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此箋
-
2 # 洛夏37
紅樓夢裡出現的戲曲都是真事隱的組成部分,西廂記改編自唐朝元稹的會真記,而西廂記的作者是元朝人,紅樓夢鍾愛的是元,甄士隱就是"元",所以他稱比自己年齡小的賈雨村為兄,自己是弟,元是二兒,二兒肯定是弟,林如海也稱呼賈雨村兄,但林如海不是元,而是示,是二小,二兒二小都是弟,賈府西府都是二哥二爺,所以西府是弟,推理可知,西府是元,是示。賈府東是日西是月,賈府是明府,是元的明府,這是紅樓夢體現政治姓的方法,需要推理解析才能明白,紅樓夢是政治小說,抒發明朱家徐家的政治情感。全新解讀紅樓夢的新書«紅樓夢的輪迴»已經出版發行,更全面解讀解析的新書«紅樓夢全解析讀本»即將出版發行,敬請華人關注。
-
3 # 林茜的樂園
其實,《紅樓夢》裡出現的《西廂記》臺詞並不多,大多是寶玉和黛玉,寶釵和黛玉之間對話的時候才出現的;在寶玉和黛玉一起讀《西廂記》的時候,寶玉與黛玉開玩笑說“我就是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的貌”,還惹得黛玉發脾氣來著;
之後就是黛玉葬花的情節了,因為之前的諸多誤會,黛玉對寶玉不理不睬冷冷淡淡,寶玉花費了好大工夫才哄好了黛玉,二人和好如初。
之後是賈母在大觀園宴請劉姥姥的時候,大家一起玩遊戲,跟著鴛鴦的骨牌說對應的詩文,黛玉怕被罰,說了幾句《西廂記》裡的話語,被寶釵發覺了,半正經半玩笑的說教了黛玉一頓,二人一番交談之後,反而親近了不少,從此變得親如姐妹,黛玉也不再處處針對寶釵了,反而和她走得越來越近。
我覺得這本《西廂記》大概是一條很有用的暗線吧,始於寶玉,寶玉黛玉之間的情感由此更加明瞭,後來又連上了寶釵,寶釵黛玉從此解開了心結,暗中也符合了曹雪芹先生“寶釵黛玉本為一體”的說法,一舉數得。
此外,大概也因為《西廂記》的故事和改編的戲劇,在清朝時影響力很大吧,作為大家休閒娛樂的重要部分,話題性是很高的,所以《西廂記》的臺詞出現在曹公當時寫作的小說《紅樓夢》裡,也就不足為奇了。
-
4 # 阿丹151014015
這個問題不全面,在紅樓夢書中與《西廂記》臺詞同時出現的還有《牡丹亭》臺詞。《西廂記》的故事誕生於唐代的《會真記》後來又有“鶯鶯傳”,又有改編成為戲曲是元雜劇《西廂記》。崑曲在元末明初才形成,在明代和清代初期中期盛行。
紅樓夢小說中寶黛看的是《會真記》,在回目中寫的是《西廂記》,寶黛說的臺詞也是《西廂記》。寶黛平時在賈府看的戲都是崑曲,但紅樓夢小說中似乎並沒有提到過賈府看戲時並有點過《西廂記》(明代改編成崑曲《西廂記》)。大概是《西廂記》中的張生和崔鶯鶯透過丫頭紅娘牽線私定終身,張生翻牆而入與崔鶯鶯私會交歡“生米做成熟飯”後再逼老夫人崔鶯鶯的母親同意他們成婚,這樣的故事情節完全違背封建道德標準。或者在清代《西廂記》就已經處於被半禁演狀態,起碼是在賈府家庭聚會這種有兒童青少年(未成年人)在場的情況下是一般不會點唱的劇目。
還有一個情況就是明代湯顯祖創作出《牡丹亭》之後,崑曲《牡丹亭》的演出非常轟動完全遮蓋了過去《西廂記》盛行的風頭。此後《牡丹亭》盛行《西廂記》的流行程度就比較偏低了。(《牡丹亭》“驚夢”杜麗娘與柳夢梅,在杜麗娘的“春夢”中相愛交歡。)
崑曲《牡丹亭》雖然也有柳夢梅與杜麗娘的私會相愛交歡情節,但一折在“驚夢”中是杜麗娘所做的“春夢”並非真實發生的“私情”。另兩折是“幽媾”“歡撓”也是表現男女主角的婚前“私會”交歡,但此時女主角杜麗娘已經死去成為鬼魂是“人鬼情未了”,而並非真實發生的兒女“私情”。(《牡丹亭》“冥誓”,柳夢梅“人”與“鬼”杜麗娘在“幽媾”、“歡撓”之後海誓山盟。)
《牡丹亭》中柳夢梅與杜麗娘在掘墳墓“回生”(還魂)和“婚走”一出由石道姑為媒正式成婚之前,夫妻之間並沒有真實發生實質性的“婚前”性行為。兩人的第一次性行為是“夢交”、第二次性行為是“人鬼魂交”,在封建道德標準中應該屬於“打擦邊球”。
(《牡丹亭》“婚走”由石道姑做媒,杜麗娘在柳夢梅為她掘開墳墓“回生”還魂復活之後,以完整的女兒之身“清白之身”正式與柳夢梅拜天地成婚配。)
個人理解,紅樓夢中“元妃省親”點“離魂”脂批:伏黛玉之死,和黛玉聽到梨香院小戲子唱“驚夢”中柳夢梅與杜麗娘“夢交”一折“良辰美景奈何天……”“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戲,也是為了維護第一女主角林黛玉“質本潔來還潔去”的符合封建道德標準的完美大家閨秀形象。
(《牡丹亭》“離魂”,杜麗娘相思成疾死於與柳夢梅在“春夢”中相愛交歡後的中秋節雨夜。)
包括黛玉後來與湘雲的中秋聯句“冷月葬花魂”,繼元妃省親點“離魂”之後、黛玉再次預示自己與《牡丹亭》中杜麗娘一樣因傷情而亡,死於中秋節淒冷的雨夜……。
程高本中,黛玉死前對紫娟說“我的身子是清白的,千萬送我回南邊去……”。這個情節正是延續了曹翁維護林黛玉大家閨秀“清白之身”的用意。
紅樓夢書中,黛玉的葬花吟“質本潔來還潔去”,一直在強調此意。
-
5 # 醉樂紅樓
作者這樣的安排是很有意思的,看西廂記出現過的章次就可以知道。原因應該有以下幾個:
第一,寶黛共讀西廂,第一次真正解讀愛情的真諦。
寶黛之間有懵懵懂懂的情愫,但卻不知道這種感覺是什麼,是從書裡才明白過來,原來這就是愛情。
這本書是兩個人之間的小秘密。這本書他們只能夠悄悄的看不能夠讓別人知道的,但是這書也寫的太好了,兩個人看完都默默記在心裡。只是愛情仍然在發乎情 ,止乎禮,不需要多餘的東西,依然很美好。
第二,大家行酒令,黛玉不注意說出了西廂記的詩詞,為寶黛和解埋下伏筆。
鴛鴦又道:“左邊一個`天"。”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寶釵聽了,回頭看著他.黛玉只顧怕罰,也不理論.鴛鴦道:“中間`錦屏"顏色俏。”黛玉道:“紗窗也沒有紅娘報。”鴛鴦道:“剩了`二六"八點齊。”黛玉道:“雙瞻玉座引朝儀。”鴛鴦道:“湊成`籃子"好採花。”黛玉道:“仙杖香挑芍藥花。”說完,飲了一口。黛玉無意識說出了西廂記中的詩句,大家沒有在意,但寶釵卻上了心,因為小時候的她也曾經看過這些詩詞。留心記下黛玉說出的這些話,寶釵想到了可以和黛玉和解的辦法。
寶釵趁著無事便到瀟湘館來找黛玉,先說要審黛玉,後來見黛玉不好意思,便不再鬧他,反而真心的去教導她。
你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織的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的看也罷了,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話,說的黛玉垂頭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應"是"的一字。寶釵也許並不知道,她對黛玉說的一番話深深打動了黛玉的心。因為從來沒有人這樣教導過黛玉,黛玉感到很溫暖,心中對寶釵很感激。 有這樣一件事,在加上寶釵來探望生病的黛玉,開解她,贈她燕窩,這邊完全贏得了黛玉的心,黛玉把她當親姐姐對待。
第三,邢岫煙說出西廂記的詩詞,原來所有的女孩都度過西廂記。
岫煙笑道:‘她這脾氣竟不能改,竟是生成這等放誕詭僻了.從來沒見拜帖上下別號的,這可是俗語說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個什麼道理。”雖是怪罪之語,確說明妙玉也是性情中人。 邢岫煙師從妙玉。原來每個女孩子都在這樣的年紀讀過西廂記,最美好愛情都很嚮往。
-
6 # 不止看戲
《紅樓夢》裡二十三回,二十六回,三十五回,四十回,四十九回裡都出現了《西廂記》。它在《紅樓夢》中出現的次數尤其值得注意,並且有一個細節,書中所有引用《西廂記》的曲文都是有賈寶玉和林黛玉說出的。 《西廂記》是重情感反禮教的典型作品,而《紅樓夢》裡的賈寶玉、林黛玉,包括薛寶釵、元春、探春、惜春等都是在嚴重的禮教之家,加上官府後背的身份,這禮教更加了一重。 張生和崔鶯鶯是衝破禮教,兩情相悅,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而這一點,反映在《紅樓夢》裡就是賈寶玉和林黛玉之前的從初次見面就似曾相識的感情為起點。但是不同的是,張生和崔鶯鶯的故事,放在《紅樓夢》裡終究是一場“戲文”,一個故事,並不能照進現實。 更進一步說,寶黛愛情和張崔的愛情還有一個共同之處:都非常注重人性的發展,把對自由愛情的追求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比如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豔曲警芳心》中寫到,寶玉在沁芳閘橋邊石頭上看書,結果被黛玉看見。寶玉說:“好妹妹,若論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別告訴別人去。真真這是好書!你要看了,連飯也不想吃呢。”然後黛玉接過書一下看了十六回,不光看的出神,心裡還默默的記誦。
-
7 # 文惠來
書中寫道這個很奇怪。第23回回題寫的是“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用的名字是《西廂記》,可是寫到寶玉看的書名卻是一套《會真記》。這正是作者借《西廂記》之名寫《會真記》內容的暗度金針的做法。元稹的《會真記》寫的是一個寒門書生張生對一個沒落貴族女子始亂終棄的故事,還為自己不道德的行為找藉口。“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於人。…,昔殷之辛,周之幽,據百萬之國,其勢甚厚。…予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
作者正是用這個故事來影射清朝打著為明朝報仇平息內部起義的藉口帶兵入關,最終卻說南明是偽政權不予承認,趕盡殺絕並抹黑明朝歷史的這種“始亂終棄”不齒行徑。
回覆列表
《西廂記》在大觀園裡被當成禁書,《紅樓夢》裡出現《西廂記》的臺詞,也大都出現在寶玉、黛玉和寶釵三人的對話之間。寶玉曾與黛玉開玩笑“我就是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的貌”,黛玉也曾因為說了戲文裡面的詩詞而被寶釵發現而勸誡。
之所以有這樣的處理,也是為了符合《紅樓夢》這部小說的主題還有寶黛釵三人感情糾葛與人物性格的設定。《西廂記》本來就是歌頌了崔鶯鶯與張生為了追求自愛情敢於與封建禮教對抗的鬥爭精神。
這樣靈魂上的相愛,無疑是寶玉與黛玉最為讚許和欣賞的。再加上《西廂記》文采斐然,黛玉讀來“自覺詞藻警人,餘香滿口”,更是愛不釋手。只不過,這樣的欣賞,只能寂靜相愛,靜默歡喜。因為被視為禁書,當作淫詞豔曲,難登大雅之堂。
縱使寶釵後來勸誡黛玉,但也說明這個深受封建禮教影響的大家閨秀,也是偷偷看過這種書。對於愛情的嚮往,其實早就悄悄紮根在大觀園這些少男少女的心裡。尤其像聰慧的黛玉讀《西廂記》,更是會激發她對於靈魂之愛和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嚮往。
小說裡,黛玉與寶玉在花下共讀《西廂記》那一幕,是兩人之間最為浪漫而溫馨的一幕。那樣的心心相印和心意相通,卻只能留在記憶裡。最後寶玉娶了寶釵,也如曹公寫的那樣,“縱使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
此外,小說裡出現《西廂記》和《牡丹亭》裡的那幾句戲文,如“良辰美景奈何天”,“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等,被黛玉聽到,自覺沉迷。其實,也是暗合了黛玉最後的命運,縱使如花美眷,也敵不過似水流年。木石前盟,只能成為鏡花水月,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