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微社

    個人認為明朝沒有什麼明君。

    元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大一統王朝,其存在時間僅僅98年,傳五氏十一帝。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不斷髮動侵略對外擴張,所到之處無不是燒殺掠奪。

    直到忽必烈統一稱帝,開始管理國家事務,即便是統一後的元朝,忽必烈依然遠征。

    直到元成宗時,停止對外戰爭,整頓國內政務。而且元朝還有那臭名昭著的“四等人制”。由於元人的殘暴與剝削,元朝的整體生產力還不如宋朝。

    元朝中期如此頻繁的更換皇帝,其實很難評價出明君,況且何為“明君”?即便是有元仁宗這樣短期稍微有點作為的皇帝,都比不上戰神成吉思汗,開國之君忽必烈。

    元朝政治黑暗,民族歧視,皇帝多不理朝政,要不是外出征戰,要不就是貪圖享樂,十分腐化。

    元朝的明君,或許有吧。但是每個人的判斷標準不一樣。說實話,元朝皇帝或者是什麼著名人物沒有記得幾個,除了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忽必烈外,還有那個丞相耶律楚材,沒幾個是記得的。除了知道他們擴張國土之外,政治上的作為貌似很少,他們實在是太好戰了。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2 # 樂羊子說

    問活在當下的我們去評判歷史上某個朝代誰是明君?這似乎是一個刻薄的偽命題。

    因為一無親歷、二無見證,我們所有已知的判斷,都是從前人的筆記中窺得,難免掉入史書描述的文字陷阱裡。

     

    作為中國歷史上首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歷經五世十一帝的元朝,每個階段的主宰,都可厚著臉皮說自己是一代明君,要求寫歷史的官員,盡力美化自己的政績和完美一面,以便後世褒揚。

     

    如果非要說元朝那一個是“明君”,作為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勉強算一個。

     

    你可以想象,當一個草原遊牧民族,打下一片大好江山,富庶國土時,草原馬背上那一套在農耕文明面前顯然是行不通了,怎麼去統治安撫蠢蠢欲動的反抗?如何平衡兩個部族的文化衝突?會讓從草原進入城市的當權者們束手無策。

     

    作為新秩序的建立者,忽必烈這廝認識到光靠打打殺殺的暴力鎮壓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統一思想是勢在必行。

    而這對元朝那幫整天只知道縱馬賓士砍燒殺的武夫們來說,漢地的之乎者也文明禮教幾乎就是一種精神枷鎖。

    當這些魯莽之夫聽到自己的領袖忽必烈要推崇儒術時,反對者甚眾。

    他們的理由殘忍且粗暴,“漢地這種耍嘴皮子、鬥心眼的儒家小術,如果有用,怎麼擋不住蒙古人的鐵騎?實力決定一切,誰不服,就殺到他服為止。”

     

    對這些崇尚暴力又忠心耿耿的跟班,忽必烈認識到,兄弟們打天下可以,治國,還是得靠漢人。此時他身邊早已聚集了一大批給他灌輸三綱五常,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儒學知識分子。耳濡目染之下,忽必烈越發認同儒學足以彌補蒙古人治國理政的文化缺失,便大力推進以儒治國。因為他堅持行漢法,致使蒙古貴族內部不和,矛盾頻出,這是後話。

    忽必烈確立以儒治國的核心,相繼推行了行省制、財政、經濟貿易發展等新政,也催生了一種叫元曲的文學流行。

     

    說忽必烈勉強算一個“明君”的不足在於,這貨把人進行了人為的干預劃分,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這四種等級差異,視漢人如草芥,隨時可生殺予奪,為後來的漢人殺韃子埋下了惡因。從這一點說,也不能算是明君吧!

  • 3 # 明月清風閣

    元代在中國歷史存在不到一百年,在元成宗的時候被公認為蒙古帝國四大漢國的宗主國。元朝雖然疆域遼闊也是一個大一統的帝國,但人們卻對它知之甚少!(元帝國疆域圖)

    如果以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祖聖祖這樣的標準來看的話元朝的確沒有一位明君。雖然忽必烈可以稱得上一代雄主,但殺戮成性實在不是一個明君。

    (蒙古傳統服飾)

    下面我們就降低標準,來開兩位對比歷朝歷代明君低一個檔次但對比其他一些平庸之君稍微好一點的元朝皇帝!,元成宗就不說了雖然是以為守成之君,但手上血債太多。孛兒只斤·海山,元武宗,元朝第三任皇帝,蒙古帝國第七任大汗。在位不到四年,雖然在位時間斷但也幹出了一些成績。元武宗是一個比較漢化的皇帝,從小就接受儒家教育。同時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雖然元武宗表面上尊崇儒教,但他其實骨子裡還是喜歡和蒙古比較近的藏傳佛教。因為元武宗大興土木,喜歡建造宮殿,這和儒家學說多有相向,所以不少儒臣老是上諫批評,導致武宗不怎麼重用漢臣。這不到四年的時間,元武宗實施了許多改革。標榜“溥從寬大”,大範圍地封官賞賜,在中書省外另立尚書省,興建元中都,推行理財政策,發行“至大銀鈔”和“至大通寶,強化海運增課賦稅。在位期間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民族矛盾,但由於英年早逝,他的種種改革還沒有徹底見效就在死後不久被革除了!元武宗雖然有一顆改革的心,但在改革期間出手太過闊綽,且情緒易怒也成為後人批評元武宗的詬病。

    “武宗當富有之大業,慨然欲創治改法而有為,故其封爵太盛,而遙授之官眾,錫賚太隆,而泛賞之恩溥。至元、大德之政,於是稍有變更雲。——《元史》

    元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沒錯就是上面元武宗的弟弟,因為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對元武宗繼位有擁立從龍之功,所以在元武宗時期封他為皇太子,相約兄終弟及,叔侄相傳(不過他死後並沒有傳位給武宗的兒子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即明英宗)。

    元仁宗在位期間,減裁冗員,整頓朝政,實行科舉制度,推行“以儒治國”政策,復興元朝。大有中興元帝國的勢焰。元仁宗剛一繼位就誅殺了元武宗時期的寵臣,取消尚書省並且停止修建元武宗時期的元中都,停用至大銀鈔,重要漢族大臣,減裁冗員,整頓朝政,讓成宗武宗時期的衰敗之勢稍有緩和。並且恢復了被廢除的科舉制,頒佈了《大元通制》法典(於1323年元仁宗死後三年才以頒佈之前為《至元新格》對但不完善相比前者多有弊端)

    同時限制貴族特權,緩和民族矛盾,並且把《資治通鑑》,《貞觀政要》,《尚書》,《大學衍義》等翻譯成蒙古文。元仁宗相對於他哥哥元武宗來說還是一個比較不錯的皇帝。

    武仁授受之際,無可議者,仁宗初政,首革尚書省敝政,在位九年,仁心仁聞,恭儉慈厚,有漢文帝之風。——《元史新編》

    因為元朝實在沒有正二八經的明君,我就瘸子裡面拔將軍。列舉這兩位比較不錯的,讓大家瞭解一下!

  • 4 # 紅黑聖西羅

    元朝皇帝的存在感實在太低了,大部分人對這段歷史都是一無所知的,我也不例外。

    要說明君的話,就給元世祖忽必烈吧,這個元朝的開國皇帝,他算是漢化程度較高的一個皇帝了,會說漢語,重用漢臣,採用漢法,推崇儒術,元朝的名字就是他取自於《易經》中的“大哉乾元”。

    後世對他的總體評價也是不錯的。

  • 5 # 歡樂的禿子

    元朝從1271年建立到1368年滅亡,共98年,傳了五世十一帝,其中能夠稱為明君的應該很少。

    元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可以稱為明君,史書上稱他“遵世祖通儒術。用漢臣,求言圖治”。而且在個人生活方面,他的作風也是很好的。

    繼位之初他就著手整頓朝政,恢復了中書省,並且將武宗時期的一些禍國殃民的當政人物處死。他還嚴厲處置各地貪官汙吏,嚴格約束皇族和外戚,裁撤冗員,停用大寶鈔。

    元仁宗還是一個對漢文化十分喜愛的皇帝,所以他在位期間還推動了大量儒家經典的翻譯、出版。他還是一個實用主義者,翻譯出版的書籍皆以治國為要。他還推動了科舉的恢復,提供了漢人入士的道路,也加速了蒙古族的漢化,至於最終取得多少成績那就另說了。

    他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是延祐經理,既核實田土佔有,考較田糧。但吏治的腐敗使的該項政策脫離了本意,成為了官員斂財的手段,與《天下糧倉》中丈畝清稅類似,都是好心辦壞事。

  • 6 # 歲七夸父

    元朝的統治歷史,大家瞭解很少。

    元朝的統治,有兩個重要特徵,第一點,元朝的皇帝,總體上都是有可圈可點的地方。每一位元朝的皇帝,都致力於推行漢文化,以謀求統治元朝的廣大疆域,可以說每位皇帝,前期都是勵精圖治啊。

    但蒙古是從大草原來的遊牧民族,再加上西域地區的少數民族,整個元帝國的落後風貌可想而知,許多元朝少數民族高官,蒙古貴族、宗王,對待漢文化,都是極力反對的,最後漢文化推行結果也是很差的。

    第二點,元朝的政治鬥爭異常激烈,一般的皇帝都是三四年就換一次,甚至有的皇帝做了幾個月皇帝就掛了。由此可見,元朝的政治鬥爭有多激烈了。

    明白了元朝的這兩大特徵,我們來看看元朝的明君吧。

    首推第一位明君,開國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開創元朝,滅掉南宋,建立了中國歷史疆域最為廣大的中原王朝。之後重用漢族大臣,接受漢文化,開始推行蒙古族的漢化之路。這是忽必烈最重要的功績,萬事開頭難啊。

    但也正是忽必烈接受漢文化,極力改變蒙古族的落後文化,最終導致蒙古帝國四分五裂,蒙古其他三大汗國都抵制忽必烈的做法,在忽必烈一朝,元朝不被蒙古各部尊為正統。

    首推第二位明君,元仁宗,推行漢化統治最成功的皇帝。

    元仁宗,自小熟悉儒家經典。繼位之後,廣泛翻譯儒家經典,將儒家經典著作《資治通鑑》等,當做蒙古子弟、色目人的學習書籍;開創元朝科舉制度,錄取元朝各地的人才,民族矛盾逐漸緩和;政治上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消除了元成宗、元武宗遺留下的許多弊政。

    一時之間,元朝一片欣欣向榮。可以說,元仁宗將元朝帶入了最為安定、祥和的局面,可謂一代明君。而他的兒子元英宗,更是青年才俊,如果在南坡政變中沒有死去,那麼元朝的漢化道路將更加徹底,自然蒙古的政治統治,將會延續更久。

    但他給元朝內亂留下了一個重要導火索,沒有遵循皇位相傳的規矩。此後的元朝內亂,兄弟之間,大都是因此而相互爭鬥。

    漢化最深的元朝皇帝,元文帝。

    元文帝,從他的諡號,我們就知道,這位蒙古皇帝,是難得蒙古文人。他擅長書法,筆法有唐太宗皇帝的風格;擅長繪畫中國畫,而且別有意境;流落民間,對民間百姓疾苦的瞭解,超過以往的君王。

    所以,元文帝一繼位,就開始大力推行漢文化,企圖以文治挽救元朝。如果元文帝,早幾年繼位,或許元朝的國祚會長一些,但元文帝繼位時,元朝帝國已經是多災多難,文宗也是生不逢時。

    元文宗與元明宗爭奪帝位,各地宗王也是相互引兵、鬥爭,中原地區四川、江浙、江西等地戰火不斷,這就極大的消耗了元朝的內部統治力量;兩都之戰,元文宗雖然贏了,但蒙古貴族、其他少數民族貴族,都已經人心渙散,與文宗鬧得不可開交。

    元文帝繼位之爭,消耗了元朝最後的有生力量,元朝統治開始倒計時。文帝雖有才華,但依然成了元朝大一統局面的、倒數第二位成人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邦殺了那麼多功臣,為什麼漢朝還能維持這麼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