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龍的傳人

    八旗最初源於滿洲(女真)人的狩獵組織,是清代旗人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一,清朝旗制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整頓編制,初置黃、白、紅、藍4色旗,編成四旗。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八旗之制確立。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滿洲成員皆隸於滿洲八旗之下。旗的組織具有軍事、行政和生產等多方面職能。

    二,各旗區分

    順治七年(1650)底多爾袞死後,清世祖福臨為了加強對八旗的控制,對八旗的順序進行了調整。由皇帝控制的鑲黃、正黃、正白三旗,稱為上三旗;由諸王、貝勒統轄的正紅、鑲紅、正藍、鑲藍、鑲白五旗,稱為下五旗。上三旗較下五旗為崇,是皇帝的親兵,擔任禁衛皇宮等任務,下五旗駐守京師及各地。

    各旗的鎧甲和旗幟都有區別。四個正旗,(正黃,正紅,正藍,正白)旗邊為四角;四個鑲旗(鑲紅,鑲白,鑲藍,鑲黃)旗邊為三角。

  • 2 # 四川達州人

    大體如是:

    一、旗的來歷

    女真習慣,村莊中最富有經驗也最勇猛的武士帶領村民漁獵,頭領稱大箭。努爾哈赤起兵後寓兵於民,全民皆兵。借鑑大箭名稱,基層部隊首領稱佐領。

    1601年,努爾哈赤整編建立八旗制度,300士兵一牛錄,頭領佐領。5牛錄一甲剌,首領參領。5甲剌一固山,固山就是旗,每旗編25牛錄7500士兵。後期,各旗實力不定。

    二、各旗起源

    1、努爾哈赤1584年起兵,首設黑旗。到1589年,努爾哈赤另設紅旗自將,黑旗交給弟弟舒爾哈齊。其後,努爾哈赤吞併女真最大的哈達部,設白旗,交長子褚英。

    2、舒爾哈齊於1609年、褚英於1611年先後被殺,努爾哈赤1615年全面整編,原紅旗分出正黃鑲黃兩旗,自將。白旗分出正白鑲白正藍三旗,黑旗分出正紅鑲紅鑲藍三旗。

    3、1624年,努爾哈赤始設蒙古八旗,1642年皇太極完成蒙古八旗與漢軍八旗設定,各依附滿洲八旗本色旗下。

    4、1626年努爾哈赤死,此時八旗力量(只說滿軍)的具體分佈是:

    兩黃旗65牛錄,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各分得15牛錄,剩餘20牛錄為努爾哈赤親兵,依據努爾哈赤早已定言為多鐸所有。其中,多鐸正黃,阿濟格鑲黃。多爾袞另賜一旗,大體為鑲白,已調原旗主杜度(褚英之子)至兩紅旗代善的門下,但尚未公佈鑲白所屬,努爾哈赤死。

    兩紅旗51牛錄,代善及其長子掌握。

    正白旗25牛錄,旗主皇太極。

    鑲白旗15牛錄,原定多爾袞,皇太極吞併。

    正藍旗21牛錄,旗主莽古爾泰。

    鑲藍旗33牛錄,旗主阿敏。

    5、努爾哈赤過於寵愛阿巴亥及其三子,依據遺言將擁有80牛錄(佔合210牛錄的38%),加上阿巴亥大妃地位,多爾袞大汗繼承人,其餘旗主怎麼活?

    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

    所以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迅速達成協議,逼迫阿巴亥離開,再偽造遺言推皇太極為繼承人,四人共領國政。同時,逼迫阿巴亥殉葬(不論漢夷,從無正妻殉葬制度),由於阿巴亥三子年幼,無力對抗四大貝勒,阿巴亥在逼四人立誓後自殺。

    6、皇太極雖然當了繼承人,並公開吞併了鑲白旗(各大貝勒看不起,鑲白人少,戰鬥力也是最差),將兩黃與兩白旗色對換,但整體勢力單薄,所以一直竭力拉攏阿濟格三兄弟(65牛錄)以維持政治平衡。

    然而,皇太極依舊被迫公開承諾,即便宗親犯罪追究,大汗也不能私自吞併兵馬,必須交給原主旁支繼承。阿敏(舒爾哈齊兒子)被處置後,鑲藍旗就交給其弟濟爾哈朗。

    後,皇太極逐步利用擊敗林丹汗,收服漠南漠北蒙古的機會坐穩大汗,在莽古爾泰及其弟德格類死後追究叛逆罪吞併正藍旗,用兩黃正藍混編,豪格領正藍旗並贈送8個牛錄。

    7、皇太極死亡,沒有確定繼承人。八旗勢力一分為三,兩黃正藍為皇太極本系,合計117牛錄,是第一大勢力。多爾袞兩白98牛錄是第二勢力。代善濟爾哈朗三旗96牛錄,旁觀但偏向皇太極。最終妥協達成協議,豪格多爾袞均不能當繼承人,皇太極幼子福臨繼位。多爾袞濟爾哈朗輔政,此議符合八旗多數利益。

    8、多爾袞掌握政權,晉攝政王把持權力,濟爾哈朗邊緣化。後多爾袞殺豪格吞併正藍旗(以當年努爾哈赤遺言賜自己一旗為依據)。但其餘五旗堅定支援福臨,多爾袞沒兒子,因此沒有奪位。

    9、1649年多爾袞死。福臨掌握政權,大力清算多爾袞,驅逐多爾袞嗣子多爾博歸宗多鐸門下,吞併正白旗。自此兩黃正白的上三旗制度形成,屯駐京畿、直隸、熱河,護衛皇宮,下五旗分駐重點城市。

    此後,康熙威權日重,派遣漢族大臣給議政王大臣會議降低等級,分配自己兒子至下五旗分領牛錄,再派八旗將軍領導駐防八旗,各旗主/王/貝勒/貝子/入八分公等貴族無力反抗。雍正再設旗務大臣架空旗主等人的民政權,八旗制度實質消亡,因此,乾隆最終撤銷毫無意義的議政王/大臣會議。

  • 3 # 安定郡小書生

    黃、白、紅、藍四旗是努爾哈赤最初建立的軍事體系。後來,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他們征服了周邊部落,逐漸擴充套件到八旗,最終發展成為清代的部落管理制度和軍事制度。

    女真起源於三千多年前的肅慎。後來,隨著朝代的更迭,女真的稱謂也在不斷髮生著變化,漢朝至金朝稱為挹婁,南北朝稱為布吉,隋唐時期稱為黑水靺鞨。他們世代生活在東北地區,過著漁獵、畜牧的生活方式。直到宋遼時期,女真才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逐漸從漁獵文明向農耕文明轉變,出現了生女真、熟女真之分。在公元1115年,女真完顏部首領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建立了金朝。

    1234年,金朝被蒙古人摧毀。元政府在女真人生活的松花江、黑龍江流域,設定了斡朵裡、胡裡改、桃溫、脫斡憐、孛苦江五個萬戶府,統治著當地女真人和水韃靼人。明代以後女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三大部分。明朝政府在建州地區建立衛所,並逐步發展成為建州三衛。

    努爾哈赤是是最初左衛指揮使猛哥帖木兒的旁系後裔。直到明末,隨著女真族的發展,明政府對東北地區的控制越來越弱。1583年(明朝萬曆十一年),努爾哈赤用先祖和父親留下的十三副甲冑起兵,開始統一女真各部。

    隨著戰爭的不斷進行,努爾哈赤終於在1588年(萬曆十六年)消滅了建州女真的最後一個對手完顏部,征服了五部建州女真,統一了建州女真。努爾哈赤再次向海西女真、東海女真進行征伐,於1601年左右(明朝萬曆第二十九年)第一次大規模地改編了軍事組織。根據女真人猛安謀剋制,規定300人為一牛錄,5牛錄為一甲喇,5甲喇為一固山,分別以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固山額真為首領。改編後的牛錄被分別隸屬於黃、白、紅、藍四旗,以純色為辨。1615年(明朝萬曆四十三年)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建立八旗制度。

    在這裡,我們將進一步解釋八旗的出現。

    實際上,前面的四面旗不是黃、白、紅、藍,而是黑、紅、黃、白。首先是黑旗,由努爾哈赤用十三副盔甲起兵的根本,然後交給兄弟舒爾哈齊。紅旗是努爾哈赤透過吞併大量相鄰部落而形成的一支新部隊。黃旗是努爾哈赤將黑旗交給舒爾哈齊兄弟後重新建立的一支部隊。白旗是在努爾哈赤吞併了海西女真哈達部後,新組建的一支部隊,旗主是長子褚英。

    此後,經過殘酷的權力鬥爭,舒爾哈齊被努爾哈幽閉致死,褚英也被努爾哈赤處死。努爾哈赤組織並重新劃分了原來的四旗。白旗分為正藍旗、正白旗和鑲白旗三部分。黑旗分為正紅旗、鑲紅旗和鑲藍旗三部分。黃旗分為正黃旗和鑲黃旗兩部分。

    這樣,滿族八旗就基本形成了。二次改革後,八旗如下:正黃旗的旗主是努爾哈赤,他晚年讓位給了第十五子多鐸;鑲黃旗的旗主是努爾哈赤,他晚年讓位給了第十二子阿濟格;正紅旗的旗主是代善,努爾哈赤的次子;鑲紅旗的旗主是嶽託,代善長子;正白旗的旗主是皇太極,努爾哈赤第八子;鑲白旗的旗主是杜度,褚英長子;正藍旗的旗主是莽古爾泰,努爾哈赤第五子;鑲藍旗的旗主是阿敏,舒爾哈齊之子。

    其中,四大貝勒率領五旗,大貝勒代善和他的兒子嶽託掌握著正紅、鑲紅兩旗,二貝勒阿敏掌握著鑲藍一旗,三貝勒莽古爾泰掌握著正藍一旗,四貝勒皇太極掌握著正白一旗;努爾哈赤親自掌握著當時戰鬥力最強的正黃、鑲黃兩旗;褚英長子杜度掌握著鑲白一旗。晚年,努爾哈赤將最強的兩旗分別交給十五子多鐸、十二子阿濟格,其最終目的就是讓十四子多爾袞作自己的接班人。

    不幸的是,四大貝勒之首代善及其子嶽託支援皇太極,鑲白旗主杜度唯代善馬首是瞻,皇太極就有四旗的支援;至於莽古爾泰、阿敏雖然身為四大貝勒之一,且擁有一旗人馬,想分庭抗禮,奈何實力不足;最終努爾哈赤的汗位由皇太極繼承。

    原來八旗沒有區別。黃太極即位後,認為黃色最為尊貴,於是調整了旗色,同時重新進行劃分。

    將自己掌握的正白旗改色為正黃旗;奪取杜度掌握的鑲白旗改色而成鑲黃旗,旗主交由長子豪格擔任;多鐸掌握的正黃旗改色為正白旗,阿濟格掌握的鑲黃旗改色為鑲白旗。

    代善及其子嶽託依舊掌握著正紅、鑲紅兩旗;莽古爾泰因謀反事敗遭誅,正藍旗遭到混編重組,部分部族被充實到皇太子父子掌握的正黃旗、鑲黃旗之中,剩餘部族重新組成正藍旗,旗主由豪格兼任;鑲藍旗旗主阿敏被獲罪被剝奪旗主之位,改由舒爾哈齊第六子濟爾哈朗擔任。

    經過一系列的重新洗牌,皇太極掌握著實力最強的正黃、鑲黃兩旗,對其他六旗分別進行不同程度的改色、換旗主等方式進行削弱。

    然而皇太極死後,八旗勢力再次進行了一次洗牌,重新分配。

    一是長子豪格控制著的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也在控制之下;二是伴隨著多爾袞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正白旗、鑲白旗,同時也有正紅旗、正藍旗、正黃旗的一些宗族支援多爾袞;三是正紅旗、鑲紅旗,實力減弱後由代善控制,濟爾哈朗依然空著著鑲藍旗。最終權利角逐是多爾袞、豪格之間,雙方陷入僵局。最後,他們不得不妥協,在濟爾哈朗、多爾袞的輔政下,由皇太極六歲的兒子福臨繼承皇位。

    福臨登基後,朝廷的權力實際上由多爾袞控制。接著,多爾袞對八旗重新進行洗牌。首先,正黃旗、鑲黃旗劃歸皇帝直接統屬,實質又掌權者多爾袞控制。其次,豪格被陷害下獄暴亡,將原鑲白旗改色為正藍旗,交由多鐸掌控。最後,將原由豪格控制的正藍旗與自己統領的正白旗混編重組,成為新的正白旗和鑲白旗,依然由多爾袞掌控。

    從此以後,八旗的顏色沒有變,但隨著出現上下之分。

    清軍進關前,八旗並無高低之分。正黃、鑲黃兩旗一直掌握在大汗手中,其他六旗則由大汗子侄掌握。多爾袞死後,他掌握的正白旗也由皇帝控制,於是皇帝直接掌握的正黃、鑲黃、正白三旗,稱為上三旗。由諸王和貝勒控制的鑲白、正藍、鑲藍、正紅、鑲紅五旗,稱為下五旗,自清末以來從未改變過。上三旗的地位高於下五旗,他們是皇帝的親兵和皇宮的禁衛兵,下五旗駐守京師及各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上市一年,市值蒸發2000億,發生了什麼?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