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天寧閣

    春秋時期是因孔子修訂《春秋》而得名,這部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

    現代的學者一般從周平王元年(前770年)東周立國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為止,稱為“春秋時期”,它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全國性大分裂形成的時期,史學家一般以“三家分晉”作為春秋時代的結束和戰國時代的開始。

    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建立了東周王朝。但此時周已衰弱到了極點,統治範圍方圓不足600裡,各諸侯國紛紛割據稱雄,不再朝見周王,其統率諸侯的權利名存實亡。此間,全國分為140多個大小諸侯國。

    歷史上的春秋經過“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子”式的不斷兼併,至戰國初年只有10多個國家了,大國有秦、楚、韓、趙、魏、齊、燕七國,即“戰國七雄”。除此,衛國一直存在,直到秦二世時才被取消。

    有人說,周朝初年共分封48個同姓國和60個異姓國,共108個。

    史書載,西周初年有800個諸侯國,到了春秋初年還剩170多個,大致如下:

    齊、晉、秦、楚、陳、吳、越、韓、趙、魏、宋、魯、衛、鄭、鉅、邾、杞、楊、蔡、剡、任、滕、費、倪、曾、繒、邳、巢、隨、劉、六、召、周、道、房、沈、申、蘇、溫、廖、舒、燕、許、徐、虞、黎、鄧、賈、邢、甘、榮、巴、蜀、單、州、胡、唐、賴、權、萊、紀、遂、譚、代、黃、項、耿、霍、息、梁、芮、滑、薛、邿、章、頓、肥、鼓、江、應、羅、樊、毛、程、宿、詹、焦、祝、莒、聶、舒鳩、舒庸、舒廖、無終、中山、安陵、南燕、逼陽、鍾吾、陸渾、根牟、西虢、東虢、赤狄潞、義渠、大荔、孤竹、山戎,共110多個。

    還可列出很多:管、郕、郜、雍、曹、畢、酆、郇、邗、凡、蔣、茅、胙、祭、賈、息、薊、密、部、原、厲、向、葛、鄒、貳、軫、盧、夔、鄀、絞、鄖、英、蕭、鄅、鄶、杜、桐、鉉、宗、牟...

  • 2 # 圭海四記

    春秋時期,從流傳至今的各類經傳疏的記載,稱得上名字的大小諸侯國共有一百二十八個,當然也有人說是一百七十餘個。

    一百零五個的說法,或許也有,只是我不知道罷了。至於哪個說法才是真實的,暫且不管,有更多數量自然能夠分析更透徹。

    多,不一定都頂用,有的可能連龍套都算不上,因為在記載中涉及會盟、征伐等主要事蹟者,不外乎齊、魯、衛、宋、鄭、陳、蔡、晉、燕、秦、楚、吳、越等十數國,他們才是春秋時期政壇的主角。

    (左傳中,按出場頻率計算的諸侯排序)

    據載,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共有三十六個國君被殺,五十二個諸侯被滅,至於其中的龍套以及未被記載的則可能多如牛毛。

    有明確為周王下命令分封的諸侯共有三十六個,其中以姜太公的齊國面積最大。各諸侯國君又對自己的子嗣分封,以至於諸侯國數達到了一百七十多個。

    這些諸侯,按爵位高低,主要的分類如下:

    (1)公爵4個:宋(子姓)、虢(姬姓)、州(姜姓)、虞(姬姓)

    (2)侯爵17個:魯(姬姓)、申(姜姓)、紀(姜姓)、衛(姬姓)、齊(姜姓)、杞(姒姓)、陳(媯姓)、蔡(姬姓)、滕(姬姓)、薛(任姓)、息(姬姓)、邢(姬姓)、鄧(曼姓)、荀(姬姓)、隨(姬姓)、黎(祁姓)、晉(唐,姬姓)

    (3)伯爵12個:鄭(姬姓)、郕(姬姓)、芮(姬姓)、曹(姬姓)、谷、賈(姬姓)、南燕(姞姓)、滑(姬姓)、曲沃(姬姓)、秦(嬴姓)、梁(嬴姓)、北燕(姬姓)

    (4)子爵36個:邾(曹姓)、莒(己姓)、楚(荊)(羋姓)、巴(姬姓)、小邾(郳)(曹姓)、譚、遂、溫(蘇氏)、徐(嬴姓)、舒、弦、陸渾(允姓)、鄫(姒姓)、須句(風姓)、頓、夔(羋姓)、姜戎(姜)、白狄(隗)、沈、麇、郯(己姓)、萊、伊雒之戎(雒戎)、鍾吾、吳(姬姓)、越(姒)、潞、蠻戎(戎蠻)、無終(隗)、逼陽(妘姓)、舒鳩、胡(歸姓)、賴、肥、鼓、鄅

    (5)男爵或不明:許(姜姓)、宿(風姓)、驪戎(姬)、向(姜姓)、極、戴、魏(姬姓)、黃、貳、軫、鄖、絞、蓼、牟、葛(嬴姓)、蕭(子姓)、霍(姬姓)、耿、陽、冀、江(嬴姓)、劉(姬姓)、甘(姬姓)、蘇(溫)、毛(姬)、詹、原(姬姓)、羅(妘姓)、絞、杜(祁姓)、方(姬姓)、姚(子姓)

    (6)其他及備註:道、柏、歷、介等四國為召公(可以理解為燕國)之後,周、凡、蔣、邢、茅、胙、祭等七國為周公(可以理解為魯國)之後,二者是周朝初期三公之一,權利甚大,未知者有鍾離、巢、六(偃姓)、蓼、逼陽(妘姓)等國,另外曲沃為晉侯所封,蕭是宋公封的,夔是楚子封的,到了戰國,又出現南韓(姬姓)、趙國(贏姓)、魏國(姬姓)和中山國(姬姓)等四個新面孔。

    有些諸侯國在兼併鬥爭中消亡,其子民後裔紛紛以國為氏,從而演變成今日的姓,開始新的平民生活,因此僅摘錄百家姓前百名與春秋諸侯國重複的名單:

    1~10:劉、陳、趙、黃、周、吳

    11~30:徐、胡、羅、宋、鄭、韓、唐、蕭

    31~50:曹、鄧、許、沈、蘇、蔣、蔡、賈、魏、薛

    51~70:杜、戴、鍾、方、譚、毛、秦、江、黎、賴

    以上合計34個,佔到百家姓的34%,春秋時代簡直是華夏之濫觴,這還不算以氏為姓或衍生的部分。

  • 3 # 左說春秋

    這個問題我用《四庫全書》解答。題目太封閉,應該是一個開放式題目,沒有完美答案,只有比較好答案。孔子《春秋》及三傳面世以來,歷代學者作過探討,終競未有一個完全準確的說法。臺灣柏楊著《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統計,共有184個大小國,不含東周及外部少數民族政權。欽定《四庫全書》在《春秋》總綱中附錄了《春秋一百二十四國爵姓》考證,是比較多比較準的考證。分門類介紹給大家。我認為這是比較靠譜的。

    一、爵姓皆有者50國。1、魯:姬姓,侯國;2、蔡:姬姓,侯國;3:曹:姬姓,伯國;4、衛:姬姓,侯國;5、滕:姬姓,侯國;6、晉:姬姓,侯國;7、鄭:姬姓,侯國;8.吳:姬姓,子國;9.燕:姬姓,侯國;10.虞:姬姓,公國;11、虢:姬姓,公國;12、祭:姬姓,伯國;13、邢:姬姓,侯國;14,凡:姬姓,伯國;15,滑:姬姓,伯國;16、原:姬姓,伯國;17,荀:姬姓,侯國;18,芮:姬姓,伯國;19,息:姬姓,候國;20,隨:姬姓,侯國;21,巴:姬姓,子國;22,賈:姬姓,侯國;23,郕:姬姓,子國;24,齊:姜姓,侯國;25,秦:嬴姓,伯國;26,楚:羋姓,子國;27,宋:子姓,公國;28,杞:姒姓,伯國;29,陳:姒姓,伯國;30,紀:姜姓,侯國。31鄧,曼姓,侯國。32薛:任姓,侯國。33州:姜姓,公國。34梁,嬴姓伯國。35宿,風姓男國。36南燕,姞姓伯國。37莒,嬴姓子國。38邾,曹姓子國。39徐,嬴姓子國。40越,姒姓子國。41小邾:曹姓子國。42鄅,姒姓子國。43曾,姒姓子國。44許,姜姓男國。45胡。媯姓子國。46夔,羋姓子國。47郯,嬴姓子國。48萊,姜姓子國。49舒鳩,偃姓子國。50偪陽,妘姓子國。

    二、有爵無姓者15國

    1唐,侯國。2弦,子國,或隗姓。3頓,子國。4沈,子國或贏姓。5譚,子國或子姓。6宗,子國。7雲,子國。8白狄,子國。9賴,子國。IO肥,子國。11戎蠻,子國。12麇,子國或祈姓。13鼓,子國或祈姓。14轂,伯國或嬴姓。15舒,子國。

    三、有姓無爵者17國

    1、姬姓9國:魏、耿、霍、郜、韓(或侯)、焦、楊、淮、密。

    2、姜姓2國:申、向。

    3、嬴姓1國:黃

    4、子姓1國:戴

    5、妘姓1國:夷

    6、偃姓2國:羅〈熊或偃姓

    〉、舒庸

    7、漆姓1國:叟瞞

    四、爵姓皆失者33國

    江〈或嬴姓〉、鄖、權〈或偃姓〉、道、柏、貳、軫、絞、六〈或偃姓〉、遂、崇、項〈或姞姓〉、冀、溫、厲、蓼〈或偃姓〉、巢、庸、姒、介、邿、無終、蓐收、於於丘、英氏、根牟、鮮虞、陸渾、房、桐〈或偃姓〉、若、狄。

    五、附庸9國

    1顓臾,或風姓。2須句,風姓。3葛,嬴姓。4任,風姓。5牟。6極。7蕭〈或子姓〉。8鄟。9鄣。

    對春秋發現了那些國,考古方面應該有新見,但此類未引起重視。也未見系統研究文章。《四庫全書綱要》所列120國,顯然不夠。例如虢國有5個,清代前均無地下考古,只收入1個等等。柏楊所列184個應引起重視。受篇幅限制,不再詳述。瞭解古國便於幫助姓氏起源,現在的姓氏起源,傳說成分不少。有愛好此類者,歡迎關注虎爺爺號,相互交流學習。做學問從不搭狂語。

  • 4 # ZHANGRUPlNG

    春秋105個國家,分別是哪些? 周朝基業八百年,姜公垂釣文王羨,武王姬發伐紂王,九十九兄弟助陣前。並肩王太多,功臣像姜尚之類的也多呀,因此,諸候國要麼從姬姓中封官封爵,要麼是功臣分封了領地,其它的存在的小國,就只能是附屬國了。以下為了簡略起見,國字一般不用。

    我也來一個不一樣的分類吧。

    ①大的諸候國:晉秦齊宋衛楚鄭魯。(8個)

    春秋的霸主多,秦穆公,晉文公,齊桓公,楚莊王……,宋衛鄭魯,鄭人買履在鄭國,魯國有公輸班,還有孔丘等名人,可以慢慢消化。而晉分三家,魏韓趙三家上卿在戰國時期爭雄,那是後話。

    ②帶“阝”的:除“鄭”之外,有鄚郤郜鄟鄖邳鄫郇鄶邿郕鄣鄅郇和小邾國。(15個)

    這一類給中國漢字文化增添了魅力,部件一換,就是一個地方。您見過嗎?

    其中祝其國又稱倪國,祝國則是另一國,還有一個牟國與根牟國不同,而顓頊與顓叟可能有些關聯。大庭,小邾,相對成趣,逼陽翨陽,雙陽生輝,鄖國應該在湖北鄖縣,鍾吾國鄀國一體……

    特色國名還有:④以後的省區簡稱,皖蘇冀蜀4個;⑤朝代名、人與割據地,唐黎諸3個(黎民諸侯);⑥與名人有些聯想的,荀毛遂豐申費軫劉鄧9個(荀子/毛遂自薦/豐縣沛公劉邦/申公豹/費仲/先軫/劉鄧大軍,河南鄧州這塊地原是鄧國所擁有);⑦厲害了我的國,厲,道觀六歧5個,在湖北隨州厲山鎮可以探尋古蹟,六道觀直抵歧山;⑧諧趣類,耿賴2國,耿直抑或賴皮?⑨物品地域類,柏楊桐井梁鼓弦箕茅魚葉巢江13個。從④至⑨累計36國。百家姓中常見的姓及其它:⑩聶盧呂虞黃,州萊蕭舒譚,芮沈庸權謝,息祝鞏葛項,戴宿畢申肥,共縉向牟凡,柏焦蓼絞頓,雍胙夔應任,胡代苴扈彭,極賈莘微瑕。累計40國,還有那楊玉環的姐姐虢國夫人,虢國在戰國時滅的沒算,總共在列110國了。

    上溯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03年魏韓趙三家分晉,春秋時期大大小小的諸侯國逾110國,生根於華夏的四面八方。有多少國名、地名、朝代名、姓氏、名家、典故,都始自東周列國那一個時代。而這,只是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史的一部分,華人引以為榮,一丁點兒都不奇怪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到底是什麼物質?是固態的還是液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