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醉人間三千年

    如何欣賞一幅書法作品?一幅好的書法作品標準是什麼?“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南朝書法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給出這樣的標準。也就是說一幅好的書法作品要以形寫神,形神兼備。這裡強調的“形”,指的是,點畫線條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書法空間結構;而“神”主要指書法的神采意味。“形”和“神”,明確了書法欣賞的審美標準、書法欣賞的方法。

    書法的審美標準,一般地說,就是看書法的點、畫、線條的力量感、節奏感和立體感,書法的點畫線條具有無限的表現力。

    點畫線條的力量感是線條美的要素之一。透過點畫線條的起伏、韻律,在人心中喚起的力的感覺。早在漢代,蔡邕《九勢》就對點畫線條作出了專門的研究,指出“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點畫勢盡,力收之”。要求點畫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終,便於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強調藏頭護尾,不露圭角,並不是說可以忽略中間行筆。中間行筆必須取澀勢中鋒,以使點畫線條渾圓淳和,溫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點畫線條的起止並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鋒芒的,尤其是大篆、小篆卻必須藏鋒 。書法中往往根據需要藏露結合,尤其在行草書中,千變萬化。

    節奏本指音樂中音符有規律的高低、強弱、長短的變化。書法由於在創作過程中運筆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產生了輕重、粗細、長短、大小等不同形態的有規律的交替變化,使書法的點畫線條產生了節奏。漢字的筆畫長短、大小不等,更加強了書法中點畫線條的節奏感。

    一般而言,靜態的書體(如篆書、隸書、楷書)節奏感較弱,動態的書體(行書、草書)節奏感較強,變化也較為豐富。 立體感是用筆的不同所產生的藝術效果,中鋒寫出的筆畫能飽滿圓實,渾厚圓潤。在行草書中,側鋒作為中鋒的補充和陪襯。

    在一幅書法作品中,點畫線條在遵循漢字的形體和筆順的原則下,交叉組合,分割空間,形成書法的空間結構。我們可以透過欣賞一幅書法作品中單字的結體、整行的行氣和整體的佈局三部分,來判定作品優劣。

    單字的結體要求整齊平正,長短合度,疏密均衡;書法作品中字與字上下(或前後)相連,形成了行,而行與行之間要求上下承接,呼應連貫。楷書、隸書、篆書等靜態書體雖然字字獨立,但筆斷而意連。行書、草書等動態書體可字字連貫,遊絲牽引。

    此外,整行的行氣還應注意大小變化、欹正呼應、虛實對比,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節奏感。這樣,才能使行氣自然連貫,血脈暢通;書法作品中集點成字、連字成行、集行成章,構成了點畫線條對空間的切割,並由此構鹹了書法作品的整體佈局。要求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疏密得宜,計白當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參差錯落,變化多姿。其中楷書、隸書、篆書等靜態書體以平正均衡為主;行書、草書等動態書體變化錯綜,起伏跌宕。

  • 2 # 仲玄

    一個好的書法必須從形態上立足,然後注入自己對書法的藝術氣息!

    如同茶葉一樣,"形質"上你是茶!

    茶的味道好壞就是"神采"

  • 3 # 千萬條江河入海

    “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語出南朝書家王僧虔《筆意贊》。

    書法的奧妙之道是,神采最為重要,形態居於次位,二者都好的人才可以繼承古人絕學。

    我們不可以斷章取義地單把“神采為上,形質次之,”這半句拿來分析!否則就會曲解本意,造成完全錯誤的理解!

    主張“形神兼備”才是言者之本意也!

    “形”,是傳“神”的載體,是血肉。“形”不佳,“神”何以美?“神”依於“形”。

    “神”乃“形”之昇華,血肉之“骨”也!柱也!

    二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

    今之弄墨者,多重“形”而忽“神”,悖也!

    得“神”者,難哉!其非短歲之功所能至也!得“神”者,必飽詩書,篤閱歷,筆成冢,信堅而德貴者也!

  • 4 # 亦有所思

    切!

    古代,這句話是境界。

    現代,這句話是藉口。

    所謂神采,即神韻與風采。比如氣質。

    所謂形質,即形體和法度。比如五官。

    小可容貌可以歪瓜劣棗來形容,是不是可以這樣說“我是男神,雖然五官不端,但神采和劉德華一樣!”

    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小可未下數十年之苦功,從某寶上買一本盜版十七貼,然後分別臨摹二王智永,顏柳歐趙,蘇黃米蔡幾個禮拜,就可以縱橫塗抹,信筆揮灑,當你看到我的書法神品時,請不要注重什麼筆劃結構,你要看是神韻!

    日他*的神韻!

    沒有形質,何來神韻!

    單單一個形質,若是毫無天賦,沒有數十年苦功和修養都達不到中等水平,何況虛無飄緲的神韻?

    被世人貶低的形質至少還有一個標準,比如平衡,比如對稱,比章法,甚至我的書法“每個捺寫得都差不多這是錯誤的”都可以做為評審基礎。

    神韻呢?小學生看顏魯公《祭侄文》如何看出神韻來?哪到底是有沒有神韻呢?

    看出神韻也是需要資格的,而這個資格恰恰就是“形質”!一個連形質都沒有心得的人根本就不懂書法,這和一個沒見過女人的人寫情色小說有何區別?給我感覺古人說這句話也是一種扒蝦行為。

    過嘴癮,誰不會?

    隨便找一個貪官都能寫出二十萬字的關於防腐倡廉的論文,隨便找一個公主都可以闡述城市夜生活娛樂場所開展精神文明建設重要性的演講。隨便找一個像這樣的沒練過幾天書法的人都可以叨逼叨什麼書法神韻之道及結構與間架之間的馬克思主義美學原理。

    形質比神韻重要!

  • 5 # 麓風軒

    “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準確地理解是說——創作書法不僅要有美觀的外形,並用要有精神的內蘊,這兩者之間是一種對立的統一體關係,但以內在的精神實質為主導。

    這一段精彩的論述,出自南朝·齊王僧虔的論書名篇《筆意贊》:

    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以斯言之,豈易多得?必使心忘於筆,手忘於書,心手達情,書不妄想,是謂求之不得,考之即彰。

    這段話通俗理解就是說,書法的神妙道理是,神采為上,形質其次,神采和形質二者兼善才可以說是繼承了古人,用這一標準來評論書法,怎麼可能輕易多得呢?一定要在寫的時候讓心忘記筆,手忘記寫,心與手都很流暢,雜念不生,這種情況在書法藝術品上不易探求出來,但若仔細考察還是能夠看到的。

    “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歷來為人們所引用。創作書法不僅要有美觀的外形,並用要有精神的內蘊,這兩者之間是一種對立的統一體關係,但以內在的精神實質為主導。書法作為一種藝術,長於表情,因之,沒有神采的書法作品,是不能表達書者的感情,即不能達到書者創作書法的目的,因而會行而不遠,不為書者所取。

    王僧虔的《筆意贊》深刻地反映了古代文人創作書法時富於表情的一種社會背景。對我們現在從事書法學習和創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 6 # 翰墨今香

    什麼是神采?

    “神采”說白了就是一幅書法作品表現出來的“精氣神”,但是我們要明白“神采”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須依託於“形質”。

    只有好的、高質量的“形質”,才能體現出神采。如果我們把“神采”與“形質”看成一個人的話,一個運動員往往會給人一種很健康、很Sunny的感覺,我們會覺得這個人“有神”。反過來去趟醫院,看到那些在病房中躺著的病人,我們會感覺暮氣沉沉的感覺,缺少“精神”。我們與人打交道的時候,一個人給到我們的感覺,氣質比形象往往會讓我們印象更深。

    所以唐代張懷瓘說:“深識書者,惟見神采,不見字形。”沒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再好的書法作品也不可能顯示出神采。

    王僧虔《筆意贊》中說:

    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以斯言之,豈易多得?必使心忘於筆,手忘於書,心手達情,書不妄想,是謂求之不得,考之即彰。

    王僧虔的這句話,前半部說了神采的重要性,那如何能達到神采呢?必須“心忘於筆、手忘於書,心手達情,書不妄想”才能“考之即彰”。要想書法作品有“神采”,深厚的書法功底,純屬的技法是根底。就是說你在書寫的時候,根本不用去考慮這個字如何才能寫好、這個章法如何佈局、下個字是用行書的寫法還是草書的寫法等等,不用再考慮這些技術層面的東西。而是隻要在意自身情緒、情感的表達就好了。

    所以,蘇軾也曾經提出了一個概念:“書初無意於佳乃佳耳”。

    神采與形質的關係

    蘇軾說:“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缺一不為成書也。”僅有骨肉,也可能是一具殭屍,要有生命,非有“神”不可。神是透過血、骨、筋、肉來表現的。“血”主要說的是墨法,枯溼濃淡的藝術表現;“骨”乃用筆提按、轉折方圓表現出來的力度;“筋”是運筆的過程中筆鋒時斷時連的內部聯絡;“肉”是筆畫表現出來的圓潤豐滿的程度。

    因此在強調“神采”的同時,不能忽略“形質”的表現。所以書法用筆首先要求就是要有“力”,筆畫線條的基本要求是要有彈性,筆畫之間要有映帶呼應,氣脈貫通,體勢靈活。這些都是生命力的展現,是“神采”不可缺少的基礎。

    生命在於運動,動則容易顯露精神,所以宋朝“尚意”書風之下,士人多書行草書。因為行草書在表現“神采”方面,在抒發一個人的情愫方面更有優勢。

    但是動必有法,不能失去規矩和法度,失去法度、規矩了,就好比一個人的舉動失常,會被稱作神經病一樣。這樣的書法作品,雖然“活”而失於狂怪,當然也談不上“神采”了。瞭解了這些之後再看當今書壇的一些“醜書”、“射書”、“盲書”、“漁網書”等等,個個給人精神失常的感覺,“神采”何來?

  • 7 # 聞道深般若

    一幅書法藝術作品是有生命的。

    如果我們把一幅字比擬作一個人,形質好比人的身體和容貌,而神采好比人的氣質、性格和“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舉止言談。

    毫無疑問,你欣賞一個人,願意與這個人交朋友,是因為他的氣質、它的內涵、他的性格,而絕對不可能僅僅是因為他的身體健康、他的容貌端正,是吧?!當然身體健康,容貌端正,也是一個人的基礎優點,但他的氣質、修養才是他更為高階的和重要的特質。

    回望書法發展史,算盤珠一樣規整的楷書在唐代,就已經發展到了頂峰。

    宋代行書盛行,以蘇軾、黃庭堅為代表,書法邁出了追求藝術的第1步,黃庭堅戲稱蘇東坡的字是“石頭壓蛤蟆”,蘇軾則反唇相譏黃庭堅的字是“死蛇掛樹”,儘管是玩笑,也可以看出他們已經明確意識到要擺脫書“法”的束縛,而開啟非常個人化的對生動氣韻的追求。

    到了明朝的傅山和王鐸,清朝的王寵和祝枝山及至現代的高二適和草聖林散之,水墨淋漓的草書,以其渾厚凝練的筆法 ,姿肆張揚的結字和自由而又蘊籍的章法,凸顯了“神采”這個最攝人心魂的藝術魅力。

    當代的許多書法藝術家,眼光更加開闊,在對古代的磚文書法、簡帛書法、摩崖石刻書法等等進行更深入研究的基礎之上,不斷創新,為神采二字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的血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8歲的人怎樣才能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