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作為官宦子弟的司馬遷不應該犯這樣的低階錯誤,還是當時的政治環境,故意貶低呂尚
12
回覆列表
  • 1 # 帝子乘風2

    姜是姓,呂是氏!秦始皇也是嬴姓趙氏!姓氏文化就是這樣!尚是名,子牙是字!名字就是這樣分開的!趙雲,趙子龍就是如此!另外他還有號!飛熊就是號!也可以稱呼她為飛熊道人,姜子牙,呂尚,都可以用

  • 2 # 張果馬

    中國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產物,所以“姓”即“女生”,後來在一個姓中又以男性為主有了氏,到春秋戰國以後,氏越來越多,姓和氏逐漸合二為一,就是現在所說的姓氏。

    呂尚,姓姜,名尚,字子牙,東呂鄉東呂里人(今日照市東),其先祖伯夷掌管四嶽有功,封於呂(今河南宛縣),子孫從封地改姓,故名呂尚。

    呂尚就是姜子牙,東海海濱人。他的祖先曾經輔佐禹治理大水,因功封於呂,所以以呂為氏,而他的姓則是姜。

  • 3 # 長島男爵

    總有些人沒看過史記,卻把自己想象的內容推託到史記身上……

     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尚其後苗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 ——《史記·齊太公世家》

    史記中都是稱“呂尚”,而非姜子牙。

    齊太公,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

    因先秦男子稱氏不稱姓,所以呂尚是一個更合適的稱呼。

  • 4 # 歷史風物誌

    常常讀古文的人應該知道古人的名字是很複雜的,我們打個比方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這實際上已經是已經簡化過後的姓氏名字了,還有我們熟知的秦始皇嬴政,贏是他的姓,政是他的名,其實秦始皇的氏是趙,所以當時有稱他為趙政的。古代姓、氏、名、字是四個不同概念的內容。

    姓氏代表的是血緣關係,名字才是個人的代號,姓氏起源於不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姓氏的作用主要是辨別部落之間不同氏族的後代,避免同氏族的人近親結婚,至於為什麼古代那麼落後的科技水平就已經知道不能近親結婚已經沒有很難考證的了。很早的時候就有氏的出現,我們常聽說的神農氏、盤古氏等等。姓代表的是一個家族內後代共同的稱號,氏則是代表的各個分支自己取的一個稱號標誌,姓是一脈相傳而下的,氏則根據當時的的發展可以改變。

    在夏商周三代,男性稱氏,女子稱姓,氏是用來區分貴賤的,因為只要貴族才有氏(獲得氏的方式:以國名為氏、以邑名為氏、以官民為氏、以職業為氏、以住地之名為氏、以貴族的字為氏、以先人的字或名為氏),古代一直有同姓、同氏不通婚的講究,同氏不同姓則是可以通婚的,而貧民在夏商周時期一般只有名沒有姓氏,知道春秋戰國,宗法制度的瓦解,姓氏差異的影響力逐漸變弱,戰國以後平民也有了姓,百姓這時候就成為了民眾的通稱。儘管秦漢姓與氏已經合一,但是太史公何其嚴謹的人物,在記錄商周時期的人物,按照當時的特殊情形,男子稱氏,以姜太公的氏“呂”正稱,所以《史記》記為呂尚,沒有任何貶低的意思反而是體現司馬遷對姜子牙即呂尚的尊重。史書在這點上是沒錯的,現在影視劇作品直接以姜子牙為姓名才是不符合史上實際情形的。

  • 5 # 帶志逐夢
    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尚其後苗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史記-齊太公世家》

    以上是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姜子牙的名字的敘述,《史記》中對姜子牙的稱呼為呂尚而不是姜子牙。《史記》交代了他名字的由來,因為祖先封地在呂,所以為呂氏,名尚。

    名字的叫法

    因為上古時人有姓有氏。姓是一種標誌家族系統的族號,起於母系社會。氏是姓的分支,即一族分為若干支散居各地,每支的稱號為氏。先秦時氏、姓分別,秦漢以後混而為一。所以稱為姜姓呂氏。之所以叫子牙,是因為他字子牙,比如關羽,姓關名羽,字雲長,也可以稱為關雲長。

  • 6 # 明離子

    諸多跡象表明,太史公司馬遷對先秦時期的“姓”和“氏”傻傻分不清,所以才出現了諸如“姜子牙”,“嬴政”這種不恰當的稱呼。

    事實上,“姜”是“姓”,“呂”是“氏”,上古時期的姓氏的有區別的。

    “姓”是一個巨大的血緣集團,“氏”則是下面的分支,最早的“氏”來自於男性貴族封地,亦或是“官職”,是母系氏族瓦解,父系氏族建立的標誌。

    但西周到先秦時期,一個人往往同時擁有姓和氏。

    而在西周到先秦時期,人們的稱呼往往不是“姓+名”,而是“氏+名”結構或者“氏+字”結構。

    比如管仲,是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所以“管仲”或者“管夷吾”是標準叫法。

    比如孟子,姬姓,孟氏,名軻,所以在先秦時期的書籍中孟子的名字叫“孟軻”,而不是叫“姬軻”。

    秦始皇是嬴姓,趙氏,名政,所以叫“趙政”就叫“嬴政”要有文化。

    回到題目,我們的姜子牙老先生,乃是姜姓,呂氏,名尚,所以最恰當的叫法應該是“呂尚”,或者“呂子牙”。

  • 7 # 一哥於一

    一哥“俗人讀史”之——

    關於姜子牙的名字問題

    一般正版的人事檔案說,姜子牙為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又名呂望、太公望等等,當然還有後世追加的各類稱號,真的不少,但就是這樣幾個就足令人捉摸不定的了,俗人本俗,不用引子,就說說這位姜同志的姓名問題。

    其一,姜子牙的名字直譯其實就是“姜孩”,其原因一是殷人中未見有記載某人“字”及“號”的;二是“牙”在古人的名字中是常見的字,如鮑叔牙(鮑家的三小子),俞伯牙(俞家的大小子),就是現在在人名中也有遺存形態,“老人家”乳名還叫“石三伢子”嗎?在一些城區叫什麼王孩、馮孩的也多了是的,叫石伢子,潘伢子的也不少;三是牙是專指男性的用詞,就連動物還有“牙豬”、“牙狗”之說嗎。

    其二。太公望其實是個綽號,《史記-齊太公世家》載“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與語大說,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這個故事見於各類史籍、小說、傳說,看來這裡所說的“太公”是人家周文王的祖父(“太公”、古公亶父),與呂氏無關,“望”是迫切希望得到的人才,也非呂氏原名。嘿嘿,俗人一哥笑了,這不就是天子給的一個綽號嗎?假如好酒叫“醉劉伶”,呂老頭應該叫“想三輩”吧,哈哈,見笑了。

    其三、姜子牙過多的名號應該多是後世之封,這個姜子牙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既然如此,各家因其所需而命名一番也是勢在必然的了。

  • 8 # 大黃扯點歷史

    題主提到的這個說法不知從何而來,明顯是錯誤的。

    《史記》中的稱呼是“呂尚”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件事,《史記》通篇都沒有“姜子牙”這三個字,我們先來看看《史記·齊太公世家》中是怎麼介紹姜太公的:

    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尚其後苗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

    所以《史記》中對姜子牙的稱呼是呂尚,而非姜子牙。

    姜子牙: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別稱:呂牙、姜尚、呂望、姜子牙、姜太公、太公望、太公涓、齊太公、太公。所以姜子牙這個稱呼是後世人根據後來人物稱呼的習俗,自己發明出來的。後世姓氏合一,所以只稱其“姜姓”,而通常對人的稱呼是表字,姜太公字子牙,於是就產生了“姜子牙”這個稱呼,當然這也不能算錯,這不過是不同時代的不同習慣而已。就好像我們現代人稱呼古人往往都是直呼其名,這是我們現代人的習慣,但在古時候後,稱呼別普通人都應該是表字或者號,即:“XX先生”;而稱呼帝王往往是:“X祖(宗)X皇帝”。

    所以,我們要明確兩件事:第一,《史記》中沒有姜子牙這個稱呼,對他的稱呼是呂尚;第二,姜子牙這個稱呼是後世的稱呼習慣,也不能算錯。

    何為姓氏

    那麼我們繼續拓展這個話題,姜子牙這個人又是“姜姓”又是“呂氏”的,為什麼有那麼多名字?我們先來弄清楚:何為姓氏?姓和氏之間的關係與區別是什麼?

    簡單來說,姓是一個家族的所有後代的共同稱號,而氏則是從姓中衍生出來的分支。還是以姜子牙為例,“姜”是他的姓,這是他們老祖宗留下來的一個標記符號,因此子子孫孫都姓姜;而其先祖曾做四嶽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於是在舜、禹時被封在呂地,於是封在呂地的這一支就成為了呂氏。而其他姜姓有可能去往別的地方,就成為了其他的“氏”,只不過所有這些人還都共用“姜姓”。

    通常,氏的獲得方式有如下幾種;

    以國名為氏:如晉重即晉文公重耳,以國名晉為氏,重為重耳的簡稱;魯申即魯僖公申,國名魯為氏,申為名。

    以邑名為氏:卿大夫及其子孫以采邑名為氏。如晉國大夫畢萬采地為魏,後世子孫以魏為氏;曲沃桓叔之子公子萬封於韓,以韓為氏。

    以官名為氏:貴族及其子孫以其官名為氏。晉國的林父為步兵組織三行裡中行的軍帥,稱中行桓子,其子荀偃稱中行偃,以中行為氏;宋國執政卿樂喜(子罕)稱司城子罕,其孫樂祁(子梁)稱司城氏,是以司城為氏。

    以職業名為氏:如巫氏、卜氏、匠氏、陶氏,巫、卜、匠、陶皆為職業名稱。

    以住地之名為氏:魯莊公子遂住魯東門,稱東門遂(名)、東門襄仲(字),是以東門為氏;宋國樂大心為右師,居於宋桐門,稱桐門右師,是以桐門為氏。

    以同周王或君主血緣關係遠近之稱為氏:周僖王之子虎稱王子虎,其孫稱王孫蘇;鄭穆公之子喜(子罕)稱公子喜,其孫舍之(子展)稱公孫舍之。

    以貴族的字為氏: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國君的近親三代,公孫之子不屬公族而須另外立氏。這些貴子孫多以其王父(祖父)之字為其氏。鄭國公子發字子國,其孫國參(子思)即以“子國”的末字為氏;另有公子騑,字子駟,其孫以“駟”為氏。以祖父之字為氏最為常見,是得氏通例。春秋以前,貴族之姓承襲自遠祖,因此百代不變;氏為貴族得自與自己血緣關係較親近的先人,則數代即發生變化。

    此外,雖然周代貴族有姓,但通常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所以姜子牙在當時應該稱為“呂尚”,司馬遷的記錄中並沒有錯誤。未婚女子如齊姜、宋子,齊、宋為國名,姜、子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欒祁,江、欒為夫家國、氏名,芊、祁為女子本人的姓。氏用來區別貴賤,貴族有氏,貧民有名無氏。姓用來區別婚姻。同姓不能通婚,姓同氏不同也不能通婚,而氏同姓不同則可以通婚。

    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發生根本變革。這時氏開始轉變為姓。戰國以後,平民也有姓,百姓遂成為民眾的通稱。這反映了貴族的沒落,平民地位的上升。秦漢以後,姓與氏合一,遂稱“姓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箭需要交易格里芬組三巨頭嗎?誰將會成為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