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方851

    這是希特勒所犯的戰略錯誤,本來總參謀部是這樣計劃的,可是希特勒得勝後眼花繚亂又想搶高加索的石油又想搶糧食又想佔黑海港口……

  • 2 # 淨手焚香談情說愛

    二戰德軍不是死於蘇軍的抵抗,而是死於天氣。希特勒的戰略耽誤了時間。德軍武器研製太講究精緻,包括外表的精緻,德國的軍工技術遠高於蘇聯,但只要一輛坦克的時間蘇聯可以製造5~10輛。戰爭講究的從來不是華麗,而是實用。大冬天的時候,蘇軍的發動機可以嚴寒下工作,德軍的不行,蘇軍穿著棉衣,德軍穿著單衣。

  • 3 # 歷史笑春風

    這個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狂妄自大,輕敵無知造成的。

    當西歐戰局結束以後,德國已經狂妄到無可復加的地步。在德軍將領的字典裡面沒有失敗這個詞。他們按照蘇芬戰爭的戰例,極度藐視蘇軍的戰鬥力,對蘇軍的實力嚴重估計不足。因此,制訂的戰爭方案與現實嚴重脫節。

    方案採取全面進攻的方式,三個戰略方向平分兵力,造成三個方向上平推。在南方遭受困難的情況下,沒有切實的預備方案。也沒有足夠的戰略預備隊。在戰爭正在緊張的進行時,德軍統帥部竟然在考慮戰爭結束後的部隊退役方案。

    這造成了德軍的實力不能滿足它要擔負的戰略任務,不得不拆東牆補西牆。在中央集團軍群極度突出的情況下,只得抽調中央集團軍群的部隊北上列寧格勒,南下烏克蘭,來改善中央集團軍群的戰略態勢。因為不改善兩翼的態勢,在面臨兩翼的重兵威脅下,德軍是無法攻下莫斯科或者攻下並守住莫斯科的。

    雖然德軍取得了基輔會戰的勝利,但耽誤了莫斯科戰役的時間。再加上準備不足,後勤不足,兵力不足,最終沒有能夠攻下莫斯科。

    所以說,德軍不是不集中兵力直撲莫斯科,而是集中了最大兵力,在最短的時間進攻莫斯科。沒有攻下莫斯科的最大原因是兵力不足。

  • 4 # 樂見花

    提這種問題,邪惡又愚蠢。

    戰爭需要資源支撐,武器需要材料製造,人要吃飯……

    以此為舞臺,比拼戰略戰術、戰鬥素質、戰鬥意志……

    德國的戰爭資源到1940年就嚴重缺乏。發動戰爭,本身就是為了爭奪資源,拓展生存空間。

    德國侵蘇的軍隊達550萬人,飛機5000架,坦克4300輛,火炮47000門,已是傾全歐之力。

    結果攻不下莫斯科,攻不下斯大林格勒,攻不下列寧格勒……不僅攻不下,而且最終都是兵敗城下,數以百萬計的精銳部隊被殲滅,投降的有將軍、元帥……而且,投降的元帥還願意為蘇軍作宣傳工作,這說明什麼?

    戰略戰術?雙方都有失誤;沒有集中兵力?蘇軍也有重兵在遠東防禦日軍,確定日軍不會進攻,才抽調兵力回援。德軍有能力投入更大兵力進攻莫斯科嗎?

    從最終空投補給杯水車薪,德軍飢寒交迫、被廹投降看,應該沒那能力。

    天氣?當然也起作用,但不是決定性的作用。如列寧格勒圍城870多天,不是隻有冬季。

    基本原因,是蘇聯比德國強,蘇軍比德軍強,斯大林非希特勒可比。德軍戰爭資源逐漸枯竭,蘇軍兵力裝備源源不絕,這就是蘇軍完勝德軍的根本原因。

    二戰中四分之三以上的最精銳德軍是蘇軍消滅的;70萬最精銳的日本關東軍也是蘇軍消滅的,蘇聯是二戰反法西斯陣線的名副其實的第一主力。

    退一萬步說,就算德軍攻下了莫斯科,那又能怎的?拿破崙佔領了莫斯科,還不是全軍覆沒?

  • 5 # 愉悅讀軍事

    二戰德國的鐵蹄橫掃歐洲大陸,就連強大的英國也只能苦苦支撐,可以說德國在歐洲完全沒有對手。但德華人知道要想正真征服歐洲,就必須擊敗蘇聯,因為只有蘇聯才是真正威脅到德國的存在。於是德國於1941年發動對蘇聯的全面進攻。德軍兵分三路進攻蘇聯,其中兵力550萬,坦克3900輛,飛機4900架,47000門火炮以及190艘戰艦。就這樣蘇德戰爭爆發。

    一開始德國參謀部計劃的是先攻取蘇聯的首都莫斯科,因為莫斯科是蘇聯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地位在蘇聯人心中不可謂不高。所以打下莫斯科,就等於摧毀了蘇聯人的意志,戰略意義非同凡響。所以率先拿下莫斯科成了參謀部給希特勒的第一建議。然而如此正確的

    建議,希特勒卻沒有采納,希特勒的小算盤是怎麼打的呢,一來他認為德軍現在應該先拿下烏克蘭才是當務之急,因為德軍要想進攻蘇聯,後勤保障尤為重要,而烏克蘭作為“歐洲糧倉”打下烏克蘭,能為德軍解決糧食問題,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管什麼時候糧食問題都是最重要的問題之一。而且烏克蘭的煤炭資源也是十分大豐富,這也是德軍需要的重要戰略物資。如果德軍不打烏克蘭,僅僅是靠羅馬尼亞,和土耳其進行補給是遠遠不夠的,

    二來作為戰爭機器運轉的重要因素,石油。德國石油不足,只能從外國進口,戰爭一爆發,德國失去了進口的石油,為了能夠繼續戰爭,只能從佔領國,和同盟國獲得石油,而蘇聯的高加索油田產油豐富,是絕對的大油田,這樣的油田,德軍怎麼能輕易放過,希特勒就是看準了高加索油田,才放棄進攻莫斯科,要想拿下油田,一但拿下油田,德軍的石油供給就有了保障,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決定著戰爭的走向。

    另外希特勒樂觀的認為德軍突襲蘇聯,蘇聯肯定準備不足,因為蘇聯剛剛經過政治清洗,再有,蘇聯與德國簽訂有《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蘇聯顧及莫斯科,肯定守不住烏克蘭,希特勒讓兩隻方面軍一起進攻烏克蘭,兩隻方面軍兵力強大,希特勒認為很快德軍就能拿下烏克蘭,然而得德軍拿下烏克蘭,轉而攻打莫斯科的時候,莫斯科已經在朱可夫元帥的統領下,做好了完善的部署,就等德軍進攻了。而此時蘇聯雨季來臨,大雨如期而至,道路泥濘,根本就不適合行駛車輛,更別說是幾十噸的坦克了。德軍裝甲部隊受阻,後勤補給不能及時補充,導致進攻莫斯科的戰鬥不順利。

    要說下雨遲滯了德軍進攻,那下雪就是要德軍的名了,德軍在進攻蘇聯是正是盛夏,士兵們都是單衣,而蘇聯的冬季氣溫可以低到零下30℃,極冷的天氣,不但考驗著德軍士兵,也考驗著德軍的裝備。德軍坦克在蘇聯嚴冬天氣下,很難發動,槍栓被凍的卡住。武器裝備尚且如此,士兵們就更是不用說了,凍死凍傷的德軍士兵不計其數,莫斯科就更不用說了,肯定打不下來了。就這樣德軍失去了攻取莫斯科的絕好時機。之後德軍閃電戰轉為拉鋸戰。

  • 6 # 莫那魯道路

    馬後炮!蘇聯也會集中兵力呀!你的每一個部署都會影響敵方的部署,人家會等你這麼幹嗎?

    幾百萬軍隊集中打一個城市,鋪不開呀,戰場容不下那麼多人,難道讓敵人一個炮彈炸死你幾百人?輸定了的仗,換誰都不行。

  • 7 # 英雄悲歌

    這和希特勒當時的計劃有關!

    德國進攻蘇聯是兵分三路,分為北線中線南線。莫斯科方向屬於中線的進攻路線。德國高階將領中也有人建議集中力量直取莫斯科,但遭到了元首的否定。因為我們都是事後諸葛亮,事情有了結果才推斷開始。當時德國兵分三路應該說是正確的!南路奪取石油礦產資源,北路奪取農業資源,中路攻打首都。這個計劃是完美的,至於為什麼失敗,那是多種因素湊巧疊加的後果!

    其中中路德軍已經打到離莫斯科幾十裡的地方了!莫斯科市民聽到了隆隆的炮聲,蘇聯也都決定遷都了!周圍的工廠也向遠東搬遷。關鍵時刻斯大林站了出來,拒絕遷都,自己也拒絕離開莫斯科。因為他輸不起。莫斯科陷落,一切都完了,也包括他自己!斯大林決定孤注一擲,誓死保衛莫斯科,他在德軍隆隆的炮聲中舉行大閱兵!號召蘇聯全民皆兵,國家一切工廠都生產彈藥,男女老少全部拿起武器,前線士兵實行連坐法,有後退者,就地正法,家屬全部處死!連他自己的兒子都不救!斯大林長子被德軍俘虜後,德軍想用他兒子換德軍高階將領保盧斯,被斯大林一口回絕了,他說了一句著名的話,拿元帥換一箇中尉,我不幹!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加上不利於德軍的嚴寒的天氣,蘇軍才守住了莫斯科併成功逆轉!

  • 8 # 不正經的軍棍

    巴巴羅薩計劃兵分三路進攻蘇聯,其實是當時比較合適的一個打法,德軍畢竟是550萬人進攻,而不是兩百萬。德軍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各自帶有不同目的,而且每一個都意義重大,並不是希特勒腦子短路,就將軍隊分散了。

    北方集團軍群北上,進攻波羅的海三國,進而攻擊列寧格勒。列寧格勒是蘇聯第二大城市,是蘇聯最大的工業中心,第二大的交通樞紐。拿下列寧格勒,就能控制波羅的海。而且,列寧格勒是波羅的海上一個重要的港口,有蘇聯的波羅的海艦隊在此守衛。拿下列寧格勒,能夠保證瑞典的鐵礦砂運往德國。

    南方集團軍群南下,進攻基輔,轉而進攻斯大林格勒。基輔是蘇聯的糧倉,有大量的農田。而斯大林格勒是蘇聯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交通樞紐,是蘇聯中心地區通往南方經濟區的唯一交通咽喉,戰略意義重大。另外,佔領斯大林格勒,蘇聯將失去所需要的石油、糧食、工業基礎。

    中央集團軍群自然不必說了,拿下明斯克,拿下斯摩稜斯克,進而攻擊莫斯科。南北兩個集團軍群針對蘇軍的作戰,一定程度上為中央集團軍群掃除了一部分障礙。拿下莫斯科,基本蘇聯就廢了,佔領莫斯科,等於封鎖了蘇聯交通的咽喉。

    可以說,希特勒兵分三路進攻蘇聯,每一路都意義重大,如果這三路進攻都打贏了,那麼蘇聯也就完蛋了,但是很不幸,三路都打輸了。這場戰爭,德華人也需要以戰養戰,南北奪取資源,奪取交通、工業等要地,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德軍集結所有兵力,550萬大軍往哪裡鋪?鋪不開,很難發揮最大的效果,不光如此,還會被南北兩個方向的蘇軍夾擊,這可是在蘇聯,不是法國和波蘭那麼大點的小地方。

  • 9 # P51野馬

    莫斯科不是戰略目標、正真目標是高加索油田、一旦佔領了這些油田、就可以為德國戰爭機器輸血、石油是戰爭的命脈。莫斯科只是象徵性的目標

  • 10 # 麥田軍事觀察

    這個想法值得商討,不要認為,只要集中精力就能攻下莫斯科,所謂集中力量直接進攻莫斯科,實際上就是一個基輔戰役的一個推演版,如果德軍不進行基輔戰役,從而贏得進攻莫斯科的時間,那麼是否有機會攻佔莫斯科的問題。

    現在要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在於基輔戰役可不可以不打?基輔戰役號稱人類最大的一場戰役,這次戰役當中,德軍殲滅了超過60萬的蘇軍,如果德軍不打這場戰役的話,這60多萬蘇軍何去何從呢?

    如果德軍在沒有攻佔基輔的前提下對莫斯科發動進攻,自然時間上要更早,但是有一個最大的隱患,那就是基輔的蘇軍集團,這隻可能擁有這個強大的兵力的力量,沒有被殲滅的話,就成了一個隱患了,一旦德軍直接突向莫斯科將形成一個很深的戰役突擊部,側翼將很容易受到威脅,基輔的蘇軍正好就看於對德軍側翼的位置上,當時德軍沒有足夠的兵力來掩護自己的側翼,這才是問題,如果不能良好的掩護自己的側翼,那麼很可能就變成一場災難,德軍的進攻莫斯科的部隊將陷入合圍。這個局面怎麼解決?至少在當時的德軍來說找不到答案。這才是基輔戰役不得不打的一個主要原因,

    在當時的情況下,蘇德軍能否攻佔莫斯科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也不能說,只要能攻佔莫斯科戰爭就結束了。

    大家瞭解一下歷史就會知道,莫斯科曾經被攻佔過,拿破崙曾經進入了莫斯科,但是也沒有能夠逼迫沙俄投降,換成德軍的話,即便佔領了莫斯科也不能夠保證蘇軍會認輸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對男人好的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