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南審計
-
2 # Alexanderalexandrov
十大名臣
第一位
影視劇岳飛影像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抗金名將、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的代表詞作《滿江紅》,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後人另輯有文集傳世。
第二位
楊士奇(1365~1444),江西泰和人。
楊榮(1371~1440),福建建安(今建甌)人。
楊溥(1372~1446)湖廣石首(今屬湖北)人。
三人均歷仕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朝,先後位至臺閣重臣,正統時加大學士銜輔政,人稱“三楊”。
時人鹹稱楊士奇有學行,楊榮有才識,楊溥有雅操。又以居所,稱士奇為“西楊”、榮為“東楊”、溥為“南楊”。
在三楊影響下,仁宗,宣宗頗能勤政愛民、信用賢良,內閣陣齊強大而高效,配合完美。洪熙與宣德的11年間,在內政上極可稱道,天下清平,是為仁宣盛世。
以“三楊”為代表的臺閣體詩文,內容上歌功頌德,粉飾現實;藝術上追求雅正,流於平實。永樂至成化年間,明代文壇幾乎為臺閣體壟斷。
第三位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時期政治家。
狄仁傑出身於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幷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僅四個月便被酷吏來俊臣誣陷謀反,奪職下獄,平反後貶為彭澤縣令。他在營州之亂時被起復,並於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進拜納言。後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覆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拜內史,於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唐朝復辟後,追贈司空、梁國公。
第四位
張廷玉(1672—1755年),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
清朝傑出政治家,大學士張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入值南書房,進入權力中樞。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飭吏治。雍正帝即位後,歷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拜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完善了軍機處制度。乾隆帝即位後,君臣漸生嫌疑,晚景淒涼,致仕歸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於家中,享年八十四歲,諡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張廷玉先後任《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聖祖實錄》副Quattroporte官,《明史》、《四朝國史》、《大清會典》、《世宗實錄》Quattroporte官。
第五位
蕭何(前257年-前193年),漢族,沛豐人。早年任秦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史稱“蕭相國”。
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
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
漢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劉邦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劉邦死後,他輔佐漢惠帝。
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諡號“文終侯”
第六位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
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元封五年衛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諡號為“烈”。
第七位
蒙恬(約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齊國(今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人,秦朝著名將領。
蒙恬出身名將世家,自幼胸懷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破齊國,拜為內史 ,深得秦始皇的尊寵,當時與其弟蒙毅號稱“忠信”。
秦統一後,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鄂爾多斯市一帶),率軍修了萬里長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國內交通閉塞的困境。大大促進了北方各族人民經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車府令趙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胡亥即位後,賜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藥自殺。
蒙恬曾駐守九郡十餘年,威震匈奴,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據傳蒙恬曾改良過毛筆,因此也被譽為“筆祖”。他是中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也是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
第八位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1]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商鞅透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
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
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指為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
第九位
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以字行於世,齊州臨淄人(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唐初政治家、宰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朝涇陽令房彥謙之子。
杜如晦(公元585年-公元630年),字克明,漢族,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長安)人。唐朝初年名相
杜如晦早年曾在隋朝任滏陽尉。隋朝末年,成為秦王李世民帳下重要參謀,李世民徵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杜如晦為其籌謀劃策,運籌帷幄,深為時人所敬服。
房玄齡十八歲時本州舉進士,授羽騎尉。後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後,為李世民出謀劃策,典管書記,是李世民得力的謀士之一。武德九年(626年),參與玄武門之變,與杜如晦等五人並功第一。
李世民建立文學館時,用杜如晦為從事中郎,為十八學士之首。玄武門之變時,杜如晦與房玄齡參與策劃,事成之後,二人功居首位。李世民即位後,杜如晦獲封蔡國公,累遷尚書僕射,與房玄齡同心輔政,為唐選拔人才、制定法度等。房玄齡善謀,而杜如晦處事果斷,二人因此被稱為“房謀杜斷”。
房玄齡在隨秦王李世民(唐太宗)征戰時,凡王府書檄,駐馬即成,言簡意盡,不需起草。曾被招為“十八學士”之一。李世民即位,封房玄齡為梁國公。官任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司空等職,總領百司,掌政務達二十年。參與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訂,監修國史,又曾與魏徵同修唐禮;調整政府機構,省並中央官員;善於用人,不求備取人,也不問貴賤,隨材授任;恪守職責,不自居功。同時負責國史館,先後監修成《高祖實錄》、《太宗實錄》、《晉書》。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齡病逝,追贈太尉,諡號“文昭”。後配享太宗廟廷。
貞觀四年(630年),杜如晦病逝,年四十六。追贈司空、蔡國公,諡號“成”。貞觀十七年(643年)繪像於凌煙閣,位列第三。
第十位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先驅。
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攝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帶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長子繼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歸政成王,正式確立了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緣為紐帶,把家族和國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倫理融合在一起,這一制度的形成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周族八百年的統治奠定了基礎。賈誼評價周公: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係者,周公一人而已。
國家有大難,方才見忠臣良將,對於所提問的十大名臣,我想了又想,在我認知的中國古代人物中選出了功勞大且沒有以下犯上,功成身退者,對於處於亂世的岳飛,商鞅,蒙恬身敗名裂是自然,但斯人已逝,其法不滅,以上十大名臣排名不分先後。
概括的四大名臣只是個人觀點,如有不實,望指正,
回覆列表
一、管仲,華夏第一相,實施改革,富國強兵,輔佐齊桓公稱為春秋第一霸主。
二、周公,禮樂的製作者,完善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長子繼承製,將家族和國家融為一體,為八百年周王朝統治奠定了基礎,影響後世幾千年。
三、商鞅,戰國時期的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秦朝透過商鞅一系列的改革,為秦朝的統一奠定了基礎,毛澤東評價其改革不僅限於當代,更影響中國數千年。
四、房玄齡,是李世民重要的謀士之一,與杜如晦並稱“房謀杜斷”,主持律令的制定,與杜如晦一起被後世稱為良相的典範。
五、魏徵,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以直言進諫而聞名,是一代名相。李世民評價其為“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六、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熙寧三年,拜其為宰相,開始主持變法。為了力挽宋朝於狂瀾,進行了一場僅次於商鞅變法的改革,設計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
七、耶律楚材,先後輔佐成吉思汗父子30餘年,對蒙古帝國從遊牧國家向封建制國家轉變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勸誡成吉思汗“可以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為元朝建立打下了基礎。終其一生,好像找不到啥不對的地方。
八、張居正,萬曆皇帝登基後,張居正任首輔,在位期間,大膽創新,大力改革,清查地主隱瞞的土地,改革稅賦,整軍經武,使得戚繼光這樣的人才能發光。梁啟超評價其為:明朝唯一的大政治家。
九、海瑞,明朝有名的清官,一生以敢於直諫而聞名,大力整治貪官,打擊紳士豪強,被譽為“海青天”,海瑞去世時,孑然一身,遺物只有8兩銀子再加上一堆衣物,還是在同僚的幫助下將棺木送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