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圖笑談歷史

    韓信當是執戟郎中,品階不算低,只是韓信想要更好的實現抱負,不甘於只做郎中,必竟韓信是受過大辱,倒是的確身負大才,不會甘做下人

  • 2 # 婁南散客

    並不是羞辱,更可能是想給韓信一個機會。

    可是韓信雖然軍事能力出眾,但政治頭腦不夠。項羽的部隊雖然名義上起義軍,但本質上還是項氏一族的家族軍隊,內部早已經形成很多派系和階級。除非你自己帶領部隊來歸順,相當於加盟項氏集團,否則是不可能一下子就登上高位的。

    而韓信顯然沒有這種資本,滿腹才華也沒有機會施展,只能從基層做起。

    實際上,項羽讓韓信做了執戟郎,也是對他的看中。執戟郎在現在看來的話就像貼身秘書一樣,經常能受到老闆的鍛鍊和任用,也是一種提升資歷的捷徑,一旦得到機會,很容易就外放出去獨當一面的。只不過,韓信早年的生活環境給了他很大的影響,一心一步登天,不甘願這樣慢慢積累自己的資歷。

    總的來說,項羽也不是可以針對韓信,對他來說不可能把一個無名小卒馬上提拔到高位,哪怕他很有才華,畢竟也要考慮到眾多宗親和老部下的想法。而韓信心高氣傲,不甘於屈居在他所認為的這些無能之輩的地位之下。他們兩人可以說時也命也。

  • 3 # 長島男爵

    宰相門前七品官,郎中是君主的侍從官,地位可大可小,視君王的寵信程度定,如果幹得好,外放獨當一面也未可知,多少人想見君王一面都求之不得呢,成為君主的侍從地位可不低,樊噲、灌嬰還定三秦前就是郎中。

  • 4 # 而知而行的歷史

    韓信被稱作是兵仙,屬於謀戰派的代表,跟項羽的軍事路線完全不同。

    項羽是勇戰派代表兵家,講究用兵勢大力沉,所謂一力降十會,所以項羽對劉邦說的“吾寧鬥智,不鬥力”感到很看不起他。

    韓信的謀戰派則是以謀為主,戰為輔,運用戰術和策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少勝多,講究法術詐力。韓信為將,能察天文,識陰陽,曉地理,善用天地之勢,用兵神出鬼沒。

    (韓信:國士無雙)

    後來兩人終極對決,韓信用十面埋伏柔性戰術困死了項羽剛猛的作戰風格,將楚軍的戰鬥力一點點消耗掉,最後憑藉著5:1的兵力優勢,終於將這支戰鬥力極為強悍的楚軍消滅了。

    當初因為韓信長的高大,而且喜歡佩戴刀劍(沒落貴族佩劍),自命不凡,讓別人看得很不爽。有一次一個年輕屠戶就侮辱韓信,“你要是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仔細打量了一番,真的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過去。從此,更多人都笑話韓信,也更看不起韓信。

    後來項梁起兵反秦,韓信投奔了項梁,但是依然默默無聞,沒有展露出任何能力。等到項梁死後,韓信被項羽任命為中郎將,此時的韓信如同突然覺醒,多次給項羽獻計,但都沒有被採納。

    此時的項羽身負國仇家恨,正是鉅鹿之戰前夕,諸如破釜沉舟等計策,估計項羽用的比韓信還要利落,後來韓信滅趙用的“置之死地而後生”也難說不是化用了項羽的破釜沉舟之計。

    (項羽:破釜沉舟)

    因為韓信長得的比較高大,也比較帥,平時也能出出點子,所以項羽就讓韓信做了執戟郎,算是保衛科長,可能是想歷練一下韓信吧。

    項羽本身就是戰神級的人物,自己也懂兵法,韓信的意見他未必聽的進去。在鴻門宴時,樊噲是一個莽夫,因為張良說事情比較緊急,讓樊噲去闖軍營。樊噲直接用盾牌撞飛了一個衛士,這個衛士沒說是誰,難保就不是執戟郎韓信。

    項羽若是看到自己的衛士這麼丟人現眼,估計也不會有什麼好臉色,只好違心地說了一句“壯士!”韓信估計也知道項羽經過這件事不大看的上自己了,就萌生了去意。

    (韓信可能也參加了鴻門宴)

    後來就到了劉邦軍中,先是做了糧秣小官,因蕭何有工作交流,就用才華折服了蕭何。蕭何引薦給劉邦,劉邦也是大膽用人,把項羽的一個執戟郎,拜成大將軍。

    所以,項羽安排韓信做執戟郎,不一定是為了羞辱韓信,作為一軍統帥,沒必要羞辱一個守衛計程車兵,萬一在項羽睡覺的時候,這個衛兵學曹操獻七星寶刀可就不太美妙了。

    真實的原因應該是項羽剛愎自用,連一個謀士范增都不能用,何況是能文能武還能爭風頭的韓信呢?

  • 5 # 一壺清茗品春秋

    韓信跟隨項羽的時候,項羽讓他做執戟郎中,不是故意羞辱他,而是由於韓信本身和項羽雙方面原因造成的。

    在項梁起兵渡過淮河後,韓信加入了項梁隊伍。項梁兵敗深死後,又歸附了項羽。這時項羽任命他為郎中,一箇中層小官,隨然韓信向項羽獻過幾次計策,但也沒有被採用,自然地位沒辦法提升。韓信為什麼不被項羽重要?

    首先,韓信早期名聲不好。《史記》記載韓信早年“貧無行”,不得家裡貧窮,而且沒有德行,雖然有滿腹軍事才華,但是在太平時代,也不能當飯吃,只能蹭吃蹭喝。特別是當時有個屠戶兒子欺辱韓信,說你雖然經常帶著劍,但是很膽怯,如果不怕死,你就用劍刺我,不敢就從我褲襠下鑽過去。結果韓信真的從這人的褲襠鑽過去了。這件事後,人們都認為他膽小。這樣的名聲一定一直伴隨著韓信。項羽是貴族出身,又以勇力聞名天下,見到一個沒有品行又膽小的人,肯定是非常瞧不起,能給他個郎中就已經不錯了。其實,如果不是韓信後來的軍事成就,證明了自己,不管怎樣他是洗不掉膽小的痕跡。

    其次,韓信與項羽的軍事思想不同。項羽和韓信不論是在當時還是以後,兩個都是軍事史上的豐碑,其軍事才能在歷史上都是數一數二。我們透過韓信的戰例來看,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奪得三秦土地;他用罌缶渡過黃河,偷襲安邑,俘虜魏王豹;他背水列陣,暗中拔旗,斬殺陳餘,攻克趙國。他善於偷襲,出其不意。項羽做戰,破釜沉舟擊潰秦軍,3萬騎兵擊潰劉邦56萬大軍,他有著昂揚的鬥志,果斷迅速的閃電戰,是他的風格,縱觀項羽軍事生涯,很少發現他設伏的。可想而知,韓信拿著他的作戰計劃,去找項羽。因為項羽本身軍事素養極高,有自己打算,自然不會採用與自己不一致的策略不被,他需要的是執行。而韓信需要的則是韓信將並多多益善。自然他在項羽處不會被重用。

    第三,韓信做不好本職工作。這裡說的本職工作是執戟郎中,因為懷才不遇,認為職位配不上自己,整天想著出謀劃策,讓項羽慧眼識珠,自然本職工作幹不好。還有一個事情,就是韓信到劉邦處之初,只擔任了個管糧草小官,還因為犯法,要被斬首。要不是臨刑前,大喊“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又恰好監斬官是愛才的夏侯嬰,才留的性命,並因禍得福,被升職為治粟都尉,但仍然不被重用,不久又想著逃跑,這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透過韓信早期在劉邦處的情況,我們完全有理由想象,韓信這個執戟郎中幹得並不好。本職工作幹不好,有沒有賞識的人,韓信能在執戟郎中這個職位上繼續幹下去,就不錯了,更別說被越級提拔成大將了。

    最後,我們看項羽的隊伍,他的班底始終是起兵時的老班底,即使范增也得不到完全信任,看不見任何新生力量能夠進入決策層,可見項羽集團有著很強的排外性,後來的韓信自然也無法進入。這也是項羽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 6 # 壹壹若塵

    可以肯定地說,項羽並非有意羞辱韓信。

    項羽的問題是缺乏識人的眼光,他身上的這種短板不僅表現在對待韓信的態度上,也表現在對待其他人的態度上。缺乏識人之明,是項羽最終走向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

    范增是項羽的主要謀士,項羽前期的諸多勝利離不開范增的作用,否則,以項羽的性格,他不會把七十多歲的范增尊稱為“亞父”。在楚漢相爭的相持階段,項羽把劉邦圍困在滎陽,劉邦心裡非常忌憚范增的存在,因此採用陳平的離間計蠱惑項羽,導致二人離心離德,最後范增負氣離開項羽。范增走後,到了關鍵時刻,項羽就得不到有用的計謀了,因而決策的正確性必然大打折扣,所以劉邦總結說“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項伯是項羽的親叔叔,從本心上說,項伯肯定不會有意坑害項羽,但他實際上的一些作為卻起到了損害項羽的作用。鴻門宴,項伯的出發點是救自己的好友張良,最終的結果是幫助劉邦死裡逃生。如果按項羽和范增最初的設想,在鴻門宴上殺掉了劉邦,那樣楚漢相爭就會是不同的結局。項羽分封諸王后,項伯接受了劉邦和張良的大量饋贈,為劉邦說情讓他得到了漢中地區,劉邦日後揮師定三秦,就是從漢中出發的。如果說鴻門宴事件,項伯是出於朋友道義還情有可原;為劉邦說情得漢中,則是接受賄賂出賣楚國的利益了,可是項羽對自己叔叔完全沒有清醒的認識。

    項羽手下有五員大將,龍且在濰水河畔死於韓信之手;黥布因攻打田榮不積極受到猜疑而轉投漢營;鍾離昧同樣受到猜疑,兵敗後投靠韓信無法保全性命而自殺;季布兵敗後被通緝,因夏侯嬰的說情改做了漢朝的官兒;蒲將軍最後不知所蹤。五員大將,只有一人是為楚國盡忠戰死,由此可見項羽的識人水平。

    項羽對身邊的重要人物尚且是這樣一個認識水平,他怎麼可能慧眼識珠的認識到籍籍無名的韓信的才能呢?

    韓信剛開始投到項梁軍中,一直默默無聞;項羽執掌楚軍後,好歹混了個執戟郎中。 韓信曾多次向項羽獻計,都沒有被採用。當時已經名震天下的西楚霸王,根本就不相信一個小小的執戟郎能有什麼奇謀妙策。

    幾年之後,韓信官拜漢營大將軍,率軍定三秦、虜魏豹、擒夏說;背水一戰,大破趙軍二十萬;濰水河畔,斬殺項羽第一大將龍且。這時,項羽才意識到自己手下曾經的執戟郎原來是真正的蓋世奇才,派盱眙人武涉去遊說韓信,“ 將軍幫漢王就是漢王勝,幫項王就是項王勝。希望將軍念及與項王有舊交,反漢聯楚三分天下稱王。”韓信回答的很乾脆,直接拒絕了,我在項王手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計不從,所以才背楚歸漢。漢王拜我為上將軍,才有了今天的局面,我怎麼可能背叛漢王呢?

    韓信對項羽的評價是準確的,“項王喑噁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就是說項羽這個人心裡有了怒氣,大聲吼出來,成百上千的人都會感到恐懼。可是他不善於使用有才能的將領幫助自己,所以只不過是一個人的勇敢而已。

    重勇不重謀,是項羽的天性,從他年輕時的作為就可以看出來:讀書,不成;學劍,又不成。他說讀書就是記個姓名,學劍只能敵一人,自己要學萬人敵。結果叔叔項梁教他兵法,五分鐘熱度後又半途而廢。他心裡看重的只有自己力能扛鼎的勇敢,缺乏知識的支撐,因而使他的霸業走向失敗。

    兵貴精不貴多,將在謀不在勇。項羽雖然在彭城會戰中,以三萬精兵打敗了聯軍56萬大軍,但那時的聯軍是真正的烏合之眾,劉邦自己的兵力有限。垓下會戰,項羽兵力10多萬,面對善用奇謀的韓信統帥的幾十萬大軍,項羽的楚軍則是一敗塗地。

    垓下潰敗後,項羽是否後悔輕視了自己麾下小小的執戟郎,史家沒有記載,後人就不得而知了。

  • 7 # 魚讀月349

    歷史上剛開始韓信也沒有被劉邦重視啊,剛開始韓信只是個運糧官,劉邦敗退遇到韓信,韓信整頓劉邦的散兵,擋住了項羽的進攻保住了劉邦,劉邦才開始重視韓信的軍事能力。

  • 8 # 馬踏飛燕純屬巧遇

    不是,已經是抬舉他了,因為想為項羽持戟的人都排好幾公里,對一個初來乍道的以經是高看他了,雖然他有本事,但兩人單挑不是項羽對手,如果他比項羽烈害,項羽就會讓他當霸王了

  • 9 # 圖笑談歷史

    韓信當是執戟郎中,品階不算低,只是韓信想要更好的實現抱負,不甘於只做郎中,必竟韓信是受過大辱,倒是的確身負大才,不會甘做下人

  • 10 # 婁南散客

    並不是羞辱,更可能是想給韓信一個機會。

    可是韓信雖然軍事能力出眾,但政治頭腦不夠。項羽的部隊雖然名義上起義軍,但本質上還是項氏一族的家族軍隊,內部早已經形成很多派系和階級。除非你自己帶領部隊來歸順,相當於加盟項氏集團,否則是不可能一下子就登上高位的。

    而韓信顯然沒有這種資本,滿腹才華也沒有機會施展,只能從基層做起。

    實際上,項羽讓韓信做了執戟郎,也是對他的看中。執戟郎在現在看來的話就像貼身秘書一樣,經常能受到老闆的鍛鍊和任用,也是一種提升資歷的捷徑,一旦得到機會,很容易就外放出去獨當一面的。只不過,韓信早年的生活環境給了他很大的影響,一心一步登天,不甘願這樣慢慢積累自己的資歷。

    總的來說,項羽也不是可以針對韓信,對他來說不可能把一個無名小卒馬上提拔到高位,哪怕他很有才華,畢竟也要考慮到眾多宗親和老部下的想法。而韓信心高氣傲,不甘於屈居在他所認為的這些無能之輩的地位之下。他們兩人可以說時也命也。

  • 11 # 長島男爵

    宰相門前七品官,郎中是君主的侍從官,地位可大可小,視君王的寵信程度定,如果幹得好,外放獨當一面也未可知,多少人想見君王一面都求之不得呢,成為君主的侍從地位可不低,樊噲、灌嬰還定三秦前就是郎中。

  • 12 # 而知而行的歷史

    韓信被稱作是兵仙,屬於謀戰派的代表,跟項羽的軍事路線完全不同。

    項羽是勇戰派代表兵家,講究用兵勢大力沉,所謂一力降十會,所以項羽對劉邦說的“吾寧鬥智,不鬥力”感到很看不起他。

    韓信的謀戰派則是以謀為主,戰為輔,運用戰術和策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少勝多,講究法術詐力。韓信為將,能察天文,識陰陽,曉地理,善用天地之勢,用兵神出鬼沒。

    (韓信:國士無雙)

    後來兩人終極對決,韓信用十面埋伏柔性戰術困死了項羽剛猛的作戰風格,將楚軍的戰鬥力一點點消耗掉,最後憑藉著5:1的兵力優勢,終於將這支戰鬥力極為強悍的楚軍消滅了。

    當初因為韓信長的高大,而且喜歡佩戴刀劍(沒落貴族佩劍),自命不凡,讓別人看得很不爽。有一次一個年輕屠戶就侮辱韓信,“你要是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仔細打量了一番,真的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過去。從此,更多人都笑話韓信,也更看不起韓信。

    後來項梁起兵反秦,韓信投奔了項梁,但是依然默默無聞,沒有展露出任何能力。等到項梁死後,韓信被項羽任命為中郎將,此時的韓信如同突然覺醒,多次給項羽獻計,但都沒有被採納。

    此時的項羽身負國仇家恨,正是鉅鹿之戰前夕,諸如破釜沉舟等計策,估計項羽用的比韓信還要利落,後來韓信滅趙用的“置之死地而後生”也難說不是化用了項羽的破釜沉舟之計。

    (項羽:破釜沉舟)

    因為韓信長得的比較高大,也比較帥,平時也能出出點子,所以項羽就讓韓信做了執戟郎,算是保衛科長,可能是想歷練一下韓信吧。

    項羽本身就是戰神級的人物,自己也懂兵法,韓信的意見他未必聽的進去。在鴻門宴時,樊噲是一個莽夫,因為張良說事情比較緊急,讓樊噲去闖軍營。樊噲直接用盾牌撞飛了一個衛士,這個衛士沒說是誰,難保就不是執戟郎韓信。

    項羽若是看到自己的衛士這麼丟人現眼,估計也不會有什麼好臉色,只好違心地說了一句“壯士!”韓信估計也知道項羽經過這件事不大看的上自己了,就萌生了去意。

    (韓信可能也參加了鴻門宴)

    後來就到了劉邦軍中,先是做了糧秣小官,因蕭何有工作交流,就用才華折服了蕭何。蕭何引薦給劉邦,劉邦也是大膽用人,把項羽的一個執戟郎,拜成大將軍。

    所以,項羽安排韓信做執戟郎,不一定是為了羞辱韓信,作為一軍統帥,沒必要羞辱一個守衛計程車兵,萬一在項羽睡覺的時候,這個衛兵學曹操獻七星寶刀可就不太美妙了。

    真實的原因應該是項羽剛愎自用,連一個謀士范增都不能用,何況是能文能武還能爭風頭的韓信呢?

  • 13 # 一壺清茗品春秋

    韓信跟隨項羽的時候,項羽讓他做執戟郎中,不是故意羞辱他,而是由於韓信本身和項羽雙方面原因造成的。

    在項梁起兵渡過淮河後,韓信加入了項梁隊伍。項梁兵敗深死後,又歸附了項羽。這時項羽任命他為郎中,一箇中層小官,隨然韓信向項羽獻過幾次計策,但也沒有被採用,自然地位沒辦法提升。韓信為什麼不被項羽重要?

    首先,韓信早期名聲不好。《史記》記載韓信早年“貧無行”,不得家裡貧窮,而且沒有德行,雖然有滿腹軍事才華,但是在太平時代,也不能當飯吃,只能蹭吃蹭喝。特別是當時有個屠戶兒子欺辱韓信,說你雖然經常帶著劍,但是很膽怯,如果不怕死,你就用劍刺我,不敢就從我褲襠下鑽過去。結果韓信真的從這人的褲襠鑽過去了。這件事後,人們都認為他膽小。這樣的名聲一定一直伴隨著韓信。項羽是貴族出身,又以勇力聞名天下,見到一個沒有品行又膽小的人,肯定是非常瞧不起,能給他個郎中就已經不錯了。其實,如果不是韓信後來的軍事成就,證明了自己,不管怎樣他是洗不掉膽小的痕跡。

    其次,韓信與項羽的軍事思想不同。項羽和韓信不論是在當時還是以後,兩個都是軍事史上的豐碑,其軍事才能在歷史上都是數一數二。我們透過韓信的戰例來看,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奪得三秦土地;他用罌缶渡過黃河,偷襲安邑,俘虜魏王豹;他背水列陣,暗中拔旗,斬殺陳餘,攻克趙國。他善於偷襲,出其不意。項羽做戰,破釜沉舟擊潰秦軍,3萬騎兵擊潰劉邦56萬大軍,他有著昂揚的鬥志,果斷迅速的閃電戰,是他的風格,縱觀項羽軍事生涯,很少發現他設伏的。可想而知,韓信拿著他的作戰計劃,去找項羽。因為項羽本身軍事素養極高,有自己打算,自然不會採用與自己不一致的策略不被,他需要的是執行。而韓信需要的則是韓信將並多多益善。自然他在項羽處不會被重用。

    第三,韓信做不好本職工作。這裡說的本職工作是執戟郎中,因為懷才不遇,認為職位配不上自己,整天想著出謀劃策,讓項羽慧眼識珠,自然本職工作幹不好。還有一個事情,就是韓信到劉邦處之初,只擔任了個管糧草小官,還因為犯法,要被斬首。要不是臨刑前,大喊“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又恰好監斬官是愛才的夏侯嬰,才留的性命,並因禍得福,被升職為治粟都尉,但仍然不被重用,不久又想著逃跑,這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透過韓信早期在劉邦處的情況,我們完全有理由想象,韓信這個執戟郎中幹得並不好。本職工作幹不好,有沒有賞識的人,韓信能在執戟郎中這個職位上繼續幹下去,就不錯了,更別說被越級提拔成大將了。

    最後,我們看項羽的隊伍,他的班底始終是起兵時的老班底,即使范增也得不到完全信任,看不見任何新生力量能夠進入決策層,可見項羽集團有著很強的排外性,後來的韓信自然也無法進入。這也是項羽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 14 # 壹壹若塵

    可以肯定地說,項羽並非有意羞辱韓信。

    項羽的問題是缺乏識人的眼光,他身上的這種短板不僅表現在對待韓信的態度上,也表現在對待其他人的態度上。缺乏識人之明,是項羽最終走向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

    范增是項羽的主要謀士,項羽前期的諸多勝利離不開范增的作用,否則,以項羽的性格,他不會把七十多歲的范增尊稱為“亞父”。在楚漢相爭的相持階段,項羽把劉邦圍困在滎陽,劉邦心裡非常忌憚范增的存在,因此採用陳平的離間計蠱惑項羽,導致二人離心離德,最後范增負氣離開項羽。范增走後,到了關鍵時刻,項羽就得不到有用的計謀了,因而決策的正確性必然大打折扣,所以劉邦總結說“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項伯是項羽的親叔叔,從本心上說,項伯肯定不會有意坑害項羽,但他實際上的一些作為卻起到了損害項羽的作用。鴻門宴,項伯的出發點是救自己的好友張良,最終的結果是幫助劉邦死裡逃生。如果按項羽和范增最初的設想,在鴻門宴上殺掉了劉邦,那樣楚漢相爭就會是不同的結局。項羽分封諸王后,項伯接受了劉邦和張良的大量饋贈,為劉邦說情讓他得到了漢中地區,劉邦日後揮師定三秦,就是從漢中出發的。如果說鴻門宴事件,項伯是出於朋友道義還情有可原;為劉邦說情得漢中,則是接受賄賂出賣楚國的利益了,可是項羽對自己叔叔完全沒有清醒的認識。

    項羽手下有五員大將,龍且在濰水河畔死於韓信之手;黥布因攻打田榮不積極受到猜疑而轉投漢營;鍾離昧同樣受到猜疑,兵敗後投靠韓信無法保全性命而自殺;季布兵敗後被通緝,因夏侯嬰的說情改做了漢朝的官兒;蒲將軍最後不知所蹤。五員大將,只有一人是為楚國盡忠戰死,由此可見項羽的識人水平。

    項羽對身邊的重要人物尚且是這樣一個認識水平,他怎麼可能慧眼識珠的認識到籍籍無名的韓信的才能呢?

    韓信剛開始投到項梁軍中,一直默默無聞;項羽執掌楚軍後,好歹混了個執戟郎中。 韓信曾多次向項羽獻計,都沒有被採用。當時已經名震天下的西楚霸王,根本就不相信一個小小的執戟郎能有什麼奇謀妙策。

    幾年之後,韓信官拜漢營大將軍,率軍定三秦、虜魏豹、擒夏說;背水一戰,大破趙軍二十萬;濰水河畔,斬殺項羽第一大將龍且。這時,項羽才意識到自己手下曾經的執戟郎原來是真正的蓋世奇才,派盱眙人武涉去遊說韓信,“ 將軍幫漢王就是漢王勝,幫項王就是項王勝。希望將軍念及與項王有舊交,反漢聯楚三分天下稱王。”韓信回答的很乾脆,直接拒絕了,我在項王手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計不從,所以才背楚歸漢。漢王拜我為上將軍,才有了今天的局面,我怎麼可能背叛漢王呢?

    韓信對項羽的評價是準確的,“項王喑噁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就是說項羽這個人心裡有了怒氣,大聲吼出來,成百上千的人都會感到恐懼。可是他不善於使用有才能的將領幫助自己,所以只不過是一個人的勇敢而已。

    重勇不重謀,是項羽的天性,從他年輕時的作為就可以看出來:讀書,不成;學劍,又不成。他說讀書就是記個姓名,學劍只能敵一人,自己要學萬人敵。結果叔叔項梁教他兵法,五分鐘熱度後又半途而廢。他心裡看重的只有自己力能扛鼎的勇敢,缺乏知識的支撐,因而使他的霸業走向失敗。

    兵貴精不貴多,將在謀不在勇。項羽雖然在彭城會戰中,以三萬精兵打敗了聯軍56萬大軍,但那時的聯軍是真正的烏合之眾,劉邦自己的兵力有限。垓下會戰,項羽兵力10多萬,面對善用奇謀的韓信統帥的幾十萬大軍,項羽的楚軍則是一敗塗地。

    垓下潰敗後,項羽是否後悔輕視了自己麾下小小的執戟郎,史家沒有記載,後人就不得而知了。

  • 15 # 魚讀月349

    歷史上剛開始韓信也沒有被劉邦重視啊,剛開始韓信只是個運糧官,劉邦敗退遇到韓信,韓信整頓劉邦的散兵,擋住了項羽的進攻保住了劉邦,劉邦才開始重視韓信的軍事能力。

  • 16 # 馬踏飛燕純屬巧遇

    不是,已經是抬舉他了,因為想為項羽持戟的人都排好幾公里,對一個初來乍道的以經是高看他了,雖然他有本事,但兩人單挑不是項羽對手,如果他比項羽烈害,項羽就會讓他當霸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遠景SUV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