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月渺渺
-
2 # 愛可愛的丹
清朝有以往各朝均沒有制衡文官集團的八旗,八旗貴族掌握的軍機處強有力地制衡著文官集團。所以有清一代,不但沒有出現明朝文官獨大的誤國,也沒有文唐的地方軍閥,只有到了末期,才出現廣東在甲午戰爭時的“中日戰爭與廣東無關”和八國聯軍南方各省的“東南互保”,而後者是英美人策劃,兩江總督劉坤一牽頭,南方各省在清室對外宣戰時宣佈保持中立,原因是八旗集團已經明存實亡。
宋代皇權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後果便是文官集團一家獨大,明朝看到文官獨大的後果就是誤國,制衡的辦法一是錦衣衛二是東廠,錦衣衛因為其雖為天子親軍,但心智正常,明皇仍不放心,又關門放出惡犬~東廠,東廠太監確是天子心腹奴才,但身體缺了男人的寶貝,男人都做不成,更成不了合格的制衡文官的政治集團。
觀看歷史,我們可以知道,漢唐元明清,因為清的八旗,在政治及內政最有效率的是清朝,只是到了末期,隨著八旗子弟的集體墮落,才出現袁世凱這種軍人集團。
-
3 # 小二郎說故事
清朝首先是又後金女真族建立起來的王朝,而且,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他的建立發展完善都是積極借鑑和吸取了中國曆朝歷代的發展和滅亡的原因,從各方面加以防範和鞏固,這是地一個方法。
第二個。由於明朝的滅亡和宋朝的滅亡,給了清朝最大的前車之鑑,所以清朝在防止漢人大臣的權力的時候,去掉了宋明兩朝的弊端。
第三個。權力的範圍,清朝是個少數民族封建王朝,所以,自始至終對於漢人官員的權力和重要程度不會太高,始終是重用本族的人也就是八旗子弟。並且女真族民風彪悍。第四個。給文臣的權力極度少或者說給文臣的權力有實權的很少,擔任有實權的文臣在重要崗位上的基本上很少。所以,從根源上切斷了可能性。
-
4 # 讀史明智的小電工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清朝的文官被有手握實權的“八旗勳貴”集團所壓制,導致文臣只能依靠皇帝來獲得權利。
而且,文臣一般都是靠科舉才做的官,大都是漢臣。清朝自始至終從沒有信任過漢臣。所有重大事情都是滿臣或者皇親國戚領銜去辦,漢臣一直是處於輔助地位,根本就沒有專權的機會。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太平天國起義,八旗子弟無能無法平定叛亂,這才讓漢臣曾國藩、左宗棠等人掌握實權,但也是一直防範著。
有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下“刺馬案”,就是電影“投名狀”的原型,可以說是曾國藩的湘軍勢力和慈禧勢力的一次暗中角力。
還有就是雍正時期設立的“軍機處”了,名氣很大,不過其實只是相當於秘書處,可以說大小政事都由皇帝說了算,軍機處依據皇帝的意思來起草詔書。而明朝的內閣則不同,皇帝的旨意必須由內閣同意簽發後才叫聖旨,才是正式下文,否則只能稱“中旨”,大臣們是不屑於得到“中旨”的,他們覺得只有取悅皇帝的佞臣才會讓皇帝下“中旨”。軍機處則是皇帝說啥就是啥。權利不同。
清朝的皇帝都極度的集權,所以文臣想要專權,根本沒有機會。
-
5 # 渡客
眾所周知,清朝是整個封建社會皇權達到頂峰的時代,清朝透過一些列的措施讓皇權集中,導致大臣的權利縮小,從而防止大臣專權的現象。
努爾哈赤在建立後金的時候,建立了一個八旗制度,都由諸貝勒等人共議裁決。諸貝勒大都是努爾哈赤的子侄等宗室貴族。實際上就削弱了文武百官的權利,權利都在後金的王公手上。
圖為努爾哈赤
到了努爾哈赤兒子皇太極的時候,眼看八旗子弟的權利越來越大,此時的清朝已經控制全國大部分割槽域,再也不是以前的漁獵生活,即將面對的是整個國家的統治,這時沒有一個完整的制度咋行了,皇太極一琢磨效仿明朝設立六部制度,這時候也不在是滿人獨大了,在很多職位上實習滿、蒙、漢三個官員制衡。
圖為康熙
康熙的時候,皇權幾種進一步擴大,建立了清朝的南書房和軍機處,這個南書房主要是康熙為了削弱議政大臣的權利當時南方房的官員都是康熙親自選拔,實際上就是康熙的秘書處。
到了康熙兒子雍正的時候,大家都知道雍正皇位的來歷一直讓人猜疑,這對雍正來說不得不防,這時為了牢牢的控制權利,建立了軍機處,軍機大臣差不多每天都要朝見皇帝,報告和請示工作,諸如呈交遵照皇帝意圖起草的各種"上諭"草稿和轉達皇帝指示的"廷案"草稿、提出人事任免名單以及回答皇帝詢問的各種問題等等。
總結歸來清朝實行了諸多的措施讓皇權得以集中,無論那種方式大臣都是相當於皇帝秘書,讓大臣深深知道權利來自於皇權一旦失寵將一無所有,這也讓大臣不敢太肆意妄為。
-
6 # 宋安之
身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在統治方面可以說是集大成者也,更何況還有前明的東林亂政的前車之鑑,所以文臣專權的條件只能是報團形成朋黨來架空皇權,但清朝對於文臣報團威脅皇權也是從各方面防微杜漸的,比如成立軍機處,還有皇族中人可以參政,滿漢之分等都是杜絕朋黨出現的原因。
不同於明朝成祖以後的皇帝對於自己同族兄弟如同防狼一般,寧願相信外臣也不願相信與自己有著血緣關係的人,把藩王如同豬一般的圈養著,最後給了文臣報團的機會。
清朝自始至終藩王都是一股很重要的政治力量,開國時期諸王並起群星閃耀,如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使清朝從割據政權成為全國性政權,豫親王多鐸率領清軍南下破了南明第一個弘光帝政權。國家初定後,順治帝開始後藩王不在掌兵權,但是清朝皇帝很聰明,也沒有像明朝那樣看似厚待藩王實則圈養藩王,清朝分封諸王,但是不用出藩都留在京城,與皇帝親近的王爺可以協助處理政務,不親近當個有爵位的閒散王爺,這些王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康熙帝時期的裕親王,雍正帝時期的怡親王,還有晚清時期的鬼子六恭親王大力支援洋務運動,是少有的開明務實派,對於當時風雨飄搖的清朝起了一定的良性作用,而這些皇帝親信的王爺在朝廷上也是制約文臣的勢力之一。
明清身為君權高度集中時代,清朝雍正時期的成立軍機處就是其標誌之一,軍機處成立後總攬全國軍政大權,是當時執政的最高機關,最關鍵在於軍機處相當於皇帝的私人秘書處,完全在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控制力度如此之大,下面大臣也出現不了報團現象。
清朝身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全國性政權,雖然一直提倡滿漢一家,像大學士還有六部尚書都是滿漢各一位,但其實滿漢之分還是很大的,清朝前期的權力都在於滿族之手,漢人地位比較低,雙方有著種族上的矛盾,不可能出現滿朝文臣報團的現象,皇帝也會在其中尋找平衡點藉以打壓或抬高一方來實現大權在握。
康乾盛世中最接近朋黨時就是乾隆初年,當時雍正帝給乾隆帝留下的輔政大臣張廷玉和鄂爾黨分為兩黨,張廷玉代表漢人大臣形成張黨,鄂爾泰代表滿人大臣結成鄂黨,讓當時剛剛登基的乾隆帝忌憚無比,後來乾隆帝透過明面上的重用,背後透過滿漢之分架空了二人才真正的大權在握,可見滿漢之分也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文臣報團專權。
兵權來說,開國初期主要的武裝力量是八旗,當時八旗掌控於皇帝與諸王手中,比較分散,清太宗皇太極時期將其中三旗改為皇帝親統,是為八旗中的上三旗,進一步集權,康熙帝時期八旗子弟開始墮落,不復當年雄風,主要的武裝力量逐漸成為綠營,綠營為兵部所統,兵部直接受制於皇帝,皇帝再透過軍機處很好的控制了兵權,文臣都形成不了報團之勢,對於兵權更是想都不要想了。
清朝的政治構造也比較完美,如文臣中外放的最高品級是總督,總督一般兼管數省,而且政務之外也兼掌軍務,按理說有可能造成地方大員專權,但是沒有,因為就軍隊掌控來說,總督沒有太多權利,調兵權力在於朝廷,沒有朝廷命令,總督也調動不了軍隊作戰,政務上來說,總督之下就是一省巡撫,按理說巡撫應該聽命於總督,但是並非如此,兩者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從屬關係,都是直接受命於朝廷,總督可以開府,巡撫也可以,巡撫更多意義上在於分權牽制總督,在這種政治框架之下,總督是翻不了天的。
清朝的政治框架比較完美的實現了文武大臣之間分權平衡和制約,還有兵權直接在於皇帝之手,滿漢之分的矛盾加之皇族中人可以任職中央朝廷,文臣根本沒有專權可能,就是透過報團形成朋黨威脅皇權都不可能。
-
7 # 季我努學社
中國古代歷史走到明清時期已經步入了收束期與總結期,傳統政治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模式也發展到了繁複精緻的狀態。尤其是當我們回首清史時我們就會驚異地發現有清一代沒有任何一位文臣能夠對皇權產生致命性的威脅。無法誕生權勢熏天的權臣,這多半要歸功於清代前中期的制度建設與官員教化。下面我們就簡單談一談清代完美避免文官專權的制度設計。
內閣舊地
眾所周知,清代定鼎中原後,政治制度上多有沿襲明代之舊制,例如中央官職中的內閣、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等。不同之處在於,這些機構的組成人員由滿漢分任,但掌握實權的實際上是滿族官員。清代初年有著“國議”之稱的議政王大臣會議由滿族貴族組成,漢族官員根本不能涉足。這樣一來,首先就使得在傳統政治體制中擁有豐富行政經驗的漢族官僚的專權可能性大大降低。
南書房
至康熙初年,康熙帝設定南書房作為文學侍從機構,也在某些重要的軍政問題上提供了顧問作用。但南書房僅僅是皇帝私人顧問班子,無論滿漢官員都沒有進行決策的職權。最終的決策大權還是出自皇帝。康熙時期的權臣鰲拜、明珠等雖然一時囂張,但康熙想要予以制裁時,還是兵不血刃較為容易的。雍正七年(1729)時,雍正皇帝以西北用兵為藉口設定軍機處,由皇帝親自挑選親信滿漢官員入值,但軍機處雖然是皇帝親信組成,也只能跪受筆錄,“而不能稍有贊畫於其間”,只是作為詔令文字的傳述撰寫,其職權相比明代中期以後的能夠有票擬權的內閣已經大為減弱。雍正皇帝透過軍機處的設立,基本上將早已無用的內閣徹底架空為僅僅管理檔案收發的辦公機構,議政王大臣會議中的滿族親貴們也不再對皇帝有什麼束縛作用。
軍機處
我們不難觀察到,從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南書房、軍機處,實際上是皇權不斷走向專制巔峰的制度軌跡,這一系列剝奪臣權尤其是壓制文官決策權力的設計,使得有清一代不再有嚴嵩、張居正這樣的權臣出現,生殺予奪掌於皇帝一人,穩固了皇權的存在基礎。但同時,將人口過億、地大物博的大國之種種軍政大權均繫於一人,這也成為了近代中國走向衰敗的必然原因之一。
參考資料:
趙爾巽等:《清史稿》
宋希斌:《論清代軍機處的創立及其正規化》
梁愛民:《康熙朝南書房簡述》
回覆列表
明朝前期可以說是皇權獨尊,自從朱元璋廢了丞相,任何軍國大事都由皇帝一人決斷,直到朱棣創立內閣,但那時候的內閣就只是個皇帝的秘書班子,實權沒有,但地位還挺高的,到明後期,很多皇帝都不管事了,所以權利一直放在內閣手裡,以至於明末造成君弱臣強的局面,清朝的情況有點類似,一個軍機處起先也是秘書班子,後期發展成一個管理軍國大事的機構,(不得不說,在皇帝身邊就是好)至於為什麼沒有造成文臣專政,主要是乾隆對權利把控的太牢,一點也不下放,但乾隆之後,軍機處權利越來越大了,按照這勢頭下去,文臣專權是肯定的,不過嘛,在走往專權的道路上,英國用大炮轟開了古老的大門,接下來的事情你應該都知道了,所以軍機處還沒發育完就死了,不過得說一下,即使沒有發育完,但那時軍機處的權利也很大的,只不過不能跟明朝內閣一樣能跟皇帝唱反調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