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翌智金融
-
2 # 了不起旳蓋茨
財務自由不是一個確定的數字,而是生活的一種狀態。
財務自由是指人無需為生活開銷而努力為錢工作的狀態。簡單地說,一個人的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至少要等於或超過他的日常開支,如果進入這種狀態,就可以稱之為財務自由。
很多華人調侃,華人達到財務自由有九個階段,不知道你到了那個階段?
由於每個人對生活、財富的需求不同,對財務自由的理解也不一樣。雖然我們大多數人不能達到財務自由,但至少我們要有良好的心態。
實際上人類對自由的嚮往除了金錢,還有其他的追求,比如人身自由、思想自由、時間自由。所以除了錢,我們還有詩和遠方。
-
3 # 財稅職場
我認為財務自由不是一個確定的數字。賬務自由因人而異。我覺得一個人要想實現財務自由,首先他得是一個愛理性思考的人,當一個以適應的思維方式與適當的智力相結合時,就會得出跟很多人不同的判斷,甚至相反的結果。我還認為虛擬經濟就是一種腦力勞動,它的勞動力成本就是智慧。
美國有一部電影,叫《當幸福來敲門》,推薦大家看一看。
故事的背景是1981年的美國舊金山,當時美國 經濟處於不景氣的狀況,片中的男主角是在這種環境下奔命的推銷員。男主角推銷一種掃描器,不過,這種產品價格昂貴而且不實用,所以無論如何努力,男主角也沒辦法讓妻子和兒子過上舒心的生活。就在這個時候,稅單和罰單就像石頭般砸來,正當他焦頭爛額之際,妻子也離他而去。而在這個時候,他得到一個到投資公司做實習生的機會。於是男主角帶著懂事的兒子開始了一個個艱難的日日夜夜。男主角堅強面對困境,一邊打工,一邊賺錢,一邊努力培養孩子面對困難的樂觀精神,父子倆日子雖苦,但還是快樂生活著。頭腦靈活的他很快掌握了股票市場的知識,隨後開了自己的股票經紀公司,最後成為百萬富翁。實現了他人生的”財務自由“。
所以我覺得財富是與智慧分不開的,人生就是這般奇妙,只要你善於思考,在許多不經意的瞬間,長著翅膀的小天使悄悄地飛到你耳邊,輕輕地“嗨”了一聲,從此,你的人生就變的不一樣了。
祝願:看到此篇文章的你,都能實現財務自由。
回覆列表
曾經以為財務自由是這樣
我在2000年剛畢業那會,我大學的好朋友推薦我看《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看起來要和我瓜葛很久。當時第一次聽到「財務自由」這個概念。粗淺的理解為:資產到一定程度,每年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大於生活所需。所以你無需再工作,即可以安度餘生。
但凡抽象的概念,人們都難以理解,所以後來有人計算過,人究竟一生要賺多少錢,才能「財務自由」?我記得2003年左右,那時候網際網路上流傳一個帖子,做了仔細的分析,600萬人民幣。在2003年的時候,即使是對於北京居民,600萬也是一個天文數字。所以吃瓜群眾紛紛表示不可信。還有一次上班路上,碰到一個30多歲的同事,他說如果自己中了500萬大獎(福利彩票),第二天就退休。另外一個例子,我一個同事買了當時北京望京的聯排別墅 Class,當我聽說100萬的總價時,非常吃驚。而現在,這個小區最小的戶型150平米,每平米單價早早超過了10萬。
但是,情況沒過多久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約是2009年,我們去參加外地的活動。大巴上,一對年輕人調侃說:如果現在中了500萬,也就是買一套北京房子,退休還早。
現如今,我身邊的同事,談起財務自由,想大多數人心中所想的,是小几千萬。不要覺得幾千萬很誇張,在北京中關村,望京等地區,普通住宅的房價已經逼近10萬一平米,而學區房早已超過這個價格。原來因為10萬一平米的學區房而被調侃為「宇宙中心」的五道口地區,10萬已經是舊黃曆了。所以,小几千萬,也就是兩套房子的價格。
這就是時間的力量。這讓當初覺得是可以退休的「天文數字」,變得沒有那麼神聖。雖然房價增長不等於通貨膨脹,但房價增長遲早傳到到其他生活領域。超發的貨幣總得有安身之所。房價停止增長之時,便是其他生活物資增長之日。
這樣的通貨膨脹還會繼續下去嗎?誰也說不清楚。但它給我們一個提示,當你以固定的「數字」去定義財務自由時,那個誰也無法預言的通貨膨脹會狠狠的敲打我們。
財務自由的真正定義?
我們的所有存款,一直隨著時間貶值。當我們在工作時,好公司的工資會隨著通脹水平也在水漲船高。這讓我們得以保持甚至不斷提高生活水準。但是當我們年齡變大,職場競爭力下降,收入無法同步增加。甚至更老之後離開工作時,麻煩就來了。
通貨膨脹會顯著的降低我們的生活水準。
若把自由定義為「免於恐懼」,那麼財務自由的定義就是「有能力戰勝年齡和通貨膨脹」
普通人如何實現財務自由
一、和大眾心理保持一定距離
為什麼要和大眾保持距離?雖然從眾是安全的,是安逸的,但是,從眾是最危險的一條道路。因為財務自由,在任何國家,都不是一個「普世結局」,都是少數人才能到達的境界。所以,跟隨大眾,你的財務水準最終也只能達到大眾的境界。
二、 瞭解自己,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最大
我相信只有把自己的能力和優勢發揮到最大化,能讓自己有獨樹一幟的品牌和影響力,才有可能把個人價值最大化。只有把個人價值最大化,才有可能得到財務自由。
不斷把「現金」再投資 - 投資財務,投資自己
現在大家都有投資意識了,我覺得除了做財務方面的投資,最終的是投資於自己的頭腦,投資於自己的品牌。畢竟,你所有的財富,都來自於健康身體和那顆有智慧的大腦。在股票投資中,有一個被人忽視的秘籍,就是「分紅再投資」,就是拿分紅的錢再度買入這隻股票。《投資者的未來》(傑里米·J·西格爾)這本書就是在分析和分享這個原理。
同樣,最值得「再投資」的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要拿掙到的錢再度投入在自己身上,讓自己變得更健康,更有智慧,更有個人品牌。
我經常這樣說服自己買一個看起來很貴的東西,比如最新的 Macbook Pro筆記本,比如 Mavic Pro 無人機,比如最近正在考慮的 Telsa Model X(之前定的 Model 3第一是到貨時間太晚,第二定位會遠低於 Model S 和 Model X )。當我成功的說服自己,這些都是自己的「生產力工具」時,原本的「消費」就變成了「投資」。
問自己幾個問題:
1. 你能讓自己更加有吸引力嗎?
2. 你能讓自己更有智慧嗎?
3. 你能讓自己有對未來有更多的 insight 嗎?
4. 你能讓自己有更多變現能力嗎?
如果希望在這幾個答案上都答 Yes,那麼請把現在掙到的錢大膽的投入在自己身上。因為只有自己,只有不斷提高的自己,只有影響力不斷擴大的自己,才是戰勝通貨膨脹的終極武器。
三、不斷嘗試可以戰勝「通貨膨脹」的職業
什麼樣的職業才是好職業?在以往,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錢多活少」。當然,這種活基本不存在,大家所以退而求其次選擇了「錢多活多」的工作。但這樣的職業就是好職業嗎?
能戰勝「通貨膨脹」的職業一定是「越老越香」並且可以不斷漲價的工作。
越老越香的工作有哪些?能不斷漲價的工作的有哪些?這裡不一一列舉。但是大家需要避免沉沒在如下型別的工作中:
1 - 消耗型的工作 - 不能成長和發展的工作
2 - 佔據你所有時間的工作 - 榨乾你所有精力的工作
3 - 無法「和時間成為朋友」的公司的工作 - 夕陽產業的工作
4 - 「人才」可以批次培養的工作 - 比如低階的 IT 工作
5 - 註定被機器人代替的工作
6 - 競爭愈發激烈的工作
7 - 門檻低的工作
8 - 純粹拿時間換錢的工作
9 - 沒有邊際成本降低效應的工作
什麼樣的工作是好的工作呢?今天早晨看到朋友圈一個朋友說,自己在學「職業品酒師」。這樣的工作一聽就是好工作,為什麼?第一,很少聽到有人從事;第二,一聽就很靠譜;第三,越老越香;第四,不會佔據太多時間;第五,有個人品牌效應;第六,和「消費升級」趨勢吻合。
四、買入可以戰勝「通貨膨脹」的公司的股票
普通人,如果不真正的投資,很難獲得財務自由。因為存款是時間的函式,每年掙得錢加起來減去花費就是存款。花費一定時,存款的增速只和每年掙得錢有關。但是,這只是1 + 1 + 1 + 1 + 1…這樣的公式,每一個加號,就代表一年過去。即使加薪,最多就是1變成1.1,1.3,本質就是一個時間的加法。但是投資呢,是1.1 x 1.1 x 1.1 x 1.1 …這樣公式,每個稱號,代表一年過去,假設年複利達到10%。這是一個基礎規模不斷變大,保持增速的遊戲,時間越長,增長效果越大。如果你按加法(線性函式)去增長,我按照乘法(指數函式)去增長,時間一長,我會遠遠把你甩在後面。
舉個例子:A每年攢10萬,連續贊40年,總額400萬。B每年投資10萬,第一年投入的10萬,假設保持複利10%,在第四十年就等於452萬,這還不算後面39年每年的投資 的10萬元的複利增長。這才是一個天文數字!
其實,通貨膨脹本身也是指數函式,假設通貨膨脹率為0.6,那麼1萬元在30年後就變成了1563元 ((0.94)^30 = 0.1563)。投資的真正含義就是以正向的複利戰勝負向的複利。
什麼樣的投資可以戰勝通貨膨脹,投資於那些可以抵禦通貨膨脹的資產。前十幾年是房產,因為超發的貨幣都流入的房市。後面呢?我覺得那些可以戰勝通貨膨脹的公司的股票值得關注。這些公司的產品,可以不斷的擴大規模,同時保持「漲價」。
總結一下:為了達到真正的財務自由,我們需要戰勝年齡(注意,不是靠 PS和美顏相機,那是自欺欺人),也需要戰勝通貨膨脹。
其實 Amazon CEO 貝索斯每年都在給股東講的道理,就是 Amazon 以現在的利潤,不斷投入,去獲取更大的自由現金流。這是這家淨利潤幾乎為0(經常為負),但市值將近4000億美元公司的估值的秘密所在。如果以這種方式去運營自己,你能接受自己每年「淨利潤率」為負嗎?
為了戰勝通貨膨脹,我們要有正向的「複利」,至少這個複利要大於通貨貶值的速度,假設通貨每年貶值6%,那麼我們就至少得達到6%的複利增長,才可以持平。要想增值,還得要比6%高。為了戰勝通貨膨脹,我們就得投資於那些可以戰勝通貨膨脹的資產或者股票。
知道我為什麼喜歡那些賣的貴的,不打折的,不斷漲價的品牌的產品?為了讓自己戰勝通貨膨脹,我得了解哪些品牌可以逆勢而漲。而我們自己最終的選擇,也就是要麼靠近這些品牌(加入這些公司),要麼受益於這些品牌(買這些公司的股票),要麼成為這樣的品牌(創業做這樣的事情—— 我就賣這麼貴,我值這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