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覺醒的父母

    培養孩子自主獨立的性格從五個方面開始:

    1、抓住孩子獨立性培養的關鍵期

    兩歲左右是孩子獨立性發展最快的一個階段,出現了最初的自我概念,開始以第一人稱“我”稱呼自己,例如“給我”、“我要”、“我會”、“我自己來”等等,擁有了自我獨立性的意向。也許他們昨天還是媽媽懷裡的嬌寶寶,事事依靠媽媽,今天突然間要獨立,什麼都要“自己來!”明明自己做不好,還不讓別人幫忙,如果父母仍像以前那樣,孩子有時就會發脾氣。不瞭解孩子的父母也許會說:“這孩子怎麼變得這麼不聽話了!”“你還這麼小能做什麼?”

    例如有的孩子想和大人一樣,自己拿著勺子吃飯,可父母覺得孩子吃得慢不說,灑得滿桌子都是米粒,收拾起來更覺麻煩,為了圖省事寧可親自給孩子喂,漸漸地孩子就失去了自己吃飯的興趣,任由等在那裡讓父母來餵了,如果不喂,還不吃了。還有的孩子想自己穿衣服,可家長有時急著出門,看孩子行動太慢,而且也穿不整齊,乾脆就自己動手幫孩子穿好衣服算了。這樣,家長無形中便剝奪了孩子自我鍛鍊和提高的機會。

    其實,孩子這種最初的嘗試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孩子可喜的進步。成人應該抓住這個孩子要獨立的敏感期,掌握必要的教育策略與要點,讓孩子的獨立要求得到滿足,以免使孩子遭到拒絕後,失去自我嘗試的興趣和好奇,反而促進過度依賴性的形成。

    2、尊重孩子的好奇心,激發探索的興趣

    記得,女兒剛滿一週時,幾乎路還走不穩,可每次上下樓時她總要掙脫我的懷抱,要求自己扶著樓梯的護欄單獨走。我尊重了孩子的意見,做好必要的安全防護後,陪著她一起慢慢走。當女兒成功地邁出第一步抬頭看向我時,在交匯的目光中我看到了她滿眼的快樂與興奮,同時她也從我欣慰而又肯定的目光得到了信心和勇氣。於是,沒過多久,女兒就能熟練地上下樓了。所以,身為父母我們不但要懂得尊重和珍惜孩子這份初體驗的好奇心,鼓勵他單獨去完成某件事,還要多給孩子創造一些機會進行多方嘗試,並傳授給孩子一些做事的方法和技巧等。

    年幼的孩子受生理發展水平的侷限,在肌肉力量、動作精確性和靈活性等方面還未成熟,加之生活經驗缺乏,雖然做事情時的態度積極,但常把事情搞糟,帶來些混亂,會打破家庭原有的生活秩序,這是不可避免的。此時假如因為孩子做得不好,給大人添亂便不給孩子自己動手,家長全部包辦代替,此後孩子會漸漸失去自己做事的興趣,慢慢養成依賴大人的壞習慣。家長們要知道,孩子的獨立自主正是由最初做事失敗的經歷和教訓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成功,也會有失敗和失誤。而且通常是經過無數次的失敗,才能獲得較大的成功。所以只有尊重孩子,讓他透過不斷地自我觀察、自我體驗、自我控制,才能加強自我完善的能力。

    3、放手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本著“大人放手,孩子動手”的原則,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讓幼兒從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開始。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因勢利導,透過具體、細緻的示範,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教給幼兒一些自我服務的技能,比如讓孩子從自己洗手、洗臉、刷牙開始,逐漸學會自己穿衣、穿鞋繫帶、大小便等;從自己去洗自己的襪子開始,學會洗、晾曬衣服、收衣服等。這些看上去雖是很小的事,但實際上給幼兒創造了很好的鍛鍊機會,無形中幼兒獨立生活能力。當孩子完成一項工作後,作父母的要給以適當的肯定和讚賞,當孩子的努力和能力被肯定時,會感到無比的興奮和快樂,在很大程度上增進了孩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國著名的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說:“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應該讓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起初,女兒向我提出自己想單獨整理衣櫥的想法時,我也曾一度地猶豫過,但最終還是持有一種觀看的態度答應了。因為女兒這麼小,是否有這個能力和足夠的耐性把衣櫥打理好,還是個未知數。可是,實踐證明女兒做到了,而且做得還很好。看著女兒每次都是把洗乾淨的衣服疊整齊後,分門別類地去放在好,心裡格外欣慰。如果當時我沒有答應女兒的要求,不給她這次嘗試的機會的話,相信到現在還只能是我一手操辦,自己勞累不說,女兒也失去了這個寶貴的成長機會了。所以,放開手,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則比我們想象中做得更好,更優秀。

    4、把選擇權教給孩子,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我們總把孩子視為私有,甚至以“你是我生的,我有權利把你如何如何”來訓斥孩子。我們總想以自己的體驗和成長模,來塑造孩子的未來,卻忽視了孩子本來只是借我們而來,他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我們只能引導,卻不可以灌輸,我們不能讓孩子象我們自己,因為孩子的外延是無限的。

    一位偉大的詩人、哲學家——紀伯倫,曾在《論孩子》這首詩歌中這樣寫道:

    孩子--紀伯倫你們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自身渴望的兒女。他們借你們而來,卻並不屬於你們。你們可以把你們的愛給予他們,卻不能給予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們可以建造房舍蔭庇他們的身體,但不是他們的心靈,因為他們的心靈棲息於明日之屋,即使在夢中,你們也無緣造訪。你們可努力仿效他們,卻不可企圖讓他們像你。因為生命不會倒行,也不會駐留在昨日......

    可見,我們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對事情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體現為他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自由的選擇。有些父母因害怕孩子自己選擇錯了,不敢把選擇的權力交給孩子,也就使得孩子永遠也學不會選擇,永遠無獨立自主可言了。有些父母則能把有的選擇權交給孩子,並有意識地為孩子提供決策和選擇的機會。當孩子的願望與家長的期望不一致時,家長要小心地呵護孩子萌發出的自我意識,並教會孩子兩個字:選擇!同時還會在事前為他提供相關資訊,幫他分析各種可能,並告訴他,如果選擇決定了,就必須負責任。

    有這樣一位家長,處理的就很巧妙:一名家長帶孩子去少年宮報名,家長本來的意願是讓孩子學鋼琴,可是卻發現她在舞蹈組門口看得出了神,於是,家長尊重了孩子的選擇,同時也提出要求:她對自己的選擇要負責,一定要堅持一個階段,把舞蹈學好。

    有一句話這樣說道:“家長的態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家長的觀念,決定孩子未來的寬度。”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孩子,有的面對問題時會表現的猶豫不定,而有的孩子則能獨到見解地來分析所面對的各種問題。

    5、在循序漸進中得到提高和鍛鍊

    孩子的獨立性是怎麼培養的?是在實踐當中培養起來的。獨立自主性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切不可急於求成,對孩子的發展做出過高的、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因為孩子一時沒有達到你的要求,就橫加斥責。要讓孩子在循序漸進中不斷提高和鍛鍊自己,家長除了適時地提供一些指導和幫助,並給與及時的讚美和肯定外,還應做好榜樣作用。我們不要想當然的“當”父母,要不斷學習,適應時代的發展,有責任心並讓孩子喜歡。因為父母的榜樣力量是無窮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個處處依賴他人,對什麼事都拿不定主意、動不動就尋求幫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夠獨立自主。你的一舉一動,還有你的品質,都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榜樣。所以,先從自己獨立自主做起,正確引導和幫助孩子樹立起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還有4件不要去做的事

    一、不要用太多規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讓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

    如果你有顧慮,用“共同決定”的方法誘導他。例如,孩子喜歡玩計算機,不要說,“不準!”告訴他,如果功課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週只能玩兩個小時。把每一個“否定”變成“機會”,把自主權從你身上轉移到孩子身上。

    二、不要懲罰失敗。

    可以懲罰懶惰、依賴、逃避、不負責任等不良行為,但是不要懲罰失敗。失敗是學習最好的來源,懲罰失敗可能會挫傷孩子創造的動力。如果父母只想要孩子避免失敗,會有幾個不好的後果,第一個就是孩子可能會為了怕失敗只去追尋那些很簡單的目標,不敢自我挑戰,把自我的目標訂得太低了;第二呢,他可能認為失敗是一種懲罰,是羞愧的事情,甚至失敗了不承認,或是無法從中學到教訓,這是相當可惜的事情。

    三、不要說教。

    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說教,他可能失去判斷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說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

    四、不要過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務,剝奪孩子自己的選擇權,不要覺得自己為孩子安排的路是通向成功最直的路,孩子只有服從。

    在管教的方法上,沒有一定的對錯,因為孩子要因材施教;另外,父母親也有自己的個性,不代表只有一種方式才是對的。對一個孩子來說,你用“不允許”,“不準”,“做了違規就要處罰”,這種傳統的方法來教導孩子的話,他會學會的就是:“我不應該做這件事,因為我怕懲罰。”

    更好的方式是鼓勵他們,激發他們去做想做的事情,每個人都該有自己想追尋的理想,更鼓勵他們正面地往這邊走,負面的則用“稍稍地”懲罰把它擋住。

  • 2 # 你的大哥哥呀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格,需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自我照顧的意識和能力。

    平時多教給寶寶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多陪孩子鍛鍊自我照顧的技能。

    另外不能過於溺愛或嬌慣孩子。

  • 3 # 暖媽桐花萬里路

    “3歲看大,7歲看老”是民間從古至今流傳的一句諺語,很形象地描述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3歲和7歲在古代雖然只是一個概數,但已被現代科技證明是非常有道理的。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孩子3歲和7歲的時候,是成長髮育的兩個重要節點。 兩到七歲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一個人的很多優秀性格都是在這個階段萌芽的。因此,父母要在這一時期有意識的塑造孩子獨立的性格,著重培養孩子以下一些好的品性:

    適時放手,培養孩子獨立自理能力

    兩歲後孩子自主意識逐漸增強。父母可以從讓孩子自己收拾玩具、洗自己的襪子開始,引導孩子形成自理能力。教孩子一些家務技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責任感。 跟孩子民主協商,讓孩子學會包容

    比如,外出遊玩,可以跟孩子商量喜歡去哪裡玩;引導孩子對家庭事務發表意見。父母透過與孩子平等協商,可以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這樣的氛圍孩子更容易學會接納他人的意見,成為一個有包容心的人。 言出必行,培養誠實的孩子

    孩子撒謊的原因有很多,父母的錯誤示範佔有很大因素。父母隨口一說,轉身就忘了,但孩子很失望,覺得父母欺騙他,時間長了,孩子就學會了用撒謊逃避責任。 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滿口謊言,那麼要培養一個誠實的孩子,父母必須言出必行。因此,父母在許諾前要謹慎,切不可隨意許諾,否則不利於孩子的誠信教育。

    體察他人感受,讓孩子學會善解人意

    大多數父母不想讓孩子過早體察自己的難處,但一個人不瞭解他人的感受,又怎會做到體諒他人。父母可以試著讓孩子感受自己的辛苦,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比如,孩子纏著要抱抱,媽媽可以說:“媽媽今天上了一天的班,現在很累,明天媽媽再好好抱你,你先自己玩會好不好?”平時的噓寒問暖,節假日陪孩子、家人一起玩,可以讓孩子學會關愛他人、體諒他人。

    做事不輕易放棄,培養孩子的毅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萬元能做什麼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