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春秋時期,齊國曾幫燕國擊敗戎狄,燕公親自送齊公出境,齊公將燕公送別停止時的齊國領土割給燕公。戰國時代,燕齊兩國成為世仇,互有滅國之戰。什麼原因導致兩國由相親相愛變得不共戴天?
5
回覆列表
  • 1 # 自強書院

    沒有永恆的敵人,沒有永恆的盟友,只有永恆的利益。春秋時期,齊國謀求的是霸業,面對的是北方戎狄和南方楚國的入侵,齊桓公的戰略是尊王攘夷,所謂內諸夏而外夷狄,意思是團結華夏諸國,抗擊北方戎狄和南方蠻夷。燕國是北方抗擊戎狄的前哨,救助燕國符合齊國的利益。

    戰國時期,是以謀求領土為主要目的,燕國子之之亂,民怨沸騰,齊國五十天滅燕,沒問題,滅燕國後統戰工作沒做好,站不住腳,又回來了。戰國七雄時代,南方楚國已經成為華夏一員,而北方戎狄被趕到燕山以北了,華夏諸國之間的矛盾,超過了遊牧民族與中原之間的矛盾。

  • 2 # 趙劉果兒

    當下的我們,都應該知道這樣的一個道理。那就是,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在春秋戰國歷史時期,燕國在眾多諸侯國中是相對比較低調的一個地方政權。燕國政權建立初始時是西周政權時期分封的一個姬姓諸侯小國,燕國疆土在北方邊境地區。燕國的政權建立於約公元前1122年,燕國締造者召公奭是西周嫡系大臣,和周武王、周公旦屬於同輩。公元前7世紀燕國消滅薊國,都城就建在了薊,今天的北京。燕國領土範圍大致是我們今天的北京、天津總和在加上河北、遼寧、山西、內蒙古和北韓的一部分地域。燕國政權時期,經常遭到到山戎野蠻部落的入侵,在春秋戰國時期山戎部族日益強大,時常聯合北蠻部族南侵中原之地的齊、燕等軍閥地盤,屢屢發動大兵團戰爭,歷史上的山戎痛燕就是較為有名的一次戰役。由此,春秋諸國也組成聯盟之軍對山戎、北蠻遊牧部族進行攻擊或率軍討伐。

    桓公二十三年,山戎野蠻部族在次襲擾燕國領土,燕國派人向齊國求救。齊桓公統帥大軍救燕國,隨即對山戎部族展開追殺,一鼓作氣剿滅了令支部落、山戎野蠻部族。事畢,燕莊公送齊桓公到齊國境內。桓公說:不是天子,諸侯向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對燕無禮。於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給了燕國,叮囑燕君學習召公為政,我們應像周成王周康王時一樣給周朝納貢。諸侯聽說此事,都一致擁護齊國。這就是齊、燕兩國祖先情同手足故事的由來。至於說春秋時代齊、燕兩國親如兄弟,那是老一輩無產階級友情一直存在。為何在戰國時代兩國成了世仇?這件事情出自齊、燕兩國的子孫後代執政時期,源自於子之之亂。子之之亂的罪魁禍首就從燕王噲開始,由於其執政期間神經錯亂,夜晚夢遊,夢見一高人指點,讓其學習堯舜高風亮節的讓位之風格,把皇位讓給丞相子之。燕國宰相子之就這樣一夜暴富,神奇地獲得了燕國政權。燕王噲把軍政大權移交之後,在子之執政燕國政權期間,燕國各方勢力日益激化,燕國上下各方執政黨派一時難以平衡,導致燕國國內政權亂作一團,尤其以長子為首的燕國土豪們反應尤為強烈。在戰國動盪時期,我們知道某一個國家的家庭內部矛盾,處理不善就極其容易造成一連串的反應。就這樣,在公元前315年,燕王噲大兒子就聯合了麾下昔日舊將大規模發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兵變,燕國此次演變的內亂,史稱子之之亂。燕國數日之內,舉國上下陷於一片內戰之中。燕國兵變釀成的兵戎相見的血腥動亂持續了幾個月的時間,十餘萬百姓慘遭戰火塗炭,燕國上下亂作一團,燕國臣民萬分恐懼一片譁然。而燕國政權的動盪讓窺視已久的齊國動起了歪心思。齊國政權此時正如日中天,齊國朝野上下得知燕國內亂,一致認為此乃天賜良機,應趁燕國家庭危機之際,一舉發兵剿滅燕國,讓齊國日後高枕無憂,以絕後患之危。看到有機可乘,齊國政權就打著討伐子之,匡扶正義的名義發兵攻打燕國。齊宣王令國史將軍統帥十萬人馬出征,擇日發兵攻燕。十萬大軍聲勢浩大、勢如破竹行至燕國都城百餘里。國史將軍深知用兵貴在神速,於是留下繁重的物資,令帳下先鋒率五萬人馬,以輕裝加倍的速度奔襲燕軍。齊軍勢如破竹,燕軍驚慌失措,無心應戰,敗的一踏塗地。五萬先鋒軍很快就攻下了燕國都城。燕王噲自殺而亡,子之喬裝逃跑被抓也被處死。燕國也因此差點滅國。齊國的乘人之危之舉,齊軍赤裸裸的野蠻侵略行為,遭到了其他地方軍閥一致的強烈譴責。在各地方軍閥的強烈阻礙之下,齊國迫於國際輿論壓力,大軍將燕國上下洗劫一空之後選擇退兵。齊、燕兩國自此就結下了世仇這個樑子,為日後燕國大軍大破齊軍,連續攻佔齊國七十多座城池釀下了禍根。

  • 3 # 水清山藍

    春秋時期,北方的夷狄和南方的楚國讓中原大地頭痛不己,諸侯之間沒有辦法,只好互相聯盟,共同抗擊外來入侵。

    山戎來襲

    7世紀時,山戎先後南下攻伐鄭、燕、齊等國,燕莊公時被迫遷都臨易(今河北容城)以躲避山戎的侵擾。

    前664年(燕莊公二十七年),山戎對燕國大規模侵略,燕莊公不敵,向齊國求援。當時齊國此時是齊桓公在位,這時的齊國有30000常規軍,而周天子也只有7500常規軍,管仲怕各路諸侯以及周天子不服,共同討伐齊國,於是就以“尊王攘夷”為號召,而這時的燕國被外族欺負,向齊國求救,正是“展示”尊王攘夷的一次機會,於是向山戎大舉反攻,山戎勢力基本繳清,但為了保護燕國的國家安危,從而達到尊王攘夷的效果,齊桓公率領部隊深入山戎。在清除山戎、孤竹等國的勢力後,還把土地全送給了燕國,所以說這段日子,齊燕是鐵哥們

    春秋中晚期,齊景公上臺,他大力改革,重用賢臣,使齊國在一次復興,在齊景公心裡,他也想復甦齊桓公的霸業,可望了望四周,此時的齊國,東面靠著大海,西面的赤狄被晉國吞併,南面的楚國己併入中原大地,北面的夷狄也被趕跑,四周強敵環繞,但是!北方的燕國這時默默無聞,弱小無助,這可給了齊景公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趁機攻打燕國,燕國沒有防備,狼狽應戰。自此,齊燕兩國結下了深仇大恨。

    公元前314年,燕國在燕王噲的時候,上演了一出禪讓的戲劇。昏聵無能的噲將王位讓給燕相子之。子之當上燕王不久,國內就發生兵變,燕國大亂。齊宣王乘機攻燕,僅50天就佔據了燕國的都城薊(今北京市)。燕王噲被殺。

    但齊軍殘暴地對待燕華人民,引起強烈反抗。加上各諸侯國的干涉,齊軍於兩年後被迫撤退。趙武靈王將燕公子職送回燕國,立為燕昭王。

    燕昭王尊重併網羅人才,他築起一座高臺,裡面堆放黃金,以作招攬人才的費用,號稱“黃金臺”。一時間,天下賢士爭相赴燕。被昭王委以重任的,包括樂毅、蘇秦(策劃合縱運動)、鄒衍(思想家,提出陰陽五行學說)等等。公元前285年,齊滅宋,各諸侯恐慌,燕昭王趁機聯合各諸侯攻齊,公元前284年,齊都被燕軍攻破,齊軍退守即墨,齊守城長官戰死。齊人一致認為田單有才能,推舉他做首領,指揮戰爭,保衛即墨。田單不負眾望,與部下同甘共苦,拼死抵抗燕軍的進攻。如此相持了3年,即墨和莒未被燕軍攻克。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惠王即位。惠王與樂毅素有隔閡,田單派探子瞭解此情,連忙施行反間計。齊國的間諜跑到燕國造謠說:“齊國的城池未被燕軍攻下的只有兩座,之所以留此兩城,是因為樂毅以伐齊為名,想聯合齊國的殘餘力量,就地稱王。現在燕國新王就位,與樂毅有矛盾,齊國正擔心燕國會另派將軍代替樂毅呢。那樣的話,即墨和莒就快要完了。”燕王信以為真,以騎劫取代樂毅為統帥,樂毅出逃趙國。齊軍大將田單火牛陣大破燕國,齊國復國。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國與國之間,什麼時候有過兄弟之情了?國與國之間,從來都是利益之爭,齊燕兩國也不例外。

    齊國對燕國的援助最早來自齊桓公,齊桓公是春秋五霸的第一位,以管仲提供的“尊王攘夷”為旗號,行霸主之業,齊國之所以救燕國,並不是齊國與燕國親如兄弟,而是救援燕國符合齊桓公“尊王攘夷”的霸業。

    公元前663年,北方的遊牧民族山戎攻打燕國,燕國向當時的霸主齊國求救,齊桓公發兵救援燕國,將山戎擊敗並徹底趕出燕國,當時的燕國國君燕莊公為了感激齊桓公,親自送齊桓公回國,一直送到齊國境內。

    當時的禮制有一條:不是天子,諸侯相送不能出國境。 燕莊公送齊桓公已經送到了齊國境內,出了燕國,齊桓公為了遵守禮制,便把燕莊公所到的齊國土地送給了燕國,並且叮囑燕莊公要學習召公,遵守周朝的禮制。

    齊桓公的行為,符合“尊王攘夷”的旗號,齊桓公之所以這麼做,不是因為燕國與齊國有什麼關係,而是為了履行“尊王攘夷”的承諾,維護自已的霸主地位而已。

    在齊桓公的時代,周朝的禮樂已經開始崩壞,諸侯已開始出現對周天子不敬的行為,但周天子在當時還有一些權力和實力,因此禮樂的情況不算太糟糕,而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恰恰做到了尊王攘夷,挽救了周朝面臨崩壞的禮樂,維護了周天子尚存的尊嚴,齊桓公算是春秋五霸中最名副其實的霸主,而齊桓公之後的霸主,已經失去了尊王攘夷的旗號,變成了擴充實力與掠奪,越往後禮樂越壞。

    而導致齊燕兩國變成世仇,來自戰國時代,公元前316年,燕國的一次禮樂崩壞的嚴重政治事件,始於燕王噲。

    燕王噲是燕國國君,受到權臣子之的鼓惑,將燕國國君之位禪讓給子之,要知道自夏啟開啟家天下的繼承製度後,從夏朝到商朝,再到周朝的春秋戰國時代,禪讓制早已退出歷史舞臺,燕王噲的禪讓是不符合禮制與常規的,又由於受禪讓的子之改革失敗,國內大亂,燕國太子平造反,因為按禮制國君之位本來是太子平的,燕王噲違反了這一祖制,太子平聯合燕國的一些將軍造反,燕國大亂,死傷數萬人。

    齊國看到燕國大亂,為了撈取政治利益,因此發兵以協助太子平的名義進行干涉燕國內亂,齊兵在動亂殺了子之,而燕王噲與太子平均在動亂中被殺,燕國無主,而燕國被齊軍佔領,齊軍佔領燕國後,反而燒殺搶掠,讓燕國老百姓非常痛恨,於是燕國軍民一起與齊軍作戰,並且齊國在趙、魏、韓、楚、秦等其它諸侯國的壓力下被迫撤軍,此戰齊國的出兵純粹就是為了自已的利益。

    燕國在趙國、秦國、南韓的扶持下,立公子職為燕國國君,公子職就是燕昭王,燕昭王即位後,大力任用賢良,發展國力,燕國國力一度得到恢復,但燕昭王有一點沒有忘記,燕國所遭受的一切苦難都是齊國造成的,因此在內心深處,燕昭王要積聚國力向齊國報仇,由於齊國一直是東方六國中國力較強的國家,燕昭王一直在等待機會報仇。

    這個機會終於在公元前284年被燕昭王等到,由於齊國國君齊泯王獨自輕率的吞併宋國,引起韓、趙、魏、秦等國的不滿,而且齊泯王又四處樹敵,在政治上逐漸孤立了齊國,燕昭王敏銳的捕捉到機會,命令上將軍樂毅聯合韓、趙、魏、秦、燕五國一起攻伐齊國,楚國也在戰爭開始後加入,實際上已是六國伐齊。

    齊泯王戰敗,不久被殺。六國聯軍在擊破齊國軍隊後,除燕國外,其餘五國在得到封地和財物後撤軍,而樂毅獨自率領燕軍繼續攻擊燕國,攻破齊國都城臨淄,燒了齊國宗廟,搶了齊國的財物,之後又攻佔齊國72座城池,整個齊國只剩下莒城與即墨兩個城池尚在堅守,樂毅攻齊打了三年,齊國遭受了巨大的打擊,後來齊國軍民在田單的帶領下,有火牛陣大破已經沒有樂毅的燕軍,收復了所有城池,齊國重新復國。

    此戰後,燕齊兩國成為世仇,互有滅國之戰,但此後的齊國實力衰弱,直到被秦國滅亡都無力復仇。

    燕齊兩國之所以成為世仇,是因為當時戰國時期,國與國之間的攻伐戰爭異常殘酷,國與國之間只有永遠的利益,齊國為了利益先攻伐了燕國,燕國再報仇,如此反覆而已,燕齊兩國的世仇,正應了那句老話: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裸婚時代大家覺得怎麼樣,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