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海獵人王子

    因為手機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工具,它是人類互相連線的視窗,是一個個的虛擬身份,下一代的“手機”應該是植入人體的晶片,

  • 2 # 拾光墨坊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手機並沒有錯,錯在使用的人。的確,不可否認,我們身邊的大多數都有手機依賴症。但這不能成為我們“墮落“的原因。我們身邊有好多人有玩物喪志的潛質。終其原因,都是因為不懂的剋制自己,古語說,沒有自制力的人不足以談人生!要想合理使用手機,我建議:

    1、重新認識手機,手機不過是一個使用工具,就像你要過河必須藉助工具,比如船。但是已經過河就沒必要繼續馱著船了。那是後船就是累贅,會變成身體和思想的負擔。

    2、使用手機也要區別對待,使用主體大人還是孩子?用途是什麼?這些因素都要考慮。但是有一點是確認的,那就是堅持適度。凡事過猶不及,勞逸結合最有利於身心健康!

    總之一句話,任何行為的過度都會變成傷害!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 3 # IT聯想磚家

    手機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活。

    比如做生意的人,不用去公司,手機也可以接單,手機繫結的各種app,也省去了我們去銀行排隊的煩惱。又比如打電話,直接用微信影片和語音,省去了不少電話費。學校有什麼通知也可以最快的速度在群裡告訴大家。總之好處太多,和生活密切相關。大家都在用,你不用人家又說你脫離社會了,某些地方還不收現金,只能支援微信和支付寶。國情就是這樣,所以現在好多年級輕輕的人都頂著個大眼袋。上次聽一個朋友說,她在俄羅斯,當地人說拿個手機走路都在刷屏的都是華人。

  • 4 # 我是傲嬌的豬

    手機僅僅是與社會聯絡的一個渠道。(1)找到你喜歡做的事情,你會發現一個晚上沒有手機並沒有影響你的生活;(2)人際關係並不只有透過手機才能維繫,其實還有很多方法。(3)建立自信,過你真正想要的生活。久而久之,你會發現手機只是你眾多工具中的一種,你能控制他,而非它來控制你。

  • 5 # 全自動

    順應時代的潮流吧,手機現在已經是人體外的一個器官了。生活工作都離不開手機,所以為什麼要逃避手機呢?合理利用手機,把手機的好處發揮出來。豈不是很好

  • 6 # 小袁生活

    現在的年輕人都離不開手機了,

    比如,你想買一件物品,實體店賣90,網上賣80,你肯定會選便宜的。但是,你從網上買需要一段時間才到貨,實體店直接買就行。

    其實這是一種病,叫

    手機依賴症

    症狀

    實際情況

    還有這樣的

    患上手機依賴症的原因是

    手機太好玩了!戒不了啊!

    其實導致患上手機依賴症的根本因為是

    歪懷、APP、手機。

    現在的APP沒有網路是無法使用的,網路最好用的是歪懷(WiFi),因為行動網路需要流量,流量根本不夠用啊!

    有人說這都是因為手機,如果沒有手機,也就不會有手機依賴症了。

    這個也不能怪手機,一個字

    現在的人玩手機基本超過一個小時,甚至兩個小時!手機在給人帶來方便的時候,但也存在一些隱患

    怎麼根治手機依賴症呢?

    有人說,這都是因為手機,把手機扔掉不就行了

    但是,你真能扔掉嗎?

    還有那麼多東西沒買,那麼多遊戲沒玩人生啊!

    之前看了一條新聞,某大學舉辦了一個活動,放下手機,一起閱讀。

    結果只有一位學生做到了,沒有手機的情況下,讀了5個小時的書。其他人只做到了一兩個小時。

    為什麼差距這麼大呢?

    因為有的學生總是靜不下來,總是想著其他事,有的學生在讀書的時候,遇到不會就用手機搜搜。

    大家也可以用用這個方法,看看你能堅持多久?

    說得這,怎麼根治手機依賴症呢?

    一個字

    堅持每天只玩一個小時的手機,依次遞減,就可以了。或者是適當的玩手機,不要無節制的玩,限制玩手機時間,建議放一個鬧鐘在口袋裡,時間一到就響,叮鈴鈴,叮鈴鈴,叮鈴鈴,叮鈴鈴。

    或者買一本字典詞典,一本書

    每天讀上一兩個小時,不會的查字典詞典,畢竟

    腹有詩書氣自華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知識改變命運

    這樣,你就不會被手機吸引住了。

  • 7 # 伍治堅

    為什麼這些APP對他們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他們對這些APP的痴迷,和酒鬼對於酒精的痴迷,有沒有相同之處?如果這些APP容易讓人上癮,我們應該如何防止自己和家人墜入陷阱呢?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資訊大爆炸

    首先,從科技進步引發的新經濟說起。

    當前新經濟最重要的特點就是資訊大爆炸,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無時無刻不處於海量的各種資訊之中。

    以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影片網站Youtube為例。根據最新的統計資料,目前每分鐘被上傳到Youtube上面的影片大概有300個,也就是說,每天(24小時計)有43萬2千個影片被上傳到Youtube上,一年下來就有1億5千7百多萬個影片。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假設85歲),即使無時不刻不停地觀看Youtube上面的影片,也不可能把僅在一天內上傳的影片看完。

    《網際網路時代》一書提到,微博網站上一天釋出的資訊,就超過《紐約時報》60年釋出的內容總和。在我們這個時代,兩天積累的資訊總和,相當於人類歷史留下的全部記憶。

    手機:身體的第二器官

    除了像Youtube這樣的影片APP外,還有不計其數的社交APP、新聞APP、短影片APP、社群APP等,簡直讓我們挑花了眼。如此眾多的內容供給,也開始悄悄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

    根據EMarketer的研究顯示,一位普通的美國成年人,每天大約花4小時在他的智慧手機上。如果我們除去一個成年人每天的工作時間(假設8小時)、睡覺時間(8小時)、吃飯和運動時間等,那麼每天花在手機上的4小時,其實已經成為了類似於吃飯、午休這樣的必備生活內容了。

    每天在手機上花的4個小時,是如何積累完成的?研究顯示,一位普通的英華人,每天平均檢視手機28次。以此計算,一位成年人每年檢視手機的次數,高達1萬次!

    回想一下,我們每天早上睜開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檢視手機;當我們在和朋友進行聚會,或者和同事開會時,會發現幾乎每個人都會時不時開啟自己的手機看一下。對於我們來說,檢視手機,看看有沒有新的朋友圈訊息,微信群有沒有新的資訊,APP裡有沒有新的好玩的新聞或者影片,就好比煙鬼的煙癮一樣:每隔幾分鐘,就忍不住需要去翻一下。

    毫不誇張地說,手機已經成了我們身體的第二器官!

    我們是如何上癮的?

    這些五花八門的APP,是透過哪些魔術般的手段,成功地打敗電視、報紙和書本這些傳統媒體,把眾人的注意力吸引到手機上的呢?

    1)手機變成了老虎機

    谷歌前僱員Tristan Harris指出,像Facebook、抖音這樣的科技公司,吸引使用者注意力的一大“殺器”,就是他們對於APP的“老虎機式”的設計。

    當我們每次去刷一下APP裡的內容時,我們不知道接下來會出現什麼令人興奮的新聞或者影片。因此,我們每次用手指往下刷的時候,就好比搖了一下老虎機的把手,或者參加一次彩票抽獎活動。由於我們不知道接下來會不會中獎,因此每一次,我們都會充滿期待地去刷下一個影片(或者新聞)。用過抖音、快手、火山之類的短影片APP的讀者,一定有這樣的體會:很多時候,在自己刷刷刷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之間,一兩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這之中老虎機式的設計,功不可沒。

    2)反覆不斷地提醒使用者

    像微信、微博、Facebook這樣的社交型APP,經常會在顯眼位置提醒使用者:你收到了X條新訊息,某位朋友提到了你,有XX使用者成為了你的粉絲,等等。提醒的方法是在APP的小圖示上,特意顯出一個大大的紅色的數字,讓人忍不住想去點選。這些提醒設計主要是為了給人產生一種“互動”感和“社交”感,從而達到增加使用者使用頻率的目的。

    3)自動播放和智慧推送

    這就好比演算法發現一個小孩特別愛吃巧克力,於是給他不停地送黑巧克力、白巧克力、酒精巧克力、榛仁巧克力,一直送到小朋友吃到飽,吃到吐為止。

    4)對大腦的低端刺激

    我們人類都有偷懶的天性。像統計、高數、哲學、經濟分析等比較複雜的命題,大多數人避之不及。因此在閱讀習慣上,我們更傾向於“短平快”的習慣。我們寧願花1小時讀100個標題或者短評,也很難靜下心來花1小時讀一篇長文,並努力思考。

    注意力就是金錢

    那麼,科技公司為什麼要花這麼多力氣和資源,去爭奪我們的“注意力”呢?

    原因很簡單:注意力,是值錢的。

    將注意力賣給廣告商,並不是什麼新發明。在鬧市區,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那些大型的平面廣告。上面可能有一兩位電影明星,或者體育名人,然後你再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原來是他們代言的產品廣告。

    我們應該怎麼辦?

    在我看來,智慧手機以及手機上的那些APP,已經深深進入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之中。特別是我們的下一代,更是在智慧手機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很多小朋友,從小學開始,就能夠熟練使用智慧手機,對各種社交APP和影片APP,輕車熟路。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和我們的孩子們,對於科技公司來說,我們很可能是他們的目標和獵物,而我們的注意力,則是他們獵取的物件。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做下面這些事情來保護自己:

    第一,嚴格控制自己每天在手機上花的時間,謹防自己成為手機的囚徒。

    如果比別人遲一些看到某條新聞,或者遲一些回覆別人的簡訊,並不是什麼大事,不會造成世界毀滅。我們應該習慣於更慢的生活節奏,花更多的時間去讀書、運動,和小朋友一起遊戲,甚至是坐著發呆。大家不妨試著,把手機鎖在抽屜裡,不聞不問至少3—4小時,只到午休和下班/放學後再拿出來看,看看自己能否忍受這樣的“寂寞”,自己的生活質量有沒有受到影響。

    第二,退出或者遮蔽對自己無關緊要的群。

    第三,遮蔽APP的通知功能,將APP拉到資料夾裡。

    在自己的手機上,關閉那些經常發通知的APP的通知功能,並且把那些並不十分重要的APP拉到資料夾裡。“眼不見為淨”,當我們看不到這些APP上顯示的那些刺眼的數字時,自己也不會受到那麼多幹擾。

    我曾經看到過另外一個朋友的做法,是下一個“黑白APP”,將自己手機上所有的APP顏色都變為黑白。這樣,我們就不會被那些刺眼的紅色提醒數字影響,不至於被APP吸走過多的注意力。

    上面這些小貼士,可以對我們逃離手機APP的沉溺誘惑起到一些幫助。但是,就好比戒酒和戒菸,不讓自己成為手機的囚徒的關鍵,是我們需要自律。耶穌在馬太福音中說到: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這也是馬太效應的出處,現在的注意力經濟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僅剩的注意力,也已經成為了眾多巨頭爭奪的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沒有以前快樂,長大成人真的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