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網際網路深科技

    飛天(Apsara)是由阿里雲自主研發、服務全球的超大規模通用計算作業系統。它可以將遍佈全球的百萬級伺服器連成一臺超級計算機,以線上公共服務的方式為社會提供計算能力。

    在阿里雲剛剛起步,阿里雲的創始人王堅博士就想要做一套中國自主研發的雲計算的大規模作業系統,那也就是“飛天”。

    但是,做拓荒者總沒有想象的容易。

    據博士說:“在最困難的階段,80%的工程師離開了阿里雲。現在阿里雲的成就是工程師拿命換來的。”

    創業期間,阿里雲Quattroporte胡曉明也猶豫過。當時阿里雲無休止的故障令人崩潰。他問馬雲,“能不能放我一馬?”

    馬雲的回覆很簡單:“不可以,雲計算是未來。”沒有自主的技術是會要你命的。

    就這樣,在工程師們“拿命來填”的努力下,阿里雲做成了,阿里雲成為與亞馬遜AWS、微軟Azure並列的3A;飛天做成了,阿里雲飛天是目前國內唯一自主研發的雲作業系統,是拿到中國電子學會15年來首個特等獎的中國核心技術。

    怪不得有人說,阿里雲是阿里巴巴中最具有理想主義的公司。

    最近的貿易戰更是提醒我們,阿里雲飛天的出現有多重要。它填補了中國大規模作業系統歷史上的空白,打破了歐美長達40多年的技術壟斷。

    也正因為阿里雲沒有走“拿來主義”雲廠商基於OpenStack 搭建的路子,而是依靠自身技術,自主研發出了“飛天”系統,所以飛天對雲計算底層技術體系的把控力十分強大。

    12306火車票買票、微博紅包、世界盃直播、雙11購物……我們每天都會享受到的便捷服務,很多都離不開飛天的支援。

    從2009年飛天誕生至今,近十年間飛天不斷進化,累計為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創新創業企業、政府、機構等提供服務。

    期待飛天這個完全由中國自主研發的系統在將來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展示中國自研飛天雲的強大力量。

  • 2 # Lynera

    最近技術圈被王堅博士講述的故事刷屏了。看了這個節目,感受了阿里雲自主研發路的艱辛。

    剛好偶爾又刷到這個問答,我方技術狗表述有話說:

    行內人對飛天的自研路都是再瞭解不過,只是《朗讀者》讓許多人又再度關注起了這個故事。

    可以說,阿里雲做自主研發的道路也是飽受爭議的。

    當時雲計算不被人看好,還記得8年前深圳IT峰會上馬化騰、李彥宏都不看好雲計算,阿里巴巴每年又要投入10個億,連續投10年來做雲計算,內外爭議不斷,研發之路漫長而痛苦。

    做自研雲計算,更是需要勇氣。因為自主研發通常需要投入巨量的人、財、物,短期看不到成功,遇到多方質疑仍要堅持初心,是典型的“Hard模式”。

    也因此,大部分雲廠商為了快速地商業化,都會選擇使用現有國外的OpenStack來搭建自己的雲,像阿里雲這樣堅持自主研發的實在是太少了。

    最終,在工程師們“拿命來填”的努力下,阿里雲自主研發的“飛天”終於問世。

    經過多年的升級,阿里雲飛天雲作業系統源經歷全球最大規模電商、支付等業務考驗以及大規模公共雲商業化實踐,可以說非常了得了。

    比如在去年春運高峰期間超400億次的PV值,12306都坦然應對,“雲查詢”更是扛住了每天多達250億次的訪問量。,這背後飛天功不可沒。

    這樣的飛天,也受到了官方的認可。此前,阿里雲飛天還雲獲得了中國電子資訊科技年會頒發科技進步特等獎,這也是該獎項設立15年以來首次頒發特等獎。

    如今,憑藉著這些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阿里雲不僅在國內站穩了市場第一的位置,更是幾乎被美國雲廠商承包了的全球雲市場殺出一條血路,佔領了屬於中國自研雲的一席之地。

    最近, Gartner全球雲計算市場報告發布,阿里雲連續兩年,和亞馬遜AWS、微軟Azure穩坐全球前三。

    種種正是應了阿里雲Quattroporte胡曉明的話:自主研發的雲才能走得更遠。

  • 3 # 使用者60542154069

    飛天是由阿里雲自主研發、服務全球的超大規模通用計算作業系統,它裡面的架構取名也很有意思,儲存、排程、網路和DNS等模組都起了一個上古神話人物的名字,伏羲、有巢、夸父,可以說和飛天是相當應景了。

    2009年阿里雲正式成立,2010年一個被命名為“牧羊犬”的阿里金融專案成為了阿里雲的第一個客戶,工程師們開始了“吃自己的狗糧”的程序。堅持自主研發,本來就是困難重重,但這樣一群技術人從未放棄,讓我們看到了現實版的“讓夢想照進現實”!

    在5年的堅持之下,飛天平臺最終成功實現單叢集超越5000臺(5K),成為中國第一個獨立研發擁有大規模通用計算平臺的公司,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對外提供5K雲計算服務能力的公司。放眼全球,能做到這一點的企業,屈指可數。

    飛天擁有10億GB的大資料儲存和分析能力,不僅讓曾經春運買票卡的想砸鍵盤的12306從此暢通後,更是經受住雙11購物狂潮、今年世界盃64場比賽直播高峰的挑戰,網友們再也不用擔心流量爆棚影響速度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網際網路公司都藉助阿里雲實現了數字化轉型,ET農業大腦、環境大腦、航空大腦、城市大腦、工業大腦等人工智慧ET更是當下熱議話題。今年,飛天更是獲得了中國電子學會15年以來首個科學技術特等獎。時至今日,飛天承載的阿里雲已經躋身全球前三、亞洲第一的雲計算平臺。

    “飛天”也向世界證明了,在網際網路時代裡,我們華人也有自己拿得出的東西,作為華人相當驕傲啊!2018年杭州.雲棲大會即將在9月19日啟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和我一樣很期待屆時阿里雲還會帶來哪些驚喜呢?

  • 4 # 嘮叨聊科技

    還記得十年前,阿里巴巴投入雲計算核心技術研發,技術人們把這個核心技術命名為“飛天”。

    他們可能沒料到,十年後的今天,自研的飛天大資料平臺可以擴充套件到10萬臺計算叢集的能力,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大資料計算叢集。

    通俗的說,相當於把10萬臺計算機組成一個巨大的計算力池子,當成一臺超級計算機來使用。

    今天,這臺超級計算機每天資料處理量超過600PB,容量相當於6億部高畫質的電影。

    自研平臺突圍

    2009年,阿里雲正式成立。在王堅博士的帶領之下,一群工程師夜以繼日,最終一行行程式碼寫出了飛天雲計算作業系統。

    今天,飛天作為雲計算作業系統為很多人所熟知,但是在研發飛天的同時,阿里雲還自主打造了一個大資料的平臺——飛天大資料平臺。

    決定自主研發的過程可謂百折千回。

    最初,阿里雲選擇了3條分支路徑去探索大資料處理能力。第一條路徑是用商業的Greenplum來替代分析型資料運算;第二條路是因為擔心Greenplum不靠譜,也使用Hadoop做類似的事情;第三件事情,就是啟動了飛天大資料平臺的研發,目標是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大資料平臺。

    到2010年的時候,Greenplum這條路因為規模和可用性的問題以及計算準確性問題被放棄;2013年的時候,Hadoop平臺也因為資料中心規模擴充套件不上去和安全管理以及許可權管理和資源管理等一系列問題,最後不得不放棄這套體系。

    2013年8月15日,最初被認為“最不可能的任務”——終於突破了核心技術,正式上線5000臺伺服器叢集——這使得阿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對外提供5K雲計算服務能力的科技公司。

    有了5K的能力,平臺計算100TB排序只需30分鐘,遠超Yahoo! 在7月剛剛創造的71分鐘世界紀錄。

    到2016年2月,飛天的單叢集規模超過10000臺;三年之後,再擴大10倍至10萬臺。

    沒有馬雲的強力支援,沒有王堅團隊的鍥而不捨,也就不會有後來阿里雲與Amazon、Azure並稱3A的故事。

    2015-2016年,飛天大資料平臺打破計算界奧運會SortBenchmark的6個世界紀錄,用不到7分鐘便完成了100TB的資料排序,重新整理了ApacheSpark 23.4分鐘的紀錄。

    2017-2018年,完成全球首次基於公共雲的100TB BigBench大資料基準測試,成為首個突破7000分的引擎,效能達到 18176QPM。

    2018年1月,飛天獲得中國電子學會15年來首個頒發的科學進步特等獎

    飛天為什麼“進化”這麼快?

    如今,飛天大資料平臺的單叢集排程能力如今已經達到10萬臺,而谷歌、微軟等巨頭的排程能力大都在1萬臺左右,存在數倍差異。

    其實這跟阿里的獨特業務場景有關。

    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平臺之上有20億電商產品,每天大概3億人訪問。更不要說,還有雙11、雙12等全球絕無僅有的業務場景。

    要向服務好全球最大規模的網路消費群體,阿里雲就必須要做好大資料處理平臺。

    而在提供計算能力的同時,阿里雲還將成本降到了非常低的程度。

    透過飛天大資料平臺的線上服務,小型公司花幾百元即可分析海量資料,而無須耗費巨資自建資料中心。

    你不知道阿里雲,但生活有了科技味

    攻克算術瓶頸王堅團隊用了4年,將其繼續延展不斷商業化阿里雲用了10年,到現在飛天大資料平臺已和水電煤一樣成為不少公司必不可少的基礎裝置,廣泛服務於電商、工業、醫療、農業、氣象、教育等諸多行業。

    在交通領域,城市大腦在杭州實時指揮1300個紅綠燈路口、200多名交警。從2016年到2018年,杭州從全國最擁堵城市排行榜上下跌52名。讓管理者第一次看清楚有多少活動的車輛,用資料挖了一條看不見的路,從而打開了治堵的新思路。

    在政務領域,最多跑一次透過大資料處理平臺打通政務資料,將與老百姓辦事最密切相關的100個事項70多億條資料,按照統一標準匯入統一的資料倉,實現共通共享共用。老百姓辦事不僅能最多跑一次,甚至有可能一次都不跑。

    在工業領域,阿里雲的大資料處理技術幫助製造企業尋找上千個引數的最優搭配,提升製造的良品率。協鑫光伏、天合光能等行業龍頭企業,都在嘗試這一全新的生產模式。

    還有大家最常用的雙11買買買、12306網路購票、刷微博、看直播,都有阿里雲飛天的身影。

    哪有什麼一鳴驚人,不過是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十年光陰,不負期待。

    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曾經的阿里雲初創團隊,在最艱難的時刻甚至流失了80%的工程師,飽受公司內部質疑。

    十年後,阿里雲做到了全球前三,亞洲第一。堅持就是最好的解釋,2012年的飛天獎頒給了阿里雲全體員工,頒獎詞是“堅持就是偉大”。

    只有腳踏實地,才能實踐出飛天。

    不能忘記的是曾經的苦難,是阿里雲那群被稱作瘋子傻子的技術人,看過凌晨一二三四點的杭州,最難的時候抹過眼淚,只有相信、篤定、堅持的人,爬上了技術的珠穆朗瑪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菜葉如何透過發酵變成豬雞鴨等的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