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嗨大聖
-
2 # z隨遇而安
差不多到寶寶一歲,我才認真看育兒書,發現自己犯過很多錯誤。比如,寶寶月齡小的時候特別愛哭,心情不好或者累的時候我就讓他在一邊哭。
寶寶母乳餵養,兩三個月的時候基本上每兩三個小時就要吃一次,白天、晚上都睡不踏實,曾經我花了很多的經歷去訓練孩子定時定量吃、睡,結果孩子鬧的更兇,自己也身心疲憊。
還有就是嬰兒撫觸,錯過了太多跟寶寶增進感情,和運動鍛鍊的機會。
幸好及時止損,沒有錯過新增輔食的學習機會,寶寶現在不挑食,身體強壯。
所以為了避免更多的誤區,最好的方法是學習,學習心理學,營養學,教育學,學習瞭解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寶寶,做與時俱進的父母。
-
3 # 嗷嗷哺
育兒道路有萬難,排除己難是關鍵。想要寶寶更好的成長,家長更應該反省自己有沒有給寶寶自我成長得機會。
有很多家長總是以孩子還小,還什麼都不會為理由,來幫助孩子做一些明明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比如把屎把尿、對寶寶輕言輕語、過度保護寶寶、不讓寶寶接觸細菌、吃手指等。其實,這些做法都是不正確的。
作為家長應該先約束自己,放開手腳,讓寶寶學會自己去做這些事,增強寶寶的動手能力;也別把寶寶想得太脆弱,而保護過度,讓寶寶多去接觸外面的小天地,有利於寶寶的身心健康發展;如果想要寶寶成長為心靈手巧的孩子,可以培養寶寶的手工興趣,增強寶寶的動手能力;不能因為寶寶的腸胃弱就限制寶寶的飲食,只給寶寶吃易消化吸收的軟食,其實,適當的吃硬一點的食物,有利於寶寶的牙齒髮育,提升消化水平。
-
4 # 巴貝兔早教夥伴
育兒領域最大的誤區是把孩子當成縮小版的大人!——特別是在心理上!
避免了這個誤區,就能夠避免大部分育兒中的問題!
。
。
大人總是覺得孩子和自己一樣,遇到孩子發脾氣,總是百思不得其解,或者簡單的歸咎為孩子頑皮,但其實這些問題的大部分,都是孩子心理還在不斷髮育成長,與大人的心理有很大的差異所造成的!
。
。
大人總是覺得孩子都是無憂無慮的,自己面對生命的壓力,才是最辛苦的!
大人可能在身體上是最辛苦的,但是孩子們在心理承受的壓力,同樣巨大!
學習的壓力,同學間的矛盾,父母不理解的苦悶,都是孩子要面對的!
而這三者,幾乎構成了孩子眼中的“全世界”!
。
。
昨天看到上海男孩跳橋身亡的新聞,心裡咯噔一下!
孩子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母親接到孩子後卻還是批評指責孩子。
甚至在大橋中央停車批評孩子,孩子下車後直接跑向橋邊,沒有一絲猶豫跳了下去!
。
。
這位家長不知道的是,孩子的世界裡只有學校和家裡兩個。
當這兩個地方都指責他,不能給他溫暖的時候。
他的心裡要多麼絕望啊!
。
。
那麼孩子小時候,家長育兒誤區又是怎麼體現的呢?
孩子在小時候,心理是一個從無到有的不斷成長的過程!
。
。
這些不同時期,孩子的表現各有不同,比如:
3歲之前孩子普遍都是孤獨玩耍者,眼中沒有世界,只有自己與父母。
3歲—4歲進入模仿期,喜歡跟著大人做什麼,他們也要做什麼。
12歲之後的青春期,想要獨立又暫時沒有能力的矛盾。
。
。
孩子這一路心理的成長,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點,如果做父母的,能夠清楚這些特點,那麼孩子的成長,才會順暢,孩子的性格,才會健康快樂!
-
5 # 電影大巴士
育兒不是件簡單的事,需要大家不斷學習。孩子還那麼小,什麼都不懂,如果我們做家長的也走進誤區,這裡面的傷害是難以估量的。
為了避免家長們好心辦壞事,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下面哈泊妮來為大家細數一下常見的育兒七大誤區。
誤區一:把屎把尿
寶寶身體發育不成熟,出生後暫時不能獨立大小便,需要等到感知、肌肉控制、言語表達等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
通常,寶寶大概3歲左右才能自行大小便,從小給寶寶把屎把尿不科學,不利於其正常生理發育,甚至會給寶寶的心理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誤區二:輕聲細語,輕手輕腳
胎兒在子宮裡其實是很吵的,因為羊水晃動,寶寶近耳聽著,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安靜。每個人的聽覺系統都很重要,更何況是剛剛起步的寶寶們!其實正確的開啟方式應該是:在家裡正常說話,不用刻意製造安靜的環境,除非你可以讓外面大千世界的環境和家裡一樣安靜。
誤區三:使用嬰兒手套、襪套
很多家長認為這麼做可以保護寶寶的小手小腳,但這麼做並不好。要知道,寶寶的手腳發育需要一定刺激,而不是束縛。若是你想寶寶以後手巧,那麼請讓寶寶多接觸各種東西,平時多給他做按摩。平時,建議勤給寶寶修剪指甲勤剪指甲,以免其把自己抓傷。
誤區四:拉緊窗簾
小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視覺上正處於初始狀態,只能感受到光。要想自然的發育視覺感官,那麼就需要充足的自然光線。
所以寶寶睡覺時,窗簾不用拉的太嚴實,要半遮半掩,露出一點自然光線。而不是用檯燈,日光燈代替自然光線,兩者完全不可相提並論。其他方面,同理。
誤區五:不讓寶寶吐口水
在3—4個月大時,隨著吮吸反射被抑制,寶寶口腔的主動運動會很快發展起來。這個時候,寶寶喜歡吐口水吐舌頭。大家可不要阻止哦。建議大家給寶寶多買幾個口水兜,勤換洗。
誤區六:不讓寶寶吃手吃腳
很多寶寶在2個月左右開始啃自己的小手、小腳,不少家長認為很不衛生會阻止。事實上,寶寶這麼做可以促使吮吸反射更快被抑制,有利於更快感知、控制自己的小手小腳。大家平時注意把他的手腳洗乾淨就好了。
誤區七:讓寶寶一直喝粥
大人們總是認為小孩子的腸胃比較脆弱,所以只喂軟一點易消化的食物,但是消化能力也是逐步提升的,不是說隨著孩子長大,腸胃就自然變好,而是在生活中一步一步提高的。因此給大家的建議是:寶寶可以適當吃一點硬的食物,有利於牙齒髮育,提升消化水平。
以上就是一些常見的誤區,分享給寶爸寶媽和帶孩子的家長們。
希望大家在照顧寶寶寶的同時,也可以多瞭解一些關於科學育兒的知識,區分科學與誤區,讓我們的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
-
6 # 會飛的魚go
育兒應避免的誤區較多,所有的媽媽都需要交流和學習。更多的育兒知識可以來出必和母嬰知識交流網學習哦。http://www.chubihe.com/
-
7 # 輝少生活日記
1: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種心理或行為問題,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2:心理發展有關鍵期,孩子也一樣,未成年時期大體可以分為12歲之前的依戀期,12-18歲叫青春期,依戀期是家庭教育孩子的最關鍵期,青春期需要一些社會的參與。
3:以性格為核心的人格,是決定人一生,尤其是45歲生活的關鍵,所以人格教育家庭要重視。
4:一個人如果小的時候沒有對善待過,你就不要指望他成年之後會善待這個社會。
5:孩子一歲以前,甚至三歲之前,最好由母親親自撫養。人在生命的早期是很無助的,他所有需要的滿足和快樂都和撫養人息息相關。認人是最早的情感現象,也叫依戀,由此父母才獲得撫養孩子的心理資本。 李教授在論述這個觀點的時候,說到了末代皇帝溥儀的故事,溥儀從小喜歡惡作劇,也不聽老師勸,誰都管不了,唯獨聽他的乳母王焦氏的話。這個故事說明只有心理上依戀的人才對他有控制力。 結合現代生活的實際環境,我認為職場媽媽不要把孩子丟在老人家養育,利用工作後的時間高質量陪伴就是最好的做法了。
6:有一種人脾氣暴躁、容易激動的人,還有一種人平和大度,前一種人早年的撫養一定是虧欠的,後一種人早年的撫養一定是非常到位的。
7:真正的養育過程,肯定是嘮叨的,是有言語的,這叫做有親情撫養。言語發育和社會性發展(願不願意和人交流、親近)、認知等能力都會在有親情撫養和無親情撫養的背景下表現不同。
8:孩子成長過程的心理Sunny比智力更重要,所以我寧可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我一定讓他活得快快樂樂,但是現在很多家長在逼孩子,這種教育導致我們的孩子到後來會出現很多的問題。
9: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他的東西不能給他,怎麼辦?做到四個不要:一不要罵;二不要打;三不要說教,這個時候說什麼孩子都聽不進去,在他耳邊的都是噪音。第四,你不要走開,他鬧給家長看 ,所以你一定要看著他鬧,溫柔而堅定的拒絕。 比如他要買小汽車,家裡已經有無數了,他還要買,在商店開始鬧起來,說我就要這輛小汽車,我不走。這時候,父母就一定要對他做一個剋制任性的訓練,把他抱起來抱回家,不要打不要罵,也不要管他,任他鬧。抱回家把他放進臥室,因為臥室沒什麼危險,把門一關,一個人來管。
10:未成年人的很多問題是滯後問題,比如當你發現孩子已經很難教育了,其實問題發生在很早之前。
11:青春期的孩子,教育一定要有方法。我們話有時候只要說到了,孩子知道了,你就不要非得讓他承認錯誤。青春期的孩子讓他承認錯誤是很難得。不要和孩子爭執到底,那吵到最後反而會讓孩子對你不恭敬。
12:我的孩子高考前,她當時很痛苦,怕考不上對不起我,我說沒問題孩子,就這些錢,你考不上你想開店,我把這錢給你做啟動資本,你想做什麼我都支援你。人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一個位置。
-
8 # 果果醬ai
其實育兒沒有統一的標準,因為原本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生長髮育,脾氣喜好。。。沒有一個育兒模式是萬試萬靈的。寶媽們透過閱讀,透過和其他寶媽們交流,分享經驗,避開一些坑就行了。就我育兒以來,避開過的坑有以下:新生兒出生第一口喝黃連水,用雞蛋清揉搓新生兒脊椎骨治黃疸,發燒白酒降溫,新生兒打綁腿,一歲以內輔食加鹽,新生兒母乳寶寶多次頻道喂水。。。。。以上都是我家裡老人家要乾的事,我算是透過各種鬥爭,避開了這些坑吧。寶媽們多交流吧,都是為了更好的養育我們的寶寶,也不要壓力太大了,每個寶寶都會健康成長的,我們要對自己寶寶有信心!!
回覆列表
如何避免育兒誤區?
1作為家長首先不能單憑自己的經驗和總結來進行教育孩子,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首先應該充分的去學習。比如參加一些專業的育兒培訓,還比如去購買一些育兒方面的專業書籍,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
2可以同一些寶爸寶媽加入一些育兒交流群。大家可以相互交流育兒經驗,從而避免部分的育兒誤區。
3作為初為人母的父母,可以諮詢家裡的長輩。取長補短,吸取長輩的優良的正確的育兒經驗。
4父母還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面對呀呀學語甚至不會爬不會走的孩子,應該留有足夠的耐心,給孩子一定的成長空間和犯錯誤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