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23634086601

    以一顆肉丸為例,肉丸放進嘴裡,被牙齒充分蹂躪,幾秒鐘之內,唾液分泌,肉丸被重組改造,咬成肉碎,而胃腸肝膽老早收到訊號,就等著食物乖乖入內。當肉碎和唾液正好混合好,就被舌背一頂,推進咽部,進入食管。

    暴風雨的前夕——食管漂流記

    食管是相對比較幽暗緊密的通道,沒有危險的消化液,肉丸在食管的蠕動下,不斷推進。直到食管和胃的交接處,食管下括約肌——一段3到5cm 的高壓區,食管下括約肌收到管壁機械刺激的訊號,才放鬆,讓肉丸通行。

    主戰場——胃

    肉丸在這裡先遭受到強胃酸的侵襲,之後還有胃蛋白酶,將肉丸中的蛋白質分解成肽、多肽、少量氨基酸。破碎的肉丸想要依附在胃壁上,卻發現胃壁上有一層厚厚的黏液,這層黏液讓碎肉動彈不得,只能被擠壓、消耗,最終變成肉糜。

    已經變成肉糜可以通行了吧?

    並沒有,胃和小腸的連線處是幽門,只要過了幽門就是小腸。但幽門前的胃竇強力收縮,會把部分肉糜推回胃部,每次只有1~2ml的肉糜能夠透過幽門,所以肉丸所有部分要透過需要5小時。

    鬼門關——小腸

    肉糜到達小腸,以為沒事了,其實小腸才是真正恐怖的地方。小腸運動會把食物“攪拌”、“機械消化”,外加上小腸消化液,膽汁,把所有能消化的食物都消化。

    又因為小腸黏膜上天生有環行皺褶,5~7米的小腸在皺褶功能下,吸收面積達到200~250㎡。肉糜在小腸中要經過7小時的摧殘,之後穿過迴盲瓣,和闌尾打個招呼之後,進入大腸。

    十八層地獄——大腸

    大腸中有大量的大腸桿菌等細菌,這些細菌能夠吞噬殘渣,產生臭味劑或者無味物質。因為大腸的蠕動少、慢,殘渣會在這裡待上18~24小時,在這期間,大腸會吸取殘渣的水分,使其乾燥成型,加上脫落的腸上皮組織、少量的膽鹽、大量的細菌和重金屬鹽,一起組成糞便。

    之後堆積到乙狀結腸,等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推進到直腸,引起排便反射,讓大腦感受到便意。大腦發出訊號刺激初級排便中樞,引起結直腸收縮,肛門括約肌放鬆,把糞便排出體外。

    由此可見,從嘴巴開始,到肛門結束,這是個漫長的過程。

    如果便便出現沒有完全消化的食物,可能就是因為腸道沒有完全發揮作用。出現這樣的情況,可以透過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益生菌,來增加腸胃蠕動能力,來改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徐崢被稱為“山爭哥哥”等一系列網友自發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