伏來吸引讀者,也無所謂結尾的懸念,作者想展示的,是一個大家族的悲歡離合、貴族的精緻人生、以及起伏中的人情冷暖,結構上的反轉和精巧並不是他想考慮的。所以作者在前五回中,很乾脆的將故事梗概、個人的命運預設好了。
第五回《終身誤》曲子: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寶玉出生便有玉,而金玉良緣之"金"何而來?
很快第八回"比通靈金鶯微露意"中"金"便出現了:
鶯兒嘻嘻笑道:"我聽這兩句話,倒象和姑娘的項圈上的兩句話是一對兒。"······寶釵被纏不過,因說道:"也是個人給了兩句吉利話兒,所以鏨上了,叫天天帶著,不然,沉甸甸的有什麼趣兒。"一面說,一面解了排扣,從裡面大紅襖上將那珠寶晶瑩黃金燦爛的瓔珞掏將出來。···鶯兒笑道:"是個癩頭和尚送的,他說必須鏨在金器上……"
玉上鐫的篆文:莫失莫忘、仙壽恆昌
金上鏨的篆字:不離不棄,芳齡永繼
曹雪芹喜歡透過小物件來預指命運的走向。比如第二十八回中,蔣玉菡和賈寶玉互換汗巾,寶玉的汗巾是襲人的,然後寶玉回去後又把蔣玉菡的汗巾系在襲人身上,再聯絡到襲人的判詞"堪嘆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兩句,可知最後襲人的結局是離開賈寶玉和蔣玉菡在一起了。
類似的情節還有北靜王和林黛玉。
黛玉回榮國府後,寶玉將北靜王所贈鶺鴒香串珍重取出來,轉贈黛玉。
黛玉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他。"遂擲而不取;
北靜王贈給寶玉一套可活動的蓑衣,黛玉說穿著像漁父,寶玉問他是否可喜歡,黛玉說"我不要這個,穿著像是畫上的漁婆";
有紅學家據這兩個細節推測,北靜王可能向賈府求娶林黛玉,但是被黛玉給拒絕了。
也不能說這種推測沒有道理。
總之,判詞加紅樓十二曲,再加上小物件的歸向,賈寶玉的命運走向是確定的。他的木石前盟隨著黛玉淚盡而逝,轉而他迎娶了一位帶金的姑娘。
金陵十二釵中帶金的姑娘有五位,賈家三姐妹——自然排除之外,薛寶釵和史湘雲。
寶釵確定是嫁給了寶玉。
那湘雲呢?史湘雲是有金麒麟的。
第二十九回中,賈母帶著眾姐妹去清虛觀打醮,寶玉得了一個小一點的一模一樣的金麒麟,寶玉尋思著將這個小點的送給湘雲,結果在薔薇架下丟失了,後來湘雲到大觀園玩,偏偏被她給撿到了。失而復得。
這個情節是不是也有寓意呢?
周汝昌曾提過"脂硯齋"可能就是史湘雲角色的原型;
書中湘雲先嫁人,夫婿早逝;
"脂硯齋"是陪伴曹雪芹走到最後的人。
有沒有可能"金玉良緣"中的金,即指書中的薛寶釵,也指向現實中的史湘雲原型呢?
答案已隨著《紅樓夢》後四十回的流失而風中飄散;
而通靈寶玉在文中的作用確是不可或缺:
是敘述視角,也是泛人化推動情節的道具,更是預指著寶玉人生命運的走向。
再回過頭來看看第三回中寶黛二人初相識時,寶玉把那石頭狠命一砸的舉動;
這一砸,砸得驚心動魄、目眥盡裂。
這一砸,完美的砸出寶玉孝而不順、個性凜然、柔中帶剛的男神風範。
為什麼這麼說?
預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