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隸屬哪個州、郡、府、省、道、縣?我想知道我們在古代是哪個“省”(廣義上的省)的人,跟現在有什麼不同?
4
回覆列表
  • 1 # 左說春秋

    謝邀!本人參預或主持兩屆地方誌編纂,地情算比較熟悉。琅邪,三代屬東夷地區,《禹貢》海岱唯青卅,《山海經》等亦有記載。周初姜太公立八神時建琅邪四時祠。屬齊國琅邪邑、縣、郡。戰國一度被吳越楚侵佔,越遷都琅邪90年。秦為36郡之琅邪郡。漢至唐皆沿置。縣級設定先後有琅邪縣、豐泉縣、櫃縣,侯國有祝茲侯、安陵侯等。秦琅邪郡疆域最大,西起臨沂東至成山,山東半島南部皆隸之。唐代裁琅邪縣,分地入諸城、膠西。德日侵佔青島時期東部劃入膠澳租界海西區。

    1943年建立抗日政府諸膠縣,1946年建膠南縣,2012年與原黃島區合併為新黃島區。現為國家級新區一一青島西海帶岸新區。陸域2096平方公里,海岸線180公里,近海水域5000平方公里。秦始皇統一後五巡天下,其中三巡琅邪。第一次居三月,遷民三萬戶,築琅邪臺,刻石頌德。二世兩次,漢武帝四次巡視琅邪。自田齊威、宣王開始,琅邪成為齊、秦、漢方士研究長生的中心。以安期生徐福等方士聲振海內。秦始皇派徐福出海求仙皆琅邪港泛海。吳王夫差、越王勾踐開闢吳越至琅邪海道後,海運昌盛。漢武帝東征高麗,隋唐東征,唐宋明與日韓貿易皆由此。唐宋古鎮口建高麗館、修船廠等貿易服務機構。

  • 2 # 對視影音

    我所在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齊魯大地,境內有新石器時代集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於一體的三里河文化遺址。

    1949年10月撤銷膠高縣,將沽河、豐隆、膠萊、北都、聯屯5個區劃入膠縣。1950年5月濱北專區撤銷,膠縣屬於膠州專區(駐膠縣城)。1953年6月撤膠河縣,將沙河、牛溝、朱郭3個區劃入膠縣。1956年2月撤銷膠州專區,膠縣改屬昌濰專區。1957年1月,將平度縣的劉家花園、溝西、刁家丘、河南4個村劃入膠縣。1958年10月膠縣劃歸青島市。1961年5月,重新劃歸昌濰專區。1978年11月,再度劃歸青島市。

  • 3 # 貓員外

    安徽泗縣,全國百窮縣

    泗縣歷史極久,有新石器時代歷史,屬龍山文化,歸於九夷。

    三代堯帝封大禹為夏伯,置邑於斯,始稱夏丘。

    至唐武德四年,廢夏丘併入虹縣(今天的五河縣),後虹縣移治夏丘。至此,夏丘改稱虹縣,屬泗州。

    清康熙年間,黃河入淮,泗州古城淹沒於洪澤湖底,永為黿鼉之窟。成為第二個龐貝城。

    泗州後移治虹縣,虹縣遂改稱泗州。

    民國元年廢州制,改泗縣,歸安徽省。

    有老鄉嘛?頂我上去!

  • 4 # 文軒春秋

    家鄉是福建泉州。泉州歷史悠久,經濟開發在周秦時期的古閩越人就已經開始。泉州別稱:鯉城,刺桐城,溫陵。

    夏商時期,泉州地理劃分屬於揚州。

    西周為七閩之地,出現了有關泉州的文字記載。

    隋朝時,南方的福建首次出現“泉州”這個名字。但是當時的泉州指的是現在的福州。

    唐朝711年把泉州(福州)改為閩州,把原來設定南安的武榮州叫做泉州。718年經濟發展,把州治遷到現在的泉州市區,換句話說就是現在的泉州市區是唐朝新建的城市。“泉州”地名定在現在的泉州市。泉州曾經一度改名“清源郡”,和“平海軍”。北宋977年又恢復“泉州”這個名稱,從此沿用至今,永遠固定。

    宋元時期,泉州港是東方第一大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與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泉州也是首批公佈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 5 # 衛仁閔

    山東沾化,黃河衝擊平原,形成於明朝後期。元代以前地圖為虛線。

    村落主要形成於燕王掃北後的山西大槐樹移民。

  • 6 # 平沙趣說歷史

    關於家鄉歷史地理的問題,學生時代多少學習過一些,後來自己又瞭解了一點,總算湊出一個輪廓。

    本人家鄉是廣東省梅州市,地處粵閩贛三省交界處,主要居民為客家人,通用方言為客家話。

    嶺南地區的歷史當然也算久遠,不過真正納入中原王朝版圖是在秦朝,西漢初年還曾一度形成南越國,當時自然沒有梅州這個名稱,不過這片土地屬於南越國的海陽縣,得名於之前存在的海陽方國。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滅南越國,置揭陽縣(治所在今梅州豐順),荒置南越國設立的海陽縣。東晉咸和六年(331年)撤銷揭陽縣,重設海陽縣,隸屬於東官郡。

    南齊永明元年(483年),從海陽縣分離出程鄉縣,轄區包括今梅州市的梅江區、梅縣區、蕉嶺縣、平遠縣等地以及豐順縣部分。到了隋唐時期,程鄉縣隸屬潮陽郡。

    五代十國南漢乾和三年(945),程鄉縣升格為敬州,但轄區未變。南漢被北宋消滅以後,北宋設立廣南東路,廣東之名由此而來,敬州隸屬於廣南東路。

    北宋開寶四年(971年),為了避宋太祖祖父趙敬的諱,“敬州”改名為“梅州”,得名梅州之名出現。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廢梅州,復立程鄉縣,隸屬於潮州;元豐五年(1082年),復置梅州,還是管程鄉縣,依舊屬廣南東路;南宋紹興六年(1136年),再廢梅州,八年後復置梅州。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梅州為梅州路;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改回梅州,屬江西行省廣東道;元貞元年(1295年),轉屬於潮州路;延佑五年(1318年),直隸於廣東道。雖然名字變來變去,但是轄區一直沒變,還是當初的程鄉縣。

    明洪武二年(1369年),廢州復為程鄉縣,隸屬潮州府。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程鄉縣升為嘉應州,隸屬廣東省,轄地發生擴大,包括程鄉、平遠、鎮平以及之前由惠州府統領的興寧、長樂,這五縣被稱為“嘉應五屬”。

    嘉慶十二年(1807年),嘉應州升格為嘉應府;嘉慶十七年(1812年),又降回嘉應州。宣統三年(1911年),嘉應州複名梅州。

    民國三年(1914年),梅州改名梅縣。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廣東解放,1949年10月設立興梅專區;1950年1月26日,設定興梅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區包括梅州全部。

    1952年底,興梅專區撤銷,改隸於粵東行政區;1956年2月,粵東行政區分為惠陽、汕頭專區,興梅7縣屬汕頭專區;1965年7月,設立梅縣專區,興梅7縣歸屬梅縣專區,之後又改為梅縣地區;1979年3月,梅縣管轄的梅州鎮升格為縣級稱“梅州市”;1983年6月,梅州市與梅縣合併成為梅縣市。

    1988年1月,廣東實行市管縣體制,梅縣地區改為梅州市至今。2013年10月,梅縣撤縣設區。

    到今天,梅州市管轄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2區1市5縣。

  • 7 # 矛盾體160202925

    我們家鄉是利辛縣,現在屬於安徽省亳州市下屬縣。利辛縣歷史悠久,從先秦時代到現在也有兩千多年曆史了。

    先秦時期,屬於鬍子國、州來國,後來屬於楚地;

    秦朝時期屬於汝陰、下蔡縣地;

    漢朝、三國兩晉時期,屬於析置城父、山桑縣,遂分屬汝陰、下蔡、城父、山桑地;

    南北朝時期,南宋將城父縣併入浚儀、北魏于山桑縣地置渦陽縣,遂分汝陰、下蔡、浚儀、渦陽縣地;

    隋朝時期,又恢復城父、山桑縣,遂分汝陰、下蔡、城父、山桑縣地;

    唐朝天寶年間,改山桑為蒙城,遂分屬汝陰、下蔡、城父、蒙城縣地;

    明朝,廢城父縣入亳州,廢下蔡縣入壽州,遂分屬亳、潁、壽州和蒙城縣;

    清雍正,壽州地析置鳳臺縣;潁州地析置阜陽縣;同治年間析阜陽、蒙城、亳州、宿州地置渦陽縣,遂分屬阜、渦、蒙、鳳4縣地;

    1964年設定利辛縣,2000年利辛劃歸亳州市管轄。

  • 8 # Crazy歷史

    我的故鄉在山東滕州,依據《史記》、《國語》等史料記載:“黃帝有二十四子,賜土得姓者十四。其第十子封於滕”。“滕”字始見於此。滕地東毗鄰黃海,北依泰山,西為北方第一大淡水湖——南四湖湖區,也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航道,南為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徐州。當地氣候溫溼多雨,泉流騰湧,其中尤以荊泉為最,故以“滕”為名。

    滕州八景之——墨子故里

    春秋戰國時期,建有滕國,為魯國的附屬之地。其中最知名的國君為滕文公,滕文公勤勉治國,愛民如子。彼時滕國方圓不過百十里地,卻因為實施仁政而弘揚於世,被世人譽為——上善之國,後簡稱善國。後世為了紀念這段歷史,在境內建有善國路,善國大橋等各式建築。

    滕州八景之——薛國故城

    先秦時期,在如今的滕州市境內建有滕縣和薛縣兩地。自此,滕地立為縣,期間各朝各代地域方圓略有變動,但依舊以滕地為根基,如此延續數千年。

    滕州八景之——王家祠堂

    西漢初年,漢高祖析小邾置蕃縣。隸屬豫州刺史部魯國。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滕縣“改公邱,封魯共王子夷侯劉順於此。自此,滕縣易名為公邱縣。東漢年間,延續西漢舊制,屬地略有變化。進入三國時,滕地屬地內各縣屬曹魏,魏則沿襲秦制。 到了西晉時,則沿襲漢制。蕃縣、薛縣、公邱縣都屬豫州部魯郡。元康年間,將蕃縣、薛縣改屬徐州部彭城國。 東晉,晉安帝義煕五年(409年),晉克復青、徐,撤銷薛縣、戚縣,將其地劃入蕃縣,屬兗州部。 南北朝時期,北魏太安三年(457年)撤公邱縣,置陽平縣屬兗州部魯郡。孝昌二年(526年),于徐州部始置蕃郡,領蕃城(即蕃縣)、永興(今薛城區臨城鎮)、永福(今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崮峴)3縣,郡治蕃城。東魏元象二年(539年)撤銷蕃郡,併入彭城郡。武定五年(547年)又置蕃郡。復置薛縣。 隋初,開皇六年(586年),改蕃縣為滕縣。開皇十六年(596年),升滕縣為滕郡,郡治滕縣;不久又將滕郡改為滕縣,縣治在蕃縣故城,屬徐州部彭城郡。 唐代滕縣屬河南道徐州。元和年間,縣城東移二里築新城(今滕州城的舊城區)。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金置滕陽州。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改為滕州,轄滕、沛、鄒縣和陶陽鎮,屬山東西路。元因之。 明洪武二年(1369年)廢除滕州,滕縣隸屬山東布政使司濟寧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升兗州為府,降濟寧為州,滕縣改屬兗州府。

    滕州八景之——科聖學宮

    清朝和民國時期,滕縣變動不大,建國後,滕縣則多次改變屬地範圍,變動較大。1960年,以原滕縣為基,建成棗莊市。期間滕縣原下屬的店子、桑村等地劃歸為山亭區。滕縣也隨之易名為滕州市,成為縣級市。

    滕州八景之——夜泊藝苑

    滕縣,現為滕州,自古便為“三國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轄區範圍內,擁有大量古墓遺址。考古發掘的距今7300年的“北辛文化”遺址,表明這裡是中華民族最早的文明發源地之一 。同時,齊魯大地的孔孟二聖聞名世界,但還有一人即科聖——墨子,便為滕地之人。此外還有“工匠祖師”魯班、造車鼻祖奚仲、戰國四君子之一孟嘗君、成語毛遂自薦中的毛遂的故里。

    滕州八景之——水上善園

    此外,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曾被封于山東滕州故為滕王,且於滕州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已被毀),後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築了“滕王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私家車脫保後,還需要去4S做保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