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雛鴨、成鴨飼養,及鴨蛋生產等行業,現在發展狀況怎樣?未來有何新的創業空間?
4
回覆列表
  • 1 # 枚花

    不昰很好,由於疫情,大量鴨賣不岀去,工廠停工,餐飲停業,雖然便宜,許多人買不起,這次疫情給我們帶來許大的衝擊,有的人虧本賣掉就算了,因為買不起飼料

  • 2 # C小萱愛生活

    養鴨業一直是中國農村經濟收人主要來源之一。尤其是在近幾年,養鴨業的發展態勢持續高漲,產值平均每年以10%-15%的速度遞增。中國惠農政策將進一步推進,鴨產品的消費市場將從城市向廣大的農村擴充套件,所以市場空間還會不斷地擴大,為農村生態養鴨業帶來不錯的市場前景。

  • 3 # 蘇北人在寧夏

    一、養鴨業是中國的特色產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

    中國的養鴨業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500年,中國就有大群養鴨、食用鴨肉和鴨蛋的記載。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養鴨業迅速發展,飼養量平均每年以5%~8%的速度遞增。根據fao的資料統計:2005年中國鴨存欄量超過7.25億隻,佔世界總存欄量的72%左右,鴨肉、鴨蛋、羽絨產品已經出口到歐盟、東南亞及日本、南韓和中國臺灣、香港地區。中國羽絨(毛)年產量達到36.0萬噸,鴨絨(毛)約佔75%,羽絨製品2005年為國家創匯18億美元,約佔世界羽絨品出口量的55%。中國2005年成年蛋鴨的存欄量約為3.0~4.0億隻,約佔中國禽蛋總產量的20.0%。

    中國2005年鴨肉、鴨絨初級產品的年總產值已經達到500億元,鴨蛋總產值約380億元。蛋鴨、肉鴨業年消耗配合飼料約3000萬噸,價值450億元,同時帶動羽絨、食品加工、餐飲等行業發展。因此,肉鴨養殖業是中國農民就業、脫貧、增收的重要產業,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表1列出了2004年中國肉鴨、蛋鴨主要養殖省、區的生產情況,其中的資料是本文作者查閱大量資料,經過多種途徑獲得的,可能有誤差,僅供參考。

    二、鴨肉和鴨蛋產品是中國居民的傳統營養食品

    鴨肉和鴨蛋產品是中國居民傳統的十分重要的優質蛋白質來源,風味獨特,富含有益於人體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以全聚德為代表的“北京烤鴨”馳名中外,“南京鹹水鴨”、“兩廣燒鴨”、“四川樟茶鴨”、“福建滷鴨”、“杭州老鴨煲”等等深受中國消費者青睞。北京烤鴨、南京鹹水鴨的加工過程考究、工藝複雜,年消費量均超過3000萬隻,杭州老鴨煲具有傳奇文化,近兩年來的消費量已經超過2000萬隻。可見鴨肉類食品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全聚德烤鴨包含著深刻的中華飲食文化底蘊,已經成為國內飲食行業的馳名品牌。

    鴨蛋是中國居民的重要食品,更是南方居民的傳統食品。鹹鴨蛋、松花蛋、皮蛋、槽蛋等鴨蛋加工產品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加工方法和工藝簡單,容易操作,能有效保持鴨蛋的風味和營養。中國加工的鹹鴨蛋、松花蛋和皮蛋等產品已經出口到美國、東盟、日本、南韓和中國臺灣、香港地區。

    食品安全、營養、保健已經成為21世紀食品生產的主旋律。鴨肉產品屬於高蛋白、低脂、低膽固醇食品。中國自明朝起就有關於北京鴨具用滋養強身功效的記載:“鴨,甘涼,滋五臟之陰,清虛癆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浸,止咳息驚,消螺螄積”。現代營養學家更將鴨肉、鵝肉一起推崇為人類的保健食品。隨著鴨產品的營養保健作用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識、接受,鴨產品的需求量將會越來越大。表2和表3分別列出了北京鴨胸肉和鴨蛋的主要營養成分含量。

    三、中國養鴨業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應對策略

    1、傳統肉鴨和蛋鴨品種不能滿足產業化生產的需要

    中國的肉鴨品種包括系列北京鴨、番鴨和多個肉蛋兼用型品種。北京鴨的本品種選育和品系選育工作始於上世紀80年代,其生產效能包括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和瘦肉率等指標已經和英國櫻桃谷農場、法國克力莫公司、美國楓葉公司培育的北京鴨配套系處於相同水平。但是,這種大體型肉鴨品種(包括外國公司培育的北京鴨配套系)均不能滿足中國市場的需要。表現為沉積脂肪能力強、胸腿肉率低、皮脂率高,過肥,適宜製作烤鴨或分割鴨。在製作中國傳統肉鴨食品如鹹水鴨、樟茶鴨、醬鴨等時,品質較低,適口性差;中國市場需要大量的胸腿肉率高、肉質好、活體重在2.0~2.5千克的高飼料轉化效率的肉鴨品種。北京鴨系列品種為大體型肉鴨品種,在30日齡時體重已經達到2.0~2.3千克,但胸肉重僅有20克左右,胸肉率約2.5%,充分表現出瘦肉率低的“空殼”特性,不能滿足國內市場需要。培育小體型優質肉鴨新品種(系),建立繁育體系在中國肉鴨市場上具有廣闊的前景。中國的兼用型鴨品種生長速度慢、飼料轉化效率低,需要改進提高。另外,隨著中國養鴨業迅速發展,養殖密度已經大幅度提高,疾病危害更加嚴重,培育優質、抗病力強的肉鴨新品系十分重要。

    中國的蛋鴨品種資源豐富,繁殖效能高。如紹興鴨500日齡的產蛋量能夠達到330個,金定鴨能達到280個。但是,紹興鴨、金定鴨等品種性成熟晚、飼料轉化效率低、抗病力弱。中國蛋鴨市場更需要育成期短、性成熟早、產蛋量高、飼料消耗少、抗病力強的蛋鴨新品系。同時,青殼蛋蛋殼較厚、幹物質含量相對較高,深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中國其它蛋鴨品種的本品種選育、品系選育和配套系雜交利用缺乏系統研究,個體生產效能差異大,遺傳潛力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因此青殼蛋鴨品種選育、早熟高產抗逆蛋鴨新品系(種)選育及其健康養殖技術研究工作將促進中國蛋鴨業快速發展。

    2、飼養方式落後

    中國的肉鴨養殖業主要採用低投入、開放式大棚生產模式。農村家庭庭院大棚分散飼養佔全國總飼養量的90%,基礎設施和裝置非常簡陋,飼養環境差,養殖技術落後。庭院式飼養以地面平養為主,部分養殖戶採用網上平養,鴨病交叉感染十分嚴重,藥物使用非常普遍、頻繁、嚴重,產品衛生、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因此,改進肉鴨飼養方式將促進產業全面升級。

    中國的蛋鴨養殖一直沿用傳統的水域放牧、半放牧飼養方式。這種飼養模式存在以下弊端:第一,蛋鴨活動的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業或民用水汙染。同時,蛋鴨活動嚴重汙染周邊水域。因此放牧無法保證蛋鴨飲水和採食安全,更不利於疫病預防和控制,容易造成疫病擴散和蔓延,嚴重影響蛋鴨健康及產品安全;第二,傳統養殖模式下蛋鴨直接將蛋產在地面,易造成鴨蛋被糞便汙染,汙染率約為90%,降低鴨蛋品質;第三,佔用水面及土地資源多,對水域環境的依賴程度高,資源利用率低;第四,不能對糞便進行資源化和無公害化處理,造成環境汙染問題。據有關資料報道,中國畜禽糞便年產生量約為1713億噸,是工業廢棄物的2.7倍。其中,氮排放量約為1597萬噸,磷排放量約為363萬噸。隨著中國蛋鴨飼養集約化程度的提高,粗放式的飼養方式將對中國水資源與環境構成威脅。並最終成為阻礙蛋鴨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所以,改變傳統的飼養方式勢在必行。蛋鴨籠養、室內散養等模式可能是更適宜的飼養模式。

    3、鴨飼料營養研究滯後

    中國對肉鴨、蛋鴨生理生化、營養、飼養及飼料配製技術的研究較少,也欠深入;飼料配製缺乏科學依據,資源浪費嚴重。國內企業配製水禽日糧僅參考美國nrc(1994)年制定的家禽營養需要量標準或依據經驗配製。但是美國nrc推薦的鴨飼養標準資料來源於雞飼養標準,誤差較大,不能用於實際生產。例如,nrc(1994)推薦的3~7周齡肉鴨日糧的能量、蛋白質需要量分別為3000千卡/千克和16.0%,能蛋比為187.5:1,日糧的蛋白質水平較低,不利於肉鴨生長,易引發肉鴨啄羽等發生;肉鴨0~2、3~7周齡的鈣磷需要量分別為0.65、0.65和0.40、0.30%,鈣、磷的需要量資料偏低,易導致肉鴨軟骨症發生;肉鴨0~2、3~7周齡日糧的蛋氨酸、賴氨酸需要量分別0.40、0.30和0.90、0.65%,上述資料較低,將顯著抑制肉鴨生長,降低飼料轉化率;國內外關於肉鴨微量元素cu、fe、mn、zn、se、i、co、cr等的需要量及維生素a、d、e、k、煙酸、核黃素、膽鹼和葉酸等需要量研究報道很少,nrc推薦的資料量十分有限。因此,深入研究並制定中國肉鴨、蛋鴨飼養標準已經迫在眉睫。表4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試驗研究取得的資料,供參考。

    4、產品深加工水平有待提高

    中國是鴨產品生產大國。但是,目前國內市場上鴨肉、鴨蛋產品結構單一,高階加工產品少,名牌產品少。同時產品包裝工藝落後,影響了產品原有風味,縮短了產品保質期,制約了鴨業發展。而產品深加工能夠增加產品品種,延長產品儲存期,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有利於擴大產品銷售量,提高經濟效益;其次,深加工還可變廢為寶,提高鴨初級產品利用率,充分挖掘禽體的經濟價值。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民間存在多種美味的鴨肉、鴨蛋傳統加工工藝。為了不斷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如何將民間已經存在的鴨肉、鴨蛋加工方法轉變為工業化生產,將極大的豐富中國鴨肉和鴨蛋食品的種類。

    5、市場資訊系統有待建立完善

    資訊是生產力。充分發揮資訊對肉鴨、蛋鴨生產經營管理的作用十分重要。目前,中國肉鴨蛋鴨生產、加工、銷售、流通、消費等資訊體系尚未形成,農戶和小規模生產者獲得資訊的渠道十分有限,難以準確判斷評估市場的供求關係、風險、生產成本和收益,往往造成盲目生產、銷售困難重重、經濟損失慘重。市場資訊體系能夠幫助生產者瞭解國內外鴨肉、鴨蛋產品的供求關係、貿易水平、價格變動趨勢、產品品質要求、相關產業動態,以指導生產經營者制定生產計劃,避免盲目生產造成損失。

    四、中國養鴨業發展趨勢

    1、產業化水平迅速提高

    儘管中國肉鴨和蛋鴨的現代化生產模式發展較晚,但是借鑑了豬、雞養殖業的發展經驗,具有起點高的特點,產業化格局正在迅速形成。國內湧現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龍頭企業,採用公司加農戶,或公司加基地加農戶的生產模式,集種鴨飼養、種蛋孵化、飼料加工、商品鴨飼養、屠宰加工、羽絨生產加工等與一體。這種生產模式產、供、銷組織嚴密;公司和農戶結合緊密,效率高,極大地促進了中國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2、“產、學、研”有機結合將促進產業升級

    “產、學、研”實現有機結合,能夠將科研單位、大學的技術、人才、資訊優勢與企業的技術、人才、資訊需要緊密聯絡在一起。既能壯大企業的科技力量,加快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促進產業升級,又能為科研教學單位提供資金支援,為科技人員提供施展才乾的舞臺,不失為一種助農增收的新思維。

    3、安全、優質、高效成為未來肉鴨和蛋鴨生產的目標

    安全衛生和營養保健是今後中國食品產業發展的兩大主題和必然趨勢。純天然、無公害、低殘留、營養豐富、色、香、味均佳是消費者永遠追求的目標。國內消費者對鴨肉、鴨蛋產品的要求將向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營養平衡、安全保健的方向發展。鴨抗病能力強,發病率低,常用飼料中無需新增任何藥物,鴨肉、蛋產品中應該無(或低)殘留問題;鴨肉產品為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因此,肉鴨和蛋鴨的生產、加工、銷售企業應採用科學、先進的養殖技術和加工方法,滿足消費者對未來食品安全、優質的需要,實現高效生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在寅到了最危險時候,為啥還對強行任命曹國為法務部長情有獨鍾?