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前程說歷史

    中東戰爭的根源是以“巴以分治”問題為核心的政治延續,矛盾焦點在於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在領土劃分、宗教信仰、種族糾葛、意識形態等方面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和對立,導致從1948年以色列建國伊始直至1982年為止接連不斷的爆發了五次中東戰爭!而同屬伊斯蘭世界的沒有參與主要是因為伊朗的政治形勢使其在1948年~1982年的這一段時間內對以色列的敵意沒有那麼激進罷了!(千里之外的敵對雙方,中間隔著敘利亞、約旦、巴勒斯坦、伊拉克等國。)!

    猶太人是一個古老的族群,而以色列卻是沉寂千年之後猶太人建立的年輕國家,歷史上從伊斯蘭教統治耶路撒冷的那一刻起,猶太人就成為中東地區的異類,但是被猶太教和基督教以及伊斯蘭教同時視為聖城的耶路撒冷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單一宗教歸屬,各大教派在此進行了長達千年的利益角逐包括伊斯蘭陣營的波斯人,然而從現代國家層面講以色列與伊朗的雙邊關係事實上經過了平淡、密切和敵對的轉變!

    (耶路撒冷的圓頂清真寺!)

    1948年以色列建國時伊朗處於巴列維王朝時期,實行全面親美政策,作為美國在中東地區與以色列同等重要的鐵桿盟友,伊朗與以色列的關係在政治利益面前相對剋制,隨著美國對伊朗巴列維政權的深度滲透,美伊以三國關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別是伊朗與以色列難能可貴的站到了西方主導的框架之中,以色列甚至追隨美國的腳步深化與伊朗關係,打破常規向伊朗進行技術輸送,然巴列維王朝近乎喪權的美伊同盟使伊朗完全喪失了對國家資源和主權的控制,激化了廣大伊朗民眾與統治階級的矛盾,終於在1979年中東戰爭持續多場後,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伊斯蘭宗教勢力推翻巴列維王朝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國家,伊斯蘭什葉派登上歷史舞臺,伊斯蘭教義成為伊朗的立國之本!而嚴格遵守伊斯蘭教義的波斯人在諸多世俗觀念上使伊朗與美國和以色列的矛盾與衝突變得十分尖銳,親美的伊朗徹底走向了反美道路,當然也反以!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新生的伊斯蘭政權為了自保選擇了更為有效的戰略威懾武器,擁核成為伊朗的夙願,也成為中東唯一事實擁核國家以色列的噩夢,此時此刻伊朗和以色列的關係正式演變為敵對關係,但中東戰爭在聯合國和多方勢力的斡旋下早已在1982年結束並相對平靜的終結了大規模戰爭的繼續,維持至今!然而接踵而至的”伊核會談”時至今日依然是世界與中東的熱點問題,伊朗主張的什葉派之狐在伊拉克戰後,與敘利亞、黎巴嫩真主黨共同構成,同時支援葉門胡塞武裝,初步完成對以色列的戰略圍堵!進入21世紀美以揮舞著制裁大棒使伊朗領導人越挫越勇甚至公開揚言將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的豪言壯語!

    伊朗政局在五次中東戰爭中的變數使伊朗沒有進攻以色列的利益驅使,從而也避免了自身深陷戰爭泥潭!

  • 2 # 網言軍事

    在巴列維王朝時代,同屬親美陣營的伊朗與以色列大部分時間裡都保持著“準盟友”的親密關係,當然不會爆發戰爭。而且,這一時期的伊朗(波斯民族為主體)與阿拉伯世界矛盾分歧很大,對於阿以爆發衝突持“作壁上觀”甚至幸災樂禍的心態,當然就更不可能蹚這攤渾水了。另外,走政教分離世俗路線的巴列維國王也不像後來霍梅尼政府那樣看重宗派和文化衝突。

    第一次中東戰爭(1948年5月15日至1949年3月10日)爆發時,巴列維國王正忙於鞏固自身統治。因為就在前一兩年,伊朗政府軍剛剛先後擊敗由蘇聯扶持的亞塞拜然和庫爾德分裂武裝,收復了丟失7年之久的北方故土。

    內政紛擾尚且自顧不暇,巴列維王朝又哪裡顧得上摻和“八竿子打不著”的阿以衝突呢?總體來講這段時間裡,伊朗對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都保持著中立姿態,目的就是置身事外以維護自身利益。當然,伊朗也做了些表面文章假裝“支援”阿拉伯世界,比如2次投票反對巴以分治協議和反對以色列加入聯合國,但巴列維國王內心卻更希望以色列打勝仗,以便牽制哪些敵視自己的阿拉伯對手。

    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10月29日至11月7日)爆發時,伊朗與以色列的關係已經有了實質性進展,早在1950年3月伊朗就決定承認以色列獨立國家地位,並且在營救遭驅趕的伊拉克猶太人的問題上言行友善,這更博得了以色列對巴列維王朝的好感。而且,波斯人與猶太人的民間友好交往歷史悠久,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兩國不斷接近。

    當然,美國居間牽線搭橋同樣是伊以關係持續升溫的重要外部因素,基於自身利益考量,特別是為了獲得美國的軍事、技術和資金援助,巴列維王朝對發展與以色列的關係採取了現實主義的態度。1953年在美國干預下,親阿仇以的摩薩臺內閣垮臺,巴列維國王重掌權柄,加速與以色列修好。

    不過,促使伊朗和以色列相互靠攏的最大因素卻是當時的埃及納賽爾革命和蘇聯勢力的滲入。1955年,蘇聯開始向埃及供應軍火,價值約2億美元的米格戰機、伊柳辛式轟炸機、各型坦克、火炮源源不斷運抵壓力山大港。納賽爾疏遠西方並拒絕承認以色列,還宣稱1956年初要解放巴勒斯坦。

    隨著納賽爾一躍成為阿拉伯世界民族主義領袖,巴列維國王不僅生怕前者“推翻王權”那一套在本國重演,而且對納賽爾秉持的親蘇立場極為不滿,因為二戰期間蘇聯對伊朗長達5年的軍事佔領、扶植北部分離主義武裝、迫使父親禮薩汗退位的一幕幕歷史悲劇,都讓巴列維念念不忘、咬牙切齒,他當然不會對投向蘇聯懷抱的納賽爾有什麼好感。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於是乎當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時,伊朗繼續保持中立姿態,甚至在戰後還與以色列情報部門建立秘密合作關係,雙方共享情報,摩薩德則幫助“薩瓦克”培訓特工。1958年,以色列領導人本·古裡安還致信巴列維國王,將之讚譽為古代波斯居魯士大帝那樣的偉大君主,雙方高層關係進一步融洽。

    第三次中東戰爭(1967年6月)爆發時,伊以關係已進入“蜜月期”,雙方在北葉門內戰、庫爾德問題、能源合作等方面合作密切。特別是在第二次中東戰爭後,由於蘇聯切斷了對以石油供應,伊朗馬上伸出援助之手,成為以色列石油的主要供給國。

    僅1970年就有162艘油輪向以色列運去近1000萬噸伊朗原油,這可是一份厚禮,因為以色列自己根本用不了這麼多石油,多數富餘石油都被以方加價後賣給了歐洲國家。而且,巴列維國王為贏得農民擁護鞏固統治,也迫切需要引進以色列先進技術發展農業。

    1962年德黑蘭以西約100公里處的加茲溫發生大地震,以色列聞訊馬上游說世界銀行為伊朗提供了2000萬美元救災貸款,還派出大批農業技術人員趕赴災區幫助當地重建並取得可喜成果——加茲溫可灌溉農田從震前的2600公頃增至2.3萬公頃,水果栽培面積、小麥和西紅柿產量都增長至少4倍,當地家庭年均收入也連翻兩番達到620美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還在這一階段開始向伊朗提供軍火,比如1966年兩國就簽署了一份600萬美元的武器合同,以方據此向伊朗提供了35架美製二手戰機和大批106毫米反坦克無後坐力炮、120和160毫米重迫擊炮,雙方關係由此更上一層樓,以至於出現了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伊朗政府向以色列表示祝賀的情景。

    第四次中東戰爭(1973年10月)爆發時,伊朗已成為美國的中東“戰略支柱”和重要夥伴之一,自身實力也因為國際油價上漲而愈加雄厚,GDP增幅竟然在1973和1974年分別達到32%、42%,石油收入也猛增4倍。

    與此同時,中東大格局也在悄然發生變化,特別是1972年埃及總統薩達特出人意料地驅逐了1萬名蘇聯軍事顧問,開始轉向親西方路線並開始與以色列媾和。而以色列接二連三的軍事勝利也讓伊朗逐漸認識到這個前者所富於的侵略性,就這樣,雄心勃勃的巴列維國王開始調整對以關係,改為運用親阿拉伯策略來謀求中東霸主地位。

    1975年3月伊朗與當時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簽署了旨在緩和兩國緊張狀態的阿爾及爾協議,緊接著年底伊朗又在一項對以不利的聯合國決議上投了贊成票,這些新動向都令以色列頗為不滿。但是,鑑於本國在中東的孤立地位,以色列並不打算與伊朗撕破臉,而且雙方在情報、防務等領域仍有不少重大共同利益,1977年以色列甚至幫助伊朗秘密啟動了核計劃並與之聯合研發射程可達2000公里的反艦導彈。

    第五次中東戰爭(1982年6至9月)爆發時,雖然巴列維王朝已經垮臺、敵視以色列的霍梅尼政權已經成立,但由於當時伊朗深陷兩伊戰爭泥潭,實在無力直接干預數千裡之外的黎巴嫩戰事。不過,其扶持的真主黨武裝卻在這場戰爭後迅速發展壯大,成了讓以色列最頭疼的地區對手之一。

  • 3 # 厲兵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就是為什麼以色列跟伊朗會相愛相殺。

    很多人不知道,中東戰爭,以色列的石油全是伊朗給的。兩國都跟阿拉伯國家不對付,視阿拉國家為仇敵,所以兩國關係一直是晴的時候多,陰的時候少。

    伊朗承認以色列。

    以色列建國時,雖然伊朗投的是反對票。1948年以色列建國第二天,阿拉伯國家大舉入分,伊朗對以色列持同情態度。以色列甚至把伊朗作為中轉站,讓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透過伊朗回到以色列。1950年伊朗,宣佈建交,成為第二個承認以色列的國家。

    伊朗的石油幫助以色列打贏了中東戰爭。

    此後以色列的國策就是拉攏伊朗,對抗阿拉伯國家。這不光是多個盟友的事兒,而且以色列非常需要伊朗的石油。中東地區惟一能賣石油給以色列的國家就是伊朗了。不光搞經濟建設需要石油,以色列跟阿拉伯國家打那麼多次中東戰爭,更需要石油。

    伊朗的石油是以色列的生命線,沒有伊朗提供的石油,以色列早都歇菜了,坦克開不動,戰鬥機飛不起來。從50年代到90年代,在高峰期,以色列的九成原油來自伊朗,即使在低峰期,伊朗石油也佔了七成。

    熱臉捂不熱冷屁股。

    80年代的兩伊戰爭,以色列是站在伊朗這一頭的。伊朗的九成武器來自以色列。以色列甚至跟美國求情,讓美國解除對伊朗的制裁。

    伊朗後來成為神教國家,神教國家搞外交,考慮的不是國家利益,而是神教教主的心情。伊朗跟以色列關係徹底轉冷,斷了以色列的石油。以色列的熱臉貼上神教國家的冷屁股,是捂不熱的。霍梅尼宣稱以色列是邪惡國家,總統內賈德甚至聲稱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是捏造的。

    敘利亞內戰期間,伊朗扶植的,是以色列不待見的阿薩德政府軍。以色列跟伊朗為這事也動刀子動槍。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兩國關係回不到以前的蜜月期,會越分越遠。

  • 4 # 經美哲學

    伊朗只會瞎喊,說起話來牛逼,坐起事情來笑死人的那種。

    反正大話連篇,前總統艾哈邁迪還說要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呢!!!

  • 5 # 板磚真君

    首先伊朗是波斯人,中東戰爭主要是阿拉伯人同猶太人的戰爭,其次蘇美兩國上層有很多猶太人,特別是美國,當時的伊朗是美國的狗腿子,後面伊朗革命勝利後忙於內政,後又與伊拉克大戰,與沙特等阿拉伯國家不和,以色列又全面倒向美國,可以說,從文化,民族,政治,軍事,乃至經濟,伊朗都沒有參戰理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平洋戰爭初期,美軍步兵班和日軍步兵班綜合實力差距大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