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文方水

    王羲之《蘭亭序》已被《古文觀止》選入,其文學價值自不待言。

    王羲之《蘭亭序》被稱為古往今來第一行書,其書法價值無人問鼎。

  • 2 # 點滴之筆

    要探究《蘭亭序》的價值,就必須要了解王羲之

    《蘭亭序》乃是晉代書聖王羲之所作,《蘭亭序》也被稱作“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序》的書法價值:

    大家都知道王羲之是大書法家,其書法作品更是備受推崇和收藏,何況被稱作“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其書法價值不言而喻。《蘭亭序》通篇字跡俊秀飄逸,形神兼備、自然天成,被歷代書法界奉為極品,乃無價之物。

    《蘭亭序》的文學價值:

    《蘭亭序》包含了王羲之當時的人生態度和人生思想,開篇以敘事言景開頭,後面逐漸升到引思言理的層次,提升了整篇文章的高度,給後人展現一種新的散文體裁。

    開創了文學和書法相結合的藝術風格,對後世藝術文化影響深遠。

  • 3 # 馮勇書法

    《蘭亭序》是一篇優美散文,被《古文觀止》收錄,但“怏然自足”卻被錯寫成了“快然自足”,不能不說是種遺憾。“怏然”有種惆悵,有種鬱悶,是種消極。而“快然”卻屬於樂觀向上,是種意得自滿。很多人以為王羲之的生活應該是優遊自在,無憂無慮,殊不知真實的王羲之其實不太順暢,包括仕途的不順(多次請求到當時的軍事重鎮宣城,俱不允;多次被排擠打壓。),身體的不適(患有多種嚴重疾病,如肺病、腳疾十五年不著地、痛風等)。雖然他說“七兒一女,足慰目前”,但可能是他諸多不順後退而求其次聊以自慰而已。此篇文章還說“故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暫得於己”,流露出消極厭世得過且過的思想。此文有些詞句流傳甚廣,如“惠風和暢”、“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等等。文詞優美,意境深邃,所以此文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此帖同時又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王羲之一變書法的質樸為妍美,開闢了一個新天地,開創了一個新時代,前無古人,後啟來者。“古質而今妍,數之常也。愛妍而薄質,人之情也”,王羲之的行書是“妍”的代表,他總百家之功,“末年方妙”,成為了後人頂禮膜拜的物件。王羲之行書的代表作是《蘭亭序》,被尊為“天下行書第一”。黃庭堅說:“世人競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欄。”從這首詩裡我們能感受到後人爭相學習《蘭亭序》的場景。後人學習他而不能超越他,從他身上吸取部分養分即可以成就一代大家,如米芾、趙孟頫、文徵明,等等。

    這是我用小楷抄的《蘭亭序》,字徑一釐米左右,請大家不吝指正!

  • 4 # 曾國華書法

    《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對蘭亭序的臨寫,需要對書聖筆道墨意瞭如指掌。而要做到了如指掌,就需要對行書有“進得去,出得來”的臨寫經歷。

    書家臨蘭亭,能“進得去”,卻未必能“走得出”。所謂進得去,是能得書聖筆墨之形,走得出是指能得書聖書法妙技。

    如果臨《蘭亭序》想盡得其形,則是死衚衕。啟功有言:臨古人不是盡得其形,而是要學習古人的用筆施墨規律和技巧。

    只是,許多人忽視了臨寫《蘭亭序》的學習初衷,一直走在“得形”的道路上,技法無法長進,藝術不得昇華。

    很顯然,要想寫好《蘭亭序》就需要突破了只追形似的刻板作風,而是悟到書聖的神逸筆法墨技,得其精華。

    寫好《蘭亭序》,除了形似,更重要的是要學到書聖“筆尖彈躍能舞”的書法道行。

    《蘭亭序》結構重心搖曳生動,行筆如龍騰虎躍,施墨如水袖拋飄,轉折有百變,連絲承千鈞,這些書法的超絕技能,都要盡得胸間。

    得書聖形者是皮囊,得書聖技法是真功。從臨寫《蘭亭序》,得書聖真功品質。

  • 5 # 如石書藝

    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其文學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以及所承載的社會歷史和人文價值,不可估量。

    一、人文價值。《蘭亭序》是王羲之一生最得意之作,於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巳日,邀請謝安、謝萬、孫綽等名士及親友41人在會稽之(今紹興)蘭亭舉行“修禊”之禮。一批風度翩翩的紳士,時代的精英,會聚在蘭渚山下,曲水流觴,宴遊雅集,各自賦詩,集為一卷。王羲之乘著酒意正酣,心神愉悅,即興揮毫,寫下了《蘭亭序》。

    這短短的324字,高度表現出王羲之崇尚老莊道教思想和佛教文化,嚮往思想解放和精神自由,抒發內心對人生的感慨,南朝時期,雕辭琢句的駢文已盛行,而《蘭亭序》雖屬駢文系列,但以不追求華麗的詞藻,自闢蹊徑,敘事抒情,自然清新,樸實真摯而著稱,達到了極高境界,文字、書法相得益彰,珠聯璧合,可謂精妙絕倫。

    二、《蘭亭序》是王羲之融古通今,開創新書體的代表作品,歷經唐、宋、元、明、清,承載了一代代書法人的夢想和追求,在它身上發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有多少謎一樣的傳奇。也許是社會賦予了太多的內涵,歷朝歷代許多文人墨客,苦苦探尋它的身世、真假、去向……。

    三、《蘭亭序》是王羲之傳承書法經典、實踐其書法理論的典型代表作品,可謂是中國書法古典美之標準,也是中國書法藝術高度成熟的標誌。雖然《蘭亭序》真跡無存,現世只是唐摹本.然而,全社會、乃至整部書法史都認定了其至高無上的地位,成為書法人心慕手追的法帖。也正因為《蘭亭序》是書法藝術之瑰寶,從而奠定了王羲之的書聖地位。

  • 6 # 書法功課

    要說蘭亭好,也能說出一堆,這是我以前做的一個微信,題主可以看看。《蘭亭序》到底好在哪裡?關於蘭亭,實在是有好多東西要說。不知道題主知不知道上個世紀所謂的蘭亭論辯,郭沫若和高二適,圍繞蘭亭真偽的問題撕了好長時間,最後都驚動了毛澤東。由於地下出土了很多魏晉墓誌,包括王羲之的叔兄弟王興之的墓誌,由於墓誌上的書體跟蘭亭的墨跡相差實在太遠,還處於隸書楷書過渡階段的樣子,所以郭沫若認為,當時不可能出現蘭亭這樣成熟的行書,郭認為,蘭亭更像是出自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和尚之手。如果題主有興趣的話,可以搜搜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跟蘭亭真的很像。

    回到蘭亭,其實魏晉以後,一直到到唐,蘭亭都不怎麼被後人重視,直到唐太宗出現,此人是王羲之的腦殘粉,一手把王羲之推到書聖的位置,還用計從辯才手裡騙到了蘭亭,唐太宗喜歡蘭亭,死了也要帶到地下。歷史記載,蘭亭最後陪葬昭陵,但是,五代時昭陵被盜,盜寶名單裡沒有蘭亭的記載,所以,蘭亭的去向一直是個謎。

    我們現在看到的蘭亭有八個版本,號稱蘭亭八柱,其中以神龍本,也就是馮承素的鉤填本最接近原作。蘭亭被稱為天下第一是誰說的呢?是王的另一個腦殘粉米芾封的,米芾名氣大,後邊的書法家也就這麼跟著說了。至於米芾看到的是哪個版本,他又從蘭亭中看到了什麼,這個且得研究一下。

    所以,關於蘭亭,實在是離奇的很。一件失傳的作品竟成為了中國書法史上最著名的作品,有關它的傳聞是人云亦云,紛繁雜蕪,近乎神話。最令人不解的是,蘭亭多少個世紀以來都是書家的範本,儘管大家連真跡都沒見過,也只是從摹本中窺測一二,但各個摹本又不相同,真是奇哉怪哉啊。

    蘭亭好不好?確實不錯,但好到完美嗎?也不是,比如蘭亭對章法的處理,其實就不如《韭花帖》。蘭亭值不值得學?就看你的理解了,趙孟頫是學蘭亭的,但你看趙孟頫的字像蘭亭嗎?一流書家學東西,不是學字形,而是字形之外最核心的東西。就我來看,好像目前學蘭亭的真的不多,學蘭亭學成大家的,恕孤陋寡聞,我真不知道。現在學王羲之的,主要還是從王羲之的手札入手。

    可見,一件書法作品被封神,不單單是書法作品本身寫的如何了,當然,這是基礎,二者不矛盾。關鍵是圍繞一件書法作品,被賦予的文化意義。比如,其實中國是有十大行書的,憑什麼蘭亭、祭侄、寒食排前三?韭花、蜀素就排在後面?這個不單單是寫的好與不好的問題啦,書寫者,作品背景,對書法史的影響,都是考量的因素啊。

    再說王羲之,王羲之成為書法史第一人,被高估了嗎?

    完全沒有。王羲之的偉大怎麼說都不為過。題主說的歐陽詢、趙孟頫無不都是從王羲之那裡學到了東西。可以參考這個,看王羲之怎麼偉大。王羲之的書壇盟主之路

    書法有碑帖兩派,一個妍美,一個質樸,而王羲之,研質兼有,自己厲害,也容得下後人折騰。

    至於魏碑,是楷書裡單獨的一個流派,而且魏碑裡風格區別也很大,有的比較豪放粗獷,像龍門二十品。有的就比較秀美,比如題主說的張玄,這個我是很喜歡的。魏碑這種風格的出現,當時的刻字工人做出了很大貢獻,為了刻字方便,他們對原作都做了很多加工,出現了很多刀刻味道的筆畫,簡言之,毛筆書寫是不會寫成這樣的。刻之前啥樣?題主可以看看這個難得一見的古人書丹真跡 原來碑上的字是這樣子的

    清代,由於館閣體的流行,有識之士覺得這樣下去書法要完,又由於清代金石考據學的發達,這些幾千年沒人理的魏碑刻石突然成了好東西,因為他對當時人的衝擊真的很大,一下打開了視野:原來所謂美女,除了像王祖賢這樣溫婉的,還有像林青霞這樣有男子氣概的……

    魏碑自成一套體系嗎?也不是,從中你是能看到王羲之的影子的。比方元略墓誌,吳玉如(被啟功稱為500年一人)講,王羲之行書楷化就是這個樣子的,源頭還是王羲之……。

    題主覺得魏碑不好,跟題主目前對書法的理解有關係。就現在的書法界來講,魏碑是相當流行的,原因嘛,就得說到唐楷了。唐楷,一開始說了,李世民是王羲之粉絲,想把王羲之規範化,於是就有了初唐四家,其中,虞世南是智永的徒弟,可謂王氏正脈,褚遂良師從虞世南,薛稷師從褚遂良,全是學王。歐陽詢比較特殊,歐體是借鑑了魏碑的很多東西,但主線也逃不開王羲之。歐虞褚都在內府內見過大量的王羲之真跡,這就是為什麼同時代那麼多書家,這仨人能排前三。三人對王的不同理解,成就了三人不同的風格,你說王羲之厲害不厲害?

    再說,王羲之可不只是有蘭亭,他留下的手札才是真正厲害的東西。

    由於唐楷是帶著這樣一個目的,所以法度森嚴也就是必然的了。發展到柳公權到達頂峰,再發展就成美術字了。法度森嚴,一是給人刻板的印象,另外就是十分不利於個性的發展和創作,因為限制太多。加上後人學唐楷方法不得當,包括現在很多人,一筆一畫的死臨,臨到死也沒搞明白書法是怎麼回事。

    相比,魏碑就開放很多,因為沒那麼多限制,單就魏碑的結字來說,其實你仔細研究,是有相當多的令人歎服的地方,有的簡直就是神來之筆。

    扯了這麼多,其實想對題主說, 學習書法,有一個認識的高度是很重要的,有的人學了一輩子也沒學成,就是因為眼界的問題。書法是有其內在的發展脈絡的,而且是可以串通的,明白了這一點,相信題主就不會糾結於誰好看誰難看的問題了,只不過是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面貌而已。

    總結一句,中國古典書法一直被強大的審美傳統支配,這個傳統由王羲之創立,褚遂良、米芾和董其昌三個人起了關鍵作用。至於怎麼回事,寫累了,實在寫不動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哪裡戳中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