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蔓莓愛畫畫

    1、性質不一樣:電子是一種粒子,電荷是一個稱呼。2、屬性不一樣:電荷是對帶電物體的稱呼。這個沒有正負,可以說帶了正電荷或帶了負電荷。電子是一種實在的物質,正電子或電子。3、不是一個物體少了電子就說他帶有正電。比如:一個物體帶4個負電,那它少兩個電子,可還帶負電,就不能說他帶正電。因此,當物體不帶電時,少了電子就帶正電,多了電子就帶負電。擴充套件資料:電子排布規律:1、電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遠、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電子層上分層排布。2、每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個(n代表電子層數)。3、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第一層不超過2個),次外層不超過18個,倒數第三層不超過32個。4、電子一般總是儘先排在能量最低的電子層裡,即先排第一層,當第一層排滿後,再排第二層,第二層排滿後,再排第三層。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電子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2 # 語境思維

    本題涉及反物質理論,本文將給出鮮為人知的物理新視野,有無科學道理,讀者自行判斷。

    正電子的定義:基於最小作用量

    正電子的提出,最初來自安德森雲室實驗。但最有說服力的是正負電子對撞實驗。

    注意閱讀上面圖片中“第6~7行”兩句話:

    如果是電荷相同的相撞,就必須要建立兩個環。兩個環的外加磁場方向相反。

    這兩句話蘊含的意思是:

    通常,在所有物態中的分子、原子、等離子體,根本就沒有正電子的蹤影。我們只發現的負電子,簡稱電子,寫成“e”或“e⁻”。

    怎麼獲得正電子呢?最常用的辦法是:用電子槍(即電子發生器),透過光電效應原理,以幾十萬伏特的加速電壓,將核外電子(e⁻)發射出來,然後把這e⁻匯入一個反向磁場(B⁻),就有了反向偏轉的正電子(e⁺)。

    這裡的反向磁場,是與核電荷(Ze⁺)磁場方向相反的磁場。顯然,原子內的核外電子之所以為負電荷,是因為核電荷是正電荷。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通常的電子總是負的。

    既然反向磁場(B⁻)與核電荷磁場(B⁺)方向相反,那麼,負電子經過B⁻時,就會顛倒自己的南北極,變成所謂的正電子。

    為什麼會出現“顛倒南北極”現象呢?因為根據最小作用量原理,兩個電荷相互作用的極性配置,只有當南北極相反時,總的電勢能才是最低的,才可能趨向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

    有人說“正電子是反向自旋的負電子”,這個說法不靠譜,這違背了最小作用量原理。

    打個比方:快速上坡的汽車突然反向下坡的姿勢,最可能是翻車(類比顛倒南北極),而不可能是倒車(類比逆向自旋)。

    由此可見,我們可以這樣定義:

    當正常的負電子經由反向磁場就會顛倒原有的南北極,這樣的負電子,可定義為正電子。

    這個定義表明:

    ①正電子還是那個負電子,只是顛倒了南北極。這就好比,把上南下北的磁條,倒過來,變成上北下南的磁條。磁條還是那個磁條。

    ②正電子與負電子之間不是數學上的映象對稱,也不是反向自旋的電荷。而是可類比汽車上下坡的“翻車現象”,顛倒了南北極。

    為何用正負電子而不用負負電子碰撞?

    理由1:正負電子之二體系統的電勢能最小,至少可以大大節約加速電壓。

    理由2:相同電子之間相處,服從泡利不相容原理,本來就是同性相斥、格格不入。

    理由3:電子是宇宙最穩定的基本粒子,獨立自主,秋毫無犯,表現為極強的抗簡併壓能力。

    強子物理學證實了那麼多的反粒子?

    強子對撞機,除了用正負電子對撞之外,主要是用負質子去撞擊類鉛原子核的核電荷。

    與正電子的發生機制一樣,負質子(p⁻)還是那個正質子(p⁺),只是整體上顛倒了南北極。

    如果把類鉛原子核也置入反向磁場,原子核內部的所有亞原子南北極與玻色子的矢徑,也就同時顛倒了原初方向。

    質子→三夸克(uud⁺)+膠子(g)+繆子(μ⁻),有反質子,就等於有了反夸克、反膠子與反繆子。

    中子→質子+電子+反中微子(νe⁻),有反中子,其實是有反質子、反電子、中微子(νe⁰)。

    電子有突顯的荷性,是因為電子半徑很小,電荷密度很大。光子有微弱的荷性,是因為光子半徑遠大於電子半徑,電荷密度太小。

    粒子都有一定的荷性,絕對零荷性的粒子不存在的。這也是反向磁場有反粒子的一個原因。

    在標準粒子模型理論中,連同沒有標註出來的反粒子與中性粒子,有太多的“基本粒子”。

    有物理思維的讀者自然會問,大自然有這麼複雜?既是基本粒子,有這麼多“基本”嗎?

    按照反物質理論,任何粒子都有它的反粒子。進而推出反原子、反分子、反地球、反宇宙。

    可是有關資料說,傳遞弱力的W介子有±,而Z介子沒有Z⁺與Z⁻。傳遞電磁波的光子(γ⁰)無反光子,說光子的反粒子就是正光子。

    還有說,製造質量的希格斯子H⁰應該還有H⁺與H⁻。這些說法,讓人覺得有點“語無倫次”。

    現在的理論物理界,似乎不敢再提或故意迴避基本粒子這個稱謂。所謂基本,至少是壽命較長的獨立存在。

    可是,除了最穩定的電子、次穩定的質子,不穩定的中子(半衰期約15分鐘),其它的壽命都是不會長於10⁻²⁴秒。

    筆者認為,夠得上基本粒子的充其量只有電子與質子,質子=電子+繆核介子,中子是複合粒子,中微子可以歸入高頻伽瑪頻譜的光子,所有的玻色子都是基於場介質的場量子。

    如果代表場介質的玻色子都是虛粒子,那麼真正的費米子只有一個——電子(e⁻)。玻色子不過是電子運動激發的場效應指標。

    Stop here。物理新視野與您共商物理前沿與中英雙語有關的疑難問題。

  • 3 # 逯振春

    正電子和負電子都是微粒子,二者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微觀世界的物質的一種有區別運動的狀態,不同旋轉方向和趨向就顯示出不同的電性。二者可以轉化,如果一個電子運動狀態和方式改變了,就有可能性由他原來的正電或負電,變成電性相反的電子。一切微觀粒子都來源於弦象運動的能量。

  • 4 # 周慶和

    請看極性對應學對這個問題的解釋。

    正負電子本源於零性態空間的3-8~7-2分化,所以,宇宙產生的正負電子本是等量平衡的。但是,由於宇宙中幾乎所有的正電子連同1-6坎性體都被質子核心的5陽性體所吸引凝聚而形成為質子,所以,宇宙基本沒有獨立正電子存在。

    但在某些極端條件下,原子核也會釋放少量正電子。大都正電子都源於原子核的β正衰變。在一個原子失去兩個以上負電子的情況下,原子核就有可能以釋放正電子的方式來平衡電性。

    正電子的極性對應學結構成分是3-8震或艮負5性組合結構體,在洛書氕原子結構中,正電子連同1-6坎性體被核心5陽乾性體所吸引凝聚而形成質子。但由於核心5陽除了要吸引凝聚坎震或艮以外,還要與中子核心的坤性體結對而表現強力,所以當質子核心的洛書5陽作用力應付不過來的時候,就會以釋放正電子的方式來平衡極性。

    一個質子釋放一個正電子,理論上雖然說變成了一箇中子,但質子釋放正電子變成的中子,由於內部缺少了10陰3-8之類的結構部件,所以是不能“生育”(衰變)的殘缺中子。也正是由於對質子衰變形成的“中子”理解有誤,從而產生了錯誤的中子星說推理。

    實際的質子衰變機率極低,需要對撞機之類內部環境的強烈的極化條件,而且質子衰變都是為了平衡原子核極性,並不會大量產生。至於質子吸收負電子的原子核衰變,只有發生在原子核內部極性極端不平衡的狀況下才有可能小機率發生。由於質子內部並不適合容納負電子,沒有原子核極端原因質子也不會吸收負電子,即一個原子核內部的極性不平衡問題,最多隻要有一個電子被原子核吸收(應該是原子核吸收而不是被質子吸收),就會解決極性不平衡問題,所以,一是質子不會吸收電子,二是極性平衡的原子核並不吸收電子。

    質子並不會吸收電子,即使是徹底排除了離效能量,只要質子核心的5陽性體不變,也不會吸收電子。退一萬步說:質子核心如果真的失去了5陽,質量體的凝聚力就會徹底瓦解,原子核就不復存在。星球失去5陽乾性剩餘,則引力(星球凝聚力)不復存在。所以,在任何條件下,只要質量體還有凝聚力,原子核都是不會吸收負電子而變成中子團的;同理,只要星球還有凝聚力,也不會吸收電子變成中子星。但是,當星球真的因大量揮發氕氫(5陽乾性引力源),而失去凝聚力時,星球也就不復存在——表現超新星爆發了。因此,中子星說和黑洞說,都只不過是不符合極性對應學依據的猜想學說而已。

    極性對應學能夠利用極性對應平衡原理解釋物理問題,這是純粹的數學物理學無能為力的。因此,未來物理學屬於極性對應學的天下。

    對於極性對應學,您是等待觀望?還是捷足先登,這是決定您能否取得突破性成就的決擇。

  • 5 # 時空通訊
    我們通常說的電子,是帶負電的亞原子粒子,既可以自由的存在,也可以被原子核束縛。

    原子中的電子在原子核的束縛下,存在於一個比原子核巨幾千億倍的殼裡,它們在不同的能級半徑中隨機在一個位置,量子力學認為它們的位置測不準、不確定。

    正電子很少,不是一般的少,而是極少極少。因為正電子就是反物質,遇到常說的電子就會湮滅,同時釋放出能量。

    如果我們這個世界反物質很多,我們就非常危險,隨時就可能煙消雲散了,沒了。

    除了反電子,也有反質子、反粒子,一切正物質都有相應的反物質。反物質很難存在,比如人體,釋放出一個正電子,很快就與到處存在的電子湮滅了。

    這個世界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不同的原子組成不同的物質。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是原子中間那個核心,只佔原子整個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但質量卻佔有整個原子質量的99.96%。

    形象一點比喻,原子如果有鳥巢運動場館這麼大,那個原子核就是中間的一隻螞蟻。但這隻螞蟻卻佔有了整個鳥巢質量的99.96%

    原子核由電中性的中子和帶正電的質子組成,不同的原子有不同數量的質子和中子,它們在強力作用下,緊緊靠在一起。

    原子核中有幾個質子,核外就會有幾個電子,這樣質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原子就呈現出中性的穩定狀態。

    人類在這個世界上發現了118種元素,這些元素都是不同的原子組成。

    1號元素是氫元素,氫原子是最輕最簡單的原子,氫核中只有一個質子,所以氫原子只有一個核外電子。

    最重的原子是118號元素Oganesson,縮寫為Og,中文名“氣奧”。這個原子核中有118個質子,因此核外帶有118個電子。

    電子雖小,也有質量。電子的質量為9.10956×10^-31kg,也就是9109.56萬億億億分之一公斤;電子的電量約1.6x10^-19庫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晚芹種什麼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