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鄉村霖珺

    農夫的野望

    專注養殖技術、種植技術及農業相關資訊。

    檢視

    農夫的野望

    專注養殖技術、種植技術及農業相關資訊。

    網站首頁種植技術糧食種植

    青稞種植技術

    青稞是一種禾本科的禾穀類作物,主要集中在中國雲南、西藏等地區。是廣大藏族人民的主要日糧,青稞有著豐富的營養價值,並且也有一定的醫療作用,現在在中國已經有了將近4000年的種植歷史。那麼青稞該怎麼種植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青稞的種植技術,一起來看看吧!

    青稞 種植 技術

    1、整地施肥

    青稞因為種植地區的不同,其土壤、種植方法及天氣等都會有所差異。青稞土壤的前茬作物應為洋芋、玉米等。在採收完前茬作物後要注意做好整地工作,將土壤深根22釐米左右。在播種前合理整地有利於提高青稞種子的發芽率。然後在整地的時候要需要施足充足的基肥,基肥要合理配備農家肥與氮磷肥,滿足青稞生長所需的營養。然後要根據土壤的結構型別、生產產量等合理調整施肥肥料與施肥量。

    青稞 種植 技術

    2、選種播種

    一個優良的種子是保證青稞高產的關鍵,我們在選擇品種的時候要注意根據當地土壤環境及天氣等選擇一個適宜的種子。青稞播種時間宜早,根據海拔高度控制好播種時間,例如海拔在2700-2800中的應在三月左右進行。並且品種不同其播種季節也會有所不同。在播種的時候要注意控制好播種密度,保證出苗後每株健壯幼苗都有充足的生長空間。播種方法以溝播為主,播種要適當覆土澆水,促進種子發芽。

    青稞 種植 技術

    3、幼苗管理

    在青稞幼苗出土後要做好查苗補苗工作,疏除過密幼苗,在缺苗穴口補上同等生長的幼苗,保證勻苗全苗。然後要注意做好除草工作,合理除草是保證青稞健康生長的關鍵。一般以化學除草為主,因此在除草的時候要注意除草劑的使用。通常在幼苗長到4片左右的幼苗時與中耕除草工作結合進行。並且在我們還要著重注意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增強青稞的生長能力,提高產量。

    青稞 種植 技術

    4、水肥管理

    澆水施肥工作是為了滿足青稞在生長中對營養水分的需求。在幼苗期的時候要注意合理澆水促進幼穗的分化生長成大穗。然後在其抽穗期的時候要適當增加澆水量,促進青稞顆粒飽滿,提高營養積累。施肥的時候要根據幼苗生長情況及土壤等因素合理調整施肥量,最好是與澆水工作一起進行。要注意控制好氮肥的用量,雖然適量的氮肥能夠促進青稞的生長的,但是過量的話極易導致青稞徒長。

    青稞 種植 技術

    以上就是青稞種植技術的簡單介紹了。青稞種植技術其實是比較簡單的,但是由於生長環境比較特殊,因此導致很多地方無法種植,所以大家不能夠盲目種植哦!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了

  • 2 # 湘湘靚靚媽媽

    青稞也叫裸大麥、米大麥、元麥、淮麥,是大麥的一種特殊型別,因其內外穎與穎果分離,籽粒裸露,故稱裸大麥。它不僅是藏民的主要糧食、燃料和畜生飼料,也是啤酒、醫藥和保健品生產的原材料。分佈在中國西北、西南各省,適易高原清涼氣候。

    青稞是一種很重要的高原穀類作物,耐寒性強,生長期短,高產早熟,適應性廣。

    青稞的價值功效:

    青稞性平,味鹹,歸脾經、胃經、大腸經,含有蛋白質、脂肪、澱粉、維生素B。具有補脾養胃、益氣止瀉、壯筋益力、除溼發汗的功效。

    青稞的生長習性:

    春季寒暖適中,多大風和瑞雪;夏季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秋季天高氣爽,風少雨少,寒暖適中;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1.5℃,年無霜期60天左右,年日照時數在3200小時。

  • 3 # 戴松道

    青稞的生長習性是怎樣的?

    一講青稞開始我還知是什麼東西,一看還是講的是麥子。至如種麥子之事、我還是小時候看到過的,透過回憶是這樣的。

    1:我們這裡的老風俗是“九油十麥”,首先把土整理好,土要成條塊,取好排水溝,便如播種和排水。具體播種有兩種種方法,一種是蔸種,另一種是條種,蔸種就是用鋤頭挖坎子、條種是挖行子。先放底肥(過去就是放大糞灰)再放種子,種子上蓋好土,以後要保持土的溼度有利於對種子的發芽。

    2:發芽出土後、有三寸左右的時候,就要開始施追肥.,一般用尿素溶解在水裡澆淋,附帶注意病蟲防治,在下雨天要注意排水,不能在水裡生長、只要保持土有溫潤就可以。

    3:管理和施肥適當,很少有病蟲害。我只介紹我雙峰縣的種法是這樣的,如有不到之處,請補通和指教。

  • 4 # 湘村新農人

    青稞(英文:Hulless barley),是禾本科大麥屬的一種禾穀類作物,因其內外穎殼分離,籽粒裸露,故又稱裸大麥、元麥、米大麥。主要產自中國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等地,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糧食。青稞在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距今已有3500年,從物質文化之中延伸到精神文化領域,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內涵豐富、極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青稞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已推出了青稞掛麵、青稞饅頭、青稞營養粉等青稞產品。在藥性功效方面,青稞具有補脾、養胃、益氣、止瀉、強筋力之功效。

    中文名

    青稞

    植物界

    禾本科

    大麥屬

    別稱

    裸大麥、元麥、米大麥

    簡要介紹

    青稞分為白青稞,黑青稞,墨綠色青稞等種類。青稞主要分佈在中國西藏、青海、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壩州、雲南的迪慶、甘肅的甘南等地海拔4200—4500米的青藏高寒地區。青稞是西藏四寶之首糌粑的主要原料。

    主要產地

    青稞

    西藏聯鄉(歷代班禪貢品青稞基地)、尼木(歷代達賴貢品青稞基地)、普蘭(古格王朝貢品青稞基地)、澤當(吐蕃王朝貢品青稞基地)、崗巴(喜馬拉雅稀缺物種青稞基地)。

    崗巴基地

    喜馬拉雅稀缺物種青稞基地:崗巴

    崗巴境內自然植被稀疏,70% 為高原丘陵,其餘為河谷灘地,地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6155 米,相對高差200 米左右。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春季寒暖適中、多大風和瑞雪;夏季氣候溫和、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秋季天高氣爽、風少雨小、寒暖適中;冬季寒冷乾燥、季風頻繁。年平均氣溫1.5℃,最熱月為7 月,平均氣溫9.2℃;最冷月為1 月,平均氣溫-8℃。年無霜期60 天左右,年日照時數在3200 小時以上。耶汝藏布流域橫貫全境。河流主要有耶汝藏布、奎曲、亞曲三大水系,其支流星羅棋佈,滋潤著豐饒的千里草原。崗巴與薩迦、亞東、白朗、定結諸縣相鄰,南與錫金雪山接壤。東距日喀則市307 公里,距拉薩市580 公里。總面積3935.89 平方千米。總人口1 萬人(2003年)。

    自從1938 年發現野生大麥之後,科學家們在青藏高原各地都陸續發現了野生大麥。透過研究,認定青藏高原的青稞,實際上就是中原大麥的祖先。同時,青稞也是當今世界所有糧食作物中、為數不多野生與培植共存的物種之一。然而,歷經千百年之後,人們驚異地發現,當海拔達到4200 米以上,所有現存的培植品種都無法成活,只長得出青稞草時,依然還有一部分品種的青稞,頑強地成長、抽穗揚花,為西藏人提供寶貴的食糧。這種青稞種子沒有名字,老百姓俗稱為“農家品種”。這些品種裡最突出的一種,就是崗巴縣孔馬鄉的青稞,可在海拔4750 米生長。崗巴青稞,隱藏在雪山峰尖,只有有緣的人才能目睹到她的耀眼璀璨。崗巴青稞,因為胚芽和表皮面積大,含豐量β-葡聚糖,可以說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寶物”。2011 年,西藏雲上金箭農業懷抱著夢想,擔負起責任走進崗巴,經過大量的考察研究和科學認定,終於將崗巴確定為“喜馬拉雅地區稀缺物種青稞”搶救型保護基地。

    “喜馬拉雅山地區稀缺物種青稞”—崗巴青稞,有其頑強的一面,充分體現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同時也有及其脆弱的一面,離開原產地即變異,甚至消亡,說她是稀缺物種青稞,是因為不可複製。

    澤當基地

    吐蕃王朝貢品青稞基地:澤當

    青稞產地

    澤當鎮位於中國的西藏自治區雅魯藏布江中游南岸,海拔3551 米,人口約1.52 萬。澤當背山靠水, 土地肥沃。年均溫度8℃—9℃,最熱月均溫15.7℃。年降水302 毫米,太陽輻射強, 日照時間長,農業發達,有“西藏糧倉”之稱。澤當曾譯“孜塘”,在藏語中,“澤”意為玩耍、嬉戲;“當”意為平灘、平地、壩子。這個地名,源自當地所傳觀世音菩薩點化神猴與羅剎女交媾繁衍出人類的神話,這裡傳為當初其後代下山玩耍嬉戲之地,故名。澤當是西藏惟一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雅礱河風景名勝區的中心。

    雅礱澤當是藏民族的搖籃和文化發祥地,這裡的人們勤勞樸實,能歌善舞,熱情好客。這裡有西藏四大神山之一的貢布山,山腰間有三個“仙洞”,傳說是西藏人類始祖居住的地方,至今儲存完好,四季香火不絕。這一帶誕育了藏族文字的創始人,產生過藏族第一部詩集、第一部藏戲,出現過第一代藏王、修建第一座宮殿、開墾第一塊耕地。西藏曆史上的眾多傑出人物都誕生在這裡。

    雅礱河從古老的澤當貫穿而過。雅礱河,這個名字儘管在藏漢古史和現代典籍中經常可以見到,但翻開任何地圖冊都難以找到,因為它實在太小了。從源頭到注入雅魯藏布江的河口,全長不過六十多公里。上游只是潺潺一線,但終古長流,永不涸竭;中下游一帶稍寬,也只有十米左右,有的地方甚至可以撐竿橫越。它的出名,是因為這裡孕育了藏民族的祖先,是古代吐蕃王朝的興王故地,也是整個西藏文明歷史的策源地。

    雅礱河水也很特別,據佛典記載,它有八大優點,一甘,二涼,三軟,四輕,五清,六不腐,七飲時不損喉,八喝下去不傷腹。雅礱河流域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饒,牛羊遍野,農牧業十分發達,號稱西藏的糧倉。這裡的民族手工業有悠久的歷史,氆氌、圍裙、木碗、石鍋、竹器、藏被、地毯等傳統手工藝品,以造型奇特、富有民族特色,名聞遐邇。據學術界稱,《紅樓夢》第一百零五回,錦衣軍從寧國府查抄的物品中有三十卷氆氌,據考證就是這裡的貢品。雅礱澤當不僅是西藏文明發祥地,也是青稞文化發源地。這裡是西藏最先從蠻荒進入農耕時代,最先馴化和栽培青稞的地方之一。離澤當不遠的貢嘎縣昌果溝,是西藏昌果溝新石器時代遺址。據最新報道,在昌果溝遺址發掘中,科學家在灰坑內的燒灰中發現並採集到一批新石器時代的農作物遺存——農作物種子炭化粒。採集到約3000粒類似於麥類種子的炭化粒,經鑑定與研究認定為青稞(Hordeumvelgare L.var nudum)種子炭化粒。昌果溝古青稞炭化種子是西藏高原上首次發現的史前青稞遺存,這一發現將西藏高原上傳說中的青稞農耕歷史提前了約1.5 個世紀,並首次將西藏高原的青稞農耕上溯到了新石器時代。

    西藏雲上金箭農業,在澤當建立了“吐蕃王朝貢品青稞基地”,目的就在於保護青稞文化,發揚藏民族優秀文化,挖掘青稞科研成果,使這一古老植物煥發耀眼光芒,從而使當地老百姓走上更加富裕之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反覆尿路感染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